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508598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77.54KB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一物理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两段时间内的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同。
3、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零时刻开始,连续通过三段位移时间分别为1秒、2秒、3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段位移之比为1:
8:
27;
B、三段位移的末速度之比为1:
2:
3;
C、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
D、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
3:
5。
4、作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当加速度逐渐减小时,(加速度减到零之前)下列关于物体速度和位移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位移都在增大;
B、速度、位移都在减小;
C、速度增大,位移减小;
D、速度减小,位移增大。
5、质点A、B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规律分别是:
sA=2t-5t2和sB=5t-3t2(位移sA和sB的单位是m,时间t的单位是s),由这两关系式可知:
A、质点A的加速度aA=-5m/s2;
B、质点B的初速度vB0=-5m/s;
C、质点A的加速度aA=-10m/s2;
D、质点B的初速度vB0=3m/s。
6、如图,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重为10N,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3,现对物体施加一个水平拉力F=2N,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分别为:
A、3N,10N;
B、3N,12N;
C、2N,12N;
D、2N,10N。
7、在力的合成中,下列关于两个分力(大小为定值)与它们的合力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
B、合力一定小于分力;
C、合力的方向一定与分力的方向相同;
D、两个分力的夹角在0°
~180°
变化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8、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均在同样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则:
A、三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同;
B、甲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小;
C、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小;
D、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小。
9、关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物体速度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运动的物体一定不是处于平衡状态
C、若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D、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一定不受外力作用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能没有受力物体;
B、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能独立存在;
C、有的物体自已就有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物体施加的;
D、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的。
11、如图,用一根细绳和一根轻直杆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当A处挂上重物时,绳与杆对手指和手掌均有作用,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右图中的:
12、如图,物体的重力为G,保持细绳AO的位置不变,让细绳BO的B端沿四分之一圆弧从D点缓慢向E点移动.在此过程中:
A、BO绳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B、BO绳上的张力先减小后增大
C、AO绳上的张力先减小后增大
D、AO绳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13、一个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各力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弹力的合力与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C、重力、弹力的合力是摩擦力的平衡力
D、重力垂直斜面的分力就是斜面所受的正压力
14、关于3N、4N、6N三个共点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合力可能为零
B、它们的合力的最大值为13N
C、它们的合力的最小值为1N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5、如图,静止的小球m分别与两个物体(或面)接触,设各接触面光滑,则A受到两个弹力的是:
16、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A、Fcosα
B、Fsinα
C、μmg
D、μ(mg-Fsinα)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18题4分,19题8分,共12分)
17、《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有__________。
A、两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应使两细绳套之间的夹角为90°
,以便求合力大小
B、用两只弹簧秤拉时结点的位置必须与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结点的位置重合
C、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D、若F1和F2的方向不变,大小各增加1N,则合力F的方向不变,大小也增加1N
E、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18、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________(选“交流”或“直流”)电源;
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6所示0、1、2、3、4、5、6为实验中所取的计数点,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0到1、2、3、4、5、6间的距离分别为(0.96、3.84、8.64、15.36、24.00、34.56)cm,那么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s;
根据纸带上所测得数据填写下表,并求出打印计数点5时纸带的速度大小v5=_______;
该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m/s2,方向为__________(填“A到B”或“B到A”)
图6
姓名班级考试号
密封线以内请勿答题
高一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卷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18题4分;
19题10分,每空2分;
共14分)
17、《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有__________。
18、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________
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s;
打印计数点5时纸带的速度大小v5=_______;
该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m/s2,
方向为__________(填“A到B”或“B到A”)
四、计算题(本题共四小题,共30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9、(7分)电梯上升的运动的v-t图象如图,求:
(1)电梯上升的高度;
(2)电梯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的大小。
7
20、(7分)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州6号飞船,返回舱将要着陆前由于空气阻力作用,有一段时间匀速下落过程。
若空气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返回舱和航天员总质量为m,则:
(1)此过程中飞船的返回舱速度是多大?
(2)相当于多高的地方自由下落可以获得此速度?
21、(8分)如图,水平面上有一重为40N的物体,受到F1=12N和F2=6N的水平力作用而保持静止。
已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
=0.2,求:
(1)此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2)若将F1撤出后,物体受的摩擦力多大?
(3)若将F2撤出后,物体受的摩擦力多大?
22、(8分)如图,轻绳OA一端系在天花板上,与竖直线夹角37°
,轻绳OB水平,一端系在墙上,O点处挂一重为40N的物体.(cos37°
=0.8,sin37°
=0.6)
(1)求AO、BO的拉力各为多大?
(2)若AO、BO、C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100N,则所吊重物重力最大不能超过多大?
高一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
题目
1
2
3
4
5
6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13
14
15
16
ABC
AB
BC
AD
17、AD(选对但不全得2分)
18、交流;
0.1;
0.96m/s;
1.92;
A到B(每空2分)
四、计算题
19、(7分)解:
(1)依据图象,设高度为h,全程用时为t=10st1=2st2=6sv=6m/s规定其方向为正方向图中梯形“面积”即为上升高度;
h=(t1-t2+t)v/22分
代入数据h=42m2分
分步利用运动学公式得出结果同样得分
(2)0~2s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1则a1=△v/△ta1=3m/s21分
2s~6s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1分
6s~10s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2则a2=△v/△ta2=-1.5m/s2
即加速过程加速度最大为3m/s21分
20、(7分)解
(1)匀速下落阶段,返回舱所受合外力为零.其受重力及空气阻力平衡
空气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
f=kv2
(1)1分
由:
mg-f=0
(2)1分
由
(1)和
(2)得v=
(3)2分
(2)设自由下落高度为h时速度达到上问中v=
由公式:
a=
;
1分
a=g;
解得h=m/2k1分
21、(8分)解:
由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得
Fmax=µ
FN=µ
G=0.2
40N=8N(1’)
(1)由平衡条件
F’=F1-F2=12-6N=6N(2’)
(2)若将F1撤去,此时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F”=F2=6N(2’)
(3)若将F2撤去,F1>
Fmax,物体发生相对滑动,受到滑动摩擦力(1’)
F”’=µ
40N=8N(2’)
22、(8分)
(1)
(2分)
(2)
(2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期中 考试题 答案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