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晚眺.doc
- 文档编号:1652152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58KB
江楼晚眺.doc
《江楼晚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楼晚眺.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诗人及诗意。
2.能力目标:
鉴赏全诗。
3.情感目标:
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鉴赏全诗。
【教学难点】
1.鉴赏全诗并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诗句导入法、朗读法、点拨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说到白居易,这是一位相当多产的诗人,我们学过的关于他的诗可谓不胜枚举。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卖炭翁》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放言五首(其三)》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二、检查预习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二)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三)创作背景:
此创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当时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友人张籍任水部员外郎,白居易恰逢暮色登杭州城望海楼眺望美景,创作这首诗寄赠远在外地的友人张籍。
三、新课学习
(一)翻译全诗
江的上空不时有淡淡的烟云荡过,不时还夹杂着稀疏细雨,当云过雨收之际,一轮夕阳把金灿灿的阳光撒在湖面上。
风吹江面浪滚波涌,深碧色的波浪在夕阳的照射下,一边是金光跳动,如金蛇游泳,一边是暗色背光,水色对比如呈墨绿,天上的彩云在变化,水面的云气在飘涌,好像刚散的海市蜃楼,雨霁残云像破了的楼阁,由于细雨刚停,空间的水珠与夕阳映照,一条彩虹如桥梁一样架在江上,而彩虹照水倒影入江,一一相应,美不胜收。
加之水波动荡,风吹浪翻,好像许多花片飞舞一样,时暗时明,非常美观;彩云过后晴空一碧,雁群凌空飞翔,好像是青天上的一行字迹。
如此美的景色,只能用颜料勾勒出来,画上题诗,寄送给不在身边的好友。
(二)鉴赏全诗
这首诗抓住大雨刚过,彩虹尚存,海市蜃楼将要消失的一刹那,将这一精彩场面剪辑下来,绘成一幅色彩绚丽的丹青图画。
首联从阳光写起,描摹斜阳余晖,由淡烟疏雨的间隙中射到水面。
这个意境就倍显清新可人。
加上江面经雨水一洗,新鲜明净,海风阵阵袭来,凉爽袭人。
题中所谓“景物鲜奇”足见并非虚言。
颔、颈二联展开笔墨,逐一描绘“鲜奇”景物。
颔联描绘了难得见到的海市蜃楼和雨后彩虹两种奇观。
“蜃散”句写的是海市蜃楼景色,不过诗人未曾描绘其全景,而是抓住了蜃散云收、空中幻影残破的刹那,摄下了“破楼阁”的镜头。
诗人是登楼眺望,目中所视,必有亭台楼阁。
所以“蜃散云收破楼阁”云云是实景虚写。
“虹残”句也是同一法门。
雨后天空出现的虹,弯弯地好像拱桥,此是常景。
诗人静候至虹影渐渐消残,水中仿佛映着一座断桥时,他眼明手快按下了快门。
本来雨后彩虹已是奇观胜景,诗人更从水中映照之倒影着笔,又把景色之妙提高一筹。
“破楼阁”、“断桥梁”,既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又显示出诗人于选景上别具只眼的匠心。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翻”字以诗情作画,写得生动;“点”字以画笔入诗,下得有神。
一“翻”一“点”,使江天景物增添了无限生意,而遗词用意之精微传神,尤为人叹服。
诗人从作画的角度作诗,则诗中有画就不奇怪了。
如此天然胜景,诗人不愿独自欣赏,赶快画为图幅,寄给好友。
张籍有《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就是和这首诗的。
诗中有“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之句,从侧面也可看出白居易诗情画笔的非凡不俗。
教师归纳小结:
景物鲜奇,引动诗人雅兴,故不仅吟玩成篇,且请人画作图幅,题此诗于上,寄赠张水部,末联即写此,字里行间含蕴着难捺欣喜而欲使同道好友共享之心情。
张籍《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诗尾联“见君向此闲吟意,肯恨当时作外官?
”即谓白居易身处“天堂”杭州,得优游闲吟,则当无外放任职之遗憾。
这也透露了白居易心情已不似数年前在忠州(今四川忠县)时那样悲郁的消息。
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
唐·张籍
画得江城登望处,寄来今日到长安。
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
将展书堂偏觉好,每来朝客尽求看。
见君向此闲吟意,肯恨当时作外官。
五、作业
背诵全诗并完成练习册
一、情境导入
二、背景介绍、解题
1、解题
2、背景
三、诵读训练,整体感知
1、学生放声朗读,纠正字音
2、自习五分钟,理解诗歌大意
3、通过问题,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四、解析诗意,把握情感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变化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内容,提炼信息,从而把握诗句中体现出的不同情感,并且根据分析出的不同情感,指出朗读的注意事项,教会学生对这首诗的朗读)
【诵读提示一】
这两句诗朗读时要注意先“高亢”后“悲伤”的情感把握,重读“悲”字。
【诵读提示二】
这几句诗朗读时,要节奏稍许明快一些,展现出“乐”情,不过,仍不能过于明快,还要注意“愁”情的贯穿。
【诵读提示三】
这几句诗,李白的愤慨之情尽情宣泄,故而,朗诵之时,要加强语气,注意重读。
【诵读提示四】
自然而然,这部分朗读时,要注重配合作者的“狂放”之情,要将这种情感通过节奏的加快展现出来。
2、总结把握全诗主旨
3、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六、作业布置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因为“愁”而喝,怀才不遇,喝!
仕途失意,喝!
功业未成,喝!
离愁别绪,也喝!
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穿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狂言,因酒而成传世佳作。
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的诗为证: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小黑板出示】一个嗜酒如命,狂放不羁的李白跃然笔下,不过李白不仅能喝,而且也善劝酒。
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板书课题】
【点拨】
“将进酒”中的“将”读“qiāng”,为“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为劝酒歌,多为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个朋友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等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问题一】请同学们依据诗歌内容作一个大胆推测,宴饮后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明确】
形象:
大醉,酣睡不起
理由:
①“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饮酒多)
②“将进酒,杯莫停。
”(饮酒快)
【问题二】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
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
(诗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原因?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明确)
【明确】
①酒逢知己千杯少——朋友聚会
②“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消愁
【问题三】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应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明确】(引出李白被排挤的史实)
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已距流放当时八年之久,本来梦想未灭,只是“且放白鹿青崖间”,李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还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但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垂暮之年的李白,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却无可奈何,怎么不愁思满怀呢?
【引言】
本诗抓住一个“愁”字,由“愁”生饮,由“愁”引发感慨,不过,全文的情感并未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一“愁”到底,而是围绕着“愁”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作者在诗中的情感是如何围绕着“愁”转变的,又是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如下分析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
”
【提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解析】黄河的水好像是从天上奔涌而下,一泻千里,向东流去,很有挟天风海雨的气势,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气势雄壮的画面,有种势不可挡的感觉。
【提问】作者描绘这样一幅景象要表达怎样的感慨?
【解析】看似是作者借黄河之恢宏气势抒发豪迈之情,其实作者“另有所图”:
我们知道,自从《论语》提出“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后,我们中国人只要看到流水一去不复返很自然就会想到时光的流逝,诗人借“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发“时光易逝”的感慨。
这种“先咏他物,而引出所咏之物”的手法在诗歌中叫“比兴”。
【提问】“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诗人为何而悲?
悲什么?
【解析】看似作者借此“悲”头发白了,青春不再,其实,从更深一层讲,作者是由“青春易逝,人生短暂”引发“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的感慨。
【小结】诗的开头运用比兴的手法,引发作者“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悲凉之情,作者因“愁”而“悲”,感人肺腑。
(2)“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
【提问】这几句中,哪两个字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解析】“欢”“乐”
作者认为人生既然有太多的不得志,不如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恰逢知己聚会,这种及时行乐的心情,即化为豪迈的酒量——“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提问】作者真的既“欢”且“乐”吗?
这不是与“愁”不符吗?
【解析】作者这种“欢”与“乐”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正如李白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一样,李白却并不“得意”,可见这种“欢”并不发自内心,而是对心中“愁”的发泄而已,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提问】“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话体现了李白怎样的心态?
【解析】这两句话自古以来成为历史上不得志之人的自我安慰的妙偶佳句,它给人以自信的力量,展现了李白自信乐观的一面。
【小结】
人生是短暂的,何不趁此时光及时行乐,开怀畅饮,李白于此要展现其豪迈、洒脱的一面,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但却在“乐”的言辞中贯穿这“愁”情,渴望受重用之情溢于言表。
(3)“岑夫子,丹丘生,……斗酒十千恣欢谑。
”
【提问】“岑夫子,……杯莫停”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解析】这几句话在文中起点题的作用,交代了“劝酒”的主题,朗读时,要符合劝酒场景,节奏明快一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楼晚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