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外语教学重难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488119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50.35KB
心理学与外语教学重难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心理学与外语教学重难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与外语教学重难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简答题
1、机械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
他们认为一切语言起源于一种语言,各种语言的语法是共同的,词汇所表达的概念也一样,差别只在与发音与书写形式不同。
因此采取机械对比、对译的方法进行教学。
2、以冯特为代表的“直接法”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以模仿为主,理论无须先行,直接联系,口语为基础,也就是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设计外语教学过程,主要点在于强调培养语感,强调直觉。
3、自然习得与有计划学习之间有何区别?
习得是无意中获得,在自然的交际情景中通过使用语言发展语言能力。
学习是理解知识,自学学习,显性的理解。
习得的特点:
一是不知不觉的过程,二是内含隐化的语言规则,三是正式学习无助于习得。
学习的特点:
一是意识到的过程,二是获得明显的语言知识,三是正式学习有助于语言知识获得。
六、论述题
1、乔姆斯基的理性主义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他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系统,学习语言主要的不是模仿,而是掌握规则,主要是语法规则。
人们借助这种规则能听懂从未接触过的句子,说出从未学过的话语。
掌握语言就在于掌握有限的规则以产生和理解无限的句子。
而掌握规则的途径一是发现规则,二是创造性活用规则。
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应用规则的能力。
这种重视对语言规则的理解,着眼于培养实际而全面运用语言的能力,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外语教学体系,也称“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第二章学习理论的发展
1、应答性行为:
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2、操作性行为:
没有已知刺激,而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因而操作性行为亦称自发性行为。
3、中间变量:
就是在O(有机体)内正在进行的东西,可引起一定的反应去回答一定的刺激。
如饥、渴、疲劳这些生理上的需要,都可以是中间变量。
4、信息加工(简称IP):
任何一种规定得详尽无遗的理论,都可化为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模拟这种新理论方法就称为信息加工。
5、同化:
是按照信息与现有图式一致的方式提取和解释新信息的过程。
6、调节:
是改变图式使之更好地符合现实世界的过程。
7、格式塔:
有些整体的行为不是由个别元素的行为决定的,但部分过程则是由整体的内在性质决定的。
1、可以说最早的刺激-反应学习心理学的是(B)
A、艾宾浩斯的学习心理实验B、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C、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D、格思里的接近条件作用
2、主张把任何刺激反应单元都看作反射,而一切行为都由反射构成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是(C)
A、赫尔B、巴甫洛夫C、斯金纳D、格思里
3、操作学习的过程用公式表示是(A)
4、格式塔心理学学派创始人是(B)
A、托尔曼B、韦特墨C、赫尔D、皮亚杰
5、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的过程用公式可以表示为(C)
6、确认知觉本身显示出一种整体性,认为通过视听觉理解语言材料是以整体结构形式实现的这种观点显然受到了(A)
A、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B、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C、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影响D、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7、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学观点是(C)
A、生物学的观点B、行为的观点
C、认知的观点D、现象学的观点
8、被成为经典的条件作用,归属于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体系的是(A)
A、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B、格思里研究的条件反射
C、赫尔研究的条件反射D、皮亚杰研究的条件反射
9、根据加涅的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分类,经典条件反应属于(D)
A、刺激—反应学习B、规则学习
C、概念学习D、信号学习
10、阐释学习的主要倡导者是(D)
A、布鲁纳B、皮亚杰C、托尔曼D、奥苏伯尔
11、根据加涅的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分类,桑代克的联结、斯金纳的辨别操作属于(A)
12、其提出的“内部言语说”极大地丰富了认知心理学的是(C)
A、乔姆斯基B、斯洛宾C、维戈茨基D、索绪尔
1、提出了“尝试与错误”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2、赫尔是行为主义者。
赫尔理论主要集中在(强化原则)上,他认为刺激反应的联结可以多次强化而增强,并称这种刺激反应联结的强度为(习惯强度)。
3、斯金纳提出,有机体的行为可分两类:
一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
4、托尔曼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他把(中间变量)的概念引进了心理学。
5、行为的信息加工理论主要是借助(计算机)模拟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活动,运用计算机运转程序的形式来进行理论描述。
6、人类的观察学习涉及两种表征系统,一是(形象)的,二是(言语)的。
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进行了人的学习心理实验,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为学习和记忆问题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2、巴甫洛夫研究的条件反射是经典的条件作用,归属于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体系。
3、格思里把一切学习都归结为刺激和动作的同时结合,据此提出的一条重要规律是:
一组刺激如与某种运动随伴产生,当该刺激再度出现时,该运动将会随之产生。
4、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属于反应型条件反射,强化物与反应相结合。
操作性行为就是那种作用于环境从而产生结果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行为是获得刺激的手段,所以这种反射又称工具反射。
5、托尔曼提出了学习的认知理论。
认为连续地完成一项任务,会建立起符合格式塔,它是环境中的线索和有机体的期望之间已经习得的关系。
6、认知心理学的模式是:
环境信息输入→中枢加工(对信息的编码等)→产生相应行为(输出信息,作出决策)。
7、布鲁纳认为人们通过三种方式认识世界:
通过做—动作的;
通过图片形象—形象的;
通过某种社会标准手段如语言—符号的。
8、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区别了五种学习结果的范畴:
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语言信息、运动技能、态度。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智力和思维过程发展中几大主要阶段或时期是彼此完全独立、毫不相干的。
1、桑代克“尝试与错误“的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所有不成功的反应倾向经多次尝试就被抹掉;
导致成功的反应倾向经多次尝试后就打上印痕。
打上印痕或抹掉印痕的反应倾向被定形为桑代克有名的效果率。
效果率认为随伴满意的事态发生的反应将与情境更牢固地联结;
随伴烦恼产生的反应则与情境的联结将削弱,后经修正,认为奖励比惩罚更有效。
2、巴甫洛夫学说对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什么?
巴甫洛夫学说中关于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的规律为揭示记忆的生理机制;
相互诱导规律为揭示注意的生理机制;
高级神经活动的系统性和动力定型的形成规律为揭示熟练、习惯的生理机制,都有很大的进展。
特别是两个信号系统的学说,对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3、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强调较高级心理过程的重要性,诸如态度、信念、知觉、记忆、学习、思维和语言等。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观念是企图把“认知”概括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并把人看成是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
其基本特征在于能够用符号的形式表示外部环境和自身的一系列操作过程,能对外部环境事件和自身的操作过程进行信息加工。
4、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有哪四个优点?
第一,能提高记忆保持,因为要求学生按照有意义的方式组织信息;
第二,能增长一般智力;
第三,通过使用发现过程中固有的满意和奖励可激发内在的动机;
第四,促进习得进取能力和发现的启发性。
5、奥苏伯尔的四个结合体的内容。
1、机械发现学习(学习者自己获得概念和原理)2、机械阐释学习(教师呈示概念或原理,学习者单纯记忆原理时产生的学习)3、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学习本身形成概念或原理而随后以某种可感觉到的方式与他们原有的思想联系起来时产生的学习)4、有意义的机械学习(教师以最后形式呈示概念或原理,而学习者以某种可感觉的方式把这种概念和原理与他们原有的思想联系起来时产生的学习。
)
6、班杜拉社会学习分析中控制观察学习的组合过程有哪些?
第一,注意过程,学习者如欲向示范者学习,必须注意示范刺激,其他对注意有影响的因素有:
示范者的刺激特色、示范者的情感诱发力、内容的复杂性等;
观察者的感觉能力、知觉定势、过去的强化等。
第二,保持过程,学习者如欲在记忆中长期保持示范者的行为,示范者的行为作为刺激事件,必须按符号的形式编码,用符号表示。
除符号编码外,还有认知组织、符号复述、动作练习。
第三,动作复现过程,也即通过动作巩固示范练习对有些运动技能进行“认知性复述”和“想象性学习”,常会使实际操作发生重大的改进。
第四,动机过程,涉及强化的作用。
强化可改变观察者学习的水平。
一般包括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三种。
1、格式塔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格式塔理论的公式是:
有些整体的行为不是由个别元素的行为决定的,但部分过程本身则是由整体的内在性质决定的。
他们认为,通过感官知觉所得到的都是一些整个的“形”、“式样”,即“格式塔”(Gestalt),人的心理对环境提出一种组织或完形作用,这种组织或完形作用就是学习。
也就是说,一种填补“缺陷”的活动就是学习。
在他们看来,学习不是依靠“尝试”,而是由于“完形”的出现,即突然的理解,亦即“顿悟”,因此格式塔的学习理论又称“顿悟说”。
2、韦特墨知觉结构原则的内容及其你对以他为代表的格式塔理论的评价。
内容如下:
一个人象知觉似动现象一样,也是采用直接而统一的方式把事物知觉为统一的整体而不是知觉为一群个别的感觉。
这项原则的前提是,任何时候我们看见不同的形式或模式,就立即在知觉中产生一种结构,他不依赖个体的高级心理过程,也不依赖过去的经验,而是由刺激本身引起。
评价:
人的学习不仅有高级分析综合形式的智慧活动如理解、领悟等,也还有基本分析综合形式的“尝试”。
总的来看,格式塔心理学对学习和记忆的研究有一定影响,但全然否定“尝试”的作用,也不符合人类学习的客观事实。
3、皮亚杰新的认知理论的内容。
他认为个体和环境是在继续的相互作用中结合起来的,引向对世界的重新感知和对知识的重新组织。
新经验与过去存在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结构使之更适当。
这种经修正的结构,反过来对个体新的感知产生影响。
按这种方式,经验修正结构,结构也修正经验。
这样,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保证了他们自己的发展,引起环境的改变。
反过来,个体为了适应修正的条件,他们自己也必须改变。
从而人们被他们自己行动的后果所塑造和改变。
认知结构通过这种继续转换的过程而出现。
个体通过行动确确实实改变着自己。
皮亚杰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逐渐修正自己的全部行为技能以适应各种环境的要求。
而这种适应由两个相互补充的过程组成:
同化和调节。
同化是按照信息与现有图式一致的方式提取和解释新信息的过程。
调节是改变图式使之更好地符合现实世界的过程。
总之,同化需要在旧的经验中体现新的经验,而调节涉及修正旧的思维结构以适合新的经验。
第三章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1、言语:
言语作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即人的言语活动,可划分为听、说、读、写的过程。
言语也可以是实际交际过程的结果,即一定的文字记录。
2、音素:
语音的最小结构单位是音素,是说本族语者能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素可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3、音节:
是由一个或多个音素构成,通常为c(辅音)v(元音)结构,也有vc、cvc等结构。
4、词素:
它是语言最小的意义单位,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音节构成。
5、词:
是用以构成句子或话语的最小单位,必须至少由一个自由词素组成。
6、实词:
本身具有完整意义的词称为实词。
7、虚词:
本身没有独立词汇意义,只能为某种结构提供语法意义的词称为虚词。
8、短语:
词按一定的语法联系可组成有意义的短语。
短语不包含主语和谓语,往往作为句中的一个成分。
9、副句:
复合句可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的副句。
副句有自己的主语和谓语,可以是主句和从句,也可以是并列副句。
10、句子:
包含主语和谓语而表达完整的意思。
11、话语:
即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单位的语段,通常限于指单个说话者传递信息的连续话语。
话语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12、言语理解:
是一个将言语表层结构转换为深层结构,然后再转换为初始的言语思维最深层的语义表象的译码过程。
13、言语产生:
是一个由起始动机和总的意向,经过内部言语阶段形成深层句法结构,再扩展成为以表层结构为基础的外部言语的编码过程。
14、母语:
通常把人的母语称为第一语言,亦称本族语,指随父母和生活环境自然习得并用于交际的语言。
15、第二语言:
是掌握本族语后通过学习而掌握的另一种语言。
第二语言可以是非本族语,也可以是外语。
1、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智力发展、语言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A)
A、皮亚杰B、维戈茨基C、巴甫洛夫D、乔姆斯基
2、认为“言语”和“思维”都应归结为“言语的习惯”,认为言语是“大声的思维”,而思维则是“无声的自语”的是(A)
A、沃森B、沃夫C、维戈茨基D、巴甫洛夫
3、认为语言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能力,是决定思维的结构,认为不同语言具有不同的决定思维的方式的是(B)
4、语言的运用,谁的意见认为即是“在人们使用句子是进行着的心理过程”(D)
A、皮亚杰B、维戈茨基C、巴甫洛夫D、米勒
1、奥斯古德和赛比奥克的(《心理语言学》)的问世,标志着心理语言学这一边缘学科的诞生。
2、(米勒)首先试用记忆和反应的心理学实验方法去验证转换生成语法。
3、在语言的心理学中,人们关心的是三个过程:
(理解)、(表达)和(习得)。
4、语言作为系统是一个(整体)。
但对语言结构的研究,却必须从(语音)、(语法)、(词汇)和(语义)等几个方面着手。
5、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
6、言语的理解,主要是(听和读);
言语的产生,主要是(说和写)。
7、第二语言的学习和第一语言的习得存在明显的区别。
这种区别首先是(自然习得)和(有计划学习)之间的区别。
8、言语产生过程主要包含(计划)和(言语执行)这两个步骤。
9、如果某种语言的某个音区别词义及语法形式,那么这个音主被感知为属于该语言语音组成的(音素)。
10、形成语感的决定因素是(后天的练习/习得)。
先天素质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语感的形式。
11、1861年,布罗卡发现左脑额下回和(言语表达)有关,是词的运动表象中枢。
12、人类的观察学习涉及两种表征系统,一是(形象)的,二是言语的。
13、卡罗尔认为,语言天赋包括四种能力:
语音编码能力、语法感受能力、言语记忆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判断题
1、乔姆斯基发表的《句法结构》一书,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在语言学界引起了震动。
2、维戈茨基:
提出“内部言语”说,不仅大大丰富了认知心理学,而且创建了当时苏联心理语言学派。
3、从结构的角度看,句子乃是最大的语言单位。
句子已被公认为语言的基本单位。
4、在交际活动中有三个主要因素:
1、说话者;
2、听话者;
3、信息系统。
5、语言的叙事功能是传递事实信息。
语言的表态功能是提供关于说话者及其感情、偏爱、偏见和过去经验的信息。
语言的社会功能为在人们之间建立和保持社会关系服务。
6、语言和思维二者的关系是能动的、双向的,在功能上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却又存在着各自相对独立性。
思维和语言不能等同,而抽象思维必须以语词为工具。
7、儿童在5岁左右已能产生其母语的多数基本结构。
而全部习得这些结构,大致在十岁左右。
8、要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智力和思维过程发展中几大主要阶段或时期是彼此完全独立、毫不相干的。
9、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一书的问世,标志着心理语言学的诞生。
10、心理语言学家感兴趣的首先是人的言语活动,亦即个人运用语言如何在心理上成为可能的问题。
11、语言是个人心理现象,而言语则是社会现象。
12、沃夫假说强调语言反映现实的结构,是级端的语言决定思维论。
13、天赋的能力是不可能通过训练得到发展的。
14、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自始至终应保持高度的兴奋状态。
15、属于直觉心理类型的人主要通过实践学习外语,他们认为理论知识对于学好外语并不起决定作用。
16、在以再认为主的教学活动中,首先应帮助学生理解生词意义。
1、语言与言语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语言是交际工具,言语是语言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成果。
语言是社会现象,其创造者和所有者是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人民,为了学习语言的历史,必须注意人民的历史,语言存在不取决与个人;
言语则是个人心理现象,其创造者和所有者是个人。
为了研究言语的发展,必须考虑个人年龄等有关状况,言语行为是由个人完成的,二者处于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统一之中。
2、说话者、听话者和信息系统的联系是什么?
三个方面的联系:
第一,说话者意图给予听话者一定影响,而且必须使他们了解这些意图。
第二,说话者要传达一定的思想,而要这样做,句子还必须反映听话者关于物体、状况、事件和事实的思维方法。
第三,说话者必须对听话者此刻在想什么以及他们想把谈话引向哪些方面有一些概念。
语言功能的这三个方面可冠以言语活动、命题内容和题材结构等名称。
3、维戈茨基关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观点是什么?
他认为:
“思想不是在词中体现,而是在词中完成”。
初始的“思想”,只是受动机驱使产生的对现实的极其复杂的概括反应。
这些直接发生作用的,非中介的,如感知觉、不随意注意、机械记忆、形象思维等心理过程均属于低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包括逻辑记忆、随意注意和概念思维等,是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认为初始的“思想”与最后的表述之间有一个必要的中间环节,这就是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把内部的主观意思转化为外部扩展性言语意义系统的一种机制。
4、完成将言语表层结构转换为深层结构这个译码过程需从哪三个方面着手来获得理解?
1、听者应能感知和理解言语中的词。
(关键是弄清该词所处的语境)2、听者应能理解整个句子的结构。
3、听者在理解单句后,还应转向理解整个话语。
5、幼儿习得语言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1、单独词句阶段,亦称命名阶段。
通常用一个词指称一个物体。
2、二三词句阶段,亦称电文阶段。
幼儿到两岁左右已开始能产生二三词句的表述。
二三词句表达最突出的特点是已能表示多种目的和较为复杂的语义关系。
幼儿表述的第二个特点是功能词如冠词、介词、连词等的作用较小。
主要使用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3、词素和转换阶段。
当幼儿开始产生较长的表述时,功能词、名词和动词的变化以及复杂的句法结构也就开始出现了。
这些词素通常按一定顺序习得,决定这个次序的,有两个普遍性的变量,那就是语言指示程度和音变可觉察程度。
6、自然习得与有计划学习之间有何区别?
习得:
无意中获得,在自然的交际情景中通过使用语言发展语言能力。
学习:
理解知识,自学学习,显性的理解。
不知不觉的过程;
内含隐化的语言规则;
正式学习无助于习得。
意识到的过程;
获得明显的语言知识;
正式学习有助于语言知识获得。
1、言语产生的两个方面是什么?
一是说什么的计划。
说话者必须赋予话语以结构。
目的在于安排信息流的次序,从而使话语能达到每个预定的目标。
说话人必须考虑层次、内容、次序以及各条信息之间的关系。
这归结为一个完整的计划,规定如何开始,遵循什么路线以及何时结束。
二是言语计划的执行。
说话者在说话时,必须由一个发音清晰的程序告知发音肌肉何时向何处运动。
发音清晰的程序,显然是在按每次一个主要成分在几个步骤中形成的。
第一步是建立成分的句法轮廓;
第二步是选择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并将它们插入适当的位置;
第三步是插入功能词到它们的位置,并用上带适当前缀和后缀的实词为结束;
最后一步是填入语音切分本身,并加上定时和节奏。
2、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的评价。
语法翻译法的优点:
可大班上课;
本身口语不流利的教师也可以担任教学工作;
适合各种程度的学生学习;
学生在没有教师帮助下也能独立借助教科书掌握语言的某些重要方面。
缺点:
要求熟谙语言知识的教师参加工作;
大多数题材与个人无关,比较疏远;
缺少人际间语言交际;
接触自然言语受到限制。
听说法的优点:
可用于人数适中的班级;
提供大量听说实践;
适合各种程度的学生。
要求教师具有流利的言语能力;
过多的重复令人生厌;
较少接触自发言语。
第四章掌握外语的心理分析
1、技能:
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包括心智活动方式。
2、本外口译:
听到的本族语话语所表达的思想,通过外语理解并用发声的外语话语来表达。
3、外本口译:
听到的外语话语所表达的思想,通过本族语理解并用发声的本族语话语来表达。
4、外本笔译:
看到的外语词句所表达的思想,通过本族语理解并用看到的本族语词句来表达。
5、本外笔译:
看到的本族语词句所表达的思想,通过外语理解并用外语词句来表达。
6、领会式掌握:
表现在对言语的感知和理解。
当人能听懂和读懂言语时,表明他已经达到领会式掌握言语技能的程度。
7、复用:
在心理学上复用指的是在记忆中再现某种材料,也就是在没有言语信息输入的情况下主动的再现材料。
8、活用式掌握:
是以创造性再现所学材料为标志的,要求编造词的表述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一种实际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技能。
9、第一信号:
客观世界一切直接作用于机体的刺激物就是第一信号。
10、第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外语教学 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