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552992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67.24KB
第一章 绪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一章 绪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绪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描述统计学(Descriptivestatistics)对统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表现及其变化加以记录、测量、计量和显示,并通过综合、概括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变动的规律性。
描述统计学的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数据的加工处理和显示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和分析方法等。
例如,图1描述了2003-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展变化的水平的速度。
推断统计学(Inferentialstatistics)研究的是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进行数量描述的基础上,对总体未知的数量特征做出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
例如,对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进行评价,逐一检验每一个出口产品是困难的,故可以只抽取一部分出口产品进行检测。
只要抽样合理,就可以根据抽检结果来估计全部出口产品的质量状况。
由于数据来源于抽样,因此推断统计学的各种推算方法和推断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程度都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
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划分,反映了统计方法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和应用统计方法探索客观现象过程的不同环节。
从图1-1中可以看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在探索客观事物数量规律性中的地位。
图1-2统计学探索客观现象数量规律的过程
显然,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是统计方法的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组成部分。
描述统计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如果没有描述统计搜集的可靠的统计数据并提供有效的样本信息,即使再科学的统计推断方法也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而推断统计是统计学的新发展和现代统计学的基本内容,由于现代统计工作中所得的统计数据主要是样本数据,因此推断统计在现代统计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现代统计的标志和核心组成部分。
(二)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理论统计学(Theoreticalstatistics)是论述统计学基本理论、原理和统计方法的一门方法论的科学。
它广泛地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集社会经济统计方法与数理统计方法之大成,既适用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观察和研究,也适用于自然现象的数量观测和推断。
理论统计学是统计学科的基础,没有理论统计学的发展,统计学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完善的科学知识体系。
在统计研究领域,从事理论统计学研究的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从事统计学的应用研究。
应用统计学(Practicalstatistics)论述的是如何从所研究的领域或专门问题出发,视研究对象的性质而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需要使用数量分析的方法,因而统计方法的应用几乎扩展到了所有的科学研究领域。
下面是13卷的《统计百科全书》所列举的四十多个运用统计的领域:
精算、农业、动物学、人类学、考古学、审计学、晶体学、人口学、牙医学、生态学、经济计量学、教育学、选举预测与策划、工程学、流行病学、金融、水产渔业研究、遗传学、地理学、地质学、历史研究、人类遗传学、水文学、工业、法律、语言学、文学、劳动力计划、管理科学、市场营销学、医学诊断、气象学、军事科学、核材料安全管理、眼科学、制药学、物理学、政治学、心理学、心理物理学、质量控制、宗教研究、社会学、抽样调查、分类学和气象改善。
以上这些应用统计学的不同分支所涉及到的基本统计方法都是一样的,即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方法。
但由于各个应用领域都有其特殊性,各门应用统计学又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可见,理论统计学是以方法为中心建立统计方法体系,而应用统计学是以问题为中心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统计学科的发展上,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总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理论统计学的研究为应用统计的数量分析提供方法,提高应用统计的定量分析水平和科学性,而应用统计对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又会开拓理论统计的研究领域,为理论统计的研究提出问题和素材。
三、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统计学与数学都是研究数量的关系和数量的规律,现代统计学运用了大量的数学方法,如概率论、数理统计、模糊数学、线性代数和微积分等。
有人认为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这是一个误解。
统计学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但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
数学为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数学基础,就像为其他学科提供数学方法一样;
同时,统计方法与数学方法,都不能独立地直接研究和探索客观现象的规律,而是给各学科提供了一种研究和探索客观规律的数量统计方法。
虽然表面上看统计学与数学都是研究数量规律的,都是与数字打交道的,但实际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别。
首先,数学研究的是抽象的数量规律,而统计学则是研究具体的、实际现象的数量规律;
数学研究的是没有量纲或单位的抽象的数,而统计学研究的是有具体实物或计量单位的数据。
其次,统计学与数学研究中所使用的逻辑方法也是不同的,数学研究所使用的是纯粹的演绎,而统计学则是演绎与归纳相结合,占主导地位的是归纳。
数学家可以坐在屋里,凭借聪明的大脑从假设命题出发而推导出漂亮的结果,而统计学家则要深入实际收集数据,并与具体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经过大量的归纳才能得出有益的结论。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同时由于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要研究和分析数据,因而,统计学与几乎所有的学科领域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这种联系表现为,统计方法可以帮助其他学科探索学科内在的数量规律性,而对这种数量规律性的解释并进而研究各学科内在的规律,只能由各学科的研究来完成。
比如,古人通过大量观察法发现了新生婴儿的性别比是107:
100,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比例,则应由人类遗传学或医学来研究和解释,而非统计方法所能解决的了。
再如,利用统计方法对吸烟和不吸烟者患肺癌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吸烟是导致肺癌的原因之一,但为什么吸烟能导致肺癌,这就需要医学进行解释了。
可见,统计方法仅仅是一种有用的、定量分析的工具,它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尽管各学科所需要的统计知识不同,使用统计方法的复杂程度也不尽一样,统计学也不能解决各学科的所有问题,但统计方法在各学科的研究中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统计的作用
统计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也是国家管理、企业事业管理和进行宣传教育的工具,还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行有效监督的手段。
为了使我国的统计工作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统计法”规定: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任务的完成就能够充分发挥统计的作用。
(一)统计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
统计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作用,在于它能从客观事物总体的数量方面说明客观世界中发生的客观事实,并对未来做出预测。
例如,根据一个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产量、职工人数、固定资产的价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总额等统计数据,就可以对该企业的规模做出判断和认识;
通过国内生产总值、各种产品产量、居民消费、进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等一系列的统计数据可以对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客观描述。
掌握现象的数量方面是认识现象的重要侧面。
统计就是通过数量方面来认识客观事物的,通过统计的语言,即统计数据来认识客观世界。
例如,国家统计局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列举了许多统计数字: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
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
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与上年持平;
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2%,上升0.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净增加1040万人,新增加1204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还有许多其它各个领域的统计数字。
所有这些,都从数量方面表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统计是实行科学管理的工具
统计数据是实行科学管理的基础。
要很好实现管理的每一项职能,离不开反映经济、社会活动状况的统计数据。
现代管理不能仅仅凭借管理者的经验,而应该建立在对管理对象正确认识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
统计不仅可以从数量方面客观地反映管理对象的状况,而且可以揭示管理对象发展变动的规律性,为管理者提供系统、准确的统计信息。
科学的管理离不开定量的研究,许多管理都要以定量分析为基本前提。
统计方法是实行科学管理的手段。
统计不仅为科学管理提供各种情况和数量信息,成为科学管理的基础,而且还可以为现代管理提供科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成为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
例如,质量管理中的产品质量分析、检验和控制,物资管理中的库存控制、ABC分析方法,营销管理中的市场调查、市场预测,人事管理中的人员测评方法等很多内容都是统计方法的直接应用。
(三)统计是实行国家监督的重要手段
统计通过信息反馈来检验决策是否科学、可行,对决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提出矫正意见。
统计的监督作用日益显著,统计是观测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变化的仪表。
统计部门应充分发挥统计的监督作用,充分运用各种统计手段,对经济、社会、科技及自然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出预警;
对政策、计划、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使其不偏离目标;
对违纪违法现象进行揭露,维护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四)统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几乎所有的科学试验和科学研究都需要将统计方法作为有效的手段。
在试验之前依靠统计方法对试验做出的科学安排。
安排的科学与否不但影响到以后所搜集资料的代表性,而且直接决定试验的效率;
在试验的过程中,依靠统计方法分析显示事物的关系及其规律性;
试验结束后,应用统计方法对试验结果做出解释,并检验它的正确性。
所以,统计方法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研究的各个领域。
药剂师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新药疗效的显著性检验,工程师应用统计方法测定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效果,天文学家以统计方法为基础预测星体的未来位置,生物学家应用统计方法安排田间试验和遗传工程研究等等。
虽然所研究的问题属于不同的领域,存在千差万别,但所依据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则是相同的。
(五)统计是宣传教育的有效手段
通过统计数据在国际、国内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可以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宣传教育更具有说服力。
五、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统计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最早的统计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
在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为了对内统治和对外战争的需要,进行征兵、征税,开始了人口、土地和财产统计。
封建社会的统计基本上没有超出这个范围,只是规模较前有进一步发展。
据历史记载,我国古代的一些清醒的政治家、军事家早就意识到统计的重要性。
商鞅的商君书《去强篇》中这样说:
“强国知十三数:
境内仓、口(府)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藁之数。
欲强国,不知国十三数,地虽利,民虽众,国愈弱至削。
”二千多年前,我国统治阶级已认识到统计是一种重要的认识和管理工具,它对战争的胜负,国家的安危有着重要的意义。
欧洲的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已开始了人口数和居民财产的统计工作。
封建国家根据其需要,也进行了有关人口、军队、世袭领地、财产等统计。
那时的统计,无论中国或外国,都是一些原始的登记和简单的汇总计算。
统计广泛的发展是在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社会分工愈益精细,生产日益社会化,促进生产力迅速提高;
交通、航运、外贸亦趋发达。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必须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严格统计核算,在剧烈竞争的条件下,要随时掌握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行情。
帝国主义国家为侵占和掠夺海外殖民地,也需要加强对各国国情国力的了解。
统计已不限于人口、土地、财产等内容,逐步扩展到了更为广泛的领域,产生了诸如工业、农业、商业、外贸、银行、保险、交通、邮电、海关等专业的社会经济统计。
统计一旦为生产活动、经济活动服务,其内容和方法更趋复杂。
十八世纪时,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设立了专业的统计机关和统计研究机构,统计成为社会分工中的一种专门的行业,而作为方法论科学的统计学也逐渐发展起来。
一般认为统计学的历史开始于1660年前后,迄今已有300余年之久。
在1660年的德国大学中,专门开设了有关欧洲诸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国势现状的课程,被命名为德语Statistik(统计学)。
它源于拉丁语的Status(状态)或Stato(国家),后来为欧洲各国所采用。
这就是英语Statistics(统计学)一词的由来。
17世纪以后,随着统计实践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对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使之上升为理论,并进一步指导实践。
当时已经出现了某些统计理论著作,开始形成不同的统计学派。
在统计科学发展史上,早期曾形成三种主要学派。
1.政治算术学派
产生在17世纪资本主义的英国,代表人物为威廉·
配第(W·
petty,1623一1687年)。
他所著的《政治算术》一书中,第一次用计量和比较的方法,从整体上分析英、法、荷三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及其内在潜力。
《政治算术》提出了一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分析其数量关系的比较系统的方法,为建立一门统计科学做了有益的尝试。
马克思称配第“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2.国势学派
产生在18世纪封建制度的德国。
代表人物为阿亨·
瓦尔(G·
Achenwall,1719一1772年),《近代欧洲各国国势学概论》为其主要著作。
阿亨·
瓦尔在哥丁根大学开设的“国家学”课程,内容研究“一国或多数国家的显著事项”,目的是为了向统治阶级提供治国之术。
它的特点以文字论述为主,几乎不用数字资料,故亦称记述学派。
这一学派对统计学的贡献并不很大,只是在1749年阿亨·
瓦尔第一个把“国家学”定名为“统计学”,统计学的名字以后就这样延用了下来。
3.数理统计学派
产生于19世纪比利时,代表人物是阿道夫·
凯特勒(A·
Quetelet,1796—1874年),著有《社会物理学》。
他最先运用大数定律,证明社会现象的发展并非偶然,而是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这是他的重要贡献。
凯特勒第一个把数学中的概率论引入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研究中,成为数理统计学的创始人。
数理统计学的建立为广泛发展自然技术统计学提供了数理统计的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各学派都有很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的社会经济统计学、自然技术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
英国的高尔登(Galton)由于受凯特勒的影响,在生物统计的研究中,依据概率论的原理,提出了回归和相关的概念。
以后的卡尔·
皮尔逊(K·
Pearson)和戈塞特(W·
S·
Gosset)以及费希(R·
A·
Fisher)等人进一步发展了抽样方法的原理和实践。
自此之后,数量学派把数理统计方法从应用于社会现象开始,进而扩展到自然现象和技术因素,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适应资本家管理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数理统计方法日益成为西方国家中统计学教科书的主要内容。
统计方法不仅限于基于对过去的观察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描述性统计/,而且发展到基于对抽样资料的推断,进而推测全体的推论性统计。
这就使统计科学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更加适应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的需要。
从这个意义上说,数量学派对统计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奠定了统计学作为一门科学认识方法的科学地位。
六、统计活动的国际惯例*
统计活动的国际惯例即世界各国的统计体系、统计范围、统计程序等方面一般的习惯做法或称统计活动规范。
(一)统计体制
国家统计机构作为服务型机构,其组织管理结构的设置必须取决于并且服务于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
由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履行统计职能的国家统计体系(NationalStatisticalSystem,简称NSS)也相对比较复杂。
国际上通常按统计工作在中央统计局和政府部门统计机构之间分工的集中和分散程度,将各国政府统计体系划分为“集中型”和“分散型”两大类。
如果考虑到中央统计局和地方统计部门之间的隶属关系和分工情况,对国家统计体系可以作更详细的类型划分。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外政府统计体制比较研究》(2001年)的划分标准,按照中央统计局对专业统计工作的管理以及中央统计局对地方政府统计工作的管理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和权限的大小,将各国政府统计体系划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1、“集中型”国家统计体系。
中央统计局对专业统计工作和对地方统计工作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也称为“专业集中、地方集中”型国家统计体系,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丹麦、荷兰、挪威、比利时、奥地利、印度尼西亚和东欧诸国等。
2、“专业集中、地方分散”型国家统计体系。
国家专业统计集中于中央统计局,但是地方统计工作由各地方政府统计机构负责,国家统计机构对地方政府统计的管理相对松散,一般仅限于业务指导。
如德国。
3、“专业分散、地方集中”型国家统计体系。
国家大多数专业统计分散于政府各有关部门,中央统计局只负责少数专业统计工作,其主要任务是统计业务指导和协调工作。
但对地方政府统计机构实行集中垂直管理,一些小国家不设地方政府统计机构。
如瑞典、芬兰、新西兰、新加坡、韩国、泰国、菲律宾等。
4、“分散型”国家统计体系,也称“专业分散、地区分散”型国家统计体系。
对专业统计工作和地方统计工作的管理比较分散,专业统计工作基本上由政府各部门来管理,地方统计工作由地方政府负责,中央统计局主要起协调的作用,有的国家甚至不设中央统计局。
实行这一统计体系的国家有:
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印度等。
上述关于国家统计体系类型的划分是十分粗略的,现实中各国国家统计体系类型千差万别,很难与之完全相对应。
当前,各国统计体系呈现出分散型中趋于集中、集中型中趋于分散的变化趋势。
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分散型的国家统计体系中,越来越注重发挥中央统计局作用,将统计组织、管理和协调功能集中在中央统计局,保证不同部门、不同来源统计数据之间的协调一致,强调整个国家统计体系的合力和内聚力。
二是在集中型的国家统计体系中,也越来越注重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挖掘不同部门的数据资源,降低统计成本。
为利用政府各部门的行政记录资料,有相当一部分专业统计收集工作分散到相关政府部门中,通过协调机制,形成完整的国家统计数据网络。
而中央统计局的管理、协调功能不断强化。
因此,无论哪种类型的国家统计体系,统计工作的组织、管理、协调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央统计局作为国家统计工作的主导者,身兼双重的任务,既是国家统计数据的提供者,也是国家统计体系的协调者。
(二)统计活动的范围
无论实行何种类型的统计体制,世界各国的统计活动范围都是全社会性的。
这是由统计活动的全面性功能所决定的。
统计应能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现状和发展过程。
因此,统计活动范围在任何国家都应包括一国的人口状况、劳动就业、工资收入、家计消费方面的统计;
国民财产、自然资源方面的统计;
商品、劳务的生产、提供方面的统计;
各阶层、各经济活动主体的收入、分配方面的统计;
商品流通状况、商品价格、通货膨胀方面的统计;
国民经济各部门、各阶层支出、投资、消费状况方面的统计;
金融、财政、国际收支方面的统计,以及综合反映国民经济概况和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社会统计体系等。
上述各方面的统计活动缺一不可。
否则统计范围就是不全面的,统计活动的整体功能就难以实现。
(三)统计活动的程序
世界各国统计活动的首要前提是统计立法。
统计立法是世界各国健全统计体系,并保证其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
按国际惯例,统计立法应明确、具体地规定统计活动涉及的各方面的法律责任,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例如,对拒绝提供或提供虚假数据的被调查对象,统计法应具体规定出惩罚条款,违法必究。
在统计立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统计活动的一般程序是大致相同的。
按惯例,统计活动一般包括如图1-2所示的工作过程:
统计数据搜集、统计数据整理、统计指标的综合计算(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编制)、统计分析、统计资料服务(包括定期、不定期公布统计数字,为工商界提供经济预测、经济预警数据等)等各步骤。
图1-2统计活动过程图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范畴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Statisticalensembles)是依据一定的统计研究目的而确定的,所要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多个个别事物所构成的整体,简称为总体。
例如,研究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全部工业企业”就是统计总体,因为每个工业企业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共同性质,都是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工业企业个数成千上万,符合总体的概念。
有了这个总体,我们就可以研究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了。
总体单位(Populationunit)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各个个别事物。
如上例中,“全部工业企业”是由每个工业企业构成的整体,因此,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单位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企业、机构、地域,还可以是长度、时间等。
统计总体必须同时具备下述特征:
1.同质性。
构成总体的各个总体单位必须在某一个方面具有相同的性质。
这是各个别事物结合成一个总体的先决条件。
例如,全部工业企业之所以能够构成一个总体,是因为各个企业的经济职能相同,都是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而某一个商店就不能放在该总体之中。
2.差异性。
同一个总体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质,但在另外一些方面又必须是有差异的。
例如,每个工业企业都具有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相同性质,而这些企业所属的部门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规模不同、资金占用不同等等,在这许多方面又具有差异。
3.大量性。
统计总体是由许多单位组成的,仅仅一个事物不成为一个总体。
上例中,全部工业企业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总体,是因为它不仅具有同质性、差异性的特点,而且还满足了大量性的特点。
再如,“学校”是一个总体,但是“北京大学”就不能成为一个总体,因为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