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中卫市沙坡头区红枣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493012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7.22KB
强烈推荐中卫市沙坡头区红枣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强烈推荐中卫市沙坡头区红枣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中卫市沙坡头区红枣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9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埋设Φ250田间供水主管道25.3公里,Φ225-Φ160田间供水主管道29.6公里,Φ200-Φ50田间配水管道300公里;
铺设地面管道593.7公里,安装枣树滴灌管440公里,西瓜滴灌带880公里,稳流三通1.35万个;
自动反冲洗过滤器19套;
安装自动进排气阀710套、减压阀1189套;
架设高低压线路40公里,安装变压器3台;
营造以红枣为主的经济林1.5万亩。
1.8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8.1投资估算
本项目规划总投资7908万元,其中:
水源工程(供配电)投资1945万元,灌溉工程总投资4293万元;
红枣栽植项目投资1160万元;
项目技术支撑及项目管理费用510万元,其中:
技术培训与交流费60万元,建设其它费用153万元(报告编制、勘察初设费,招标、监理费,管理费),项目建设期利息297万元。
1.8.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7908万元,申请银行贷款5000万元,占总投资的63%;
地方配套自筹2908万元,占总投资的37%。
1.8.3资金使用
银行贷款5000万元主要用于滴灌系统建设中购置以色列先进节水技术装备、国产节水灌溉设备及田间工程配套建设。
地方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水源工程、部分田间工程、项目建设其他费用。
1.9效益分析
1.9.1生态效益:
红枣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对水土保持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该项目实施后,增加灌溉面积、改善灌溉条件和地面小气候,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使整个生态区域变成自然环境的装饰物,美化了环境,有效增加了中部干旱带绿地覆盖面积,有效扼制了水土流失,而且可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发挥防风固沙的作用。
1.9.2社会效益
该项目实施后,即可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产业基础,同时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解决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与干旱缺水两大瓶颈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中部干旱带经济林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经验,为推动我市乃至全区节水农林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了示范样板。
1.9.3经济效益
本项目完成后将新增经果林灌溉面积1.5万亩。
项目规划区每年可节水520万立方米,降低生产成本520万元,亩均节约用水成本130元;
可一次性节约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建设费用2400万元,一次性节约土地平整费用8000万元;
1.5万亩红枣、西瓜达到盛果期后,每年可实现产值5400万元。
1.10项目偿债能力分析
项目建设期借用银行贷款5000万元,贷款利率以5.94%计算,建设期利息为297万元。
偿还贷款从项目建成后第2年开始还本,还款方式为前七年等额还本,每年平均还本600万元,第八年还800万元,利息由市财政据实支付。
偿贷资金来源为纳入财政预算的偿债准备金。
从项目自身来说,还款期间各年利息备付率均不低于2,偿债备付率均不低于1.3,并随借款本金的偿还而逐步上升,偿债能力参数表明项目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
1.11项目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
3、《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提要》;
4、《宁夏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
5、《宁夏优势林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
6、《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7、《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设施农业发展建设规划》;
8、《中卫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9、《中卫市生态建设、防沙治沙、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等规划》;
10、《中卫市、沙坡头区相关资料》;
1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2、《宁夏红枣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研究--压砂地红枣栽培技术研究成果》;
13、《农业建设项目财务估算和经济评价方法》。
1.12结论与建议
1.12.1结论
项目选址定位准确,能广泛代表中卫市及中部干旱地区的典型区位特征,顺应红枣产业的发展方向,项目建设符合《中卫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提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项目建设依据充分,具备建设条件,设计科学,概算合理,保障措施有力,运行机制可行,预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项目先行进行的一期工程完成可为全部建设任务的完成、完善运行机制积累经验。
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新增红枣基地1.5万亩。
项目的实施,将加快中卫市红枣产业发展步伐,对充分利用荒漠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林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重要作用。
为宁夏荒漠区发展红枣产业和生态建设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促进红枣产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样板意义。
1.12.2建议
建议项目在实施与运行过程中,成立组织机构,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引进和借鉴以色列先进节水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建立政府投资建设、企业化经营、科技开发合作的运行机制。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由于压砂区域生产用水十分匮缺,地形起伏,海拔跨度大,环香山区域植被主要是自生小灌木和草本植物,缺乏防护林体系,生态环境十分恶劣。
近年来,大规模发展压砂地西(甜)瓜产业,使植被进一步减少。
为了解决大面积压砂地在20-30年后不能继续种植农作物时,不至于出现“人工石漠化”的问题,中卫市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业术人员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枣瓜间作种植模式,不断总结完善压砂地红枣建园技术,为实现压砂地可持续利用创造了条件。
在压砂地大面积营造枣树成片林,既可以进行枣瓜间作,又可以显著增加项目区林木覆盖,改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宁夏的生态建设特别是中部干旱带和防沙治沙工作十分关心。
2007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强调指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希望宁夏的同志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紧抓好,扎实努力,长期努力,使生态环境不断有新的改善,为建设祖国西部生态屏障做出贡献”。
2008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开发优势资源,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和合理利用沙区资源,发展沙区循环经济,重点支持毛乌素沙地重点整治与沙产业开发、中部干旱带红枣经济林、贺兰山北麓生态保护和建设等项目”。
2009年,国家政协主席贾庆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先后视察了中卫市生态建设及治沙情况并对此予以充分肯定。
自治区党委、政府支持中卫市有效开发利用境内荒地资源,发展灌溉与旱作并举的节水农业。
中卫市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建设祖国西部生态屏障”的重要指示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实施压砂地红枣示范区项目工程。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解决水资源短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构建西部绿色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重点和难点都在西部。
没有西部生态的根本改善,祖国北方地区就缺乏绿色生态屏障,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生态良好和生态文明。
加强荒漠化地区生态治理工作,构建我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对于根除沙患,维护中华民族的生存根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2.2.2是沙坡头区环香山压砂区域发展可持续经济的需要
中卫市目前已压砂100万亩。
但压砂地种植西(甜)瓜10年左右,西甜瓜效益大幅下降,所以,给压砂地培植后续产业,十分必要。
通过试验和论证,我们得出结论,压砂地种植西(甜)瓜8年左右及时合理间作枣树,可使压砂区域农民从红枣产业连续获得几十年甚至百年的收入。
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压砂区域发展可持续经济的需要。
2.2.3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促农增收的重要途径
中卫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一个人多耕地少、对水资源依赖程度高的生态脆弱区,7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民群众收入渠道单一,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的减少,加之持续干旱和水资源日趋紧张,雨养农业无法发展,灌溉农业发展受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要同时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水的问题,在现有水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利用率和产出效率,建设对干旱荒漠进行综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红枣示范基地,通过工程措施、林业措施、管理措施和装备技术把现代林业的优势元素、节水集成技术和生态建设巧妙融合,形成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节水综合治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当地农民林业生产传统灌溉方式改变,发展了区域特色林业、增加收入,改善区域生态状况,滞留过境沙尘,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其自我生存、发展、积累的能力,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实现“荒漠变绿,生态改善、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生态与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干旱地区发展红枣产业与生态建设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综上所述,通过大力发展干旱带红枣基地,综合运用科技支持手段,建立起枣瓜结合、发展名特优新红枣产品的示范区,提高压砂地经济效益,减少旱灾威胁,拓展林业发展的空间,把中卫建成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和全区红枣示范基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促林就业及增收致富的样板。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自然条件有利
中卫市属中温带干旱气候区,由于地处内陆,靠近沙漠,不仅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同时也有沙漠气候特点。
主要特点是:
日照充足,积温较高,光能丰富,干旱少雨,蒸发强烈。
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冬季干冷时间长,夏季炎热时间短,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迅速;
平均温度8.6℃,7月份平均最高为22.5℃,年较差30℃,年极端最高温度37.6℃,年极端最低温度-29.2℃;
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2845.9小时,≥10℃期间为1461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51.4%,日照百分率最高在冬季,11月~次年1月份都超过70%;
在水资源方面,黄河流经中卫市182公里,建设区域与引黄灌区或扬黄灌区相连,水源较为充足。
项目区为黄土丘陵及石质山区地貌,地形较平坦,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地质条件稳定,土壤以普通灰钙土为主,质地以轻壤土为主。
扬黄水量5900万方年,从自然条件状况看,完全适宜发展红枣示范区。
2.3.2政策有利
按照国家规划,实施本部大开发战略要把加强生态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不能以牺牲生态换取经济高速发展,更不能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发展节水农业、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开发优势资源,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和合理利用沙区资源,发展沙区循环经济,重点支持毛乌素沙地重点整治与沙产业开发、中部干旱带红枣经济林、贺兰山东麓生态保护和建设等项目”。
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将会得到国家相关资金的扶持。
2.3.3交通、电力、通讯等服务基础条件完备
中卫市香山北麓南山台扬黄灌区大青山到沙坡头区压砂地区域建设红枣基地示范区分布于永大线两侧,与中靖公路连通,项目区地处于公路交通网之侧,交通相当便利。
同时还有包兰、甘武、宝中及在建的“太中”铁路交通线等铁路通过,公路有109国道及中营高速公路通过,香山机场现已开始正常营运。
对外交通发达,对内乡级公路畅通,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
在供电方面10kv的高压线已接至项目区,按建设工程要求,泵站和管理点用电只需延伸输供电线路即可,供电安全有保障。
在通讯方面,邮电通信业务种类齐全,城镇各邮政所均可办理国内、国际各种邮政业务和特快专递业务,移动电话、无线寻呼、IP电话等新的通信方式迅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也在迅速增长。
市内电视覆盖率达100%,有线、无线通讯全面实现无缝覆盖。
总之,通过压砂地红枣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将使这项融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于一身,集红枣栽培技术示范、荒漠治理、增收致富于一体的示范项目发挥更大示范作用,实现以节水林业发展模式改造荒漠使之变为绿洲,促进全市乃至全区红枣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良性互动。
实现压砂地红枣栽培技术应用规范化、科技成果生产化,提升林业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辐射带动中部干旱地区红枣产业发展。
就此意义上讲,建设该示范项目不仅在技术上可靠可行、经济上合理,而且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
第三章项目区建设条件
3.1项目区选择
3.1.1项目区选择标准:
为切实把红枣示范基地建设与生态建设及产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林业生产能力,实现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目标,根据我市红枣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综合考虑各地区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农业区域性特征等因素,将项目区选择在永大线压砂地两侧,可辐射带动中部干旱带压砂地节水、减轻对宣和永康引灌溉区农田减轻盐渍化程度,具有多种示范效应。
3.1.2项目区选定
按选择标准,项目区一期选定在香山北麓中宁县大青山到沙坡头区中靖公路压砂地区域内,规划建设长26公里,宽200米到400米不等的节水经济林带,总面积1.5万亩。
3.2项目区基本情况
3.2.1自然资源概况
项目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半荒漠气候,总的特点是: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夏秋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降雨量仅186.3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多年蒸发量达1973mm,是降水量的10倍,全年日照时数为2854.9小时,日照率64%。
年平均气温8.4℃,无霜期167天,年均起风时数达900小时。
项目区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区,境内地形复杂,主要为黄土丘陵及石质山区,最高海拔为2362米。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坡降为18‰。
红枣基地示范区,灌溉水源为三级扬黄提水。
现有小型输水泵站1座,已建成容量400m3蓄水池76个,1000m3蓄水池1个,供电设施基本齐全,系统设计有卧管、涵管等取水输水建筑物,黄河水经沉淀池沉淀、过滤器过滤处理后,可以达到灌溉要求。
3.2.2社会经济概况
中卫市沙坡头区下设12个镇乡、159个行政村,辖区总人口390326人,其中农业人口253951人,引黄灌区耕地20.5万亩,地区生产总值59519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46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56元。
沙坡头区有未利用土地177.5万亩,其中可利用水资源的沙荒地100多万亩。
3.2.3农业生产概况
沙坡头区集中推进苹果、红枣等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了以南山台为主的经果林基地、以香山及其北麓压砂地为主的百万亩硒砂瓜基地,设施蔬菜基地13.4万亩。
2009年,红枣累计面积9.9万亩,农民人均来自硒砂瓜种植的纯收人237.5元,特色种植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22%以上。
建成多个枸杞、苹果深加工企业。
3.2.4种苗供应条件
3.2.4.1种苗供应能力及潜力经过多年建设,中卫种苗生产已有一定基础,共有固定苗圃育苗面积1100亩,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国有林场为依托,乡村及个体育苗大户为补充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为了保证本项目工程的建设与实施,在中卫市林场现有育苗基地的基础上,增设中卫市种苗场、中卫市西郊林场育苗基地,增加红枣育苗面积1240亩,确保红枣造林基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3.2.4.2外调种苗供应条件
项目建设前期需外调部分红枣苗木。
目前,外县市繁育红枣品种的苗圃较多,通过小型竞标方式采购所需苗木,可保证苗木质量优良、价格合理。
采购苗木时,严格按照自治区林业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苗木标准选择苗木,市种苗站具备苗木测试设备,可随时进行监督检验。
同时采取栽植地验苗收货的方式,可减少运输成本,从而保证苗木外调即经济合理,切实可行。
第四章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4.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快良种苗木繁育为基础,以快速扩大红枣基地建设规模为突破口,全面推动红枣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使之成为新兴的生态产业、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和富民工程。
4.2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
加大财政支持引导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上下互动、多方协作、科学定位、规模发展。
产业开发原则。
从各地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条件,科学规划,实现规模化发展。
中部干旱带补水区在品种选择上突出干鲜兼用品种,以制干、加工枣品种为主导,在栽培模式上,以稀为主,着力发展枣瓜间作。
目标效益的原则。
通过实施红枣示范基地项目、增加投入、递增规模、强化管理等措施,改善林业生态环境,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干旱地区农业综合效益,充分发挥节水林业优势,实现节水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示范引领的原则。
加强节水林业技术创新,强化示范区建设与农机、生物、化学、管理等节水措施的联合应用,大力引进高效适用、简便成熟的技术和装备,采用优良品种、先进实用配套生产技术,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红枣产品的科技含量。
产业带动的原则。
挖掘荒漠干旱地区农业资源优势,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营管理,以提高土地、水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培育壮大优势比较明显的红枣产业。
围绕加快基地建设,实现荒漠干旱地区林产品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快速增收和生态的根本好转。
政府推动的原则。
坚持国家投资为引导,政府推动,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企业参与建设,引导发挥农民节水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组织企业、农民加大投入,积极参与红枣产业建设。
4.3建设目标
以提高示范区建设水平,改善林业生态环境为宗旨,综合运用园艺、生物和工程等技术措施,以优化品种配置为核心,合理安排示范基地布局,以点带面,应用节水保墒技术,构建沙漠设施优势特色产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荒漠生态治理节水林业体系,建立促进荒漠土地改良、生态环境改善、产业长足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使示范区树木成活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将该区域建设成为绿树成荫、瓜果飘香、产业发展、生态改善、人民安居乐业的农民增收致富带、靓丽的生态风景线,宁夏生态建设对外宣传的名片。
达到提高林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中卫红枣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3.1产业目标
重点发展以红枣为主的经济林主导产业,形成较为完善、协调发展、促农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4.3.2产品目标
生产绿色有机红枣产品。
4.3.3效益目标
实现产值5400万元,改良土地1.5万亩。
项目示范区种植户经济收入高出示范区外20-30%,为林业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工程示范和技术支撑。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种苗建设
5.1.1采穗圃建设
结合项目,由中卫市科技局建设同心圆枣采穗圃20亩,满足前期对同心圆枣采穗的需要。
5.1.2种苗繁育
种苗繁育按基地建设年度计划进行,遵循就近建设、自繁自用的原则,以已经建成的各级中心苗圃、骨干苗圃为主体,社会育苗为补充,实现发展用苗良种化、本地化、优良化。
育苗计划按照基地建设计划提前两年安排,按正常育苗亩出圃苗木4000株计算,加上15%补植计划,沙坡头区计划2010年育苗480亩。
5.2.主要栽培技术
5.2.1品种配置
海拔1720米以下压砂地枣瓜间作枣园品种以同心圆枣为主,海拔1720米以上压砂地枣瓜间作枣园品种以中卫大枣为主,海拔1400米以下区域可适当搭配中宁圆枣。
5.2.2栽植密度
株行距为3×
6米,每亩栽37株苗木。
5.2.3苗木规格
苗高0.8米以上,地径0.8厘米以上生长健壮、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症状的2-3年生嫁接苗或2年以上的归圃苗。
5.2.4栽植技术
栽前裸根苗根系要浸泡12-24个小时,苗木搬运要包装,随栽随取。
具体操作是:
压砂地苗木定植时先在定植穴处将砂清除80×
80cm,然后挖60×
60×
60cm栽植穴,挖出的土要放在塑料布或彩条布上;
苗木随起随用,尽量当天起苗当天用完,或连夜拉运到定植点,立即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蓄水池内,浸泡根系24小时,定植当天用篷布覆盖保湿拉运,随栽随取;
植入苗木时,严格按照“一提、两踩、三埋土”的栽植技术进行,使根系舒展;
栽后立即灌定根水,每穴100公斤;
水渗完后,整平树盘,覆砂、覆膜。
5.2.5补水
栽后20天左右视土壤墒情状况,采用滴灌灌溉,使土壤含水量在12%左右,要求前期土壤含水量高,后期土壤含水量低。
5.2.6整形修剪
新枣头生长到3-5厘米时,按照疏层形树形要求保留新枣头,抹除多余的芽。
新枣头保留2-3个二次枝摘心,第一个二次枝应向树冠外侧生长,角度70-80度。
7月中旬对二次枝全部摘心,并清除后期萌发的新枣头。
5.2.7病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枣瘿蚊和豆天蛾。
用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
枣瘿蚊防治方法,用20%大功臣1500倍防治;
豆天蛾以人工捕捉为主。
5.2.8幼林抚育
每隔1年于秋季落叶至封冻前,结合扩穴,在树冠两侧外缘开挖条状沟或放射状沟,施入适量有机肥;
树形以“主干疏层形”为主,合理整形修剪;
秋季清理树盘及田间瓜秧,冬季做好兔害防治工作。
5.3龙头企业及合作组织建设
红枣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是培育一批能带动产业发展的加工、流通龙头企业,通过吸收三资建一批,整和资金壮一批,政策引导强一批,机制创新活一批的思路,多措并举,培育壮大一批产品有市场、技术含量高、品牌响的红枣加工、流通龙头企业。
计划在压砂地红枣产区,培育2-4个红枣流通企业、1-2个红枣加工企业、10个各种类型的合作组织,有60%的枣农加入合作组织。
并建设1-2个红枣专业批发市场,形成红枣产、加、销、管一体的产业化格局。
力争使红枣干枣70%外销,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
5.4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
红枣是多年生果树,标准化生产技术复杂,需要建设一个标准化红枣示范园区,以此带动全面发展。
示范园区要有明确的技术示范实施方案,明确专人负责,一抓三年不变,使示范区枣农都能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并以示范园区作为培训基地,辐射推行标准化生产,示范带动项目区农户提高枣园管理水平。
5.5项目建设内容
水源工程:
规划建设小型输水泵站3座,1万立方蓄水池19座;
为泵站架设高低压线路40公里,安装变压器3台,配套高低压配电设备。
滴灌系统输配水工程:
埋设Φ250田间供水主管道25.3公里,Φ225-Φ160田间供水干管29.6公里,Φ200-Φ50田间配水管道300公里;
安装自动进排气阀710套、减压阀1189套。
田间工程:
栽植红枣1.5万亩,建设一个较高档次的红枣示范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强烈推荐 中卫 市沙坡头区 红枣 示范 基地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