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合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470002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2.50KB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合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合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合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引人深思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
2、齐读课题,思考提问:
你认为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道理、规律)
二、初读课文,感知“道”
1、自读课文,读顺读懂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有不懂的词语要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读完后思考一下这个故事主要讲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帮助时表扬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
2、检查词语,想象画面
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检查吗?
老师这儿有几组词语想请你们读一读,出示第一组:
巢穴欲出又止侦察踌躇不前嘲鸫用尖嘴啄企图
①看,谁会读这组词语?
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仔细。
抽一生读词语。
②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说)
③能把画面读出来吗?
(齐读)
出示第二组:
焦急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
①抽一生读词语。
(生读)这些词是描写谁的?
②现在会读的同学举手,我们一起来读。
出示第三组:
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
(生读)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出示第四组:
补救气喘吁吁
饱餐一顿响彻云霄后悔不已
愚不可及
能用上这词语说一段话吗?
3、抓关键词,练说主要内容
①把这四组词语连起来想一想,选上一些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选择上面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
我也写了一段,谁能选上面的词填一填。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愚不可及)地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
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让食肉鸟(饱餐一顿)。
“我们”(气喘吁吁)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真是令人(后悔不已)。
三、换位思考,感悟“道”
学习三至五自然段
(一)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因为不懂得绿龟的生存之道,好心办了一件蠢事,我们对自己的评价用课文的词语说就是(愚不可及)。
出示(比较):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读读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后悔与自责。
)
1.指名读2.指导读
3.从哪儿能看出来我们愚不可及呢?
请你画出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相应的批注。
(二)指导把书本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1、老师举一:
(课件出示书本语言和老师转化后的语言比较)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倒沙滩上去。
我们的确愚不可及,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感觉是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还看到嘲鸫啄乌龟的头。
其实已经知道这只乌龟是侦察员啊,为什么没有想到不要阻止绿龟的行为呢?
2、反三:
让学生分小组组织语言通顺地表达。
生汇报,出示语段
过渡:
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呢?
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不可及了。
出示:
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
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学生齐读
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出示句子:
(生读文)“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
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读文)“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
别看这小小的绿龟,他们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
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出示):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课文最后2个小节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
因为——(再出示):
三、词语盘点,写话练习
1、我们深深自责,我们追悔莫及,因为我们自作聪明,好心办坏事。
现在只能向绿龟表示深深的歉意,请拿起笔,可以给他们写信,可以写写你心里的感受,或是从这件事中受到的教训,得到的启示。
课文里有许多好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把他们存入我们的记忆仓库里。
好!
2、其实,违背“自然之道”的故事我们学习过不少。
如:
《我要的是葫芦》、《拔苗助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们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要想不犯错误,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四、走出文本,内化“道”《蛇与庄稼》
1.指名读,《蛇与庄稼》,纠正个别字的字音
2.在这篇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自然之道?
(1)学生汇报交流
3.你还知道哪些自然之道?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及拓展阅读
课时
1、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及治理方案,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搜集有关黄河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及治理方案
培养学生树立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材、同步阅读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过去:
摇篮原因
变化
现在:
忧患治河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河”)生齐读。
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河流哺育了人类。
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也源自一条大河。
(板书:
“黄河”)请同学们充分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词。
2、老师听出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
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向东流过一座黄土高原以后,就变成了一条黄色的泥河。
面对滔滔千里,滚滚东去的黄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3、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篇写黄河的课文,(板书并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你想强调哪一个词?
(变化、怎样)同学们再试着读一遍。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答,师板书:
过去、现在、原因)
二、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读完后能用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的方法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生答:
原来——摇篮
后来——忧患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泥沙
三、再次读文:
(1)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四、全班交流:
1、第几自然段写了变化前的黄河的样子?
板书:
过去(生读第三自然段)
2.请你用几个词来概括一下,过去的黄河是什么样子?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好)
课时后来黄河变,它开始变得凶猛爆裂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板书:
忧患)
3.请你在文中找一找都有什么忧患?
(1自然段和5自然段)
黄河由摇篮变化成忧患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
4.请你用直线(曲线)画出变化的原因。
5.用简单的几个词概括人们是如何治理黄河的。
(牧、林为主,规划土地、修筑水利)
五、过渡总结:
一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让我们看到了黄河的过去和现在,我们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
我们希望黄河不再是“祸河”,我们希望地球万岁!
六、同步阅读《地球万岁》
不仅仅是地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连地球也在怒吼,也在变化。
两篇文章,虽然体裁不同,但多多少少都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1.自由读
2.造成地球变化的有哪些原因?
3.读了这篇诗歌你有什么感受?
4.人类的千百种语言,凝成了一句不用翻译的话:
地球——万岁!
万岁——地球!
5.请你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11.蝙蝠和雷达和12.大自然的启示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
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2.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3.朗读课文,把握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
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
教材
蝙蝠和雷达启大自然的启示
示
一、导入新课。
1.孩子们一起大声地把这个词读一遍。
同学们对蝙蝠认识多少。
让同学们举手回答。
那么对雷达同学们有认识多少。
蝙蝠和雷达
课文哪些自然段揭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有联系?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小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介绍试验。
次数
方法
结果
证明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找到答案了吗?
(课文的三——七自然段揭示了蝙蝠夜里飞行的奥秘。
)谁揭开蝙蝠夜行的奥秘呢?
(科学家)是呀,科学家还做了试验了呢,那么试验的方法是什么?
试验结果怎样?
证明了什么呢?
请同学们一边看课文的四、五、六自然段,一边四人小组完成这个表格。
汇报交流
2.理解句子: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蝙蝠夜里飞行单单靠耳朵行吗?
单单靠嘴行吗?
必须——(生说:
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
)这句话出现在文章中的哪一个自然段?
(第六自然段)一起大声地把它朗读出来吧。
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我们经常用到“配合”这个词,比如刚才我们小组的同学一起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填写表格,比如这堂课你们就和老师配合得很好,还比如……(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说)真不错,想到了……而蝙蝠有了耳朵和嘴的分工合作,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在夜里灵活自如的飞行,二者缺一不可,这就是配合。
齐读。
3.学习第七自然段,揭示奥秘。
那它们是怎么配合起来探路的?
抽生朗读第七自然段,其他同学听一听,想一想。
(1)谁愿意来说说它们是怎么配合的?
教师讲解: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多形象啊!
(2)没想到夜空中飞行的蝙蝠身上还藏着这么大的秘密呢?
这个秘密仅仅是从那三次试验中得出来的吗?
(不是)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个词看出来的?
在词语的下边标上小圆点。
(反复、终于)
理解句子: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科学家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前后联系,自学领会原理。
1.蝙蝠的这一特异功能被成功揭秘后,科学家们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
2.科学家们发明的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呢?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小小的蝙蝠,那么的不起眼,但是它却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从它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仿生学。
课后的资料袋就告诉了我们仿生学的有关知识,打开资料袋自己读一读吧!
你还了解到人类的哪些发明是从动物或植物上得到的启示,把你收集的资料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蝙蝠和雷达》让我们知道,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文《大自然的启示》,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这篇课文由两篇短文组成。
读了这两篇短文的题目后,读了题目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如森林里面杂草丛生,荆棘密布,怎么“打扫”;
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书交流。
(1)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2)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学习《“打扫”森林》
(1)学习要求:
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学习提示可采用将各部分连起来的方法概括文章大意。
同学互相补充
(2)重点探究第5-6段。
①再仔细读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了呢?
“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②小组讨论交流。
③全班交流,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
第5自然段中列举了哪几种事物,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第6自然段是从反面说明的。
即:
如果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人为地破坏这种联系,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④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什么启发。
(谈谈动物间的食物链现象)
四、学习《人类的老师》
1.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自学方法学习本文,在方式上仍然讲究自主、合作、探究。
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想想它主要写了什么?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不懂的词语在上面的第二大环节中已经处理了)
课件解释“流线型”
(1)科学家从蜻蜓的翅膀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2)科学家从鲸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3)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3)读了本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以上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适当引导,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五、总结
《“打扫”森林》这篇课文中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是:
只有维持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的联系,才能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
《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中自然给我们的启示是:
只要我们多多留心自然,自然界的很多生物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它们不愧是我们人类的老师。
六、小练笔:
我们人类从动物和植物身上得到很多启示,那么你们有得到过什么样的启示,想发明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语文 四年级 下册 第三 单元 整合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