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474876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70
- 大小:149.47KB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
学
过
程
导
一、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
二、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说出下面比的各部分名称。
3:
4
3、什么叫做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的是一个数。
自学课本第32页例1.
1、图中国旗有什么异同?
2、各图中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什么是比例?
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
(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出现各图中国旗的长、宽数据。
(3)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计算后回答)
①
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
1.6=
②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
2.4:
1.6=60:
40也可以写成
=
(4)什么是比例?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比例的意义,并板书: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5)找比例。
师:
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过程要求:
学生猜想另外两面国旗长、宽的比值。
2求出国旗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③
汇报。
练
一、完成课文“做一做”。
第1题。
(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4)同学之间互相交过,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第2题。
(1)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2)同学之间互相交过,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3.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2014-3-18
比例的基本性质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比例的基本性质
2、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3、引导观察比列中内、外项的关系
1、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2、引导观察比列中内、外项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
1、弄清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弄清比列中内、外项的关系。
3、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1)6:
15=8:
20
(2)0.5:
0.4=2:
2.5
自学课本第34页内容。
1、比例各部分名称各是什么?
2、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3、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
2.4:
1.6=60:
40
内项
外项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如:
:
=
﹕﹕﹕﹕
外
内
外
项
项
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过。
两个外项的积是2.4×
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
60=9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1、填空
(1)在a:
7=9:
b中,()是内项,()是外项,a×
b=()。
(2)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3和8,则两个外项的积是(),两个外项可能是()和()。
(3)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的积是(),如果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是()。
2、判断。
(1)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减去两个内项的积,差是0。
()
(2)18:
30和3:
5可以组成比例。
(3)如果4X=3Y,(X和Y均不为0),那么4:
X=3:
Y。
(4)因为3×
10=5×
6,所以3:
5=10:
6。
3、做一做。
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
4、课堂小结:
(1)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六第4~6题。
布置作业
2014-3-19
解比例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1、解比例的方法
2、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无误地解比例。
1、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2、解比例需要用到比例的基本性质。
3、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你用什么方法检验?
9:
10和3.6:
4
1000:
0.2和10:
0.002
:
和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乘法等式.
3∶8=15∶403×
40=8×
15
9×
0.8=1.6×
4.5
X:
4=1:
22x=4
自学课本第35页例2和例3.
1、什么叫解比例?
(1)比例中共有几个项?
有什么关系?
(2)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能不能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2、从例2和例3中,可以看出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1.什么叫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2.教学例2。
(1)出示课文例题和情境图。
(2)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3)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
(4)汇报解答情况。
解:
设这座模型的高度为X米。
X:
320=1:
10或者:
10X=320×
1(根据什么?
)10X=320×
1
(根据什么?
X=
X=
X=32X=32
(6)小结。
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比例的,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3、教学例3。
解比例
(1)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2)同学之间互相交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1.5X=2.5×
6
X=
X=10
1.完成课本第35页“做一做”。
2.课堂小结。
(1)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
(2)你有什么不懂之处,与同学交过。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的第7~9题。
新隆中心校学校六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2014-3
比例知识练习课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什么是比例?
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什么是解比例?
2、用什么方法判定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怎样把比例转化为方程?
自学课本第38页10—13题。
一.分析第10题:
10、按照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5和8的比等于40和x的比。
(2)x和3/4的比等于零1/5和2/5的比。
(3)等号左端的比是1.5:
x,等号右端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
(4)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2和5,两个外项分别是x和2.5。
二.分析第11题:
育新小区1号楼的实际高度为35m,它的高度与模型高度的比是500:
1。
模型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三.分析第12题:
12.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1)3×
40=8×
15
(2)2.5×
0.4=0.5×
2
四.分析第14题。
一、判断。
(1)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减去两个内项的积,差是0()
()
(3)如果4Ⅹ=3Y,(X和Y均不为0),那么4:
Y.()(4)因为3×
6.()
二、解比例。
5.8:
7.2=11.6:
X
4.5:
X=0.9:
0.4
25:
7=X:
35
34:
X=54:
2
12=X:
三、巩固练习
四、布置作业
2014-3-25
成正比例的量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量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判断方法。
3、理解两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关联的理的变化规律。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判断方法。
理解两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关联的理的变化规律。
一、揭示课题: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可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呢?
我们来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吧。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
存在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成正比例的量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自学课本第39—40页内容,思考:
1、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这种关系叫什么?
3、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1.自学例1.
(1)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
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表格。
高度/㎝
8
10
12
体积/㎝3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底面积/㎝2
你有什么发现?
(3)
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什么叫正比例关系?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4)
你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
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
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5)用字母表示,怎样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表示:
(一定)
(6)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1、
时间(时)
1
3
5
7
…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教师:
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回答以下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3)还可以从表中发现哪些规律?
2、
数量(米)
总价(元)
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先观察表中有哪两种量?
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再观察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否一定。
2014-3-26
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量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其实,上节课我们学习的表中的数据,可以用图像形象地表现出来。
请大家看第40页例题2.
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量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自学课本第40页例2,思考:
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不计算,你能判断杯中不的高度是7cm时,水的体积是多少?
如果是225㎝3呢?
1.自学例2.
(1)出示表格。
(2)依据下表中的数据描点。
(见书)
(3)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4)看图回答问题。
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体积是225㎝3的水,杯里水面高度是多少?
杯中水的高度是14㎝,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描出这一对应的点是否在直线上?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有什么体会?
1、完成P41“做一做”。
2、课堂小结:
说一说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
3、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七第1~5题。
2014-3-27
成反比例的量
1.经过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1、引导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就的两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经过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2、引出反比例的量:
既然有正比例的量,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是否也有成反比例的量呢?
板书课题。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自学课本第42—43页内容,思考:
2、什么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3、生活中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4、成正比例关系式和成反比例的关系式有什么异同?
1.自学例3.
(1)出示课文例题情境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①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
②杯里水的高度不相同。
③杯子底面积小的,水的高度比较高,杯子底面积大的,水的高度比较低。
(2)出示表格
30
15
60
认真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你有什么发现?
(3)什么是反比例的量?
怎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
(4)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的式子可以怎么表示?
学生探讨后得出结果。
X×
Y=K(一定)
(5)成正比例关系式和成反比例的关系式有什么异同?
2.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举例说明。
一、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七第6~11题。
二、拓展练习
(一)、填空
1、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和比值成(
)比例。
2、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成(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
4、读一本书的页数一定,()和(
)成反比例。
(二)、判断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或不成比例。
(在括号内用文字注明)
1、烧煤的天数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煤的总量。
(
2、修路的总米数一定,修好了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
(
3、排印一本书,每页的字数和页数。
4、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
(三)、选择题
1、分母一定,分子和分数值(
(1)成正比例
(2)成反比例
(3)不成比例
2、被减数一定,减数与差()
3、花生的出油率一定,花生的重量和油的重量(
)
2014-3-28
练习课
(一)——辨别正、反比例关系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一、提示课题。
辨别正、反比例关系
1.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一、基础练习
1.填一填,说一说。
(1)每箱木瓜的个数一定,运来木瓜的箱数和木瓜总个数如下表。
箱数/箱
16
32
总个数/个
64
①把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②说一说箱数和总个数的变化情况。
③这里哪一个量不变?
④箱数和总个数成什么比例?
(2)木瓜的总个数一定,每箱个数与所装的箱数情况如下表。
每箱个数
箱数
25
①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
②说一说每箱个数和箱数的变化情况。
③这里哪一个量一定?
④每箱个数和箱数成什么比例?
看一本书,每天看的页数和所看天数的情况如下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