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素质测评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502716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3.12KB
人员素质测评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员素质测评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员素质测评复习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为团队建设提供依据。
人员测评对个人的作用:
1、有利于个人择业;
2、有利于自我发展。
第二章人员测评原理
人员测评的理论基础:
个体差异原理、职位类别差异原理、测量与评定原理、定性与定量原理、静态与动态原理、模糊与精确原理
个体差异原理:
分为个性倾向差异(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个性心理特征差异(气质,性格,能力)。
职位类别差异原理:
不同类别的职位所承担的工作内容,工作责任,难易程度及资格,要求在客观上是不尽相同的,它对任职者有不同的要求,也对人员测评提出了客观要求·
测量与评定原理:
测量是评定的基础,评定是测量的继续和深化·
定性与定量原理:
定性是对人与事的本质属性进行鉴别与确定.定量是通过数学形式来描述人员素质的特征。
静态与动态原理:
把稳定与发展变化有机的结合起来
模糊与精确原理:
模糊是指由于概念外延的不明确性而引起的判断上的不确定性·
精确是指对事物判断的精确性。
人员测评的基本原则:
是指进行测评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是良好的测评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人员测评的基本原则可归纳为:
信度与效度原则,客观与公正原则,标准化原则,可行性与适用性原则,比较性原则。
信度与效度原则:
正确性是指测评的效度,即测评能够正确地测量到所要测量的能力程度,也就是测评本身所能达到的期望目标的程度大小·
可靠性是指测评的信度,即同一个群个体数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客观公正原则:
指测评必须以人员素质,能力,绩效为客观基础,在测评过程中客观描述要以客观的行为和事件为依据,尽量减少或排除考察和被考察者的主观随意性,并保证不同考察者在对同一被考察者进行测评时,能做出大致相同的结论。
标准化原则:
控制测评误差的重要手段是使测评情况对所有被试者都是相似的,这种控制方法称为标准化.标准化原则包括程序的标准化,施测条件的标准化,施测工具的标准化,施测方法的标准化。
可行性与适用性原则:
所谓可行性是指任何一次测评方案所需时间、人力、物力、财力要为使用者的客观环境条件所许可,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应考虑:
限制性问题分析,目标效益分析,潜在问题分析·
所谓适用性:
一是指测评工具和测评方法应适合不同的测评目的和要求,要根据测评目的来设计测评工具;
二是指所设计的测评方案应适应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素质的特点和要求。
比较性原则:
包含单位的等值性、同类互比性、比较的参照性·
人员测评的参照标准体系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是参照常模;
二是参照效标·
参照常模是用以比较被试的分数在某个团体中的相对等级或位置的参照体·
参照效标则是用以比较被试者的素质、能力、绩效达到某种标准的要求。
人员测评的基本类型:
按测评标准分:
有无目标测评、常模参照性测评、效标参照性测评·
按测评范围分:
有单项测评、综合测评·
按测评技术与手段划分:
有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以及包括模糊综合测评在内的中性测评·
按测评的主体来划分:
有自我测评、他人测评、个人测评、群体测评、上级测评、同级测评与下级测评·
按测评的时间划分:
有日常测评、期中测评、期末测评、定期测评与不定期测评·
按测评的结果划分:
有分数测评、评语测评、等级测评以及符号测评·
按测评活动分为:
动态测评与静态测评。
按测评客体分为:
领导干部测评、管理人员测评、工人测评等·
按测评的目的与用途划分:
有选拔性测评、诊断性测评、配置性测评、鉴定性与开发性测评。
选拔性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人员测评,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经常要操作的一种素质测评·
选拔性测评特点:
选拔性测评特别强调测评的区分共功用;
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
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
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
选拔性测评的结果是分数或是等级·
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有公平性、公正性、差异性与可比性·
配置性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另一种人员测评,它以人事合理配置为目的·
配置性测评特点:
针对性特点、客观性特点、严格性特点、准备性特点。
开发性测评是一种以开发人员素质为目的的测评·
开发性测评特点:
勘探性特点、配合性特点、促进性特点。
诊断性测评是那种以了解素质现状或素质开发问题为目的的人员测评·
诊断性测评特点:
测评内容十分精细,或者全面广泛、诊断性测评的过程是寻根究底、测评结果不公正、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考核性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是以坚定与验证某种素质、能力、绩效是否具备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人员测评·
考核性测评特点:
测评结果主要是为组织提供求职者的成绩或证明;
是对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鉴定;
侧重于求职者现有的素质的价值与功用;
比较注重素质的现有差异而不是素质发展的原有基础或者发展过程的差异;
具有概括性的特点;
要求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鉴定性测评的原则性:
全面性原则、充足性原则、可信性原则、权威性与公众性原则·
人员测评中常用的统计万法
次数分布分析:
将原始材料的项目,按次数分布分析进行分组的统计方法称为次数分布分析。
(例题见课本P38页)
集中趋势分析:
为了使人们对一组测评数据有一个概括的了解,需要用一个数来表示整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分析集中趋势的最常用指标可用算术平均数(常用符号为X,叉可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两种·
)和中位数两种·
(计算参见课本P39—4O页)
离中趋势分析:
为了分析一组评定结果靠近平均数或中位数的分布状况,需要分析它们的离中趋势。
度量离中趋势最常用的指标是标准差·
(标准差计算公式和例题见课本P41—43页)
相关分析:
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用相关系数作为度量的具体指标。
(计算公式和算法见课本P44页)
相关系数范围是从1经过0到一1.
相关系数为0时,两组变量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相关系数为0.3-0.5时,存在中等相关.
相关系数为0.5-0.7时,存在显著关系.
相关系数为0.7-0.9时,表示存在密切关系.
相关系数为1时,表示存在正比或反比关系.等级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与算法见P45
第三章人员测评指标体系与设计
人员测评指标指评价因子或评价项目,是反映人员素质、功能行为、绩效特征的基本因素,一般由一个词或词组表示。
3.1人员测评指标
四大系统:
德、能、勤、绩。
五大系统:
德、能、勤、绩、体·
人员测评指标构成:
素质指标、能力指标、绩效指标·
测评指标三大模块:
素质特征、能力特征、绩效特征·
素质指标的构成:
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
身体素质包括生理方面的健康状况和体力状况两个子系统·
健康状况指身体的生理机能的运转状况。
人体系统的外适应和内协调状态是人体运行是否良好的指示器·
体力状况表现为人的意识支配下的肌肉活动。
基本要素是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度。
心理素质子系统:
智能素质、人格素质、观念素质·
智能素质是人在活动过程中对观察、表象、记忆、想象、和思维的综合运动功能,其中思维是核心功能·
人格素质指个体活动的倾向性和惯常活动方式的心理素质特征之总和·
观念素质包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观念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程度以及观念的更新程度与机制,是衡量劳动者素质发展的标志·
文化素质包括劳动者具有的知识素质、工作经验·
知识素质指劳动者所接受的知识训练的程度。
内容:
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量,知识结构的有序性,知识的更新程度·
经验素质指劳动者经验积累的程度。
能力是指工作人员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行为·
能力或能力结构包括工作技能技巧、一般能力、专业能力、特殊能力、能力倾向
工作技能技巧:
通过简单的重复训练即可获得的动作方式或动作系统
一般能力:
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的能力
专业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培训而获得的某一方面的稳定的专业技术能力
特殊能力:
在解决特殊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独创能力
能力倾向:
介于一般能力与智能之间的心理特征,是未来的发展潜能
绩效指工作主体在一定时间与条件,完成某一任务所取得的成效·
工作绩效包括一个人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成果、群众威信、人才培养、社会效益·
3.2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程序
测评指标体系:
指一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完整表达测评要求的测评指标·
测评指标设计原则:
精简原则、明确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微分化原则、不重复原则、创新原则
按指标要素的程序设计来划分,测评指标体系设计程序可分为三个步骤:
目标总体设计、结构设计、单项指标设计
按指标要素设计的工作过程来划分,测评指标体系设计程序可分为:
职务分析、理论构思、要素调查与评判、预试修订
职务分析是对各项职务的性质、任务、责任、环境以及工作人员的自身条件进行系统分析'
也称为工作分析。
量表预试指测评要素初步设计出来后,必须同测评标准体系和计量体系相匹配'
在小范围内试验。
3.3测评指标体系的万法
1、构建测评指标体系的六种基本方法:
①工作职务分析法②个案研究法③问卷调查法④专家调查法⑤功能图示法⑥经验总结法
2、六种基本方法的概念:
①职务分析法:
就是对各类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性质、责任、环境以及完成这些工作的各类人员所具备的条件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和掌握各类人员的工作特点、工作性质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各类人员胜任本职工作所应具备的能力、知识、技能等·
②个案研究法:
是指对某一个体、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研究'
期望从典型个案中推导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
③问卷调查法:
是指运用内容明确、表达正确的问卷量表,让被调查者根据个人的知识与经验,自行选择答案的研究方法。
④专家调查法中的“专家,一般包括有关领导、理论研究人员,具有丰富的实际测评经验的专业人员等·
专家调查法的主要形式:
个别访谈法和头脑风暴法等。
个别访谈法是走访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业务知识比较丰富、专业理论较强的各类人员和专家,听取他们的工作体会,对各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完成这些工作应该具备的素质、
能力、绩效等有关问题·
头脑风暴法是根据调查的需要,把数量不等的各类人员集中在一起,这些人员一般是来自各部门的业务领导,具体从事该项工作的工作人员,如组织、认识、劳资、教育等部门的人员以及懂管理、有一定专业、人士心理学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员·
⑤功能图示法:
是将某类人员的功能特征,用图表的形式描绘出来,然后加以分析研究’选取确定测评要素。
分档可分为三档或五档。
三档的尺度是:
非具备不可的、非常需要的、需要但要求不高的。
五档的尺度是:
非具备不可的、非常需要的、需要但要求不高的、需要程度较低,几乎不必具备。
功能图示法的优点:
直观性强;
比较简单,容易选取要素·
⑥经验总结法:
由众多专家通过总结经验,提炼出现规律性的研究方法·
常用的检验总结法有:
个人总结法和集体总结法
个人总结法是请人事专家或组织人事干部回顾自己过去的工作,通过分析最成功或最不成功的人事决策来总结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员测评的指标目录·
集体总结法是请若干个人事专家或组织人事干部(6—1O人)集体回顾过去的工作,分析杰出人才和庸碌之辈的差异,列出长期以来传统人士考评的常用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实用的测评指标体系。
3.4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指测评指标在测评体系中的重要性或测评指标在总分析中所占的比重。
数量表示即为权数。
权数形式:
绝对权数、相对权数。
绝对权数指为分配给测评指标的分数,也称自重权数,通常是绝对数量
相对权数指以某个测评指标作为一个单位,在总体中的比重值,它通常表现为相对数量,即百分比、小数等对各个测评指标所赋予的权数称为加权·
形式:
纵向加权、横向加权、综合加权
纵向加权:
是对不同的测评指标给予不同的权数值,其目的是使不同的测评指标的得分可以进行纵向比较
横向加权:
是给每个指标分配不同等级分数,其目的是使不同的测评客体在同一测评指标上的得分可以比较
综合加权:
指纵向加权与横向加权同时进行,其目的是使不同的测评客体在不同的测评指标中的得分可以相互比较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多元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
特尔斐法(专家咨询法)是美国兰德公司于1964年首先用于技术预测的·
它请专家“背靠背”地反复写对权重设立的意见,不断反馈信息以期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得出较为合理的权重分配方案。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计算见P64-66
对偶比较法:
计算见P66-67·
主观经验法应注意的原则:
权重分配的合理性;
权重分配的变通性;
权重数值的模糊性;
权重数值的归一性
第四章人员测评评价标准
所谓测评标准:
就是我们对事物进行判断评价的依据或准则·
在人员测评中,测评评价标准就是对人员素质、能力、绩效作出评鉴的准则,简称测评标准
人员测评标准通常由强度和频率、标号、标度构成,称为测评标准三要素
强度和频率是指测评标准的内容,即人员素质及其功能行为的表现程度和相对数量。
标号表示不同的强度和频率的标记符号
标度就是测量的单位·
4.1.3测评标准的基本格式P75页
1.概述部分:
A封皮,B目录,C标准名称,D引言;
2.主体部分:
A序号(序号由专业代号、分类代号、编制年份和总序列四部分组成),B标准等级,c标准要求(即强度和频率要素),D标准单位(即标度要素);
3.说明部分:
A附录,B附加说明·
4.2人员测评标准的类型
4.2.1根据测评手段分类
1.定量标准:
定量标准中的标度因素采用分数形式;
2.定性标准:
定性标准的标度为评语或字符·
4.2.5根据测评标准的实用形式分类
分段式标准:
所谓分段式标准,就是将每个要素分为若干等级,然后根据指派给该要素的分数确定相应的等级,再将每个等级的分值划成若干档次(即幅度)·
分段式标准是一种简易标准,其特点是分档较细,编制和使用都较方便·
评语式标准:
所谓评语式标准,就是用文字评述每个要素的不同等级,也可以称为评述式标准。
可分为积分评语标准(积分评语标准有等分积分和累计积分两种,这种标准的特点是通过要素的再分解使标准明细、层次清楚,因而编制和使用都较方便)和期望评语标准(就是根据某岗位职务对该类人员功能的理想要求,将要素分为若干等级,再对每等级制定相应的评语,其特点是以岗位要求或上级要求为准则,便于把考核制与责任制结合起来,通常分为三档)
量表式标准:
是用刻度量表形式直观地划分等级的一种标准,在测定每个对象后,就可以直接在表上形成一条曲线。
特点:
图文兼有,直观形象,测量结束就能进行评价。
对比式标准:
就是将各个要素最好的一端与最差的一端作为两极,中间分为若干等级。
对比式标准特点:
具有量表式标准的特点,还可以将功能强与弱的人员明显区分出来。
隶属度标准:
就是以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函数为标度的测评标准·
隶属度标准的标度值范围在【O,1】区间之内·
其特点是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测量与评估人员功能,使难以精确定量的要素得到客观合理的测评。
行为特征式标准:
即通过观察分析,选择一系列关键行为作为测评内容的标准。
目标管理式标准:
就是以目标管理内容为基准的测评标准,也是对管理成果加以严格考核的一种管理程序·
其主要特点是将现代管理方法与人事考核制度结合起来,由职工直接参加目标值和测评标准的制定,特别有利于开发各类人员的能力,也可称为能力开发型测评标准。
期望行为式标准:
一种同我国文化传统和目前管理基础相适应的测评标准·
所谓期望行为式标准就是以最理想的期望要求和可见行为为上限,以最不理想的预期可能和可见行为为下限,把要素分为若干等级,再将每个等级制定出相应的标准。
4.3测评标准的编写
评语式标准的编制方法:
首先确定测评指标的内涵,然后将其进行分解,分解工作的质量是评语式标准编制的关键。
量表式标准编制:
通常分为三级,五级,七级,其中最为常用的是五级.此外,也有偶数分级
对比式标准的编制:
可以制定“理想人员功能曲线’
隶属度标准的编制方法:
分为隶属度分段法和隶属度全域法
A.隶属度分段法规定测评指标的各个等级分别属于【O,1】区间的某个子区间或某一点。
可与量表式标准或期望行为标准的各级评语进行配合使用·
B.隶属度全域法则没有规定,常可与期望式评语配合使用·
5.行为特征标准的编制方法:
主要有关键事件法和陈述选择法·
(定义见P91)
期望行为标准的编制方法:
按三步骤进行:
(1)给测评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测评指标定义,明确其内涵·
(2)在测评指标定义的基础上,对该测评指标的具体测评内容进行分析,并将其测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做纵横扩展,编制成相应的网络,即纵横网络·
(3)开始测评标准化正文的编写·
目标管理标准的编制方法:
A.直接式;
B.间接式·
直接式:
(1)横向法,即每个目标按属性进行归类,作为测评指标体系的4大结构中的测评指标加以测评,测评标准是实测值与目标值之比,此法较为简便易行·
(2)纵向法,即对每一个目标都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测评:
一是目标达到的程度,二是目标的难度,三是实现目标的努力程度。
这种方法虽复杂,但较为全面,细致·
能从一定深度上反映人员功能。
等级划分技巧:
分为三级,五级,七级。
最常用的是五级·
但五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中间化”问题。
评语编写技巧:
(1)要保证评语中所使用的概念前后要一致
(2)所提问题意义明确,只对一个主题进行提问。
(3)在标准化等级的用词上,尽量体现等距的原则,讲究各级之间相互照应,层层递进,保持分寸,程度和数量上的连续性,避免幅度较大跳跃。
(4)评语用词应该简明易懂,尽量使用常用的大众化词句,词汇和术语,避免由于用词不当而不能对词语概念产生一致的理解,造成测评差异·
第五,对一些敏感问题的提问时,应采取让大家能够接受的方法。
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避免使用模棱两可之词:
二是切忌使用前后矛盾之词:
三是慎用专业术语:
四是忌空话,套话:
五是慎用微妙词语·
1O.测评标准体系的编制程序:
P89
4.4测评量表
1.测评量表的定义:
在人员测评中根据不同的测评目的、测评对象及不同的施测环境所编制的能够达到预定目标的测评工具和方法体系·
2.测评量表的特征:
(1)目的性;
(2)系统性;
(3)结构性;
(4)稳定性;
(5)实用性。
3.测评量表的编制程序:
(1)确定测评主要内容;
(2)构建测评指标体系;
(3)编制测评指标的评价标准体系;
(4)测评量表的试用与调整·
第五章测评信度与效度
5.1.1测评信度的概念
测评信度即测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又称可靠性程度·
它用于分析一种测评方法所得结果的前后一致性水平,并以这种一致性程度为指标来判断测评量表与测评方法的可靠性,也就是测评得分使人们可以依赖的程度有多大。
5.1.2测评信度的分类
1.重测信度:
又称稳定性信度,它用于分析两次间隔一定时间的评定(或测定)结果之间的关系。
2.对半信度:
又叫内容一致性信度。
把测评量表中的问题(或测验问题)按随机的原则分为相等的两部分,然后请一组评定人(或被测人)运用测评量表(或测验工具)进行评定(或测定),记录这些结果,求出两部分评定结果(或测验结果)的相关系数即为半信度系数·
3.等值信度:
又叫复本信度,是以两个平等型的测评量表在最短时距内旅行两次所得结果的相关系数来评估的。
5.1.3影响信度的因素
对测评信度发生作用的因素,无非是来自的主体和客体·
来自主体的就是施测人员自身,这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来自客体的因素既包括被测人员,也包括使用的测量工具·
5.2测评效度及检验
5.2.1测评效度的概念和分类
测评效度即测评实际上能够测得所测评对象的真实程度,也就是测评本身所能达到期望目标的程度有多大。
效度是测评的中心问题,一般来说测评的效度高,其信度也高;
而信度高的测评,其效度未必高。
1.内容效度:
指测评要素和测评标准等子系统能够达到所想测量内容的程度,也是指标与标准是否符合该类人员的功能性·
2.结构效度:
指测评结果根据测评所假定的结构予以解释的程度,主要用于人员功能结构的理论概括和探讨·
3.效标关联效度:
指通过寻求测评结果与某项效标的相关程度来试题的效度,也称为经验效度或统计效度·
按效标是否同时获得或未来将获得,可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定义见P111)。
效标主要从以下四种情况之中选择:
①上级部门或领导的评估
②工作实绩
③总结评比的结果
④综合标准
5.2.2影响效度的因素
测评效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种:
效标的有效性;
测评工具的完善性;
测评者的素质、智能。
第六章人格测验
1.人格亦称为个性
2.人格的两层含义:
(1)外在的自我公开的自我,即每个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每个人所扮演的不同的社会角色
(2)真实的、内在的、内隐的自我·
(心理测验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认知测验,包括智力、能力倾向、特殊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测验;
另一类是人格测验,包括了除认知测验以外的各种测验)
3.人格的主要特征:
①整体性和层次性②独特性和共同性③人格具有稳定性④人格具有可变性.
4.人格的特质理论:
①以人的最突出的人格特点将人分类并加以描述的人格理论被称为人格的类型理论.②把一个人划分为_多种特质,通过多种特质来描述人格特征的人格理论被称为人格的特质理论:
A.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美国的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是最早提出特质概念的人;
内容详见P119.
B.卡尔特的特质理论:
美国的心理学家卡尔特接受奥尔波特的特质定义,主张人格基本结构的元素是特质.他认为根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是行为属性的决定因素;
具体见P12O
C.艾森克的人格三维学说:
英国的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人格的三个最基本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员素质 测评 复习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