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与能力》下重点知识梳理讲解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521601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5.48KB
《保教知识与能力》下重点知识梳理讲解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保教知识与能力》下重点知识梳理讲解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教知识与能力》下重点知识梳理讲解学习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幼儿参与性原则:
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
环境创设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
(4)开放性原则:
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
(5)经济性原则:
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10.影响幼儿园内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物质因素和精神要素(人的要素、幼儿园文化。
)
11.目前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室内环境布置的目标偏离、室内环境布置的内容不系统、教师环境创设的观念存在偏差
12.创设幼儿园室内环境的有效策略:
(1)把环境创设的权力还给孩子,“解放”孩子并为自己“松绑”;
(2)为儿童提供自主选择、创设与分享的环境空间;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设开放、共享的教育环境;
(4)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13.活动区教育的功能:
为幼儿创设互动的学习环境、为幼儿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机会、为幼儿提供静态和动态相平衡的课程
14.活动区创设的原则
(1)教育性:
教师要以教育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内容和主题,创设合适的活动区域环境。
(2)整体性原则:
其一是整个活动室的空间布置应是一个整体。
其二是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活动区域的设计应涵盖幼儿发展的没一个方面。
同时,各活动区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
(3)共同发展原则:
首先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其次,要注重个别差异。
在此基础上,区域活动内容及材料的呈现要体现出分层、递进、多样的特点,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都能获得自信与成功。
15.班级活动区域的设计
(1)活动区的内容与数量:
首先,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来设计活动区的范围;
其次,选择活动区时还应考虑班级本阶段的教育重点。
一般在4至5个为宜。
(2)活动区的规划与布置:
活动区的规划要合理布局、活动区之间要界限明确、活动区布置要半封闭式。
(3)活动区的规则制定:
一方面教师要善于用环境来暗示规则;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明确制定一些规则,如每个活动区的人数、进入活动区的标志、在每个活动区应当如何开展活动、活动后如何收拾整理等。
16.选择活动区材料时要关注材料的品质和数量,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需要以及活动的内容进行投放,使材料的投放具有操作性、启发性、引导性、丰富性和针对性。
17.常规活动区域:
角色游戏区域环境设计、建构游戏区域环境设计、美工活动区域环境设计、自然角区域环境设计。
18.家园合作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19.家园合作的主要内容:
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在家园合作中,上述两方面的内容是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可同时进行的。
20.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
(1)换位思考,尊重家长;
(2)客观评价,取得信任;
(3)讲究方法,艺术沟通(从孩子角度出发、有技巧地拒绝、避免“兴师问罪”)、软化矛盾,冷静处理。
21.幼儿园与社区结合中主要的问题是:
较多流于形式,实质性的教育效果不大;
打乱了幼儿园的生活常规,加重了教师和幼儿的负担;
将与社区结合的活动和幼儿园教育活动分离开来,不能有效地利用社区环境来深化幼儿园教育
第五章幼儿游戏重点知识梳理
1.游戏的本质特征:
游戏是内在需要的自愿活动、游戏是“日常生活”的表征、游戏富有选设性的自足乐趣、游戏是有规则的活动。
2.幼儿游戏的功能:
(1)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
促进幼儿感知运动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促进儿童交流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儿童情感健康的发展;
(2)对障碍儿童具有治疗作用。
3.幼儿游戏按内容与性质分为两大类:
一是创造性游戏;
二是规则性游戏,又称教学游戏。
4创造性游戏的类型:
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5.规则性游戏的类型:
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
6.角色游戏的定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7.角色游戏的特点:
是幼儿可以按自己意愿进行的活动;
是幼儿一种创造性想象的活动;
其内容主要反映社会生活,为社会、家庭和幼儿园周围的环境;
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无一定的程序和模式,不追求固定的结果。
8.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则;
广泛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体验自主,发展主动性与创造性。
9.结构游戏的定义:
结构游戏是指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机。
10.结构游戏的特点:
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幼儿的一种操作活动,是幼儿的一种造型艺术活动
11.常见的结构游戏:
积木游戏,积竹游戏,积塑游戏,拼图游戏,玩沙玩水玩雪的游戏。
12.结构游戏的指导:
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帮助幼儿掌握构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养幼儿有目的、独立地进行构造活动。
13.表演游戏的特点:
具有戏剧性、具有自娱性、具有创造性。
14.常见的表演游戏:
幼儿表演,桌面表演,影子戏,木偶戏。
15.表演游戏的指导:
选择适合表演的文艺作品;
激发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
为儿童准备简单的表演服装和道具;
帮助儿童组织表演活动。
16.智力游戏的定义及功能:
是根据智育任务设计,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游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引起幼儿学习兴趣,丰富的幼儿的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语言。
17.音乐游戏的定义及功能:
是根据音乐教育的任务设计,以音乐活动为基础的游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18.体育游戏的定义及功能:
是根据体育任务设计,以展幼儿基本动作为基础的活动性游戏,它的作用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的体质。
19.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幼儿游戏是“兴趣主义”的活动;
幼儿游戏是“自发性的自主”活动;
幼儿游戏是“重过程”的自娱活动。
20.幼儿游戏发展阶段:
(1)依据认知发展划分的游戏阶段:
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规则游戏阶段(7—12岁);
(2)依据社会性发展划分的游戏阶段:
独自游戏阶段、平行游戏阶段、联合游戏阶、合作游戏阶段。
第六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
既要关照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更体现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渗透了教师的哲学观、主体价值观。
2.行为目标:
是指以幼儿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对象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它指向的是在教育活动实施以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可操作性。
梅杰认为,一个行为目标包含四大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达成度。
(1)行为主体,即谁完成教育活动预期的行为,一般而言,行为主体既可是教师也可是幼儿。
(2)行为动词,即可被观察到的行为动词,是外显的,如“说出……”、“区别……”、“分辨……”、“画出……”、“知道……”、“体验……”、等。
(3)行为条件,陈述的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预期行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背景、支持、条件下才能实现的。
如:
“不需要成人的提醒,能够饭后漱口”、“能模仿成人或者同伴,连贯、完整地做出准确的早操动作”。
(3)行为达成度,是对教育活动预期的标准,用来衡量活动的成效。
行为达成度既可以限定在幼儿人数方面,也可以限定在幼儿表现出预期行为的熟练度方面。
3.生成性目标:
是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预期标准。
生成性目标则重在教育活动的非预定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非预期性与不可控性。
4.表现性目标:
描述的是幼儿学习后的身心一般发展变化。
这些发展变化是难以用直观的观察、测量方式在教育活动进行后能够衡量出来的,而是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关注而发觉的,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个体性。
通常,表现性目标蕴含的是幼儿将要处理的问题,幼儿将要参与的活动任务。
表现性目标的表达方式一般为:
“讨论……”、“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考察……”,如:
“参观农贸市场,并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
5.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范围:
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行为。
6.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原则
7.生活性原则:
幼儿教育的根本要旨是为了尊重幼儿生命的发展逻辑,不断创造条件,促进每一个生命的发展,使生命更有意义。
为了让幼儿真正感触到生命的脉动,作为幼儿教育载体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尤其要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
8.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包括三个维度的适宜:
年龄适宜、个体适宜、文化适宜。
只有教育活动内容适宜每一位幼儿的文化与个性,在每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区域内,幼儿的成长才更有效,更具价值与意义。
9.趣味性原则:
趣味蕴含着一种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源于活动内容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可以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与冲动,使幼儿具有一种“忘我”的能力,并为了完成一个任务而自发、自愿、全神贯注地投入于事情完成的过程中。
10.综合性原则:
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
幼儿的认识事物的特点就是整体的、完整的,幼儿的学习也是整体的、完整的,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组织必须是综合性的、整合性的。
11.行动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必须还原为幼儿的经验(虞永平),还原为幼儿成长的过程。
就是说把幼儿将要学习的内容渗透到幼儿的探索、实验、操作、体验、表现、表达、游戏、交往、重复等活动中,通过一次次这样的活动深化、形成自己的理解。
12.流变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充实、或删减、或更替、或合并、或深化、或生成。
也就是说,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变化的,呈现在幼儿面前的总是切合本地区、本幼儿园、本班不同幼儿需要的知识容量,为幼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13.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取需要注意的问题:
.内容选取与目标定位脱节、内容选取超载、预成与生成内容失当。
14.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取向:
“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这三大取向中,教师的角色各异,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有所差别。
15.忠实取向:
指的是教师在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完全忠实于之前设计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严格执行的过程。
在忠实取向中,幼儿园教育活动就是建筑图纸,是教育主管部门与具有一定权威的幼儿园课程专家共同设计、制定的,作为教师仅仅充当建筑工人的角色。
16.相互适应取向:
是将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看做是教育活动设计者与实施者之间通过协商而相互适应的过程。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情境下幼儿的不同反应给予不同的回应,采用不同的策略,以促进每位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的角色是积极的、主动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
17.创生取向:
是指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看成是教师与幼儿联合创造教育经验的过程。
在创生取向中,音乐的乐谱就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关键经验,是一个教育的大框架,框架之内的内容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即时情况、现有水平进行适度的二次创作,师幼共同围绕关键经验,在一个大框架内相互作用,不断生成新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机会,这是典型的教育智慧的彰显,是创造性工作的体现。
18.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1)过度关注个人,而忽略全体幼儿;
(2)过度时间把握欠妥;
(3)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
(4)教师忙于“过度照顾”。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指导是必要的,甚至会推动幼儿在原有基础的跨越式发展。
但指导是有前提的,教师需要明晰幼儿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个困难经过自己的努力、同伴的协助是否能够有效解决,进而运用不同的鹰架给幼儿提供支持。
19.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
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实施过程中显在的或隐在的成效进行评判的一系列活动。
20.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作用:
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
21.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成效四个维度进行评价。
22.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书写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与要求,本节将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四个维度切入,探讨设计与书写的一般要求。
23.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发展目标,一种是教育目标。
活动目标设计与书写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致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24.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可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类。
认知:
包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记忆,认知能力的形成过程等;
情感:
包括兴趣、爱好、倾向、态度、习惯养成、价值观等;
动作技能:
包括大小肌肉的协调、模仿、操作、行动、动作等。
25.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是指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所需要的教具、材料、场地安排等;
经验准备,是指幼儿在学习该幼儿园教育活动之前必备的前期经验。
26.活动过程:
一般包含导入、展开、结束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撰写需要清晰地显示出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逻辑而编织的教学思路。
上一个环节为下一个环节的展开提供线索,上一个环节的开展有助于下一个环节目标的达成与靠近,每个环节流畅、丝丝入扣。
27.活动延伸:
是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准备通过哪些途径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延续和巩固。
活动延伸必须切合活动目标的方向,请幼儿在活动结束后继续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
延伸的内容是与本次活动目标相吻合的内容,而不是转引到其他的学习经验。
28.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29.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基本动作的练习、基本体操的练习、体育游戏、运动器械的练习。
30.学前儿童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活动的内容有:
生活卫生方面、清洁卫生方面、环境卫生方面、器官保护方面。
3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动作发展正常、认知活动积极、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3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倾听行为培养、表述行为培养、欣赏文学作品行为的培养、期阅读行为的培养。
3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一般有:
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练习法、表演法等。
3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主要类型有:
文学教育活动、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
3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总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36.婴儿依恋的类型:
回避型、安全形、反抗形。
37.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有:
自我教育活动、人际交往活动、社会环境与规范认知活动、多元文化教育活动。
38.学前儿童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主要环节:
创设人际交往情境、学习人际交往技巧、运用人际交往技巧。
39.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总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40.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主要类型:
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活动、音乐欣赏活动。
4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类型:
绘画活动、手工活动、美术欣赏活动。
42.儿童绘画的发展氛围四个时期:
涂鸦期(1-2岁);
象征期(2-3岁);
定型期(3-7岁);
写实期(7岁以后)。
第七章幼儿园教育评价
1.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作用:
反馈作用、诊断作用、促进作用
2.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原则:
计划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情况、教师的教学和指导作出评价;
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评价、儿童在日常环境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儿童活动中的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表现作出一般的和整体的评价、又要承认儿童在学习上的差异性,对个别儿童作出特殊的评价;
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以及教育环境和材料的选择、利用,教育活动的形式、方法以及活动中教师与儿童的互动关系;
静态的活动要素、动态的活动过程)、客观性原则。
3.对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的指导思想:
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是整个学前教育评价中最为基础、核心的部分。
(1)发展性:
应杜绝评价儿童的随意性、应该是动态评价、具有科学性、从儿童权利保护的角度来处理评价结果。
(2)真实性:
评价的情景无论对儿童还是教师都是日常的、平时的,意味着评价本身是儿童学习的一部分,也是教师教学的一部分。
(3)整体性:
应从五大领域综合评价;
应综合考虑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表现;
应以教师、家长、儿童为评价主体的三种类型的评价综合评价。
(4)“看得见”:
评价是讲究证据的,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的判断,是对证据的搜集、呈现的基础上做出令人信服的判断,要让评价听取人“看得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4.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包含:
活动目标的评价、活动内容的评价、活动方法的评价、活动过程的评价、活动环境与材料的评价、活动效果的评价。
5.对活动目标的评价:
一是评价活动目标与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以及单元目标是否有紧密的联系;
二是评价活动目标是否包括了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方面的要求;
三是评价活动目标是否与儿童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6.对活动内容的评价是指对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两方面的评价。
首先,要评价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与幼儿教育目标相一致;
是否与幼儿教育所涉及的范围、领域相一致;
是否与幼儿的能力水平相一致。
其次,评价活动内容的选择还要看所选材料的审美性和艺术性。
另外还要评价对活动内容的设计和组织:
评价在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各部分内容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
评价活动内容与形式是否相适应;
评价活动内容的组织安排是否突出重点、难点;
评价活动内容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衔接是否流畅。
7.对活动方法的评价,它既包括教师主动的引导和教学的方法,也包括儿童主体的探索和操作的方法。
一是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与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相呼应;
二是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顾及到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水平;
三是评价活动的方法是否强调并体现了儿童的自主性和主体性;
四是评价活动的方法是否注意到了与本活动环境和有关设备相联系。
8.对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
(1)评价教师的行为
(2)评价活动中师幼互动情况(3)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4)评价活动的结构安排
9.活动环境和材料的评价:
(1)是否与该活动内容相适应
(2)是否能适合儿童的实际需要和能力(3)是否适合于教育活动的展开(4)是否充分地发挥了环境和材料的作用
10.活动效果的评价主要是指从儿童方面反映出来的教育结果。
(1)评价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参与和学习态度——注意力是否集中、表现是否主动积极。
(2)评价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反应——精神是否饱满、情绪是否愉快和轻松。
(3)评价儿童对活动预期目标的是否都达成。
11.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整体评价:
教育管理、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资料收集与积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保教知识与能力 知识 能力 重点 梳理 讲解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