湖北省武汉市睿升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584972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54KB
湖北省武汉市睿升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
《湖北省武汉市睿升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睿升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它与《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一起,被称为“《春秋》三传”。
B.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与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样,同属现代诗歌,同时,它也是旧体诗。
C.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春》《秋》被称为“爱情三部曲”,能反映他是“20世纪中国的良心”的作品是40万字的散文集《随想录》。
D.狄更斯的长篇小说《大卫·
科波菲尔》中的大卫是个遗腹子,凶残、贪婪的继父对待大卫很冷酷。
是女仆佩葛蒂给了大卫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她教导大卫要“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体)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汉语“新词”漫议(节选)
雷颐
在中国近代新观念的引进中,由于日本对“西学”的译介远胜中国、大量中国学生留学日本、中日“同文”等诸多原因,使译自日文的书籍在甲午战争为日本所败后,突然后来居上,迅速超过原来的中译西文书籍。
梁启超到日本不久,即写下《论学日本文之益》一文作为《清议报》的社论,力论应向日本学习,从中可见当时知识界心态之一斑。
一年后,他更回忆说在日年来的经历使他“脑质为之改易,思想言论,与前者若出两人”。
细查这几年梁启超等人的论文,的确发生了重大转变,不仅对“西学”的了解突飞猛进,而且所使用的重要术语从原来基本上都是中国术语转为几乎全用日本术语。
从1900年后,中国“新知识”的翻译工作几乎就集中在日本,甚至当时差不多每一种日本中级教科书都被译成了中文,连一些教员的讲义也被翻译。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几乎已被人遗忘的范迪吉译编的《编译普通教育百科全书》,当时广为发行,影响不小。
“全书”包括了“知识”的各个领域,共分八大类:
宗教和哲学六种,文学一种,教育五种,政治法律十八种,自然科学二十八种,实业(包括农业、商业和工业)二十二种,其他两种。
“全书”使用的是标准的日本术语,对中国各类学科术语的规范化起了重要作用。
通过这种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
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的大部分术语。
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赋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引进,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
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
如当我们顺口说出“为人民服务”、“加强组织纪律性”、“讲政治”、“永远革命”、“申请入党”、“解决问题”、“学习理论”、“学好哲学”、“坚持原则”……时,这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后勤、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封建、共和、美学、美术、抽象、逻辑……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语言如同流水,也是高往低流,难以人力阻止。
“普通话”之所以“普通”,就在于它能广纳“方言”,博采“外语”。
其实,近代中国的大门先于日本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因此“西学东渐”也先于日本,所以在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恰恰是通过中国了解西方、“西学”,将中文“西学”书籍大量译成日文出版。
这期间的许多“日本新词”却是来自汉语,如铁路、铁道、新闻、国会、权利、主权、公法、选举、化学、植物学、细胞……不一而足。
但当近代日本全面超过近代中国后,日语新词便开始大量、迅速流入中国。
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中,日本从“新词”的“输入国”一跃而为“输出国”的重要原因是“西学”在日本遇到的阻力比中国小得多。
这种“师生易位”的历史说明,若想以保守封闭来维护民族文化传统,用心可谓良苦,但结果不仅无裨于事反而更加被动,“弘扬民族文化”云云则更无从谈起;
相反,只有开放的文化才能赢得主动,民族文化才能真正弘扬。
6.下列关于第4段中“师生易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指的是明治维新前后,还是通过中国了解西方、“西学”的日本,在近代用开放的文化赢得主动,使其民族文化得到了真正弘扬的现象。
B.指的是近代日本全面超过近代中国后,日语新词便开始大量、迅速流入中国,差不多每一种日本中级教科书都被译成了中文这一现象。
C.指的是明治维新前后,还是通过中国了解西方、“西学”的日本,在近代已全面超过中国,从“新词”的“输入国”一跃而为“输出国”的变化。
D.指的是近代日本全面屏除保守封闭的民族文化传统,采取开放的文化而赢得的对民族文化的大力弘扬的变化。
7.不属于造成“甲午战争后,译自日文的书籍突然后来居上,迅速超过原来的中译西文书籍”这一情况的原因的一项是
A.在中国近代新观念的引进中,日本对“西学”的译介远胜于中国。
B.范迪吉译编的《编译普通教育百科全书》,包括了“知识”的各个领域。
C.中日“同文”,加上当时知识界名人梁启超等的大力宣传、倡导。
D.在中国近代新观念的引进中,大量中国学生留学日本,作用自然不可忽视。
8.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跟日本比较起来,我们中国因为先遭受了西方列强的入侵,所以,随之而来的便是“西学东渐”也先于日本。
B.现在我们学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如“服务”“纪律”“政治”“革命”“党”等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
C.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被广大知识分子所引进,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
D.通过翻译引介的一大批日语词,几乎涉及各类学科,它们均为现代日本所新创,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
三.古代诗文或现代诗歌阅读(共3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循吏①崔伯谦
《北齐书》
崔伯谦,字士逊,博陵人。
父文业,巨鹿守。
伯谦少孤贫,善养母。
高祖召赴晋
阳,补相府功曹,称之曰:
“清直奉公,真良佐也。
”迁瀛州别驾。
世宗以为京畿司马,
劳之曰:
“卿骋足瀛部,已著康歌②,督府务殷,是用相授。
”族弟暹,当时宠要,谦与
之僚旧同门,非吉凶未曾造请。
后除济北太守,恩信大行,乃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耻而已。
有朝贵行
过郡境,问人太守治政何如。
对曰:
“府君恩化,古者所无。
”因诵民为歌曰:
“崔府君,能治政,易鞭鞭,布威德,民无争。
”客曰:
“既称恩化,何由复威?
”曰:
“长吏惮威,民庶蒙惠。
”民有贫弱未理者,皆曰:
“我自有白须公,不虑不决。
”后为银青光禄大夫,卒。
选自《语文读本》
(一)
【注】①循吏:
古代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吏。
②骋足瀛部,已著康歌:
你在瀛州施展才能,治理得很太平。
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吉凶,未曾造请造:
造次,莽撞
B.世宗以为京畿司马,劳之曰劳:
慰劳
C.后除济北太守除:
授给官职
D.民有贫弱未理者理:
申辩,指诉讼官司
10.下列各项全是从侧面写出崔伯谦是“循吏”的一项是(3分)
①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②府君恩化,古者所无③崔府君,能治政,易鞭鞭,布威德,民无争④事无巨细,必自亲览⑤征赴邺,百姓号泣遮道⑥我自有白须公,不虑不决
A.②③⑤⑥B、①③⑤⑥C、②③④⑥D、①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伯谦的族弟崔暹(xiān)是当时君王的宠臣,崔伯谦虽然与他同在朝中做官,但是除了婚丧大事,从不到他府上拜访他。
B.崔伯谦深得齐高祖的信任。
齐高祖不仅夸他“真良佐也”,还把京畿司马这样重要的职务授给了他。
C.后来,因为弟弟崔让在关中任职,崔伯谦未在朝中担任要职。
D.崔伯谦做官深得百姓信任,贫穷的百姓不能打官司,往往说:
“我们有白胡子太守做主,不愁官司决断不了。
”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称之曰:
“清直奉公,真良佐也”
(2)乃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耻而已
(3)长吏惮威,民庶蒙惠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断句。
(3分)
(顾恺之)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像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选自《语文读本》
(一)
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13——14的问题。
(8分,每小题4分)
也许
——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撑一伞松阴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住你,
我叫纸钱缓缓地飞。
(1)这是闻一多先生为长女三岁夭折而作。
诗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2)此诗是给女儿的“葬歌”,为什么不直接题为“葬歌”,而要题为“也许”?
15、请补出下列文句的空白处。
(5分,每句1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进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
(5)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
(20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16——20题。
归途
金顺根
出站后,我直奔售票处,买好回部队的车票。
真是春风得意,这次多亏在邮局工作的老同学“帮忙”,拍了封“母病危,速回”的电报,要不,谁知道猴年马月探一次亲呢!
刚离开售票口,那个一直守在边上的老人突然拉住我:
“去宁波?
”我点点头,忽然明白了什么,甩掉了他的手继续朝前走。
“探亲还是出差?
”他紧追不舍。
“回部队。
”我爱理不理的。
说实在的,经常出门在外,这种人见多了,我猜得出再搭上两句话,他就要说“到部队看儿子,钱被偷了。
想借点路费,回去寄还”这一类话,可能还会挤出几滴眼泪,最后还可能拿出一个证件,但其真假只有天知道。
猛然,他跑到前面拉住我:
“解放军同志,想求你一件事儿……”一听这话,我差点儿笑出来,随手指了指不远处一个民警:
“找他去吧!
老人一怔,说:
“不,我想请你回部队替我发个电报。
”说着,递上一个信封和10元钱。
我抽出信纸,上有一行短语:
“妈,儿因部队需要不能回家并到医院服侍你老人家,请妈原谅!
小强于宁波。
我疑惑地抬起头,仔细打量老人:
“你自己可以拍电报给你儿子,像这种情况,部队领导会考虑的。
许久,老人才缓缓地说:
“他妈患的是绝症,这几天一清醒过来就要儿子,而小强却在两个月前因公牺牲了,没办法,只好……”
啊!
是这样,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手上的信变得异常沉重,仿佛捧着一颗跳动的心。
“我还要到医院去,这件事儿拜托了。
”说罢,他双手为我扶正军帽,抚平衣褶,转身融入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
望着人流中的老人,我庄严地举起右手……
16.小说开篇交待请老同学拍假电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4分)
17.小说先写面对老人的请求“爱理不理”,后写“望着人流中的老人,我庄严地举起了右手”,请结合文意,概括前后变化的原因。
18.请用不超过50字的句子,概括小说的主旨。
51
19、“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手上的信变得异常沉重,仿佛捧着一颗跳动的心。
”“手上的信变得异常沉重”的原因有哪些?
20.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整体上运用先抑后扬和反衬的手法,体现了其构思的匠心独运。
B.老人的坚强与高尚,“我”的卑琐与渺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C.小说中,老人解释性的语言中,透露着悲伤,也透露着坚强。
D.老人为“我扶正军帽,抚平衣褶”,是对“我”无声的批评。
E.题目“归途”一语双关,既指“我”回家探亲,也指“我”心灵的回归。
五、语言文字运用。
(共12分)
21、根据所给材料,把下面两个语句补充完整。
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
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
我们不能选择,但我们能够选择
。
22、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我是睿升学校传媒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
现寄上我的相关材料,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
(1)将改成;
(2)将改成;
(3)将改成;
(4)将改成。
23、用一句话概括出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个字(4分)
(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
“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
“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
如果说“人技教育”给学生以“真”,“人格教育”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教育”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答:
六、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一言一语,一举一动;
一哭一笑,一瞠一瞥……都常常会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心动不已,有所感悟。
请以“心动”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
答案
12、
(1)称之曰:
“清直奉公,真良佐也”(3分)
(2)乃改鞭用熟皮为之,不忍见血,示耻而已(3分)
(3)长吏惮威,民庶蒙惠(3分)
13、(3分)(顾恺之)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像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14、
(1)这是闻一多先生为长女三岁夭折而作。
15、(5分,每句1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21、我们不能选择,但我们能够选择
22、(4分)
(1)将改成;
(2)将改成;
23、(4分)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A
C
D
B
AD
1、B“溯”读“sù
”;
C“作”读“zuō”;
D“冠”读“guūan”。
2、A竟——竞;
B荫——阴;
D阴——茵。
3、“指点江山”指的是谈论国家大事。
这里大词小用了。
B“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这里褒词贬用了。
C“不寒而栗”,指的是不寒冷而打战。
这里望文生义。
4、A句式杂糅。
去掉“上”或把“对于”改为“在”。
5、A《左转》应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C“爱情三部曲”应为“激流三部曲”。
D教导大卫“三不”的是“婆姨”不是佩葛蒂。
6、C
7、B答非所问
8、D以偏概全。
原文说“或是现代日本所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赋的新意”。
9、A造:
到……去。
10、A(①④是正面写)
11、B(授给“京畿司马”的是“齐世宗”。
)
12、见后面译文。
13、(顾恺之)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像/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对两处1分,三处2分,四处3分。
多两处扣1分,多3处不给分。
14、
(1)诗表达了父亲对死去的女儿无比疼爱的怜惜、内心极度哀伤的感情。
诗人怕夜鹰的咳嗽、蛙的号叫、蝙蝠的飞的声音吵醒酣睡的孩子,怕阳光、清风惊扰女儿的清梦。
(2)作者不愿承认女儿死去这个现实,宁愿假想她是“哭得太累”的缘故,又要睡一睡。
用“也许”真切地表达了父亲对痛失骨肉的难言的悲痛。
15、
(1)挥斥方遒
(2)满载一船星辉(3)到了颓圮的篱墙
(4)皆白衣冠以送之(5)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16、①引出小说的情节发展,是情节的开端;
②与下文老人请“我”拍假电报形成鲜明对比;
③创设灵魂迷失的典型环境。
(答出2条即可得4分)
17、①是“我”心理和情感发生变化的真实流露。
②在老人面前,“我”的灵魂受到洗礼。
③由防范到忏悔、崇敬。
18、小说借对可亲可敬的老人形象的塑造,告诉人们,尽管社会中的谎言越来越多,但善良、真实和爱心永远存在。
19、①对老人意图误解的懊悔。
②对老人善良愿望的感动。
20、AD(A没有用反衬手法;
D并非指责,而是殷切的期望。
)
21、要不要灾难;
对待灾难的态度。
22、惠顾——浏览你——贵可——请洽谈——联系
23、语文“人技”“人格”“人生”三重教育境界教给学生真、善、美。
《循吏崔伯谦》参考译文
崔伯谦,字士逊,博陵人。
父亲文业,任巨鹿太守。
伯谦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中贫困,他就用心侍奉母亲。
高祖征召他到晋阳,补授他为相府功曹,称赞他说:
“(你)清廉率直,勤勉奉公,真是好佐吏。
”又升任他为瀛州别驾。
世宗授给他京畿司马的官职,慰劳他说:
“你在瀛州施展才能,把瀛州治理得很太平,我府中事务繁多,因此将此职授给你。
”他的族弟崔暹当时受到皇上宠幸而显要,伯谦和他同在朝廷为官,若非遇到婚丧大事,绝不到他家中去。
后来任济北太守,遍行恩德,把鞭子改为熟皮制作,不忍心见罪人流血,只是表明耻辱而已。
有个当朝权贵从郡中经过,向人询问太守政绩如何。
那人回答说:
“太守用恩德教化我们,从古未有。
于是就朗诵老百姓作的歌谣说:
‘崔太守,能治政,换皮鞭,施威德,民不争。
’”客人说:
“既然是恩德教化,为什么又说有威严呢?
”回答说:
“官吏害怕威严,百姓蒙受恩德。
”征召到邺时,百姓都哭着挤在路上,为他送行。
因为弟弟崔让在关中任职,不能再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就让他任南巨鹿太守。
任太守时,事情无论大小,一定要亲自过问。
百姓中有因家贫体弱而不能诉讼的,都说:
“我们有白胡子太守作主,不用发愁决断不了。
”后来任银青光禄大夫,死在任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武汉市 升学 校高一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