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职业指导师考试知识技能考试要点整理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582417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63.84KB
高级职业指导师考试知识技能考试要点整理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级职业指导师考试知识技能考试要点整理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职业指导师考试知识技能考试要点整理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是指在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在一定工作岗位上从事有报酬或经营收入合法劳动。
根据这一定义满足一下三个条件就是就业:
(1)在法定年龄,并且具有劳动能力;
(2)所从事的是某种
合法的经济活动,以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为目的;
(3)从事这种
社会劳动可以获得相应收入。
2.凡在劳动年龄之,具有下列情况之一都算就业:
(1)在规定时间从事有报酬的劳动;
(2)有职业而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度假、旷工、气候不良、
设备损坏临时停工等原因,暂时没工作;
(3)自己当雇主或营业,包括协助
家庭企业或工厂,工作时间相当于正常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没拿报酬,也算就业。
而下述情况不算就业:
(1)童工;
(2)不以获得收入或营利为
目的的公益劳动、家务劳动。
3.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不同结合形式决定了就业的具体形式。
依据不同标准就业形式有不同划分。
按灵活和稳定程度划分,可以分为正规就业和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指无固定场所、无固定雇主和服务对象、无固定劳动关系、无稳定收入、无社会保障的小规模经营的就业形式。
灵活就业分三类:
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派遣就业。
4.按劳动力饱和程度分为充分就业和不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这一概念源自英国
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
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
充分就业失业率不等于零,二是等于自然失业率。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充分就业是指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劳动年龄男子和妇女能够得到有报酬的、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的就业水平。
包括就业
质量和就业数量两个方面。
5.就业的意义:
是人们获得收入得以谋生的基本手段;
是个人融入社会、使得自身得以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
6.在我国失业是指在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没有或失去工作及职业,在一定时间,虽进行求职但仍然找不到工作或职业,从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7.失业在我国指城镇失业人员,主要包括新成长劳动力和就业转失业人员。
新成长劳动力指年满16周岁的为能升学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即没有就业经历的、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
就业转失业人员是指已有过就业经历的、又失去原有工作的人员,包括曾离开劳动力市场现在又重新会到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人口;
还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企业倒闭等原因失去工作,现又面临再就业问题的失业职工,失业的个体、私营等企业的从业人员。
8.我国的就业方针:
以充分开发劳动力资源、统筹安排城镇劳动力为出发点,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拓宽就业门路,促进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保持就业局势稳定。
9.我国的再就业政策:
(1)五大支柱:
经济拉动;
政策扶持;
市场服务;
政府调控;
社会保险;
(2)六个领域:
中小型企业;
第三产业;
多种经济形式;
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务输出;
灵活就业。
10.小额贷款期限一边拿不超过2年,借贷人提出展期且担保人同意继续提供担保的,商业银行可以按规定展期一次,展期期限不超过1年。
11.职业指导对促进就业的作用主要是以就业服务为载体的。
作用:
一是促进劳动保障的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二是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合理有序流动;
三是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良好发展;
四是促进教育培训的改革。
12.职业指导师架在求职者、用人单位、学校之间的一座桥梁。
13.我国的积
极就业政策:
(1)经济拉动政策
(2)再就业扶持政策(3)灵活就业政策(4)农村流动就业政策;
(5)大学生就业政策。
14.失业类型:
(1)结构性失业
(2)摩擦性失业(3)需求不足失业(4)季节性失业(5)周期性失业(6)隐性失业(7)自愿失业。
第3章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服务
1.劳动力市场:
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指劳动力供求双方事先匹配的具体场所;
广
义的劳动力市场指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下,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资源进行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和购买活动,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
2.一个社会所能利用的劳动力数量,取决于人口的规模与年龄构成,愿意工
作的人的比例、工作时间制度、劳动强度、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水平。
3.劳动力市场功能:
通过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与购买,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作为一种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起关键作用的是工资的比价。
4.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问题:
(1)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正在确立,但尚未具
备市场主体资格;
(2)劳动力市场机制开始运行,但仍然存在明显的分割和扭
曲;
(3)劳动力市场规则和秩序基本建立,但仍存在空白和难点;
(4)就
业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并发挥作用,但局限性较大。
5.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目标模式:
竞争公平、运行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城乡一体。
6.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形成标志:
(1)劳动力和用人单位市场主体地位真正确
立;
(2)劳动力市场机制灵活,功能完善;
(3)政府促进就业、扶持困难
群体的就业的政策和服务体系形成,建立起对劳动力市场中弱势群体的托底机制。
7.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主要矛盾:
劳动力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事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8.劳动力市场问题:
(1)劳动力数量供大于求矛盾非常突出;
(2)劳动力
整体素质不高而且存在结构性问题,严重影响就业质量;
(3)经济结构和就
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就业的不中分和经济发展不协调同时并存;
(4)就业能
力较弱的特殊困难群体就业难度加大;
(5)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日益明显。
9.21世纪前期,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总体目标是: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需求,满足广大劳动者参与劳动和提高收入水平的愿望,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将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围。
10.就业服务指就业中介组织为满足劳动者求着和用人单位招工的需求而提供的各类服务。
11.国际劳动组织把就业服务看做是以最佳方式组织劳动力、是实现和维持充分
就业、开发利用生产资源的重要手段。
12.公共就业服务的特征:
(1)由国家建立,在国家领导或监督下开展业务,
国家给予充分的资金保障;
(2)就业服务由中央主管部门、地区性就业服务
和地方就业服务组成;
(3)就业服务的职员应是政府公务人员性质,应保证其职业稳定;
(4)公共就业服务应向求职者和事业人员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向雇主提供基本的就业服务也应免费。
13.公共就业服务的目标:
弥补劳动力市场缺陷,塑造更加公平、有效的首次行,从而促进劳动力流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
14.劳动力市场缺陷“市场信息不透明,技能不匹配,工资刚性,招工启示,劳动力需求总量不足,长期事业,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
15.公共就业服务的优势:
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信息透明度,确保劳动力市场各类弱势群体得到帮助,保持就业服务工作的连续性,避免没有求职经验的弱势群体受到私营中介的欺骗,减少事业保险金发放中的道德风险。
16.公共就业服务的职责:
(1)收集劳动力市场信息,包括供求双方的信息;
(2)进行求职和招工登记;
(3)开展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
(4)参与失业
保险金的管理和发放;
(5)采取适当措施促进劳动力在行业间、地区间流动;
(6)参与就业政策制定;
(7)就下列问题进行持续、定期研究:
失业原因、
残疾人、青少年等特殊就业群体的就业安置,就业调整,职业及职务分析,劳
动力市场组织形式分析等
17.就业服务的作用:
(1)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2)促进用人单
位和求职者的相互选择,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3)促进劳动力的合
理流动;
(4)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保持社会稳定。
18.公共就业服务对象:
登记失业人员和特殊服务对象。
特殊对象包括:
残疾人、享受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退出现役的军人和随军家属、当地政府贵的其他就业苦难人员或需特别照顾的人员。
19.创业培训:
(1)SYB培训:
这是国际劳工组织针对培养微小型企业创办者
的需要而专门开发的一个培训项目,采取小班制教学,注重教师和学员间的
互动交流,采用知识培训、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自由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
(2)三段式培训:
理论学习阶段、咨询辅导阶段、后续扶持阶段;
(3)远程
创业培训模式。
20.实现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三化的核心理念和基本要
求是人本服务,就是把以人为本作为我们整个就业服务的宗旨。
包括求职和从业的城乡劳动者,也包括用人单位,还包括培训及其他社会各方面需要我们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个人和。
人本服务要突出个性服务。
21.所谓制度化就是要将强化就业服务纳入各级政府职责,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
度,包括失业人员登记和免费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和培训制度,公共就业服务统筹管理制度。
22.专业化指围绕服务对象的各种需求,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特别是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从而提高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23.社会化就是面向社会服务,动员社会资源,接受社会监督,推动就业服务工作在全社会的普及、提高,建设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的劳动力市场。
第4章职业指导与职业指导多元化服务
1.职业指导师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
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
(1)强调指导对象是劳动力市场中求职者和用人单
位两个主体,而不是求职者一个方面;
(2)强调摘掉的最终目标是个人的职
业发展和用人大能更好的做到人尽其才,而不仅以就业为目的;
(3)强调职
业指导师一个过程,伴随人的整个职业生涯,而不仅仅是某一个阶段或时期;
(4)强调职业摘掉的更深层次的教育和帮助功能作用,而不仅仅是提供职业信
息。
2.职业指导的目标:
帮助就业,帮助就业稳定,帮助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
3.职业指导对个人的影响:
(1)有利于个人社会化;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3)有利于作出明智的职业选择;
(4)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4.职业指导对工作的影响:
(1)有助于建立科学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识;
(2)
有利于促进就业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有助于就业服务工作的提升和
改革;
(4)有助于就业服务队伍建设。
5.职业指导的原则:
(1)要以提升我国就业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出发点;
(2)要采用科学方法,提高职业指导工作水平;
(3)要从国情出发,结合世
界、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4)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孵化机制,发挥骨干作用;
(5)要围绕社区就业、学校就业,深入开展职业指导;
(6)围绕困难群体开
展职业指导。
6.职业指导对象:
下岗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职人员。
7.预防性职业指导指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针对其问题的性质和难度,以提
前入手的策略,所开展的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职业指导活动。
强调五个方面:
(1)对不同服务对象所开展的预防性职业指导容不同;
(2)根据问题的特点
和类型、开展分层分类指导;
(3)一切强调提前解决,这是预防性职业指导
观点的核心所在;
(4)强调针对性、系统性,不主那种蜻蜓点水,一事一议
的做法;
(5)强调自助和主动。
8.预防性职业指导主责任分担,主指导者和被指导者双方积极的参与,在指导的过程中,它更强调被指导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成的不是被动的接纳,而是双方积极的沟通
和互动,被指导人员的自助和主动。
9.职业指导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主要针对问题未暴露期;
(2)二级
预防可称为问题前期预防。
即在实现就业前期做好早期发现问题、早期确定问
题、早期解决问题的三早预防措施;
(3)三级预防指问题预防。
主要是针对
特殊群体实施的包括职业指导在的系统干预。
10.职业指导在于职业介绍、职业教育培训形成密切结合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11.做好全员化的职业指导应当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究竟谁是你的成员,
即全员指的谁;
二是工作平台,或者说工作网络,即通过什么工作系统才能将
工作贯彻下去。
12.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服务的基本原则:
具体性、针对性、及时性、
持续性、跟踪性。
13.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服务的基本形式:
(1)递进式职业指导,
主要体现了普及、粗筛和分类的思想,实现了职业指导的由集中到分散、有普
及到更具针对性、从大围指导再到分类个人资讯和干预;
(2)系统化结构化
职业指导,五论模型是安置推荐型、培训指导型、政策咨询型、心理辅导型、创业就业型,五大工作环节是调查、指导、训练、推荐、跟踪,五大指导方法
是群体指导法、团体小组工作法、一对一面谈法、案例讨论法、跟踪指导法;
(3)辐射性职业指导体现了服务进企业、服务进街道、服务进家庭的工作理念;
(4)多元化就业指导,这种服务方式主要以围绕不同的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服务
形式,开展不同的服务容,充分尊重个性因素,把职业指导的作用发挥到最佳
程度。
14.新成长劳动力特征:
(1)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不同学历、专业和性别影响就业;
(4)缺少就业能力和工作经验;
(5)
就业预期的非理性化。
15.在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基本思路:
(1)通过职业指导,使学生对就业有
良好的心理准备;
(2)通过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就业的方法和手段;
(3)
通过职业指导,重塑学校公众形象;
(4)通过职业指导,促进学校办学理念
的和实践的探索。
实施公共性的职业指导;
(3)要实施两个联结的职业指导;
(4)要实施系
统、持久、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5)要采取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
“实践”为主要特征,寓指导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
(6)要利用现代训练
技术和手段,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寓指导与真实有效的训练之中。
17.在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容:
(1)就业观念指导;
(2)就业政策法规指导;
(3)就业心理指导;
(4)就业信息指导;
(5)就业技巧指导;
(6)社会
适应指导。
18.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指导服务:
政策咨询、就地转移政策、推荐技能培训、创业指导、跨地区流动就业指导(收集供需信息、可行性论证、组织招收、输送:
指定输送人员;
编制录取人员;
选择运输工具指定运输路线;
检查劳务人员携带的证件和物品是否齐全;
制定安全措施;
做好交接工作、指导签订劳动合同、做好跟踪服务)
19.特殊群体主要指那些由于自身原因或环境因素而导致相对就业更加困难的人员。
一般指残疾人、大龄下岗职工、城市郊区占地农转非群体以及劳改劳教释放人员等
20.针对残疾人就业特征,职业指导人员的服务容:
一是鉴别残疾人可以从事的劳动和岗位;
二是寻找残疾人在求职和保证工作稳定过程中的解决办法;
三是同用人单位联系,说服他们雇佣残疾人;
四是为用人单位提供法律咨询,为用人单位和残疾人就资金支持事宜提供咨询和建议;
五是同其他有关和组织保持联系。
第5章职业和职业发展
1.职业是指在业人员所从事的有偿工作的种类。
有稳定、合法的收入,是职业这种特定的劳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主要特点。
2.工种是根据劳动管理的需要,按照生产劳动的性质、工艺技术的特征或者服务活动的特点而划分的工作种类。
3.岗位是企业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工作位置。
4.职业的要素:
职业名称、职业主体、职业课题、职业报酬、职业技术。
职业
要素体现了职业是社会与个人、整体与个体的连接点。
5.职业的意义:
(1)职业是谋生的手段;
(2)职业使人获得了社会地位;
(3)职业为个人发展自我个性,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空间。
6.职业的特性:
社会性、经济性、技术性、稳定性、群体性、规性。
7.职业分类是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
它是一个国家形成产业结构概念和进行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以及产业政策研究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的职业分类都影响并制约着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管理活动的成效。
8.职业分类的基本依据是工作性质同一性。
9.职业分类一般划分为大类(依据工作性质的同一性,并考虑相应的能力水平
进行)、中类(是在大类围,根据工作的任务与分工同一性进行的)、小类
(是在中类围,按照工作的环境、功能及其相互联系的同一性进行的)、细类
(是在小类的基础上,按照工作分析法,根据工艺技术、对象、操作流程和方法的同一性进行的)。
10.职业分类的基本方法是工作分析法。
11.影响职业变化发展的因素:
社会及管理的变革、技术的变革、经济发展、产业及行业演变。
12.我国职业发展态势:
由单一基础向跨专业、复合型转化:
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
由传统工艺型向信息化、智能型转化;
有继承型向知识创新型转化;
服务性职业向知识技能化发展。
13.描述特定职业的原则:
完整性、特征性、应用性、辩证性。
14.描述特定职业的方法:
职业名称、职业定义、受教育程度、职业资格等级、
职业能力特征、职业人格特征、技术技能、职业环境、职业报酬。
15.职业分类的作用:
(1)对于劳动力管理部门来讲,它是劳动力社会化管理
的必要环节;
(2)现代职业分类的教育与培训就业提供基础服务;
(3)现代
职业分类为国民经济信息统计和人口普查服务。
第6章工作分析与职业胜任
1.工作分析指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对工作本身以及任职者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条件进行分析,以获得工作描述和工作规的过程。
2.工作分析的作用:
员工的招聘与选拔、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劳动安全
与健康。
3.工作分析的基本流程:
准备、实施、结果形成、应用与反馈。
4.工作分析准备阶段:
制定总体的实施方案;
确定工作分析的实施者;
收集和分析有关的背景资料;
选择收集信息的方法。
5.工作分析的实施阶段:
(1)与参与工作分析的有关人员进行沟通:
让参与工
作分析的有关人员了解工作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心的顾虑和压力,争取
他们在实际收集信息时的支持与合作;
让参加工作分析的人了解工作分析大致需要多长时间,大概的时间进度是怎样的,便于他们事先做好工作安排,留
出足够的时间来配合工作分析工作;
让参加工作分析的有关人员初步了解工作
分析中可能会使用的方法,以及在各种方法中需要他们如何进行配合,如何
提供信息;
(2)实际收集和分析工作信息。
这是整个工作分析过程中的核心容。
6.工作分析的方法:
访谈法、观察法(是指工作分析人员通过在现场观察任职者
如何工作从而获取工作信息的方法,特别适用于从事操作性岗位)、问卷法(适
合于文化程度较高,有较好文字表达能力的岗位)、工作日志法(可以比较全
面的了解任职者一段时间的工作,但是这种方法不足之处是不能反映出在日志
记录工作日志期间没有发生的工作活动)。
7.工作描述是关于任职者所从事的工作本身特性的信息,包括岗位名称、工作目
的、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工作联系、工具和设备、绩效标准、权限、岗位的晋升与替代、工作条件,作用是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某个特定岗位主要是做
什么的”。
7.工作规是指特定工作岗位对任职者的胜任特征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任职者
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个性特征等。
工作规必须以工作
描述为基础提出,以工作描述的容为依据。
工作规要回答这样的问题“要想做好这项工作,任职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
8.工作规的容:
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知识技能、个性特征、身体要求、其他特
殊要求。
9.职业胜任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个人能力、人格等品质特征能够满足职业要求的状态。
10.做到职业胜任,关键在于人职匹配。
11.胜任特征是一种足以胜任或非常合格的状态和性质,有时也指特长,特别是
某一方面的特殊技巧、知识或能力。
12.1973年,美国人麦克米兰在《胜任特征测量优于智力测量》一文中首次提出胜任特征这一概念,他将其定义为:
能够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这是一种能将某一工作中的表现优秀与表现一般的人区分开来的个人特征。
13.职业胜任的要素:
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个人特质、动机水平。
14.职业胜任的特性:
(1)职业胜任是一种潜在的、持久的个人特征;
职业胜任是个体的相关行为类别;
(3)职业胜任与工作绩效有着密不可分,
这可以区分优秀的人员与普通人员;
(4)职业胜任与工作情景有着密切关系;
(5)职业胜任是的对象不仅仅是面对个体员工,还可以是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级 职业指导 考试 知识 技能 要点 整理 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