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八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新人教版49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542343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51KB
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八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新人教版49文档格式.docx
《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八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新人教版49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八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新人教版49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一泓漾之而或长烟一空
D.破塘笋必道此道不通,度已失期
(解析:
A.说出/命名;
B.好像;
C.数字“一”/全;
D.经过/道路。
)
3.选文中描写的生活场面不包括下列哪一个(D)
A.读书堂中B.牙人掷笋
C.园丁捞笋D.鹅游水塘
附参考译文:
天镜园的浴凫堂,(有)高耸的槐树,茂密的竹子,树荫层层叠叠,面对着兰荡湖闲坐,(只见)一泓(湖水)微波荡漾,水清木秀,游鱼飞鸟,还有那水中的藻荇,都像是浮在空中一样。
我在里边读书,绿色满头满脑地向我扑来,在幽静的窗边打开书本,好像每个字都是碧绿新鲜的。
每年春末,(载着)破塘笋(的小船)必定经过这里。
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的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并向园中人叫道:
”然后划桨飞一样离开。
园丁划着小舟把笋拾起来。
(这笋)形状像象牙,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把笋煮熟了吃,说不出的鲜美,只是觉得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二、游沙湖
黄州①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②善医而聋。
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③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④郭门外二里许。
有王逸少⑤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 ①黄州:
元丰三年至六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②庞安常:
人名。
民间名医。
③绝:
超过。
④蕲水:
旧县名,属今湖北浠水县。
⑤王逸少:
即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因往相田得疾(于是,就)
B.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书写)
C.余戏之曰(开玩笑)
D.下临兰溪(靠近)
A.因:
因为。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B.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C.与之/同游/清泉寺
D.是日/剧饮而归
B.应划分为: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悟性超过一般人。
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深刻地懂得我的意思。
4.选文中的苏轼不具备下面哪种性格或情怀(B)
A.从容自信B.忧国忧民
C.开朗风趣D.乐观旷达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
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于是去那里观察田地,生了病。
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悟性超过一般人,(我)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深刻地懂得我的意思。
我和他开玩笑说:
“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
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
我作了一首诗歌:
“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
林里沙子路上干净没有污泥,晚间细雨里子规啼鸣。
谁说人老了不能再年轻?
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易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这一天,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三、龙井题名记
秦 观①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
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
“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淮海集》)
【注】 ①秦观:
宋代著名词人。
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
②会稽:
今浙江绍兴。
③龙井:
地名。
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
④普宁:
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
⑤篮舆:
竹轿。
⑥霁:
雨后放晴。
⑦雷峰:
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
⑧惠因涧:
山涧名。
1.查阅《古代汉语词典》,“书”的释义有如下四项。
文中“以书邀余入山”中“书”的意思是(D)
A.书写,记载B.文字C.书籍D.书信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以不时至,去矣相委而去
B.濯足于惠因涧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酌泉据石而饮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以书邀余入山不以物喜
A.离开;
B.在/从;
C.代词,代泉水/结构助词,的;
D.通过,用/因为。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
4.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
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内容简要分析。
隐显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让作者内心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
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来杭州,(然后)向东赶回会稽。
龙井(这个地方)有位叫辨才的大师,通过书信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
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道人参寥,问(参寥)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轿子,(参寥)说:
“(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于是(我)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
过了雷峰山,穿过南屏山一带,在惠因涧洗脚(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上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
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
路边的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蓊蓊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
(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谒辨才大师,第二天才回去。
四、放鹤亭记
熙宁十年秋,彭城①大水。
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②。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
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③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④田,或翔于云表;
暮则傃⑤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 ①彭城:
古地名,今徐州。
②扉(fēi):
门。
③适:
恰好。
④陂(bēi):
水边。
⑤傃(sù
向,沿着。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明年春,水落(第二年)
B.作亭于其上(建造)
C.水及其半扉(到)
D.故名之曰“放鹤亭”(名字)
D项句中的“名”是动词,“命名”的意思。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文段交代了放鹤亭名称的由来,并具体描写了放鹤亭的特点。
B.文段中所写之鹤很温驯,善于高飞远翔,自由往来。
C.文段描写了“异境”之景的开阔与变化,为写鹤设置了背景。
D.从文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君尽享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
A.文章没有具体描写放鹤亭的特点。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举例说明。
本文语句整齐,多运用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例如: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
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
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
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
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像一个大环;
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
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
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
风雨阴晴,瞬息万变。
山人养了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
早晨(山人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什么地方,有时站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
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五、游白水书付过①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②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③,观山烧④,火甚。
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⑤中流,掬弄珠璧⑥。
到家,二鼓⑦,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⑧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所作。
白水,山名。
过,苏过,苏轼第三子。
②缒(zhuì
)石:
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③倒行:
顺来路回去。
④山烧:
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
⑤汰:
水波。
⑥珠璧:
喻指星月在水中的倒影。
⑦二鼓:
二更。
⑧余甘:
橄榄的别称。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循山而东 循:
循环
B.暮归倒行 暮:
晚上
C.顾影颓然 顾:
回头看
D.不复甚寐 寐:
睡觉
A.句中“循”意为“沿着”。
2.下列加点字“而”与“循山而东”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人不知而不愠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泉香而酒洌
“循山而东”中“而”为连词,表修饰。
A.连词,表转折;
B.连词,表修饰;
C.连词,表顺承;
D.连词,表并列。
3.下列对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叙述最恰当的一项是(C)
A.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表达了作者顾影自怜,心境凄哀的情愫。
C.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情感。
D.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及无可奈何。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个百丈瀑布。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就有潭。
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山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这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壮观。
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
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水中星月的倒影。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
吃着橄榄菜,回头看看,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
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苏过,东坡记。
六、坦然翁传
翁①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
母蚤②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③也。
尝携妹北上,艤舟④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
翁惊愕,不觉俱坠。
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入不见踪跻,观者皆骇。
顷之,持妹而出。
论者谓有神相云。
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⑤。
翁深耻之,然不欲伤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
御史⑥之死王事也,向二毛其施弗究⑦。
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拜祭以为常。
(节选自罗玘⑧《坦然翁传》)
【注】①翁:
坦然翁,姓刘,名山,四川珙县人。
②蚤:
通“早”。
③成立:
抚养成人。
④艤(yǐ)舟:
船泊岸边。
⑤割灶自食:
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
⑥御史:
指坦然翁的父亲。
⑦向二毛其施弗究:
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
⑧罗玘(qǐ):
字景明,明朝江西抚州南城人。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
A.尝携妹北上尝射于家圃
B.论者谓有神相云此之谓大丈夫
C.持妹而出执策而临之
D.悉让其田宅悉如外人
A.曾经;
B.说/叫作;
C.连词,表修饰;
D.全,都。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会儿,(坦然翁)拉着妹妹(从水中)出来了。
3.下列不属于选文中详写的事情是(B)
A.奋力救妹B.割灶自食
C.让出田宅D.遵从父愿
坦然翁天性孝顺,深得父母喜欢。
坦然翁的母亲去世较早,(他)侍奉后母毫不懈怠,(他)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是坦然翁养大的。
曾经带着妹妹(坐船)北上,船停在岸边,妹妹在船前戏耍,突然掉入水中。
坦然翁十分惊恐,不觉跟着一块跳下去。
这里的水深不可见底,加上天气寒冷身上穿的裘皮衣(因湿水)又很沉重,(两个人)没入水中不见踪迹,围观的人都很惊骇。
评论的人都说好像有神相助。
蜀地的风俗,兄弟长大并且结婚后,大多要分家自立。
坦然翁深深的以这种风俗为耻,然而又不想伤害后母和弟弟的心,于是让出了自己全部土地和房子。
坦然翁的父亲死在公事上,从前家里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
坦然翁为此痛心,在家里建造永思堂,每年都率家里的男女祭拜并成为常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专项 复习 课外 文言文 阅读 练习 新人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