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531258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65
- 大小:92.04KB
武汉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武汉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月11日-13日,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在河南省安阳市举办了贯彻落实红色旅游二期规划纲要培训班,邀请了国家发改委、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国家旅游局的多位专家就贯彻落实红色旅游二期规划纲要、正确讲解党史与革命史、“十二五”旅游规划与红色旅游开发等课题与全国各省级红办旅游部门及28个主要红色旅游城市旅游部门的百余名代表进行了交流。
武汉市拥有众多的革命遗存,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促进武汉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武汉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红色旅游调度中心,统筹安排武汉市红色旅游工作,并委托武汉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武汉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
2014
年1月下旬至6月上旬,规划组对武汉市主要红色旅游景区、景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收集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为武汉市红色旅游规划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规划范围
本规划以武汉市行政区域为规划范围,有13个辖区,其中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7个为中心城区,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汉南区6个为新城区。
规划范围总面积8494.41平方公里。
1.4
规划目的
(1)发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2)发挥旅游业联动效应,促进武汉市旅游经济的全面繁荣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3)加强武汉市红色旅游资源为主的红色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
(4)全面提升武汉市旅游产业素质与产业地位、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使其成为带动革命老区发展的特色产业。
1.5
规划年限
本规划年限为2014
年至2025
年,根据“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将规划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近期:
2014~2015
年;
(2)中期:
2016~2020
(3)远期:
2021~2025
年。
1.6
指导思想与原则
1.6.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以全国及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主要载体,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思想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内容,积极创新发展方式,进一步增强红色旅游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红色旅游作为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必须突出强调其在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选择了改革开放道路,从而进一步坚定对党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同时,红色旅游作为经济工程、富民工程,其发展必须遵循产业发展基本规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广泛吸纳群众参与,才能保持长久生机与活力,不断向前发展。
进一步加强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改进和完善薄弱环节,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手段和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1.6.2
规划原则
◆
社会效益为首,兼顾经济效益的综合效益原则
朴素实用和功能完善并举的因地制宜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开发原则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策划原则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
坚持产业化发展方向,推动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注重与全市相关规划的衔接
1.7
规划依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中办发[2011]10号);
(2)
中央13部委关于印发《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05]199号);
(3)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中宣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交通部办公厅、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遍报2005-2007年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方案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05]237号);
(4)
国家发改委公告《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批名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名录(修订版)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11]692号);
(5)
《武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年);
(6)
《武汉市旅游局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实施方案》;
(7)
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8)
中央党史研究室著
胡绳
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正本)》,1991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
(11)中宣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533
工程"
实施细则》,2004
(12)中宣部等10
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2004
2
武汉市红色旅游发展环境分析
2.1
武汉市红色旅游资源评析
2.1.1
武汉市红色旅游资源区域范围
武汉是湖北省省辖市,位于江汉平原东缘,长江与汉水交汇处。
介于东经113°
41′~115°
05′,北纬29°
58′~31°
22′之间。
东与黄冈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嘉鱼县、洪湖市相连,西与仙桃市、汉川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红安县、麻城市相接。
南北最大纵距15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辖区总面积846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963.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02平方公里。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地理位置接近中国的几何中心,四通八达,号称“九省通衢”。
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武汉不仅是中国古代繁华的商埠,也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旅游资源。
2.1.2
武汉市红色旅游资源地位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武汉市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通商,使其跻身于上海、广州、天津、汉口四大贸易商埠之列;
19世纪末,张之洞经略两湖,把武汉作为其办洋务、兴两学的“样板田”,使武汉在20世纪初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工商业基地,武汉三镇也一跃成为洋务运动后期的中心之一。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一时之间武汉成了中国乃至世界瞩目之所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旅游工作的群众基础很好。
武汉市既是伟人的重要活动地域,又几度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区域。
在党的创立时期,武汉是较早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地区之一,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中国第一次工运高潮推向顶点。
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湖北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武汉一度成为中国大革命的中心。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武汉召开的党的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转折点,湖北在这一时期先后创建了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湘鄂边、湘鄂川黔、鄂豫陕等6块革命根据地,红军三大主力中的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组建,红二方面军的红三军团在湘鄂西根据地组建。
在抗日战争时期,湖北武汉一度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大抗日主力部队之一的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成立。
在解放战争时期,武汉所在的中原解放区的中心湖北占据重要战略地位,中原突围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为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起点。
中国革命在武汉留下了丰富的遗迹,涌现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因而造就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一些在全国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根据《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以及13部委公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在全国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中,湖北省有1个,即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其主题形象是“千里跃进,将军故乡”。
在全国重点规划建设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主要景区涉及武汉的有1条,即“武汉-麻城-红安-新县-信阳线”。
在全国重点建设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武汉市列入1个,包括3处,即武汉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包括八七会议旧址纪念馆、武昌毛泽东旧居及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这些红色旅游景点的革命意义在于当年策源地的重要作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机缘,这几者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把武汉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在中国近代史乃至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都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外,武汉市还有独立团烈士陵园、詹天佑故居、刘少奇故居,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会址、京汉铁路总工会会址与黄兴拜将台等多处红色旅游资源。
新中国成立之后,“九省通衢”的武汉在和平建设时期充当了经济建设的排头尖兵,九八抗洪精神等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2.1.3
武汉市红色旅游资源特色
(1)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主题线索明显
武汉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谱写了光辉的革命斗争史,在武汉全市,分布有战争或重大事件发生地、重要会议会址、根据地政权及军事重要机构的办公旧址、杰出人物的故居或纪念馆、革命陈列馆、博物馆、革命建筑文物、革命烈士陵园等多处红色旅游资源点。
纵观武汉市红色旅游资源,其亮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各个关键转折时期所发生的对中国革命起决定性作用的革命历史大事件,形成四条主题线索:
第一条主题线索:
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武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
一是武汉是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在武汉开办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电厂、水厂以及织布局、纺纱局、缫丝局、制麻局等,使武汉的工厂数目和工业实力超过了天津和广州,仅次于上海,武汉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二是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武汉成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第二条主题线索:
武汉是中国共产党重要发祥地和中国革命中心地区之一。
一是武汉为全国最早创建共产党早期组织的6个省市之一,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创建者董必武、陈潭秋等为党的创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是大革命时期武汉一度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和全国大革命中心,毛泽东主办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的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学员,将农民运动火种撒遍全国;
大革命失败后在武汉召开的党的八七会议,确立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战略思想,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吹响了土地革命的号角。
三是1937年底在武汉成立中共中央长江局,武汉一度成为全国抗日运动中心。
第三条主题线索:
武汉是中国革命重要转折的枢纽地区之一。
一是1923年2月以汉口江岸为中心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中国第一次工运高潮推向顶点,开始了从工人运动向国民革命的转变,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是1927年8月的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三是1938年10月武汉弃守,开始了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阶段的转变。
四是1946年6月的中原突围战役,开始了从局部自卫战争向全国解放战争的转变。
五是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始了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转变,成为夺取全国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第四条主题线索:
武汉是中国九八抗洪精神的重要代表城市之一。
1988年夏,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地区普降大到暴雨武汉更是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特大洪水。
为了战胜这场特大自然灾害,武汉解放军、武警部队以及许许多多干部群众参与了抗洪抢险,“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保卫大武汉”九八抗洪精神由此铸成。
(2)红色旅游资源区位优势“得中独厚”
武汉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处长江中下游,为湖北省省会,因武昌、汉口、汉阳三地合称而得名,是中国华中地区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被誉为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
武汉所在的湖北省与河南、湖南、江西、安徽、陕西、重庆等6省市接壤,发展旅游的目标客源市场广阔,“得中独厚”的地缘优势明显。
武汉市对外旅游交通便利,可进入性较好,全市水、陆、空交通发达,以武汉为中心,通过京广、京九铁路,京珠高速、106国道、107国道,往北辐射华北地区,连接华北、东北客源市场;
往南辐射华南地区,连接广州、深圳等珠江三角洲客源市场;
通过长江黄金水道、江海直达航线、武九、汉丹铁路、316国道、318国道、沪蓉高速公路,往东辐射华东地区,连接上海等长江三角洲客源市场;
往西可以辐射陕西等西部地区,连接重庆、成都客源市场。
长江流经武汉市,以武汉为基地,通江达海,水路交通畅通。
民用航空事业发展迅速,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中部地区首个4F级机场,拥有定期通航点76个,与国内及国际主要的旅游城市均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可直航港澳、日、韩,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武汉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交通优势明显,具备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易于与周边省市红色旅游联动发展。
(3)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易与其他旅游资源整合
武汉市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老城区沿江等区域,北部相对集中大别山余脉黄陂、新洲等郊区,可与其他旅游资源实现有效整合。
如黄陂、新洲等地的红色旅游资源与大别山生态旅游资源整合;
老城区红色旅游与都市旅游及古色旅游相结合的综合旅游开发;
武汉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以武汉都市旅游系列产品为依托等等。
武汉红色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的空间分布以及与绿色生态、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等其他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将产生规模效益、聚合效益,形成具有较大吸引力、影响力和开发潜力的综合旅游产品。
2.1.4红色旅游资源类型
武汉市具有极其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武汉市红色旅游资源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重要史迹)共13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3处,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3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共1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3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1条。
2.1.5
红色旅游资源等级评价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
赋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对有开发价值的湖北省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1)武汉重点开发的红色旅游资源入选标准
规划拟定具有开发价值的湖北红色旅游资源入选标准如下:
①符合《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对红色旅游界定的定义。
②
列入《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红色旅游区、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③
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或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省级以上青少年教育基地等。
并且,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便于与客源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中心城市连接,形成旅游线路网络节点;
或便于与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民族风情等其他旅游资源组合,形成吸引力强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2)红色旅游资源评价附分
表2-1
武汉市主要红色旅游资源评价表
区域
序号
主要红色旅游资源名称
资源要素价值
85分
资源影响力15分
附加值
得
分
等
级
A
B
C
D
E
F
G
H
I
J
武昌区域
1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25
22
13
8
3
7
5
86
四
2
武昌起义门旧址管理所
24
85
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4
武昌毛泽东同志旧居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23
21
12
6
80
周恩来珞珈山旧居
10
66
三
施洋烈士陵园
67
陈谭秋革命活动旧址
65
汉口区域
八七会议旧址纪念馆
中共中央机关旧址
59
二
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旧址
长江局旧址、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
二七大罢工红色旅游系列景点
68
中共中央长江局旧址
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
11
44
一
林祥谦烈士就义处
向警予烈士陵园
9
向警予故居
宋庆龄故居
黄陂区
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旧址群
木兰山景区
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58
李先念旧居
黄继光纪念馆
上甘岭特功八连陈列室
黄继光生前生活复原展示
新洲区
涨渡湖
将军山景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汉市 红色旅游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