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8#车库基坑钢筋砼挡土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546046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168.88KB
方案8#车库基坑钢筋砼挡土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方案8#车库基坑钢筋砼挡土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案8#车库基坑钢筋砼挡土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8#车库出口紧邻xxxxx标段B-#楼,因与之距离太近,阻碍其工程开槽,且施工道路往返于B-8#车库端部基坑边缘易塌方,故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认定,同意对B-8#车库基坑边坡进行加固处理,设置挡土墙。
3.水文地质条件
3.1该场地范围内地下水为表层滞水、孔隙潜水及深部岩石裂隙水。
4.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现场场地平整已经基本完成,场地平整后的自然标高为27.65m,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现场场地开挖平整情况,本工程无不良地质作用。
具体详见地质剖面图和基坑围护结构施工详图。
5.基坑边边坡支护形式
根据8#车库出口挡土墙设计方案(编号:
SJ-2013-009),车库出口端部基坑边坡采用悬壁式钢筋砼挡土墙的支护方式,挡土墙总长度L=14m,高度H=5.9m,详见设计方案施工图。
第3章施工准备
1、现场封闭
1.1对基坑外围要设置围挡,并在道路出入口位置设置门卫和相关警示牌。
1.2对挡土墙自然放坡的顶部和暂时无法设置围档的区域,应设置封闭型的轻质材料围档或采用防护栏杆防护,若采用防护栏杆防护的,应涂刷红白相间的警戒色,挂设警示和禁令标志牌,并采用2000目安全网进行围护;
2、现场出土口、运输道路布置和现场保洁
2.1根据现场地理环境,挖土期间现场设一个出土口;
2.2土方开挖和运输之前必须将现场出土口至基坑边线的运土和运料车道进行硬化,出土口与市政道路交界处设置水冲轮胎设施,派专人对进出土方车辆进行清洗。
在各个主要出口设置二道沉淀池,经二次沉淀后再排入市政排水系统。
基坑。
开挖前与相应单位协商,办理好运土、堆土的相关手续。
3、测量控制网
3.1设置控制轴线和水平基准点。
开挖前应准确定位建筑物轴线、坑口线、坑底线、台阶线和底板边线。
基坑开挖范围内所有轴线桩、水准点都要引出机械施工活动区以外和围墙上,并设置涂红漆的钢管支架加以保护。
5、夜间施工照明布置
5.1在工程四周设置2盏3.5KW的照明灯,用于夜间施工照明,按照基坑开挖的流程,在基坑周围依次设置若干照明灯,确保挖土方开挖在夜间施工时的照明要求,并派专职电工值班。
6、组织管理
6.1组织并配备土方工程所需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制定完整的技术岗位责任制和质量、安全管理网络体系。
熟悉图纸,做好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7、物资准备
备好相关施工材料、设备和抢险物资,搭好相应安全防护棚。
8、施工机械配置
本基坑挖土以机械挖土为主,人工为辅,根据本工程基坑挖土工作的实际情况,配置主要机械设备如下:
PC220型液压反铲挖掘机:
1~2台电动夯土机:
1台
Q20XL型潜水泵:
5~6台重型载重汽车:
5~6辆
空压机(9-12m3)3~5台350L砼搅拌机1台交流电焊机1台
切断机2台弯曲机2台插入式振动器2~3台
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开挖进度和机械配备数量。
施工中遇突发事件或延误工期状况发生,则及时调整机械及人员数量,确保工期按计划完成。
第四章基坑、边坡开挖和支护施工流程及方法
1、本工程基坑和支护设计概况
B-8#车库出入口处边坡采用悬壁式钢筋砼挡土墙的支护方式,挡土墙墙体及基础采用强度等级为C30商品混凝土,底板采用C10素砼垫层,挡土墙高度(含基础以下1m)为5.9米,总长度14米。
2、总体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挖土方→C10素砼垫层→基础钢筋制作与安装→支立基础模板→浇筑基础混凝土→基础土方回填→外双排脚手架→墙体钢筋及泄水孔制作与安装→支立墙体模板→浇筑墙体混凝土→养生及拆模→挡土墙顶防护设施→回填碾压。
3、悬壁式钢筋砼挡土墙支护施工方法及要求:
3.1、悬壁式钢筋砼挡土墙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挖土方→支垫层模板→C10素砼垫层→带形基础钢筋制作与安装→支立基础模板→浇筑基础混凝土→基础土方回填→挡土墙四周双排钢管脚手架→墙体钢筋及泄水孔制作与安装→支立墙体模板→浇筑墙体混凝土→养生及拆模→挡土墙顶防护设施→回填土分层夯填。
3、挡土墙施工工艺:
3.1施工工艺
⑴挡土墙采用两次浇筑,基础和墙身分开浇筑,第一次浇至基础顶1.0米处,并预埋好连接钢筋,且连接处混凝土应凿毛,并清洗干净。
⑵挡土墙的外观要求其非应力裂缝不得大于0.2mm,各部分的结构尺寸不得小于设计值,基础埋深不小于1m。
⑶挡土墙的墙身几何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挡土墙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⑷挡土墙内的预留泄水孔水平横向间距2.5m,其位置允许的偏差为15mm。
泄水孔出口宜高于地面30cm,伸出面层15㎝,并设3%向外倾斜坡度。
⑹挡土墙的墙顶标高要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
20mm。
⑺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养护。
墙背回填应该在挡土墙砼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才能够进行填土。
⑻挡土墙混凝土浇注应均质密实、平整,无蜂窝麻面,不漏筋、无缺损、不露筋骨,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⑼挡土墙模板加固采用拉筋联合钢管扣件双重保证措施,保证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不发生跑模。
⑽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若达不到设计所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应通知监理及设计单位进行地基处理,待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挡土墙施工。
⑾挡土墙的墙体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时,方可进行墙后填料施工。
墙后必须回填均匀、摊铺平整,填料顶面横坡符合设计要求。
墙后1.0m范围内,不得有大型机械行驶或作业,为防止碰坏墙体,应用小型压实机械碾压,分层厚度不得超过20cm。
压实度要求达到0.95。
⑿挡土墙具体质量指标及实测项目见下页表。
3.2挡土墙施工方法
⑴由项目部测量人员放线,确定挡土墙准确位置及标高,然后进行基槽开挖,开挖宽度根据基础宽度按照1:
0.5放坡确定。
并由项目部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收方。
本工程基槽土方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
用挖掘机开挖至设计标高+20cm处,然后人工挖除剩余20cm土,以免机械扰动原状土或超挖。
⑵基坑完成后,按基底纵轴线结合横断面放线复验,确认位置、标高无误并经监理确认后,方可进行C10素砼垫层施工。
⑶测量放线确定基础尺寸后,进行钢筋绑扎、立模,同时预埋墙身、墙趾和墙踵钢筋。
挡土墙基础的施工按跳槽施工,几个作业面可同时施工。
基础钢筋的绑扎要注意钢筋的保护层的厚度,垫块采用和基础同强度的砼垫块,以保证砼的质量。
⑷浇筑基础砼,在基础砼施工完成后及时对墙身处的砼凿毛,保证浇筑挡土墙的墙身时新浇砼与已浇砼的连接。
待基础砼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进行墙身砼施工。
施工中特别注意模板的垂直度、平整度及稳定性。
⑸施工挡土墙墙身时其支架要一同搭建,而墙身的斜支撑不得与支架进行连接,避免在施工中因支架的移动引起模板不稳定。
⑹砼的浇筑主要采用泵车进行输送,砼搅拌运输车运送。
在浇筑中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不得过振及漏振。
⑺砼养护主要是保证砼表面的湿润,防止砼水化反应的各种影响。
定期测定砼内部温度、环境温度,控制砼内外温差,防止砼表面产生裂缝。
⑻砼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可进行拆模施工,在拆模时不要损坏砼。
3.3挡土墙钢筋加工安装
⑴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钢筋复验、见证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⑵钢筋设计为HRB335热轧带肋钢筋,绑扎时要仔细查看钢筋布置图纸,核对准确无误后绑扎。
⑶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用I级钢筋制作箍筋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主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平直部分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⑷钢筋焊接采用单面电弧焊,单面电弧焊焊缝的长度不小于10倍钢筋直径。
受力钢筋焊接应设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
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积应小于总截面积的0.5倍(受拉区),受压区不限制。
钢筋绑扎时钢筋的交叉点应用扎丝绑扎结实,亦可用点焊焊牢。
绑扎采用满绑。
⑸在钢筋混凝土与模板间设置垫块,垫块与钢筋扎紧,垫块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制作,保证垫块的强度与砼结构的强度相同。
垫块的安装应该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50㎜),同时要保证4个/m2。
在砼施工过程中要不时检查垫块的位置是否准确。
(6)钢筋绑扎的过程中有高空作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高空作业人员要系安全绳。
3.4挡土墙模板支拆措施
⑴模板设计:
模板采用1.5cm木质竹胶板,模板的拼缝模板缝采用海绵条和塑料条封贴,防止漏浆。
板后使用6×
8的方木,经压刨制成统一尺寸后竖向钉于模板后,方木间距10cm。
对拉螺丝采用采用直径φ16的钢筋在墙面主筋之间按设计墙宽设置,设置间距50cm,呈梅花形布置。
横向使用一根φ48×
3.5mm
钢管固定方木,竖向使用2根φ48×
3.5mm钢管,使用燕尾卡加双螺帽与对拉螺栓相固定。
固定钢管间距与对拉螺栓间距相同。
模板示意简图如下:
⑵模板的安装应与钢筋绑扎配合进行,先绑扎钢筋再立模板,模板的安装不得影响钢筋的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够继续安装模板。
⑶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设施。
模板不应与脚手架相联,避免引起模板变形和浇注过程中模板的不稳定。
⑷安装侧模时应防止移位和凸出,基础侧模可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墙身的侧模可设拉杆固定。
⑸基础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以上时方可搭设挡土墙墙体模板。
⑹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结、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
其允许偏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允许偏差如下表)。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模板有移位和变形应及时纠正。
模板安装完毕后满足下表要求: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模板相邻表面高低差
2mm
表面平整度
3mm
模内尺寸
+10~–20mm
轴线位移
10mm
支撑面高程
+2~–5mm
预留孔洞位置
+10mm
⑺模板的拆除
1)模板拆除前必须确认砼强度达到规定,并经拆模申请批准后方可进行,要有砼强度报告砼强度未达到规定,严禁提前拆模。
2)模板拆除前应向操作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在作业范围设安全警戒线并悬挂警示牌,拆除时派专人(监护人)看守。
3)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
按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
4)在拆除2m以上模板时,要搭脚手架或操作平台,脚手板铺严,并设防护栏杆。
严禁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
5)工作前要事先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搬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工作时思想要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从空中滑落。
6)每人要有足够工作面,数人同时操作时要明确分工,统一信号和进行。
3.5挡土墙操作平台架搭拆措施
⑴详见第九章节:
“安全文明管理措施”
3.6挡土墙混凝土的浇筑
⑴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
⑵混凝土自高处直接倾卸时,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米,以不发生离析为准。
⑶当倾落高度超过2米时时,应通过串筒或溜槽等设施下落。
⑷串筒出料口下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米。
⑸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方向分层(50cm)一次性浇灌浇筑。
各层混凝土浇筑不得间断;
应在前层混凝土振实尚未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捣实完毕。
⑹混凝土捣固: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
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对每一振动部分必须振动到该部分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平板振动器移位间距应以振动器能覆盖已振动部分100mm为宜。
⑺砼浇筑过程中不得随意向砼运输车中加水,来调整砼的坍落度及流动性。
⑻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将上口露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设计标高控制线对墙体上口进行找平。
⑼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尤其是夏季气温高,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干裂现象,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d。
3.7挡土墙泄水孔施工
⑴挡土墙内的预留泄水孔采用Φ100UPVC管,水平横向间距2.5m,垂直排距3.0m,其位置允许的偏差为15mm。
⑵泄水孔的施工要根据交底在适当的位置预留,;
在安装时,可通过钢筋对UPVC管进行固定,对于面板方向的泄水孔,要使UPVC管与正面模板接触紧密,PVC管的端面要形成相应的斜面,保证在浇筑砼的过程中UPVC管周围不会漏浆,使面板光滑、平整。
UPVC管管口利用胶布进行密封。
⑶泄水孔的位置根据附图从基础向上用尺量出中心位置,再加以安装。
泄水孔的固定可采用钢筋加工厂的废钢筋焊成三角形将UPVC管固定。
⑷拆除模板当天,对应泄水孔的位置,对进出口进行妥善处理。
⑸泄水管按双排呈梅花设置,泄水孔的水口周围铺设50×
50×
50cm3的3—7cm粗颗粒砂石料,并夯实。
3.8挡土墙回填工程
⑴挡土墙基础施工完成后应先基础回填,并在表面预留3%的向外斜坡,防止积水渗入基底。
⑵靠近墙背1.5m范围内用小型振捣器分层捣填密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0cm,其它范围内用压路机碾压密实。
⑶墙后天然级配砂石料应在墙身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进行回填压实,密实度不小于0.95。
3.9挡土墙劳动力及材料、设备配置:
(1)正常工作下,基坑支护组织一个班组进场分段流水施工,其劳动力配置如下:
(a)土方开挖清理5人
(b)架子和防护2人、水电工1人、焊工1人
(c)砼工2人、木工5人、钢筋工4人
(d)测量放样和管理人员4人、普工4人。
(2)机具准备:
(a)PC220型液压反铲挖掘机1~2台
(b)电动夯土机1台
(c)重型载重汽车5~6辆
(d)三相交流电焊机1台。
Q20XL型潜水泵2台
(e)插入式振动器2~3台
(f)切断机2台,弯曲机2台。
(3)材料准备:
(a)钢材:
Ф22、Ф20、Ф18、Ф12、Ф8钢筋;
Φ16对拉螺杆,整批运至施工现场。
(b)工程采用商品砼,签订需求合同,分批运至施工现场。
(c)Ф48×
3.25钢管和相应扣件,分批运至施工现场。
(d)1.5cm厚竹胶板,6×
8㎝松木方档,分批运至施工现场。
(e)Ф100㎜UPVC泄水管,整批运至施工现场。
3.10挡土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⑴施工测量:
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用大地测绘仪和水准仪测放出挡土墙的正确位置及高程,做到每个工序施工完毕后进行一次控制测量。
⑵施工工艺方法控制:
每个工序施工前由现质量员进行自检后报请监理到现场进行检查,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严格按制定的工程质量标准和操作工艺组织施工。
重点是控制挡土墙的砼质量、观感质量,施工中对砼的振捣要严加控制,保证砼的质量。
⑶施工质量现场监控:
严格检查钢筋的类型、数量及间距、保护层的厚度;
严格控制模板的表面平整度、垂直度,模板稳定性、泄水管的安装位置;
严格控制砼浇筑中的振捣,保证砼的密实,对有质量问题混凝土给予坚决退回,不能用于现场施工;
⑷施工质量检测:
挡土墙混凝土试块按规范要求留置组数,砼试件达到养护龄期后,砼的强度采用实验室的抗压强度进行检测;
用肉眼观察砼结构的表面,以检查表面是否存在非应力裂缝;
3.11基坑排水和防渗措施
1基坑排水设计和施工要求:
(1)采用人工抽降水可以达到降水目的。
(2)基坑施工期间,采用明沟、集水井排水相结合的降水方案。
(3)坡顶截水沟宽高设计尺寸:
400×
320mm,坑底排水沟宽高设计尺寸:
400mm,坡顶集水井宽长高设计尺寸:
600×
600mm,坑底集水井宽长高设计尺寸:
800×
600mm,沟内抹20㎜厚1:
2水泥砂浆。
(4)坑内排水施工:
按设计要求在坡底四周设置C20排水明沟和集水坑,排水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0.4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5m,坡比1~3%,保持水流畅通。
在基坑内沿四周每20~30m设集水井,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2m以上,基坑内的水汇入明沟后经集水井抽排入周围的排水管网中。
(5)基坑外侧一侧设置0.4×
0.32m截水沟,基坑外的水汇入明沟后经集水井抽排入周围的排水管网中。
2基坑防渗措施:
(1)为尽可能减少地表水从杂填土中渗入基坑,在坡顶至截水沟之间的地面及二
级放坡平台面上设置100㎜厚C20的混凝土面层保护层,其宽度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2)护坡面水平间隔2.5米左右设置梅花型Φ50UPVC排水管(长度不小于350mm,外挑100mm,入土深度不小于200mm,);
入土段应设Φ8@20mm的梅花型泄水孔,外包土工布。
排水管后半段包滤砂布或置体积大于3000㎜3、粒径大于孔径的滤水卵砾石粗散体材料进入土中。
第五章基坑、边坡支护工程开挖监测要求
1深基坑和边坡支护是一项风险较大的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密切监测围护结构、土体的变形,根据这些变形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实行信息化施工。
2基坑工程监测工作流程如下:
3联系建设方确定受委托的第三方监测单位,监测单位应根据勘察报告、设计文件和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等有关监测要求,制定满足规范、规程要求的监测方案,并经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和监理方认可后实施。
监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⑴工程概况;
⑵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
⑶监测目的和依据;
⑷监测内容和项目;
⑸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⑹监测方法及精度;
⑺监测期和监测频率;
⑻监测报警和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⑼监测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
⑽监测人员的配备;
⑾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⑿监测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4监测项目为:
根据支护施工设计图,按所布设的监测位置,对基坑坡面土体水平位移、坡面沉降和周边建筑竖向变形变形进行监测;
具体监测要求如下:
⑴基坑施工前须测得初读数;
⑵预警指标:
在实际施工中应结合实际参照下表4.1执行:
基坑监测项目预警值表4.1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工程量
累计绝对值(㎜)
3天连续变化速率(㎜/d)
1
边坡顶部水平位移
3点(在A、B、G段边端各设一点)
60(1/100H)
5
2
边坡顶部竖向位移
8
注:
序号1、2观测点宜共用,H为开挖深度。
5基坑监测频率:
5.1监测频率根据基坑工程等级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由监测单位确定。
对于应测项目,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后仪器监测频率建议参照表5.1执行。
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现场仪器监测频率表5.1
施工进程
监测频率
基坑开挖深度
(m)
≤5
1次/2d
>5
1次/1d
底板浇筑后时间
(d)
≤7
7~14
1次/3d
14~28
1次/5d
>28
1次/10d
5.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监测单位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以便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⑴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⑵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⑶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
⑷超长开挖或未按设计施工;
⑸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
⑹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⑺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⑻出现台风暴雨或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6监测单位应做好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基坑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全过程监测工作。
应把当天的监测结果及时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通报监测分析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进行分析并及时通知有关各方进行处理。
监测采集数据已达报警界限时,应当立即通知有关各方采取措施,必要时应向主管部门报告。
7监测结束阶段,监测单位应向建设方提供以下资料,并按规定组卷归档。
⑴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⑵测点布测、验收记录;
⑶阶段性监测报告;
⑷监测总结报告;
8基坑工程监测期间建设方及施工方应协助监测单位保护监测设施。
9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项目部要定期制定巡视人员安排和职责表,每天均安排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发现异常及时预警。
10监测点制作:
监测点包括观测基点和观测点,监测点的设置采用“视准线法”,即在距边坡上口线1.0m范围内的坡顶散水上设置一条视准线,监测点布在视准线上。
观测点距离按支护设计图要求设置,其具体位置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观测基点包括下视基点和远视基点,分别位于视准线的两端,距基坑距离宜为5~10m,并保证其位置固定。
下视基点可用可采用长钢筋垂直击入地面,周围用混凝土硬化固定;
远视基点可用下视基点设在地面或稳定的建筑物上;
观测点可用水泥钢钉钉入墙或钉在护坡散水混凝土中。
监测点也可根据监测方案另行制作和设置。
11监测点保护:
设在地面上的点应先将局部地面进行硬化处理,监测点应用红油漆圈出标示,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沉降监测点应防止人为破坏,不得随意扰动或破坏,以保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第六章安全文明管理措施
1、安全管理网络
各作业班组
实施、检查、整改、监督
项目经理全面负责
安全宣传教育
安全设施检查
文明施工监督
安全设施验收
总体规划布置
施工技术方案
安全、综治员
项目技术负责
2、施工过程安全管理
2.1新进场的人员做好三级教育;
特殊工种人员进行登记造册管理。
组织各工种对安全规程的学习,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并做好安全活动的记录。
2.2专项方案实施前,项目技术负责人或编制人员应当向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案 车库 基坑 钢筋 挡土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