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方程式专项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466388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35.06KB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方程式专项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方程式专项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化学方程式专项检测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
9.工业上用100t含氧化铁(Fe2O3)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冶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
A.56tB.58.3tC.70tD.72.9t
10.将18g高锰酸钾加热,当产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
A.KMnO4MnO2B.K2MnO4MnO2C.KMnO4MnO2K2MnO4D.KMnO4K2MnO4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4P+5O2↑
2P2O5B.4Fe+3O22Fe2O3
C.2H2+O2
H2OD.Mg+2HCl
MgCl2+H2↑
1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偏弱酸性原因:
SO2+H2O═H2SO4
B.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
C2H3OH+3O2
2CO2+3H2O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NaHCO3+HCl═NaCl+CO2↑+H2O
D.工业上用熟石灰制取烧碱:
Ca(OH)2+2NaNO3═Ca(NO3)2+2NaOH
13.下列关于S+O2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
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
14.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15.镁带在密闭容器(内含空气)中加热,下图(横坐标表示总质量,纵坐标表示时间)能正确表示容器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A.AB.BC.CD.D
二、填空题
16.下图是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
(2)此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3)反应后生成的B与C中物质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_______。
17.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C2H2+□O2
□CO2+□H2O
②□CuSO4+□NaOH=□Na2SO4+□Cu(OH)2↓
18.水是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请回答下面问题。
(1)水在通电条件下会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市售“自热米饭”的自加热原理:
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热。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硫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硒(Se)的化学性质与硫相似。
在加热条件下,硫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Na2S)、亚硫酸钠(Na2SO3)和水,硒也能与NaOH溶液发生类似反应。
请写出在加热条件下硒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20.已知5gA与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和若干克D。
若制取8gD,则需__________gA
三、实验与探究
21.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所示,现分别以A、B、C、D表示如下:
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
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
______;
小气球的作用是:
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
结论是:
质量不守恒。
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
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______。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
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
______.
(3)如果A装置中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
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一定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22.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尔曾做过一个实验:
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由于波义尔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恒定的机会。
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3.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小实验。
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4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
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
停止加热后冷却,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4.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最终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6g氧化铁完全反应最多生成铁的质量。
25.氢化钙(CaH2)是一种重要的制氢剂,与水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
若制取8g氢气,需要消耗多少克氢化钙?
解:
设需要消耗氢化钙的质量为x克。
答:
需要消耗84g氢化钙。
本题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有什么错误?
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检验:
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相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反应前后相等,A正确;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检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反应前后不等,B不正确;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生成物中不用标注气体符号,C不正确;
用“定一法”,把C3H6O3的计量数定为“1”,则按顺序配平“C—H—O”,D不正确。
故选A。
2.【答案】B
【解析】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但分子可能会发生改变;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D.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但不是所有发光、放热的现象都是燃烧,例如:
电灯发光
3.【答案】B
【解析】17.6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17.6g×
×
100%=4.8g,10.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10.8g×
100%=1.2g,生成物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4.8g+1.2g=6.0g,6.0g=有机物的质量6.0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
4.【答案】D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强调质量守恒,不适用于其他物理量(例如,体积),A、B不正确;
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参加反应”是指真正参与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如果反应物没有全部参加反应,则剩余部分不能计算在内,C中氧气没有完全参加反应,C不正确;
D选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正确。
故选D。
5.【答案】B
【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物的质量140g,那么反应物的质量也为140g,现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即A的质量为60g,B的质量为80g。
故选B。
6.【答案】D
【解析】由X+2O2
CO2+2H2O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反应前后氧元素原子的个数相等,反应后的元素原子较反应前少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可推测X的化学式为CH4。
CH4相对分子质量为12+1×
4=16,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
4)=3:
1,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7.【答案】B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判断,化学方程式有三种读法,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从物质角度:
可读为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从粒子角度:
可读为每4个磷原子与5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可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从质量角度:
每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8.【答案】C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可知,从宏观上可读作:
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从微观上可读作:
一个氢气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个水分子;
从质量上可读作:
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故选C。
9.【答案】B
【解析】含杂质的物质反应计算。
求出已知和未知纯物质的质量。
根据题目,确定已知量为氧化铁,质量为100t×
80%=80t,未知量为铁。
根据化学方程式3CO+Fe2O3
2Fe+3CO2进行计算。
求出铁为纯铁,本题求生铁的质量。
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
生铁的质量为
生成铁的质量是
。
10.【答案】C
【解析】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利用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判断高锰酸钾是否完全反应。
设发生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发生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15.8g.
15.8g﹤18g,所以有高锰酸钾剩余。
11.【答案】D
【解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书写时要注意:
一写二配三标四查。
A中气体符号不能标在反应物中,错误;
B铁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错误;
C没有配平,错误。
12.【答案】C
【解析】A、正常雨水呈酸性,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故选项错误。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工业上用熟石灰制取烧碱利用的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13.【答案】B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读法可知,S+O2SO2读作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A正确;
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
1,B不正确;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C正确;
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
1,D正确。
14.【答案】C
【解析】A.元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正确;
B.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电荷数,B正确;
C.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一定相等,中子数不一定相等,C错误;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D正确;
15.【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可判断镁带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即随着加热的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总质量应该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16.【答案】
(1)
;
(2)氧原子和氢原子;
(3)8:
9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则可知C图中还有2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由微观模拟图可知,此化学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3)B中为一个氧分子,C中为两个水分子,B、C中物质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32:
(18×
2)
17.【答案】①2C2H2+5O2
4CO2+2H2O②CuSO4+2NaOH=Na2SO4+Cu(OH)2↓
【解析】①利用“分式法”,乙炔的计量数为
,水的计量数为
,二氧化碳的计量数为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共有
个氧原子,则反应前氧原子应为
,则氧气的计量数为
化学反应式为
C2H2+
O2
CO2+
H2O,通分后得2C2H2+5O2
4CO2+2H2O;
②利用“观察法”,以“氢氧根”为整体,反应后有2个氢氧根集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应含有2个氢氧根集团,则氢氧化钠的计量数为2,依次将“钠-硫酸根-铜”配平即可,注意标注沉淀号,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Na2SO4+Cu(OH)2↓
18.【答案】
(1)2H2O
2H2↑+O2↑;
(2)CaO+H2O=Ca(OH)2
【解析】根据文字描述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一写二标三配”。
19.【答案】3Se+6NaOH
2Na2Se+Na2SeO3+3H2O
【解析】分析题干,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解答
20.【答案】10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D的质量为5g+2g-3g=4g,即A、D的质量比为5∶4,则利用计算可求出若制取8gD,需要A的质量为10g。
21.【答案】
(1)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热量使锥形瓶底部炸裂;
缓冲作用;
后一种;
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
(2)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因此生成物的质量也不会改变;
(3)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将使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
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等于。
(1)为了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热量使锥形瓶底部炸裂,因此锥形瓶底放层细沙;
为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热量把橡皮塞冲出,因此加一个小气球,起到缓冲的作用;
因为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而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故结论正确的是后一种;
(2)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因此生成物的质量也不会改变;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将使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
得到结论是:
22.【答案】
(1)金属燃烧是金属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金属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金属氧化物的质量。
生成的金属灰是金属氧化物,所以金属灰的质量比原来金属的质量增加了。
(2)不打开容器盖,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物中的气体的质量、生成物中气体的质量常因气态物质不易察觉而被忽略,形成质量不等的错觉。
23.【答案】
(1)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2)玻璃棒向左倾斜
【解析】铜是红色固体,加热后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所以现象为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铜丝原来的质量只是铜的质量,加热后变成了氧化铜的质量,故左端的质量增加了,向左倾斜
24.【答案】解:
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
生成铁的质量是11.2g
【解析】根据题目写出化学方程式:
3CO+Fe2O3
2Fe+3CO2,由题可确定该计算中已知量为氧化铁,质量为16g,未知量为铁。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生成铁的质量是11.2g。
25.【答案】解题格式中的解设错了,应改为“解:
设需要消耗氢化钙的质量为x。
”
【解析】在化学计算题中,所设的未知数如果是一个有单位的化学量时,那么未知数应该同时包含单位。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空气中含有的一种气体,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F中各元素质量比为2:
1:
2,六种物质之间的反应与转化关系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如图所有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种。
【答案】Al 。
Ca(OH)2+CO2═CaCO3↓+H2O 。
2Al+3CuSO4═Al2(SO4)3+3Cu 。
2 。
【分析】
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故E是铝,F中各元素质量比为2:
2,能与铝反应,故F能是硫酸铜,D能生成硫酸铜,能与铝反应,故D是硫酸,A是空气中含有的一种气体,能与B相互转化,能与C反应,故A可能是二氧化碳,B是碳酸钠,C可能是氢氧化钙,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1)E物质是铝,化学式为Al;
(2)A和C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E和F反应是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
(4)如图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两种;
3.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虚线圈中的两种物质类别相同.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
C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
E的水溶液为浅绿色,F可与生石灰、水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
A的稀溶液与G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与H.
(1)写出化学式:
B,F。
(2)写出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A的稀溶液与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转化为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以上8种物质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
【答案】
(1)HCl,CuSO4.
(2)Na2CO3+Ca(OH)2═CaCO3↓+2NaOH.
(3)CuO+H2SO4═CuSO4+H2O;
置换反应.(4)单质.
试题分析:
根据“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虚线圈中的两物质类别相同”,根据“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所以A是硫酸,硫酸会转化成酸B,所以B是盐酸,根据“C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C为氢氧化钙;
根据“D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所以D是氢氧化钠;
根据“E的水溶液为浅绿色”,则E为亚铁离子的溶液;
根据“F可与生石灰、水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则F为硫酸铜;
根据“A的稀溶液与G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与H”,所以推测G是氧化铜,H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1)根据分析可知:
B为HCl,F为CuSO4;
(2)反应C→D,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其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3)根据分析可知:
A是硫酸,G是氧化铜,则A的稀溶液与G发生反应,即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F转化为E,即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故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AB为酸,CD为碱,EF为盐,GH为氧化物,故以上8种物质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单质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反应类型的判定;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4.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为黑色固体,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且B与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B→C的反应类型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2)若A、B、C为三种不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且C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复习 化学方程式 专项 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