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人民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583708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40.37KB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人民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人民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人民版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注焦点是人类社会,在《理想国》中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亚里士多德: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体系,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二、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异同比较
1.相同点:
都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
2.不同点:
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各种知识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础;
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主张知德合一;
②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德性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派,不遗余力的加以攻击。
三、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异同比较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都在人的价值方面强调理性、否定绝对权威。
但是智者学派片面强调人的需要,否认对人的约束,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需要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强调美德对于人的重要性。
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限定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四、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主要异同
纵观中西哲学史,中国哲学以人为本位,表现出“重伦理”的倾向;
西方哲学以自然为本位,表现出“重认识”的倾向。
这种“重人”和“重知”的基本分歧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和苏格拉底。
二者的比较如下:
(1)从二人所处的时代上看,前者是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瓦解;
铁农具、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
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
后者是雅典民主制度全胜,奴隶制经济繁荣(或工商业繁荣),人文主义思想萌芽。
(2)从思想观点上看,前者的主要观点有仁,仁者爱人;
礼,克己复礼;
敬鬼神而远之。
后者的主要观点有知识即美德;
“认识你自己”。
(3)从评价上看,前者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其博大的精神称为圣人。
后者开创了古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古希腊先哲的思想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
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的“人性善”,荀子的“人性恶”,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等等,无不关心人与人的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
孔子把“礼崩乐坏”的根源视为人们在道德上的沦丧,所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的学说,要“克己复礼”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认为,要治理好城邦政治,就要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以德治人。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儒家思想提倡人伦价值,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高度重视伦理纲常,如“三纲五常”。
孔子追求礼乐社会实际上是在极力维护君主统治体系下的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
古希腊哲学家强调人的平等,智者学派中的激进派反对城邦中存在着的明屁的阶级区分和不平等现象,要求在城邦内实现教育、财产、种族方面的人人平等。
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3)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合而为一,讲究天人合一,但儒家在人与自然的研究方面,则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关注的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六、人文主义思想的含义、产生的背景、主要评价
1.含义:
①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②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
①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②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
③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③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
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2.人文主义在雅典产生的背景
(1)政治:
①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民主政治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以及强调培养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
②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2)经济:
发达的工商业,以及繁盛的城邦经济,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3)文化:
①当时的希腊人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对神充满着敬畏和崇拜;
②希腊人具有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精神
(4)地理环境:
海洋文明——开拓、冒险、平等、诚信。
(5)个人:
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学者的不断努力。
3.对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评价
①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②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
④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⑤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七、对智者学派的评价
1.积极:
①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②对雅典民众起了思想启蒙和解放开导的作用;
③勇敢探索、敢于否定传统的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④批判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主张人人平等。
2.局限:
①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②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容易陷入主观唯心主义的困境。
八、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异同点比较。
两个运动之间的主要联系分析
①背景:
都发生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之上。
②目的:
都是为了资本主义获得更好的发展。
③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发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④内容:
都对教会神学和封建特权进行批判,都倡导发展科学、追求真理,都推崇理性,都要求人的解放,追求个性自由。
⑤影响:
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都为资产阶级取得经济、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前者出现于14~17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教会神学束缚人们的思想;
后者出现在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自然科学迅猛发展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②斗争目标:
前者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追求现世幸福;
后者既反对教权主义,更反对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平等.“文艺复兴”重在否定神学世界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也就是说,文艺复兴重在否定人们原来的信仰和世界观。
而启蒙运动重在建立一种新的信仰和国家制度。
当然,这种信仰和国家制度的选择是建立在人们自己的思考之上的,是人们运用自己的智力而不是外在的力量去认识、判断和理解社会的产物,也就是人们理性思考的产物。
由此可见,启蒙运动把西方人文精神推进到了理性时代。
启蒙思想家把文艺复兴以来对人的解放思潮提升到理论和制度设计层面,并提出了法治和民主政治等构想,对近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指导思想:
前者是人文主义,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乐观进取的精神;
后者是理性主义,主张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来行事,无须依赖神和天意。
④斗争形式:
前者借用复兴古典文化的名义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文学和艺术为表现方式;
后者抛开宗教外衣直接与封建制度交战,大胆揭露封建制度的一切弊端,以哲学、政治学说为主要表现方式。
⑤思想深度:
前者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政治理论和完整的思想体系,尚停留在对旧秩序的批判上;
后者提出了天赋人权等学说,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不仅批判了旧制度,而且勾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
⑥地域:
前者发源于意大利,然后扩展到西欧,中心是在意大利;
后者发源于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中心是在法国。
⑦影响:
前者有利于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文艺的繁荣和哲学、政治学说的发展;
后者冲击了专制主义与教权主义,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促进了哲学与政治学说的繁荣。
3.联系:
①文艺复兴是启蒙运动的基础:
后者的思想来源可追溯到前者的人文主义;
前者对教会腐败与封建黑暗统治的揭露,为后者减少了阻力;
前者使科学开始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并得到发展,为后者理性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前者使哲学、政治学说得到发展,为后者天赋人权等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渊源。
②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与发展:
后者把反封建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大胆揭露封建制度的一切弊端,而且勾画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准备。
两者的差距实际反映出资产阶级思想从初步形成发展到成熟并形成完整、系统的民主革命理论的过程。
九、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异同点比较
(1)兴起的背景相同,都是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欧兴起而出现。
(2)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斗争,尤其是反封建教会。
(3)兴起后都迅速扩及整个西欧,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1)从背景上看,宗教改革还与西欧各国复杂的社会矛盾有关,并且各种社会力量都将斗争矛头指向了封建教会,这是文艺复兴所不具备的。
(2)兴起和开展的范围不同,文艺复兴首先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文化思想领域里开展和进行;
宗教改革首先从德国开始,它是一场社会各阶层都参加的社会运动。
(3)产生的历史作用不同,宗教改革在思想和社会领域里都扫荡了封建势力,其产生的新教思想还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文艺复兴则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十、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主要侧重于使人获得或满足基本的生理欲望,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一种反叛。
2.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一种延续,宗教改革的内容也蕴涵着人文主义思想,只不过它侧重宗教领域的思想。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3.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继承表现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上,要求从教会束缚下解放人的个性,对人文主义做了进一步的发展;
发展是指启蒙运动把矛头集中指向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并且启蒙思想家为未来的“理性”社会设计了一幅幅蓝图,提出了整体改造社会的方案,直接为欧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
十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
(1)背景:
都是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时代;
(2)性质:
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而在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
(3)影响:
兴起后迅速扩大到整个西欧,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及近代文化繁荣,对资产阶级影响大。
2.不同:
(1)文艺复兴是思想运动,宗教改革是一场社会运动;
(2)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宗教改革是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斗争;
(3)群众基础不同:
文艺复兴是贵族运动,宗教改革是民众运动;
(4)结果不同:
文艺复兴吧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人们的探索,促成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宗教改革引发农民战争,确立教随国定原则,是宗教自由逐渐盛行。
十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表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相
同
点
背景与条件
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代
性
质
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使人文精神得以弘扬
方式与手段
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
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与统治者
关
系
关系相似。
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
宗教改革与统治者的关系更紧密,马丁路德得到了封建诸侯的保护
不
在人的认识
问题上
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威中心
信仰与宗教
宽容问题上
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
不是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权威
涉及领域
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上层
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较广泛
对待宗教
的态度
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但对教会势力持和解态度,不愿走宗教改革的道路
与文艺复兴绝然不同
十三、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表
启蒙运动
内容
注重人的价值
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
影响
都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准备
代表利益
他们所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背
景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
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批判
内
容
提倡人性,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实幸福
高举理性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影
响
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启导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
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启导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十四、中国明清时期反封建民主思想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1)相同点:
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政治上兴民权。
(2)不同点:
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的维新思想则促进了戊戌变法,并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却如昙花—现,很快夭折了。
(3)原因:
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强固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
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生活在明清之际。
明亡后,他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
他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他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他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从东西方两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性质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启蒙思想于中国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不同。
①两种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有较大不同。
欧洲的启蒙思想产生时,各国重商主义的推行以及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活动已使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而中国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因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发展得十分缓慢,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仍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②两种思想的体系也有较大的不同。
欧洲启蒙思想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提倡政治上的民主,反对专制王权和封建神权,追求民主、自由和平等。
中国的反封建民主思想虽然也反对专制王权,但对未来社会的设计却没有跳出中国古代理性化的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
③两种思想所反对的封建力量有较大不同。
17、18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腐朽已暴露无疑。
而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因满清入关而被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中国的封建统治还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十五、比较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
①都是本国一次空前深刻的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启发人们追求真理、民主和科学,冲破封建思想束缚;
③都源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壮大;
④都推动了本国革命斗争的发展。
①法国启蒙思想经过一个世纪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中国新文化运动只是借助西方之矛戮中国封建之盾,未及消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偏向;
②前期新文化运动不象法国启蒙思想家那样号召人们用革命手段改造现实社会,而是与当时政治斗争、群众运动脱离,这是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而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资产阶级显得胆怯;
③新文化运动呼唤了五四运动,启蒙思想呼唤了法国大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产生于世界近现代史交替时,受十月革命影响,后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国民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
⑤与新文化运动相比,启蒙思想影响广泛而深远(兴起于西欧,几乎波及整个欧洲,影响全世界)。
十六、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异同
①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都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产生巨大反响的产物。
如中国的封建生产力发展和封建制度确立;
西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与发展。
②帮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如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和西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③都属于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科技进步,生产发展和历史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④在新思想成就中,都突出了现实社会中“人”的巨大的作用。
中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倾向突出;
西欧形成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①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不同。
时间相距近千年,地处西欧与东亚。
②发生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铁器时代,西欧处于封建社会瓦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
③主要打击的对象不同。
中国的斗争矛头是奴隶制残余;
西欧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会。
④新思想的阶级性质不同。
中国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和小生产者;
西欧代表新兴的资产阶级。
【思想方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评价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中的观点
(1)将历史观点置于历史环境与历史背景之中去考察分析,做到实事求是,以历史的发展观来看待历史观点,不脱离历史观点产生的时代。
如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观点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防止以今非古。
(2)运用唯物主义辩证分析历史观点、评价历史观点。
如“人的本性”与法律之间既有相互适应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只强调人的作用而忽视法的作用,就会形成人治社会;
只强调法的作用而忽视人的作用,法律就会失去公平性而异化为人的枷锁。
(4)评价历史观点要做到公正客观而不应该以点代面。
列宁说:
“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个别的情况。
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
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
”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专题,要重点认识和掌握以下知识要点:
(1)把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弘扬为中心,把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关注近代三大运动的内在联系与嬗变;
结合典型事件和人物,概括出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理解其是如何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
(2)通过对比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加深对人文主义演变的认识,同时也要进行有关横向比较,如通过启蒙运动与中国明末清初四大思想家思想的比较,认识中国与西方社会发展的不同特征。
(3)运用“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又是对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起反作用”的理论,分析和认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产生背景和历史影响。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人民版
本专题近三年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
一、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考查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如: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局部侵华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等。
考查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如: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2.考查抗日战争,如: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百团大战等中国近代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考查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考查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考查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领导地位的形成。
4.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如:
国民革命、“工农武装割据”、解放战争等,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对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规律性认识
1.从原因来看,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列强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实质上体现了它们以资本主义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它们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列强在发动战争之前总要寻找借口,但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武力打开和占领中国市场,攫取侵略权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这是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决定的。
当然,中国的落后和历届政府的腐败,也是列强敢于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
2.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来看,两次鸦片战争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为目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商品倾销的愿望;
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则是以侵吞中国邻国和边疆地区,扩大资本输出为目的,反映出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分割世界的要求;
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以镇压中国革命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目的,是资本输出导致领土瓜分的必然反映;
至于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则是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妄图独占中国、征服世界的称霸战争,是帝国主义阵营分化的结果,也是东西方帝国主义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
3.从发动者来看,侵华国家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再由多国到一国的变化。
先是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列强,接着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加入,最后是美日两国在中国进行激烈的争夺。
在地域上由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两国为主,反映了近现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
4.从规模来看,战争的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一次比一次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甲午中日战争又大大超过了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在国家、军队的数量上和赔款数目上都远远超过了以前历次战争。
至于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则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
5.从结果和影响来看,除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人民版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辅导 西方 人文精神 起源 发展 教案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