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放线复核控制方法及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525745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3.22KB
工程测量放线复核控制方法及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工程测量放线复核控制方法及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放线复核控制方法及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控制点的加密应满足以下要求:
a.尽可能的形成插网、线形网。
b.网内三角形的内角不应小于30°
,当受条件限制时,个别角可放宽,但不应小于25°
,网(锁)宜布设为等边三角形。
c.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能超过“表-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1”现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d.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当附合导线长度超过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形,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表-1”规定长度的0.7倍。
e.能满足以后的施工需要,且有一定的延伸性。
f.在施工过程中不易遭破坏。
g.受观测条件的限制,可适当以支点的形式加密点,但对该支点的精度必须分析,确保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
3.3.2加密控制网布置完成以后,监理方督促施工方按相应等级要求的操作规程及参数实施测量作业,并要求施工方上报原始记录及测量最终成果。
3.3.3项目监理部按控制要求的数量进行抽测,抽测成果与施工方成果一致,可同意其作为施工控制点使用。
3.4施工测量的复核与检验
3.4.1原地形、地貌的复测在施工方复测的基础上按控制要求的数量进行随机抽测,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代表性。
3.4.2实体的定位、标高控制根据实体的重要性、复杂程度可有目的地进行抽测,如道路中桩、隧道掘进方向及标高观测、楼层高程及垂准观测等按控制要求的数量进行随机抽测,而建筑轴线,正负零面,隧道洞口,墩柱中心线,设备基础的轴线标高等全部复测,并配合其它方法进行检验(如:
现场观察、相对距离、相对角度等)。
3.4.3审查施工方绘制的竣工图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
4.测量作业监理的要点
4.1杜绝疲劳作业,带情绪作业,与测量人员多交流,事前多提醒,事后多检核。
4.2已知点的复测
监理人员必须仔细审核承包商上报的复测成果,项目监理部进行抽测,抽测结果与施工方一致且满足相应等级要求后方可使用。
4.3联测
针对多家施工单位,相邻标段、相关联的构筑物和建筑物控制点必须进行联测,项目监理部要做好协调工作,必须排除一切造成不能联测的主、客观因素,联测精度按同级控制网要求进行。
4.4关键点及线的控制
工程性质不同,不同的构、建筑物有不同的关键点及线,如多层建筑轴线的测设、正负零面的确定、高层建筑垂准度的观测、墩柱中心点、设备基础的标高等。
必须对其进行全部复测,同时尽可能地用不同的已知点进行检验。
4.4.1多高层建筑的测设
4.4.1.1轴线测设
a.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收集与测设有关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单体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基础平面图和基础详图,了解施工的建筑物与相邻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对各设计图纸的有关尺寸及测设数据仔细核对。
b.根据新建或扩建建筑物与附近原有建筑物或道路中心线的相对关系,将建筑物外廊的各轴线交点(简称角点)测设到地面上,作为基础放线和细部放线的依据。
c.当建筑场地已设有建筑方格网,根据建筑物和附近已有方格网点的坐标,用直角坐标法测设。
d.在场地附近如果有测量控制点可以利用,应根据控制点及建筑物定位点的设计坐标直接放样,把主轴线测设到地面上。
4.4.1.2高程控制点的复测和联测
中小型场地一般用S3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对设计提供的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联测。
施工方首先复测、联测,然后上报成果,项目监理部审核施工方的成果,并根据情况进行抽测,形成自己的测量记录和成果。
4.4.1.3±
0及室内地坪的确定
施工方测定后项目监理部复核,项目监理部尽可能用不同的已知控制点进行复核。
需要注意的是:
在建筑群里,各建筑物的室内地坪不一定都是±
0面。
4.4.1.4高层建筑垂准控制
激光铅垂仪法,用此方法必须在首层面层上作好平面控制,并选择四个较合适的位置作控制点或用中心“十”字控制,在浇筑以上各层楼面时,必须在相对应位置预留200×
200mm的孔洞与首层层面控制点相对,保证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通过预留孔。
在首层控制点上架设激光铅垂仪,调整仪器对中整平后启动电源,使激光铅垂仪发射出可见的红色光束,投射到上层预留孔的接收靶上,此红色光斑点即为第二层上的一个控制点,其余各层的控制点用同样方法向上传递。
通过测量各层的控制点与轴线的相对距离可以得出建筑物各层的垂直偏差。
4.4.2墩柱中心点的测设
a.根据设计平面图计算墩柱中心坐标。
b.利用施工控制点直接放样测设,如在扩大基础,且扩大基础较深而无法观测时,可在基坑边上增设一临时控制点,将临时控制点作为测站施测,一般情况下柱子中心不能直接测设,而采用周边控制法:
如图(a)、(b)
(a)(b)
测设出柱子周围的a、b、c、d四点,就可以确定出柱子的位置,通常L取10~20cm。
c.利用柱子与承台边线或两柱子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利用直尺量距检验。
4.5控制网(点)的定期校检
由于施工、自然、人为等外在因素,控制网(点)常遭到意外的破坏,所以对施工控制点要定期复测、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停止对该点的使用或重测进行修正。
对近期使用该点观测的数据用其它控制点检验,若出现偏差,及时补救。
4.6沉降测量
沉降测量属于变形测量的一种,精度要求较高(具体见建筑施工手册4-6GB50026-93第九章),对测量仪器及测量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要相应提高,每次观测项目监理部应汇同施工方一起参与,相互配合进行。
如果施工方无能力完成观测,施工方必须委托一家有一定能力的专业测量机构完成。
项目监理部必须对测量机构的资质进行审核,确保观测的质量。
4.6.1水准点布设的要求
a.水准点应尽量与观测点接近,距离不超过100m,以保证观测的精度。
b.水准点数目应不小于3个,以组成水准网,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
c.水准点应布设在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压力及震动范围以外的安全地点。
d.离开铁路、公路、地下管道至少5m。
e.水准点埋设深度至少要在冰冻线下0.5m,以保证稳定性。
4.6.2观测点的型式及设置应根据工程性质和施工条件来确定,一般民用建筑沉降观测点大都设置在外墙勒脚处。
4.6.3沉降观测的时间与精度应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荷载增加情况及沉降情况而定。
要求在观测点稳定后即应进行第一次观测,当遇到下列情况也要进行观测:
a.施工期间增加较大荷载前后;
b.当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加;
c.周围大量积水或暴雨后;
d.周围大量挖方;
e.施工期间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
5.其它
5.1测量仪器进场后测量前要对仪器的常规检测项目进行检验和校正,使用过程中根据仪器的状态、测量作业的重要性或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下也要对仪器常规检测项目进行检验和验正。
这些常规检测项目包括:
照准部水准管、十字丝纵丝垂直、望远镜视准轴、水平轴、水准仪的i角等。
5.2原始观测数据的保存
测量人员应使用专用的测量记录本,要求除记录测量数据外,还要填写作业时间、天气状况、工作部位、观测人、记录人、所用仪器等内容。
以便有问题时查阅相关数据,并据此填写“工程测量复核成果表”,以形成规范、完整的测量成果。
严禁用纸张、纸片、纸条记录测量数据或形成测量成果。
5.3公司自有仪器按相关规定进行年检,现场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仪器精度满足使用要求。
6.记录表格
测量放线复核成果表(LYZB11)
附录:
《工程测量规范》测量常用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1
等级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km)
测角中误差(")
测距
中误差(mm)
测距相
对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相对闭合差
DJ1
DJ2
DJ6
三等
14
3
1.8
20
≤1/150000
6
10
-
3.6√n
≤1/55000
四等
9
1.5
2.5
18
≤1/80000
4
5√n
≤1/35000
一级
0.5
5
15
≤1/30000
2
10√n
≤1/15000
二级
2.4
0.25
8
≤1/14000
1
16√n
≤1/10000
三级
1.2
0.1
12
≤1/7000
24√n
≤1/5000
注:
①表中n为测站数;
②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
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2倍。
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2
等级
起始边边长
相对中误差
最弱边边长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二等
≤1/250000
≤1/120000
3.5
首级
4.5
≤1/70000
7
加密
≤1/100000
≤1/40000
一级小三角
≤1/20000
二级小三角
30
①本规范表格、公式及条文叙述中的中误差、闭合差、限差及较差均为正负值;
②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
1000时,一、二级小三角的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2倍。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表-3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路线长度(km)
水准
仪的
型号
水
准
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
环线闭合差
与已知
点联测
附合或
环线
平地
(mm)
山地
DS1
因瓦
往返
各一次
4√L
—
≤
往一次
12√L
4√n
DS3
双面
≤16
20√L
6√n
五等
DS33
单面
30√L
①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②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表-4
水准仪的型号
视线长度(m)
前后视较差
(m)
前后视累积差(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或黑面、红面读数较差(mm)
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或黑面、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
50
0.7
100
0.3
1.0
75
2.0
3.0
0.2
5.0
大致
相等
①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
②三、四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表-5
变形测量等级
垂直位移测量
水平位移测量
适用范围
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
相邻变形点高差中误差(mm)
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mm)
一等
±
变形特别敏感的高层建筑、工业建筑、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精密工程设施等。
变形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高耸构筑物、古建筑、重要工程设施和重要建筑场地的滑坡监测等。
6.0
一般性的高层建筑、工业建筑、高耸构筑物、滑坡监测等。
12.0
观测精度要求较低的建筑物、构筑物和滑坡监测等。
①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和点位中误差,系相对最近基准点而言;
②当水平位移变形测量用坐标向量表示时,向量中误差为表中相应等级点位中误差的1/√2;
③垂直位移的测量,可视需要按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或相邻变形点高差中误差确定测量等级。
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表-6
高程中误差(mm)
相邻点高差中误差(mm)
观测方法
往返较差、附合
或环线闭合差
0.15
除宜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外,尚需设双转点,视线≤15m,前后视视距差≤0.3m,视距累积差≤1.5m;
精密液体静力水准测量;
微水准测量等。
≤0.15√n
0.30
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
精密液体静力水准测量。
≤0.30√n
0.50
按规范二等水准测量;
液体静力水准测量。
≤0.60√n
1.00
按规范三等水准测量;
短视线三角高程测量。
≤1.40√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测量 放线 复核 控制 方法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