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轮复习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545445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3.82KB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轮复习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轮复习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轮复习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为对象的活动。
(2)实践是一种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
2.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如学生的学习不是实践。
3.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范围不能扩大或缩小。
4.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实践的和,它们都是客观的;
实践的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的活动,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处在一定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的发展着的。
3.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
一是改造自然的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的实践活动。
二是的实践。
在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
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活动。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的反映。
②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和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
无论是正确认识还是错误认识都来源于实践。
个人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这些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只有把和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
②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上,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知识点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
发展真理
P46页~P49页,
教师点拨重难
点、疑惑点
限时40分钟
不能认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方法论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基础过关检测:
1.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
)
2.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3.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4.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5.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
6.科学理论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是客观的。
8.真理是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9.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10.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1.要发展真理,真理就会不断地超越历史条件,不断地被推翻,不断地向前发展。
12.认识的来源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13.科学理论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14.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
15.真理在实践中反复接受检验,并不断地被推翻。
16.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二者相互包含。
17.真理与谬误之间始终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18.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根本标准。
19.在实践中,谬误能转化成真理。
20.真理就是科学的理论。
( )
21.认识源于实践最终要转化为实践。
否则,认识就无任何意义。
22.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3.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4.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5.发展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26.认识过程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27.认识是有限的。
28.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9.认识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30.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31.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 )
1.(2018·
天津高考)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
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
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
这说明(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一、真理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同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特点
(1)真理的客观性
①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真理的内容客观,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
检验真理的标准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不同认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和,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与的具体的历程的统一。
[拓展链接]
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内容
意识
认识
真理
科学理论
区
别
含义
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相对于物质而言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相对于实践而言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将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
性质
属于主观范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都是正确的
属于主观范畴,是正确的
联系
①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
②都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二、认识过程
1.认识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①内涵: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原因:
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的过程。
认识的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3)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2.认识过程的方法论要求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典型例题:
(2018·
全国卷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考点一实践的特点
[学通学透]
重点关注:
本考点最常见的考法是以漫画、名言警句、人类发明创造的热点事例为背景,设置体现类、原因类题型,重点围绕实践的特点展开考查,并常常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材料灵活多变,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试题难度较大。
正确区分实践的三个特点
特点
解读
客观
物质性
强调实践的基本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性,强调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能动性
强调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制定“计划”“方案”“规划”等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社会
历史性
强调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有所差异;
强调“合作”等,受横向因素的影响——社会性;
强调历史过程,受纵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
北京高考)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
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
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
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本考点常见考法是以国家新出台的政策、计划或者是新的科学发现、研究成果为载体,设置措施类、体现类、依据类、认识类等题型,从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考查,有时也可能结合实践的特点、认识的过程等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涉及,难度适中。
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
区分点
认识误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②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
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
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强调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
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
江苏高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
材料告诉我们(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考点三真理
正确理解真理的特征
客观性
条件性
具体性
理解
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③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
④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的认识只能有一个
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而言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要求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真理是相对的。
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表明,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误区
①同一个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
②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理。
③真理是一成不变的
C.②④D.③④
认识过程属于高频考点,往往结合人们对物质世界探索的最新成果进行考查,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常常作为背景材料,试题能力要求高,难度较大。
理清有关认识的发展过程的易错点
(1)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单个人的认识来看,认识是有限的;
从人类认识能力来看,认识是无限的。
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意味着人类没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
(2)认识具有反复性,并不意味着人们无法正确认识事物。
(3)单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并不意味着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4)认识具有上升性并不意味着真理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被否定。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限时30分钟。
学生整理笔记:
使用时间:
第4周,9月8日至9月14日组长质量把关签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 求索 真理 历程 一轮 复习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