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师备考发言稿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546493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1.39KB
高三教师备考发言稿文档格式.docx
《高三教师备考发言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教师备考发言稿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落实“面向全体、培养优生,夯实基础,重视思想教育,加强常规管理”的管理模式,明确“抓中间,促两头”的战略思想。
以尖子生为龙头,带动“边缘生”奋力攻坚力达上本科线。
二、奋斗目标:
完成不低于上一年的目标任务。
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要求:
统筹安排,全程规划)
复习备考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上一年8月至下一年2月初为第一轮复习时期,上一年2月底和3月初至4月底为专题复习时期;
下一年4月和5月中旬为综合训练时期,5月下旬为回归(适应)与保温时期。
1、在第一轮复习中,按课本顺序进行全面复习,要求以课本为本、以考纲为纲,不放过任何一个考点。
平行班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我们的备考方案中的第一轮以基础知识复习为重点,应注重每一章节基础知识的复习和过关。
在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例题的代表性,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要精讲多练,唱出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完美音符。
最好每周进行一次短时训练,并及时阅卷和评讲。
2、在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中,以数学为为例:
可安排15至20个专题,专题安排要体现重点内容和重要方法。
在这一轮复习中,要对知识和方法采取分割包围的战术,各个击破。
这一阶段的训练卷宜采用120分钟的长卷,也要每周进行一次训练,并及时阅卷和评讲。
3、在第三阶段的综合训练中,要侧重于知识网络的形成、思想方法体系的灵活运用,综合解题能力的提高,良好应考心态的形成。
训练卷要类似于高考卷,可选用各地、市的高考模拟卷,要特别注意试卷的新颖性,注意查漏补缺。
同时还要重视心理素质的训练,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整份试卷,克服考试的忧虑心理,形成临场发挥的良好心态。
四、具体措施
增强信心,坚定目标不动摇;
要突出重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要强化训练,努力提高训练效益;
要加强对高考的研究,以研促教,着力提高教学和训练的针对性;
要强化合作意识,注重外引内联,增强活力;
要齐抓共管,强化高考氛围意识。
1、成立领导机构。
以高三领导小组为核心,整合全校教学资源,争分夺秒,保证时间投入及早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复习备考方案(计划)。
2、推行“堂结、日清、周练、月考”管理模式;
备课组统筹安排各科的周周练,定时间、定内容,质量保证,反馈及时。
“周练”和阶段性训练,在抓好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要尽可能实行试卷的校本化,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实行每周一测(练)的办法,测试的内容就是本周内所复习的基础知识要求,教师全收全改,注意信息的反馈。
同时将加大向各渠道收集、筛选信息的力度,以增强高考复习的针对性;
周练和月考等考试中不准使用任何形式的成套试卷。
充分准备好四次考试,即上一年9月1日分班考与10月底市联考;
期末一月底市统考(或市联考);
下一年3月初市一模与省质检;
下一年5月份市二模。
3、总结经验、充分调研,制定出“精、细、实”切实可行的学科复习计划,认真做好检查落实。
第一轮总复习要从课本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下大力落实“三基”,立足于中、低档题目,不能盲目拔高,追求“一次到位”,去建造空中楼阁。
精心设计问题(起点低一点,坡度缓一点,分析细一点,难度小一点,小练习多一点)。
课堂练习以低档题为重点,不选难题;
例题以中档综合题为重点,少选难题,尽量把近几年的新课程高考题选入,形成一个渐次提高的题目序列,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要,分层推进。
4、备课组教学管理按教学常规“八字”要求进行,即要求:
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考核要“严”,辅导要“细”,各科要“衡”,质量要“高”。
5、各位教师在复习工作中要做到:
(1)克服两种思想:
即克服对完成任务缺乏信心的思想和对完成任务满不在乎的思想,振奋精神,真抓实干。
(2)做到三个吃透:
即吃透新课程下的考试大纲、考试范围、考试内容、考试要求。
吃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能力、心理、习惯等。
吃透高考新的变化、新特点、新形式,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
(3)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即抓好各种基础知识的复习,培养更多的上线生;
抓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
抓好新高考信息的收集筛选,牢牢把握第一轮复习的方向;
抓好学生的培优补差工作,查缺补漏,整合学科教学,使学生的综合成绩有更大的突破。
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力量的简单和,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是取得复习备考胜利的保障。
从现在起,各位组长应顾全大局,振奋精神,以百倍的信心、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高考的复习当中,少一点埋怨,多一点交流;
少一点个人活动,多一点集体活动;
少一点娱乐,多一点学习。
各位组长与年段负责人,让我们携起手来,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决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山高人为峰,只要努力,我们一定能成功,也一定会成功。
谢谢大家!
一、从命题人员的专业水准窥测高考命题的变化
要想准确预测高考命题的方向,前提是命题人员的专业水准必须无可置疑。
遗憾的是近年来命题人员的专业水准堪忧。
如福建,05年除了不安民告示的大变脸外,卷子有(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散文阅读、语用题、作文等)多处错误;
而06年则在文言文阅读、语用题上(见《专家评析福建语文高考自行命题》)均有明显错误及不足。
当然,不是说职称越高的人就一定越会命题,毕竟命题尤其是高考命题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关系到千家万户乃至于社会安定的十分严肃、审慎的工作。
潘新和教授在总结福建三年语文高考命题工作时称“命题素养堪忧”,我想指的是命题人员如果对命题工作没有研究,对中学教学不了解,对大学教育茫然无知,是无法胜任的。
对命题工作没有研究,就会模糊水平性考试与选拔性考试的界限,命制的题目常常会违背高考命题的原则,出现不公平、不公正,没有区分度,缺乏科学性的,检测目标错位甚至不利素质教育导向的试题。
对中学教学不了解,就容易脱离现状,或揠苗助长,拔高要求,将高中生视为大学生,命制出考生不知所云的考题;
或随意调整,缩小范围,命制出阅卷教师无法操作的试题,导致中学教学秩序一片混乱,社会为之动荡不安。
盲目降低要求,将高中生等同于初中生。
对大学教育茫然无知,就会忽略智性的测试,所谓能力立意的试题就会在中学浅层次的感性(感觉与情感)能力上滑行,这就很难甄别出适合于理论性大大强于中学的大学教育,所训练出来的学生到了高校难以胜任抽象度很高的理论课程。
二、从科学的评价标准看高考的发展趋势。
正是基于专业人员的素质堪忧,我们对本省的试卷难有比较准确而客观的评价,从而对命题工作做出认真的且令人信服的反思。
我们省乃至各设区市的教研员及一线教师对于高考的反思基本用的是“中学思维”,他们所维护的是中学应试教学所形成的既有格局,甚至是本地区、本校的教学优势,维护的是自己学生的分数和本地区、本校甚至教师的教学名次,只要能把学生送进高校就成,较少甚至根本没有考虑到试卷是否真正甄别出学生的语文素养,送进高校的学生是否具有真正的语文能力。
而相反,我省高校教师对于高考的反思则基本用的是“高校思维”,甚至是“高校中文系教师的思维”。
他们所维护的自然是进入高校学生尤其是进入高校中文系的学生其语文学习的潜力及素养如何。
相较之下,高校教师的反思略显高明,毕竟他们的指向更接近素质教育及新课程的目标。
但是,他们对中学教学现状的盲目以及不适当的怨气,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对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小善意的硬伤。
导致高校的反思与中学的反思总是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平行滑翔,始终不能找到二者的交叉点,更谈不上契合点。
因此,水平再高,心态不健康,如何能对三年高考做出准确而客观的评价、认真而令人信服的反思!
当然,有了良好的思维品质,有了平和的研究心态,还必须建立正确且可操作的评价指标。
一般地说,评价一份试卷尤其是高考试卷要从公平性、区分度、学养含量、科学性、全面性、导向性、人文性等几个方面进行。
一.讲清语文思路,强化训练方法。
语文学习的大原则就是顺乎天理,合乎生活的逻辑。
语文能力就是主观与客观,物质与精神,自然与社会,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人类)、抽象与具体等等的相互转换能力。
语文学习的主要材料就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两大要素就是思想性和艺术性,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通过或者人或者事或者景或者物来反映或者自然或者社会或者人性中的或者情(喜怒哀乐忧思伤)或者志(抱负志向)或者理(哲理规律)的,其目的都是歌颂真善美,揭露假丑恶的。
让学生从高度上明白了这些道理,语文考试中的诗歌题、现代文阅读题、语言表达运用题、作文题等都有了一个明确的解题思路了。
有了思路,就只须要进一步掌握各种题的答题步骤了。
答题思路和步骤是需要讲解和训练的。
比如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中的人物形象、主旨、作用、好处等题的答题步骤和语言表述要求,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及各种文体题的写作模式,科技文和古文选择题的细心和辨析能力,语言表达题中的扩写、压缩和仿写等题,都需要精讲和多练。
另外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试卷没有多余的信息,试题是课本的延伸等。
还有就是语音、错别字、病句题没有必要多讲和练习,原因就是试题大多都是错误的别字病句设置的选项多,正确的字词句设置的选项极少,学生训练多了,接触的错误东西就多,日久生情,往往会混淆不清,得不偿失。
试想新高考以前的学生没有经过这种教学训练,而错别字病句并不多,现在教师讲解得多,学生训练得多,反倒出现的问题越多,可能语文教师多讲多训练这种题就是其中的一个罪魁祸首。
二.改变能改变的,放弃不能改变的。
临近高考,分数才是硬道理。
语文领悟能力差的学生,只有叫他们力争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丢,改变能改变的,也就是凭他们现在的能力能做到的。
比如,各种题的答题模式,书写的格式、规范性,作文的字数、卷面等以及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能最大限度地完成的题数和最好的得分率。
放弃不能改变的,也就是凭他们现在的能力是不能做到的。
比如拼音、错别字、病句等一些他们觉得难度大的题就不要占用过多时间去枉费心思了。
三.考虑到上帝,服务好上帝。
学生是上帝,补习生更是特殊的上帝。
我们的一切课堂都要考虑到学生,要站在学生目前的角度出发。
学生目前最需要的是他们不清楚和没有掌握好的东西,所以这一段的课堂是学生提出什么就讲什么,不必再系统满堂讲解;
老师发现什么就弥补什么,就是在各种模拟考试中发现学生欠缺什么就赶紧弥补什么;
学生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这段学生身心疲惫,特别是理科生,理科训练时间多强度大,学生形象思维等语文能力大大降低,因此语文课堂可多用幽默笑话、美文故事、电影录像等等来充实活跃课堂,使其调济身心,加强形象思维,恢复其语文能力。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学生就可能把上课的各科老师相互比较,就可能更喜欢语文老师,喜欢语文老师就喜欢语文课,喜欢语文课语文成绩自然就会好。
四.解放学生,解放自己。
一般认为语文需要多读多背多记多写多讲多练,凭增强感性认识而获得知识。
无可非议,这种做法语文肯定好,但我个人认为费时费力,师生都不轻松。
我个人较偏重多思多用,少记多悟,精讲多动,重视为什么,凭增强理性认识而获得知识。
我觉得老师每堂课讲的知识不是少了,而是学生当堂吸收消化了的不多;
每个学生每天接触的语文知识不是少了,而是思考运用得不多;
每个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不是少了,而是转变内化为语文能力的不多。
我近年做了尝试,不上一个早读,不背一篇课文,不布置一个课外作业,不讲满一节课,不批改一次作业,全部语文学习课内完成,哪怕就是要高考了学生仍然是在多媒体教室听音乐、看百家讲坛、电影等,其效果学生语文成绩仍然不差;
学生轻松,教师轻松。
这样做的弊端,学生语文成绩绝对不很拔尖,但从不花学生课余时间,对需要大量时间来做理科训练的学生来说,是很划算值得的。
说到这里,大有班门弄斧之嫌,既然今天是交流,我想我就有必要说出我的一些做法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备考 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