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581966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51.23KB
初二物理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初二物理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笔记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频率<
20Hz
(2)超声波:
频率>
20000Hz
5、各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与人不同。
6、声音的波形可以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7、弦越紧(或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频率就越高,音调也越高。
二、响度:
声音的强弱。
1、振幅:
物体振动的幅度。
2、响度由振幅决定。
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三、音色:
声音的音质(也叫音品)。
1、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也就不同。
2、利用音色分辨发声体。
四、乐音和乐器
1、乐音:
听起来悠扬、悦耳的声音。
2、乐器:
振动时能发出乐音的器具。
分为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声音的分类:
2、噪声:
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
二、乐音和噪声比较
(1)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
(2)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
三、认识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乐音也可能会成为噪声。
3、噪声的来源:
。
四、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1、用声强(级)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声强的单位是:
分贝(dB)。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五、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六、噪声的控制
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等级(dB)
危害
人刚级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小于50
适合休息和睡眠
小于70
适合工作和学习
70
干扰谈话,影响工作
90
听力受严重影响,产生疾病
大于150
鼓膜破裂出血,失去听觉
第五节声的利用
1、声波是一种波动
2、声的利用
(1)声能够传递信息。
(声纳:
声音导航和测距)
(2)声能够传递能量
3、比较
运用分类
声与信息
声与能量
日常生活
隆隆的雷声—下雨
爆竹升天,震耳欲聋
听铁轨传声—判断火车的远近
听蜜蜂飞行的声音--判断是否采蜜回来
骨传导、回声定位
医疗
使用B超、听诊仪
超声波击碎体内结石
军事
声呐探测潜艇、鱼雷
超声波干扰信号
工业
声呐测距
超声波测速
超声波探伤
第二章第一节光的传播
一、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自然光源。
(宇宙中的所有恒星)2、人造光源。
3、部分动物。
4、部分海洋生物。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可在真空、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3、光线:
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1)箭头:
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2)直线:
表示光的径迹。
(3)光线不是实际存在的。
(4)光线要画成实线。
4、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激光直进;
(2)小孔成像;
(3)射击瞄准;
(4)木工师傅检查棱是否平整;
(5)检查队列是否整齐;
(6)影:
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后,在这个物体的一侧就会有一个光照不到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影。
(解释日食、月食)
三、光的传播速度
1、真空中的光速:
C=2.99792×
108m/s
在空气中的光速比真空略小。
计算时真空和空气中的光速取:
C=3×
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的2/3。
3、光在其中传播时,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真空—空气—液体—固体
(声的传播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固体—液体—空气—真空)
四、光年:
以光速运动1年所走的距离。
1、光年是距离单位。
2、1光年=…….m
第二节 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它和另一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这种介质中的现象。
1、会画平面镜。
2、认识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2)入射点o:
入射光线与平面的交点。
(3)法线:
通过入射点并与平面垂直的虚直线。
(4)入射角i:
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5)反射角r:
反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二、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理解:
定律包含三部分内容,且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漫反射:
光沿某一方向射到粗糙平面时,光沿不同的方向反射,这种现象叫漫反射。
四、镜面反射:
光沿某一方向射到光滑平面时,光沿同一方向反射,这种现象叫镜面反射。
1、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2、光滑表面的反射不一定是镜面反射。
如凹凸面镜。
五、应用与危害。
六、应用实例
1、公路转弯处安装反光镜。
2、可将光引入室内照明。
3、人照镜子。
4、公路上安装黄色反光物体,使晚上行车时可看到。
5、车两侧安装后视镜。
六、危害实例
1、高楼外墙安装玻璃膜墙,成为光污染。
2、车内开灯会影响司机驾驶;
3、教室内的照明灯安装不规范会影响视力。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等大、正立的虚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像与物分居平面镜两侧;
5、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6、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
二、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方向2、利用平面镜成像
三、虚像:
不是实际光线相交形成的像。
注意:
画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
四、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定律。
*五、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步骤)
1、确定像的位置(物与像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物和像分居平面镜两侧;
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作反射光线(根据:
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
由像点出发画出反射光线,像到镜一段用虚线,镜面前一段用实线,箭头画在实线一段);
3、作入射光线(连接物点到入射点之间的连线,并加上箭头);
4、画法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反射面是凸面的反射镜。
2、凸面镜能使平行光束发散。
(或说:
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3、凸面镜可用于:
车的观后镜、拐弯的反光镜。
4、反射面是凹面的反射镜。
5、凹面镜能使平行光束会聚。
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6、凹面镜可用于:
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第四节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1、认识折射光线;
2、折射角r:
折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3、光从空气斜射入介质时,折射光向法线方向偏折;
光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
4、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二、光的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由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5、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即入射角为00时,折射角也为00).
三、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
1、解释水的视深比实际深度浅。
解释:
在某一深度处看作有一点光源,点光源发出的光射到水面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在点光源的上方,逆着折射光线看去,好象点光源在该交点上,这是点光源的像。
2、叉鱼问题。
3、钢笔“错位”。
4、筷子“折断”。
(演示)
5、潜水员看岸上的物体,物体被“抬高”。
6、“海市蜃楼”。
7、沙漠蜃景。
第五节光的色散
一、色散:
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1、太阳光、日光灯光、卤钨灯光是白光。
2、白光包含7种色光:
红、橙、黄、绿、蓝、靛、紫。
3、色散的原因:
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情况不同。
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
4、激光是单色光----红光。
5、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二、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红+绿=黄红+蓝=品红绿+蓝=青(靛)
红+绿+蓝=白即:
色光的三原色的混合色为白色
2、电视、电影都是根据色光三原色所制成。
三、物体的颜色
1、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
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通)过的色光决定的。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四、颜料的混合
1、颜料三原色:
红、黃、蓝(品红、黄、青)
品红+青=蓝品红+黃=红黃+青=绿红+黃+蓝=黑
即:
颜料的三原色的混合色为黑色
2、绘画時用三原色就可调出大部分色彩。
第六节看不见的光
一、光谱:
红、橙、绿、黄、蓝、靛、紫几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认识]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色光是可见光。
二、红外线:
在光谱的红光以外部分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
1、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也在不停地吸收红外线。
2、温度越高,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三、紫外线:
在光谱的紫光以外部分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
四、少用冰箱、空调的意义:
冰箱、空调逸出的氟利昂等物质会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阳光中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增多,危害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人类生存,因此要少用冰箱、空调。
五、光的散射:
光在传播时,由于空气的作用,会把光传向四面八方,这就是光的散射。
1、波长越短,越易被散射。
2、红、橙、黄、绿光不易散射,可传播得较远。
蓝、紫光易散射,传播得不远。
3、雾灯使用黄光,是因为黄光不易散射,人眼对黄、绿光最敏感,而绿光表示可以安全通行。
4、我们看到天空是蓝色的,是因为大气对蓝光散射得较多。
5、傍晚的太阳颜色发红,是由于阳光要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蓝、紫光被散射掉了,只有红、橙光透过大气层。
6、宇航员看到太空颜色是黑色的,是因为飞船在大气层外,没有大气对光的散射。
但可看到太阳和星星。
红外线
紫外线
主要特性
热作用显著
化学作用强
应用
加热物品、取暖
荧光效应(日光灯、验钞机)
红外遥感
合成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遥控(器)
红外线传输
杀菌消毒
夜视仪
拍摄
红外拍摄
红外线理疗
过量的紫外线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第三章第一节透镜
一、透镜:
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玻璃元件叫透镜。
1、透镜的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类。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由冰、塑料等透明材料磨成的,与透镜形状相似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是透镜。
3、透镜的主轴与光心
(1)主轴:
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CC’。
(2)光心:
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
(3)注:
透镜的主光轴通过透镜的光心,并且与透镜相互垂直,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近似地在透镜的中心。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三、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平行光:
相互平行的光,叫做平行光。
2、焦点: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
(用F表示)
3、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用f表示)
4、凸透镜和凹透镜均有两个焦点
5、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注意:
点要最小、最亮)。
6、不能用太阳光测凹透镜的焦距。
四、几条特殊光线
1、与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或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2、通过焦点(或反向延长线通过)的光线折射后与主轴平行。
3、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
照相机前面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使胶片感光。
(1)为了拍出清晰的照片,要求调节胶片与镜头的距离,这叫调焦。
(2)问:
若要像大一些,应该怎样做?
调节物与镜头的距离(物距)近一些,同时暗箱应拉长(像距)增大胶片与镜头的距离。
(3)问:
若要像小一些,应该怎样做?
调节物与镜头的距离(物距)远一些,同时暗箱应缩短(像距)减小胶片与镜头的距离。
2、投影仪:
投影仪上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上的字和像经过镜头后会聚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1)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实像投在屏幕上。
(2)若要像大一些,投影仪应距离屏幕远一些,同时使投影片离镜头近些,即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3、放大镜:
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到一个放大、正立的虚像。
若要像大一些物体只要在小于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以内,都能在物体的同侧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要使像变大,在μ<
f的前提下增大u,v就增大,像就会变大。
仪器
镜头的作用
像与物体的比较
像的虚实
像距与物距的比较
照相机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缩小、倒立
实
v>
u
投影机(幻灯机)
放大、倒立
放大镜
凸透镜
放大、正立
虚
v<
u
第三节透镜成像规律
1、u>
2f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物距大像距小。
2、u=2f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物距等于像距。
3、f<
u<
2f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物距小像距大。
4、u=f时,不成像,折射光为平行光。
5、u<
f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6、成实像时,像可以是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物与像在透镜的异侧,物距减少像距增大。
7、成虚像时,只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物与像在透镜的同侧,物距减少像距减少。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近点
远点
明视距离
产生原因
物体的像
矫正方法
正常眼
10cm
无限远
25cm
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
小于10cm
有限远
小于25cm
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在视网膜前
在眼睛前放一个凹透镜使进入眼球的光发散些,从而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远视眼
大于10cm
大于25cm
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在视网膜后
在眼睛前放一个凸透镜使进入眼球的光会聚些,从而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显微镜
1、结构:
目镜、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凹面镜)。
(1)物镜及其作用:
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其作用是:
使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2)目镜及其作用: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
使物镜放大的像再放大一次(虚像)。
(3)载物台的作用:
承载被观察物体。
(4)反光镜的作用:
将光反射到物体上,便于观察。
2、显微镜的原理:
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使物镜放大的像再放大一次,从而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
二、望远镜
目镜、物镜。
使远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
使物镜成的像放大。
2、望远镜的原理:
远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目镜使物镜成的像放大,从而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三、影响人们看清物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视角。
视角与物体的大小及眼睛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四、显微镜与望远镜比较
显微镜
望远镜
相同
(1)结构相同:
都有物镜和目镜。
(2)目镜都起放大作用(虚像)。
不同
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第四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计
一、温度:
物体冷热程度。
二、温度计
1、温度计的结构:
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和刻度。
2、常见的温度计:
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
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三、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写作1℃。
四、温度计的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要看清液面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
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即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五、体温计的工作原理:
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
35—420C
2、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甩下去。
六、寒暑表的测量范围:
10—500C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一、物态:
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
二、物态变化:
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三、根据熔化规律的不同,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四、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1、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晶体熔化特点:
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五、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1、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2、晶体凝固特点:
继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六、同一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七、非晶体熔化特点:
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八、非晶体凝固特点:
继续放出热量,温度持续下降。
九、晶体和非晶体比较
晶体
非晶体
概念
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熔化
熔点
有一定的熔点
没有一定的熔点
固液共存态
有
无
吸放热
吸热
温度变化
熔化过程温度不变
熔化过程温度不断升高
凝固
凝固点
有一定的凝固点
没有一定的凝固点
放热
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凝固过程温度不断降低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1、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和蒸发。
(1)沸腾: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①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②沸点与液体的种类及环境气压有关。
③沸腾的特点:
发生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
只在沸点下进行;
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汽化进行得剧烈。
④沸腾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①蒸发致冷: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和温度。
③蒸发的特点:
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
汽化进行得缓慢。
2、蒸发与沸腾比较: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物态变化
都属于汽化现象
吸、放热情况
都是吸热过程
不同点
发生的位置
液体表面
液体内部和表面
发生的快慢
缓慢
剧烈
现象
不易观察到
迅速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气泡
发生需要的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在沸点下进行,且与气压有关
液体自身温度变化情况
吸热,液体自身温度降低,具有致冷作用
吸热,液体温度保持在沸点处不变
主要应用
制冷、降温、制冷业
水浴加热、制糖业
二、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1、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
(1)降低温度。
(2)压缩气体。
2、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三、汽化与液化比较
汽化
液化
状态变化
液—汽
气—液
吸放热情况
产生条件
蒸发可在任何何温度发生
沸腾只在沸点发生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一、物态变化
二、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1、升华过程吸热。
2、升华的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任何固体表面都会发生升华。
三、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1、凝华过程放热。
2、凝华的条件:
物质的蒸气达到一定浓度以及温度降到该物质的凝固点以下才能发生。
四、牢记几种情况的物态变化
1、“汗”、“白烟”、“白雾”都属液化。
2、属液化的还有:
露、雾、云、雨。
3、属凝华的有:
霜、雪、雾松、玻璃窗的冰花、冰雹
4、属凝固的有:
冰
五、七个三
1.三种状态:
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
2.三个吸热过程:
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
3.三个放热过程:
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
4.三个互逆过程:
①熔化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
5.三个特殊(温度)点:
①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②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③沸点:
6.三个不变温度:
①晶体溶化时温度;
②晶体凝固时温度;
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7.三个条件:
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
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温度不变。
②晶体凝固时的充分必要条件:
达到凝固点;
继续放热;
③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
达到沸点;
第五章第一节电荷
一、电荷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1)正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
(2)负电荷: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
4、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验电器
(1)结构:
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和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二 物理 笔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