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申论好帮手之理论热点面对面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562538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78
- 大小:121.17KB
国考申论好帮手之理论热点面对面Word格式.docx
《国考申论好帮手之理论热点面对面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考申论好帮手之理论热点面对面Word格式.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对危机的根本之道
——为什么强调保增长要靠科学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在给我们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调整和优化结构的机遇。
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化“危”为“机”,推动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为什么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发展?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进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势头。
这场金融危机好似一块“试金石”,检验了我国这些年来科学发展的成效。
国际金融危机也给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尤其是给出口行业和外向型企业集中的地区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表面上看,这些都是国际金融危机惹的祸,但细细分析,根源还是出在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不够深入,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这场金融危机好似一面“反光镜”,照出了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不足。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头脑清醒、措施得当,也会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契机。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短期来看,是要把其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从长远来看,则是要推动我国科学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今后发展打下更好基础。
因而,科学发展不仅不能因危机而受阻、暂缓,更是应对危机的根本之道。
国际金融危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本反面教材,暴露出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严重弊端: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和高度负债的经济运行方式不可持续,监管不力、放任金融市场自由泛滥……这些都与我们提倡的科学发展是根本对立的,也反衬了我们推动科学发展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观点·
声音
◎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直面危机的勇气,没有化解危机的办法。
◎不发展本身就是危机。
要深刻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的破坏性,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把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为什么说保增长与科学发展并不矛盾?
面临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提出保增长首先是强调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
科学发展并不是不讲发展速度,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越是在经济发展遇到较大困难时,越是能体现出发展的重要性,越是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
因此,保增长正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两者对发展的认识是一致的。
同时也必须看到,保增长不仅仅是保发展速度,也不是单纯保GDP。
保增长是一个以经济增长为核心指标,集保持增速、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善民生为一体的综合概念,它体现了科学发展强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体现了发展速度与发展效益的统一。
保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正是党和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具体体现。
因此,简单地认为保增长就是保发展速度,这样的看法并不符合中央精神,其理解是片面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从根本上说,要真正实现保增长的目标,离不开科学发展。
如果保增长偏离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等为代价追求当前增长,也许在一段时间内会有所发展,但是算长远“经济账”,它抵消不了“资源账”、“环境账”和“政治账”,这样的增长是无法长期持续的,最后就会变成“不增长”。
也就是说,保增长保的应该是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可持续的增长、推进产业升级转型的增长。
总之,保增长与科学发展是不矛盾的,更不是对立的。
只有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的认识,才能全面把握保增长的要求;
同样,只有在实践中把保增长切实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才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网友提问:
科学发展要求“又好又快”,那么,“好”与“快”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答:
“又好又快”,是“好”与“快”的统一,是好中求快,优中求进。
“又好又快”,体现了发展主体和目的的统一,体现了发展的质量、效益和速度的统一,体现了经济建设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统一,反映了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协调、均衡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要求。
◆如何在实践中把保增长与科学发展更好地统一起来?
要做到化“危”为“机”,在思想认识上必须有新提高。
要运用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认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认识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深入分析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更好地研究确定应对危机的途径、办法和举措。
要做到化“危”为“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必须有硬措施。
越是在加大力度保增长的时候,越要重视提高发展质量,重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
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按照国家关于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指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要做到化“危”为“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必须有真动作。
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
切实解决群众就业、就医、就学、吃住行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同时,进一步改善民生,将明显促进消费的扩大,从而可以有效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增长。
要做到化“危”为“机”,在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上必须有新突破。
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抓住时机,不断深化价格体制、财政管理体制、金融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扩内需促发展、有利于调结构促增长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键还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立足各地区各部门自身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应对危机过程中创造科学发展新业绩。
事不避难,知难不难。
无论国际金融风暴如何肆虐,只要我们有“咬定”科学发展这样一股韧劲,切实把中央关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化“危”为“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在又好又快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稳健的步伐。
——如何从新中国辉煌的60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如何看待新中国6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这是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的60年
人民生活水平根本改善
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
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克服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
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
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适应了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经济、社会、文化不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等现实状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且有这样的制度优势,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既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它既是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又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它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何理解我国制度优势要正确把握前30年与后30年的关系?
◎60年的沧桑,见证了一个民族羽化成蝶的历程。
◎60年的巨变与成就,值得总结;
60年的光荣与梦想,值得珍惜;
60年的风霜与韶光,值得感知。
▲深度阅读
1、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2、胡锦涛: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相关链接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1月版。
2、《复兴之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3月版。
宝贵财富行动指南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引领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进的号角和指南。
◆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30多年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
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马克思
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丰富土壤。
改革开放的每一步发展,都推动了理论创新;
党的理论的每一次创新,都推动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天地。
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共同推进的历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它是我们应对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的强大精神支柱。
……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什么让老百姓得实惠
——怎么看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怎样理解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科学理论只有为广大干部群众所学习、所掌握,才能真正转化为活生生的实践,转化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学习开启智慧,实践成就事业。
……在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党内实际情况的需要,利用一段时间,在全党或一定范围内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破解工作难题,推动事业发展,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自觉性、坚定性。
这是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要求。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发展大势,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项工作。
这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这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切实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努力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兴办一些顺民心、合民意的实事好事,必将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使科学发展具有更加广泛、更加深厚的群众基础,使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
这是顺应人民新期待、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步骤。
◆怎样看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取得的成效?
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普遍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人民群众也感受到了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
知识点: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主要原则和步骤阶段
㈠目标要求:
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㈡主要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
㈢步骤阶段:
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
◆怎样使下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更好成效?
下一步学习实践活动特别要深入研究、重点把握好六个问题
——更加注重搞好思想发动,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形成科学发展共识,理清科学发展思路
——更加注重突出实践特色,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做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各项工作
——更加注重作风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
——更加注重贯彻群众路线,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更加注重分类指导,切实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总结好、利用好学习实践活动已取得的经验。
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八条经验
1、必须牢牢把握总要求,坚持正确方向,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不走过场、不出偏差。
2、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实践特色,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
3、必须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切实抓好理论武装,注重抓好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
4、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地方、部门和基层单位根据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创新。
5、必须依靠群众,充分发扬民主,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第一标准。
6、必须坚持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面分别提出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7、必须做到统筹兼顾,以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各项工作,努力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8、必须加强领导和指导,突出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加强督促检查,搞好舆论引导。
当前,特别要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
……既要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同时又要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后劲的关系,绝不能为了保增长而给今后科学发展埋下隐患。
对民生热点问题,要重视研究,千方百计加以解决。
要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高度重视维护民族团结,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学习实践活动应该如何服务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
……要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攻坚克难、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信心和能力,更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这个武器,科学判断经济走势,树立信心,知难而进,在危机中抓住机遇,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解决问题、促进发展,推动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组织好下一步学习实践活动,还要加强统筹兼顾。
◎忽视科学吃苦头,盲目发展栽跟头。
◎科学发展观,是国家发展的指明灯,是小康社会的探照灯,是生态环境的节能灯,是人民幸福的聚光灯。
◎又好又快发展是康庄大道,只图眼前的发展是羊肠小道,损人利己的发展是歪门邪道,畏首畏尾不发展是死路一条。
◎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做到不端群众碗、不欠自然账、不吃子孙饭。
◎科学发展要高瞻远瞩,不要鼠目寸光;
要实事求是,不要条条框框;
要脚踏实地,不要揠苗助长。
◎擅长领导科学发展的人是推动力,不会领导科学发展的人是白费力,违背科学发展的人是阻碍力。
◎当清官、做好官,首先要有科学发展观;
捧金杯、拿银杯,最后要看是否有口碑。
小岗村的新探索
——如何看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依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在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义何在?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的客观经济国家气象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对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合理配置农地资源,培育规模经营主体,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利于加快改造传统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保证流出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利益的前提下,有利于扩大流入方的农地经营规模,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有利于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和应用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
有利于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利于优化农地资源配置,促进土地合理利用。
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利于农户安心外出经商务工,增加农民收入;
有利于防止承包土地粗放经营甚至抛荒,减少土地资源闲置和浪费;
有利于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农地资源,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优化。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利于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巩固基本经营制度。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核心是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利于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落实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
有利于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而推进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这里特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承包方将依法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法定形式流转给其他农户或者农业经营组织从事农业生产的行为。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不是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反租倒包符合政策规定吗?
反租倒包是指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出面租赁农户的承包地再进行转租或者发包。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承包农户依法享有的权利,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分别是行政机关和村民自治组织,不具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资格,反租倒包实质是乡村组织代替农户流转承包地,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不健全的表现,不符合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违背政策规定,应予制止。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今天才允许的吗?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是今天才允许的。
1984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允许农户经集体同意可以转包承包地给种田能手,但强调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作宅基地或者非家用地。
1993年中央11号文件提出允许农户在承包期内转让土地使用权,但须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且经发包方同意。
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提出“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要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进行”,同时强调“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农户转让”。
2001年年底的中央18号文件系统地提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了规范。
2002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上升为法律。
2007年实施的《物权法》,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性质,进一步完善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定。
党的十七大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指明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向。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
一是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这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这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康发展的保障。
三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允许的形式。
四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是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这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底线。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的原则
㈠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㈡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
㈢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㈣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
㈤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摘自《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三条
◆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哪些主要形式?
一是转包。
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给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接包方按转包时约定的条件对转包方负责。
优点:
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运作简便,方式灵活
局限:
流转规模受到一定限制,转包期限一般比较短
二是出租。
指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出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申论 帮手 理论 热点 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