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467345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965.59KB
血液制品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血液制品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制品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重点上市公司简析19
1、华兰生物:
品种规格最全的血液制品企业19
2、博雅生物:
血浆综合利用率领先,着力进行浆站拓展20
3、上海莱士:
国内最大血液制品企业,龙头地位稳固21
4、天坛生物:
未来中生股份下唯一血液制品运作平台23
5、ST生化:
立足广东双林,积极发展血液制品业务24
6、博晖创新:
组分调拨顺利进行,血制品业务进入增速轨道25
血液制品行业供不应求状况仍将持续。
近年来,血液制品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需求方面,在临床治疗中,血液制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品临床适用症状的增加、老龄人口数量的增长,国内血液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加之新版医保目中血制品报销范围逆势大增,可以预计其未来临床需求只增不减。
供给方面,为了确保血液制品行业的安全性和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国家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实行总量控制,不再新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对已有血液制品企业新设浆站也有严格限制,而这直接导致了血液制品行业浆源不足,2015年采浆量约为5,800吨,2016年采浆量约为7,100吨,而当前国内人血白蛋白的市场需要10,000-12,000吨才能满足;
此外,限制进口也是造成我国血液制品短缺的因素之一。
总而言之,血液制品供需紧张的状态短时难以缓解。
量价齐升双驱动,行业前景向好。
从量上看,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单采血浆站超过200家。
2016年采浆量约7,100吨,达到历史新高。
从价格上看,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卫计委、人社部等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根据新政策,血液制品通过招标采购或谈判形成价格。
新价格政策在当前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为血液制品价格上涨打开空间。
量价齐升驱动下,2016年血制品上市公司业绩普遍增速喜人,预计行业前景将持续向好。
血液制品领域的发展趋势是强者恒强,已经具有较多浆站资源和产品批件的企业将有机会攫取更多市场份额和盈利机会,并购整合一些经营发展困难或是不具有新设浆站资质的小企业。
就血液制品中小企业而言,血浆综合利用率相对偏低,估值偏高。
一、血液制品及生产工艺
1、血液制品
血液制品是指从人体血浆中分离提取的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
人体血液分为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四部分,其中血浆仅占50%,而血浆又分为水、糖类电解质和蛋白质,其中蛋白质仅占7%。
血液制品则是从这7%的蛋白质中分离提纯而出的,主要包括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和其他蛋白成分。
(1)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的主要作用为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适应症包括:
①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
②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烦压升高;
③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④低蛋白血症的防治;
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⑥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的辅助治疗、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2)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抗体和膜免疫球蛋白,其中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主要功能是特异性地结合抗原,在体内,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使病原微生物裂解死亡,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目前国内已有上市的免疫球蛋白产品主要包括:
人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3)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
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Ⅱa、凝血因子Ⅸ、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
2、血液制品生产工艺
血液制品的生产工序可以概括为:
采血、病毒检测、冷冻储藏、放置90天、再次病毒检测、破袋融浆、血浆蛋白组分分离、产品精制、产品病毒灭活、产品除菌分装、产品包装等步骤。
由于血液制品原料血浆直接来源于人体,虽然对献浆员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但原料血浆中仍然有存在已知或未知病毒的风险。
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实施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检疫期的通知》,要求采集并检测合格的原料血浆放置90天后,经对献浆员的血浆样本再次进行病毒检测并合格后,方可将90天前采集合格的原料血浆投入生产。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管政策之下,每袋血浆都需要经过两次病毒检测。
血浆蛋白组分分离主要采用低温乙醇沉淀分离法。
低温乙醇法是以混合血浆为原料,逐级降低酸度(从pH7.0降到pH4.0),提高乙醇浓度(从0升到40%),同时降低温度(从2℃降到-2℃),各种蛋白在不同的条件下以组分的形式分步从溶液中析出。
各组分从溶液中析出后,需要通过离心分离工艺或者压滤工艺将其进一步分离出来。
离心分离工艺是利用离心机旋转运动的离心力以及物质的沉降系数或浮力密度的差异进行分离、浓缩和提纯的一种方法。
压滤工艺则是依靠重力和外界施加的压力,促使悬浮液向特定的方向流动,同时悬浮液内的杂质受到过滤介质的支撑力而被截留,因而能够实现滤液与杂质的分离。
压滤工艺与离心分离工艺相比,白蛋白回收率明显提高。
目前我国血制品生产已经走过了蛋白沉淀采用离心分离工艺到采用压滤工艺的历程。
各组分精致主要采用层析的方法。
层析分离法自20世纪60年代逐步发展,主要有分子筛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
分子筛层析又称为凝胶过滤层析或体积排阻层析,是利用有一定孔径范围的多孔凝胶作为固定相,对混合物中各组分按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层析技术;
离子交换层析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依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时的结合力大小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
亲和层析是将具有特殊结构的亲和分子制成固相吸附剂放置在层析柱中,当要被分离的蛋白混合液通过层析柱时,与吸附剂具有亲和能力的蛋白质就会被吸附而滞留在层析柱中,没有亲和力的蛋白质由于不被吸附,直接流出,从而与被分离的蛋白质分开。
精制后的产品还需经过病毒灭活、除菌分装等过程才可包装出厂。
二、血制品行业监管政策
1、血液制品进口受限
上世纪80年代,艾滋病疫情在美国及西欧各国蔓延,同时国外一些病患在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注射后感染了艾滋病。
为防止艾滋病传入我国,卫生部在1984-1986年间三度发文,限制血液制品的进口。
1984年,卫生部同经贸部、海关总署以(84)卫药字第22号联合发出通知,限制进口国外血液制品;
1985年,卫生部、海关总署以(85)卫药字第49号文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对国外血液制品的管理,禁止Ⅷ因于制剂等血液制品进口;
1986年,卫生部发布《关于禁止进口Ⅷ因子制剂等血液制品的通告》,规定血液制品除人血清白蛋白以外,其他所有品种均系国家规定禁止进口的药物。
2000年开始,疯牛病在欧洲国家引起了很大恐慌,为防止疯牛病传入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2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牛源性及其相关药品监督管理的公告》,公告暂停受理新的已发生疯牛病疫情国家的人血浆为原料制备的血液制品《进口药品注册证》的申报,已获得《进口药品注册证》的血液制品厂家,须在2002年10月1日前,将人血浆来自于未发生疯牛病疫情国家的官方证明文件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予以备案。
由于我国企业制造凝血因子类产品能力有限,而市场需求非常高,2007年11月,药监局批准进口德国拜耳公司的基因重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Ⅷ。
重组凝血因子Ⅷ实际上并不是血液制品,而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开发的非血浆来源的凝血因子。
目前我国市场上除拜耳公司的重组凝血因子Ⅷ,其他产品完全为国内企业生产,均为从血液中提取。
2008年,丹麦诺和德公司的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获批在国内上市,该产品也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开发的非血浆来源的凝血因子,是目前国内市场中唯一的凝血因子Ⅶa产品。
2、不再新设血液制生产企业
为了确保血液制品行业的安全性和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国家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实行总量控制,不再新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1990年国家提出每省可暂保留1个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等限制性措施。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的通知》,规定国家实行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总量控制,加强监督管理,从2001年起,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通知》,强调要继续实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总量控制。
由于我国目前实行“不再批准设立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政策,血液制品行业成为垄断行业,行业竞争为存量竞争。
目前我国共有32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分布在全国25个省份。
3、单采血浆站设立门槛高
改革开放初期,单采血浆站、血站和血库并没有明确的区分。
1979年12月,卫生部印发《全国血站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规定血站的主要任务包括统一制订献血计划、管理血源、组织采血;
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或所在市)血站,可以生产血浆蛋白制品。
同时卫生部印发《部分省、市、自治区输血工作座谈会纪要》,再次指出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或所在市)血站,可以生产血浆蛋白制品。
1993年,卫生部发布《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首次对单采血浆站、血站和血库做出了区分。
根据《办法》,血站分为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和基层血站;
血库是医院储存血液和参与临床有关疾病诊断治疗的业务科室,分为中心血库和医院输血科(血库);
单采血浆站是采集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的采供血机构,负责向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提供生产用原料血浆。
为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和供应,国家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单采血浆站管理政策。
1996年,国务院《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规定单采血浆站由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设置或者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置,专门从事单采血浆活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单采血浆活动。
2006年,卫生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单采血浆站转制的工作方案》,要求单采血浆站应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将卫生部门与单采血浆站脱钩。
2008年,卫生部发布《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规定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申请设置新的单采血浆站,其注册的血液制品应当不少于6个品种(承担国家计划免疫任务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少于5个品种),且同时包含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人凝血因子类制品。
目前国内具备新设单采血浆站资质的企业包括:
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博雅生物、成都蓉生、山东泰邦、贵州泰邦、同路生物、深圳卫光、上海新兴、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绿十字(中国)和派斯菲科。
4、血液制品价格政策
1996年以来,我国对大部分药品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政策。
根据发改委发布的《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属于国家基本药物及国家医保目录中的处方药,垄断生产经营的药品,由国家发改委定价;
属于国家医保目录中的非处方药,及地方医保增补的药品,由各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定价;
国家已明确放开价格的药品由药品经营者自主定价,不受国家规定的作价办法限制。
2005年,国家发改委公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药品目录》,将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凝血酶、重组人凝血因子Ⅷ等血液制品列入国家发改委定价目录中。
2015年,国家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施行了近20年的“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政策”宣告终结。
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卫计委、人社部等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规定自2015年6月1日起,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仍暂时由国家发改委实行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外,对其他药品政府定价均予以取消,不再实行最高零售限价管理,按照分类管理原则,通过不同的方式由市场形成价格。
根据新政策,血液制品通过招标采购或谈判形成价格。
三、血液制品行业竞争格局
1、血液制品企业上市情况
国内现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31家,其中绝大多数企业已并入上市公司。
目前上海莱士是规模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2013年以来其收购并入郑州莱士(原邦和药业)、同路生物和浙江海康。
天坛生物目前正在进行资产重组,以解决公司控股股东中生股份与上市公司同业竞争的问题,目前确定将天坛生物打造为中生股份下属唯一的血液制品业务平台,将所属经营血液制品业务的主要资产以作价入股天坛生物控股子公司成都蓉生,同时天坛生物将把下属经营疫苗相关资产转移给中生股份。
重组完成后,天坛生物将超越上海莱士,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
除上述两家公司外,有血液制品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还有华兰生物、博雅生物、ST生化、人福医药、博晖创新、沃森生物等。
2、血液制品企业浆站数量
血浆资源是血液制品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开展浆站建设和对献浆者进行管理是血液制品企业经营的重要内容。
我国血液制品企业建站建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90年代末到2006年,在这段时间,由于浆需求量较大,全国刮起“血浆经济”之风,浆站数量和投浆量均快速增长,但这样的野蛮扩张导致血液制品安全事故频发。
第二个阶段是2006-2008年的整顿阶段,在此期间国家出台了《关于单采血浆站转制的工作方案》、《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血液制品GMP标准,并对所有上市销售的血液制品实施批签发管理。
第三个阶段是2008年以后,经过整顿各企业加强了对浆站的规范管理,国内浆站建设开始重新步入正轨。
目前全国共有200余家单采血浆站,隶属于28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要申请设置新的单采血浆站,其注册的血液制品应当不少于6个品种(承担国家计划免疫任务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少于5个品种),且同时包含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和人凝血因子类制品,而仅有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博雅生物、成都蓉生、山东泰邦、贵州泰邦、同路生物、深圳卫光、上海新兴、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绿十字(中国)和派斯菲科等少数企业具有新建浆站资格。
目前上海莱士是国内浆站数量最多的血液制品企业,共有33家浆站。
天坛生物现有18家浆站。
天坛生物控股股东为中生股份,由于中生股份下属的长春所、上海所、武汉所、兰州所、成都所在疫苗制品业务领域与公司存在一定同业竞争,兰州所、武汉所、上海所及贵州中泰在血液制品业务领域与上公司存在一定同业竞争,目前天坛生物正在进行资产重组。
重组完成后,天坛生物将成为中生股份下属唯一的血液制品业务专业运作平台,拥有近50家浆站。
其余上市公司中,华兰生物拥有23家浆站,博雅生物拥有10家浆站,ST生化拥有8家浆站,人福医药拥有4家浆站。
从投浆量来看,2016年华兰生物总投浆量超过1000吨,其次是上海莱士和天坛生物,分别为接近900吨和683吨。
3、血液制品企业产品格局
目前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的主要产品主要为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但未来随着国内医疗水平的提高及免疫球蛋白类新适应症的发现,血液制品产品数量、血浆综合利用率将成为血液制品企业盈利的关键。
从产品批件数量来看,华兰生物拥有11个血液制品批件,数量最多,其次是天坛生物,目前拥有10个血液制品批件。
上海莱士、博雅生物、ST生化的血液制品批件数量相对较少,只有6-7个。
从产品格局来看,五家公司均拥有人血白蛋白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批件,四家公司拥有人免疫球蛋白和人纤维蛋白原批件。
从产品产值情况来看,博雅生物的其他血液制品(除人血白蛋白、静注丙球)占比最高,达到31%,华兰生物、上海莱士也有约22%的其他血液制品占比。
血液制品毛利率情况与产品格局相匹配,博雅生物毛利率最高,为65.78%,上海莱士和华兰生物也具有较高的毛利率,分别为63.55%和61.16%。
4、血液制品企业研发能力
目前血浆中已经发现的蛋白质有289种,国际主流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可以从血浆中分离10-20种产品,血浆综合利用率较高,而国内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仅能分离出4-11种产品,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
为了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丰富产品线,国内主要血液制品企业十分重视重点产品的研发,但大多数企业的在研项目均处于临床前或临床早期阶段。
目前博雅生
物拥有8个血液制品在研项目,数量最多,其中人凝血因子Ⅷ产品3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公司已完成病例的入组,病例正处于随访期。
四、重点上市公司简析
品种规格最全的血液制品企业
公司血液制品有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凝血因子Ⅷ、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等11个品种,34个规格,是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中血浆综合利用率最高的企业。
在国外,血液制品企业的产品结构中免疫球蛋白类和凝血因子类产品占比较大,在国内,受生产能力和医疗水平的限制,血液制品以人血白蛋白为主。
未来随着国内医疗水平的提高,免疫球蛋白类和凝血因子类产品的占比将逐渐扩大,形成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类和凝血因子类产品并重的产品格局。
采浆量实现跨越式增长。
公司通过新建单采血浆站和提升现有单采血浆站的采浆能力等有效措施实现采浆量跨越式增长。
2016年公司在河南浚县和重庆云阳的两个单采血浆站获批采浆,截至目前公司共有单采血浆站23家,其中广西4家、贵州1家、重庆14家(含6家单采血浆站分站)、河南4家。
除新建浆站外,公司现有浆站采浆能力也大幅提升,2016年实现采浆1000多吨,增幅超过40%,为血液制品业务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积极布局疫苗、单抗业务。
公司积极布局疫苗、单抗业务,目前已有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等上市疫苗,取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贝伐单抗、阿达木单抗的临床试验批件。
2016年全年公司疫苗业务实现收入1.09亿元,受山东“毒疫苗”事件影响,疫苗行业步入寒冬,但目前已有回暖趋势。
血浆综合利用率领先,着力进行浆站拓展
公司血液制品有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冻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等7个品种,21个规格,血浆综合利用率在国内领先。
公司注重研发,目前有4个凝血因子类,5个免疫球蛋白类在研项目,其中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已获临床试验批件,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研究。
公司一直着力拓展浆站,2016年新建于都浆站、都昌浆站,截至年末总共已拥有10个单采血浆站。
非血液制品业务保持稳健。
公司通过并购投资等方法发展非血液制品业务,2013年控股天安药业,2015年收购新百药业。
天安药业是一家糖尿病药物专业化只要企业,拥有盐酸二甲双弧片、羟苯磺酸钙胶囊、盐酸吡格列酮分散片、格列美脲片等十多个品种药物,2016年实现营收2.02亿元,同比增长33.15%。
新百药业专注生化领域药品的研究开发,拥有复方骨肽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肝素钠注射液等多个品种,2016年实现营收2.16亿,同比增长3.42%。
定增融资,扩大血液制品产能。
公司拟向不超过5名机构投资者发行不超过2500万股普通股、融资不超过10亿,用于1000吨血液制品智能工厂建设项目。
目前公司正大力开展浆站拓展工作,预计2019年采浆量将达500吨以上,2024年采浆量将达1000吨以上。
公司现有车间的设计理论产能为500吨,随着采浆量的快速增长,将不能满足未来的投浆量需求。
此次1000吨血液制品智能工厂建设项目预计将于2019年建成投产,与公司未来新增采浆量形成有效配合,满足生产需要。
国内最大血液制品企业,龙头地位稳固
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血液制品企业,下属子公司郑州莱士、同路生物、浙江海康,有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凝血因子Ⅷ、冻干人凝血酶、人纤维蛋白原、人纤维蛋白粘合剂等11个品种,其中凝血因子类产品线在国内最齐全。
公司目前拥有单采血浆站35家(含在建2家),2016年全年采浆量接近900吨,龙头地位稳固。
并购经验丰富,外延布局优势显著。
浆源紧张是导致我国血液制品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重要原因,尽管国家鼓励新开浆站,但新浆站的建设周期较长,浆源拓展存在一定难度,达到有效采浆状态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
在此情况下,公司积极进行外延发展,积累丰富并购经验,2014-2016年分别收购邦和药业(现郑州莱士)、同路生物和浙江海康,其中邦和药业拥有2家浆站,年投浆量122吨,拥有4个品种;
同路生物拥有14家浆站,年投浆量超过300吨,拥有7个品种;
浙江海康拥有2家浆站(含在建1家),年投浆量约20吨。
此外,公司还成立了产业并购基金用以推动公司外延发展。
控股股东收购BPL,预计未来注入上市公司。
2016年公司控股股东科瑞天诚及莱士中国通过其控股的香港公司天诚国际投资,以全现金方式收购NagaUKTopcoLimited100%股权,进而间接持有BPL100%股权。
BPL是一家全球性全产业链的血液制品公司,位居全球前十大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列,拥有39家浆站(含在建4家),采浆量居全球第五,现有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三大类产品,共计13个品种、22个规格,产品已在全球48个国家或地区注册,在44个国家销售。
公司公告未来将择机整合BPL进入上市公司,实现内外联合。
未来中生股份下唯一血液制品运作平台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生股份,持有公司总股本的49.63%。
中生股份下属的长春所、上海所、武汉所、兰州所、成都所在疫苗制品业务领域与公司存在一定同业竞争,兰州所、武汉所、上海所及贵州中泰在血液制品业务领域与上公司存在一定同业竞争。
中生股份承诺于2018年3月15日之前消除其他所属企业与天坛生物之间的同业竞争,将下属经营血液制品业务的主要资产以作价入股天坛生物控股子公司成都蓉生,同时,天坛生物将把下属经营疫苗资产业务的相关资产的控制权转移给中生股份。
重组完成后天坛生物将成为中生股份下属唯一的血液制品业务专业运作平台。
完成全部疫苗业务转让,接手贵州中泰。
为推进重组,公司2016年7月设立北京北生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承接天坛生物公司本部全部实体业务,实现上市公司本部与疫苗业务分离。
2017年3月,公司公告拟以现金140,300万元向中生股份出售北生研100%的股权,并以现金40,290万元向中生股份出售长春祈健51%的股权,同时天坛生物的控股子公司成都蓉生以现金36,080万元向中生股份购买贵州中泰80%的股权。
资产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完成全部疫苗业务转让,同时承接经营血液制品业务的贵州中泰。
预计2017年下半注入上海所、兰州所、武汉所血液制品业务。
中生股份下属上海所、兰州所、武汉所经营的血液制品业务资产尚需完成剥离分拆工作,方能符合注入上市公司的条件。
目前上海所、兰州所、武汉所已经分别设立相应的血制公司,并已基本完成变更或获取新的药品生产许可证、通过GMP认证、变更产品文号等工作。
预计2017年下半,公司将启动下一步注入工作。
立足广东双林,积极发展血液制品业务
公司当前的主要业务为生产和销售血液制品。
公司全资子公司广东双林从事血液制品生产和销售业务,拥有人血白蛋白、静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液制品 行业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