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463228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54.14KB
体育专业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体育专业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专业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掌握迁移的概念,认识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应用于教学和训练中。
1变化规律---特征(1运动技能是后天习得的2运动技能的学习从意识性向无意过渡3运动程序的作用4运动技能的自动化5能量消耗的节省化6觉察错误能力的逐步提高)
2形成阶段特点
①认知定向阶段:
建立初步知觉与表象,神经过程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过程尚未建立,多余动作较多,动作在空间、时间上都不精确,缺乏一致性,并时常会出现一些大的错误
②动作连结阶段:
认知知识的应用,学会把某些环境线索与完成技能所需的活动联系起来,犯错误越来越少,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时间上更加准确,错误觉察能力逐步形成
③协调完善阶段:
技能几乎变成自动而习惯化,练习者的动作已经在大脑中建立起稳固的动力定型,神经过程的抑制更加注重和准确。
同时,练习者已经形成较高的错误觉察能力,能够自己发现错误动作和纠正错误,此阶段必须经过多年和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
3迁移:
一种运动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
应用于教学和训练:
1在开始阶段指导学生获得最大的迁移2后期即运动模式的获得阶段,鼓励练习者从某些相似的技能中迁移学习3应强调对未来技能的迁移4指出技能间的相似性5指出技能间的认识因素方面的相似性6使用语言线索来引导迁移的产生7运动技能迁移量一般很小8基本运动能力无法迁移。
6.掌握对待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
掌握影响体育后进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及提高体育后进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体育优等生:
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要安排难度更大的动作技术,激发他们的学习东西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安排一些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让他们负责指导。
体育差生: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是她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和乐趣,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积极性,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生:
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鼓励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争取更大的进步。
总结:
对于这三类型学生要平等对待,因材施教。
影响学生的心理因素:
1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2意志品质薄弱
3过度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4自信心不足。
提高后进生学习效果的方法:
1提高体育差生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要是体育差生明确学习体育的重要性。
2增强体育差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
3根据体育差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4重视发挥好班级体的骨干作用
5注重对其意志品质的培养。
7.掌握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的内容、特点及应用方法。
重复训练法,只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数据的情况下,按照规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每次(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能使机体基本恢复的一种练习方法。
特点1每次重复练习的动作结构和负荷数据不变;
2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通常是接近或达到比赛的强度;
3重复练习之间间歇时间充分,使运动员机体基本得到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练习。
应用1短时重复训练法的应用2中时重复训练法的应用3长时重复训练法的应用。
应用要求:
1保持预定的负荷强度2保证充分的间歇时间3提高练习者的积极性。
间歇训练法,运动员在进行一定的练习之后严格按照间歇时间休息,在机体未完全恢复之前就进行下一次练习的方法。
特点
1负荷与休息交替进行,有严格规定的休息时间,即在机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练习
2每次负荷时间不长,而负荷强度可根据训练要求,既可以是达到或超过比赛强度,也可以是较小的强度
3间歇休息时要采用积极性休息方式。
应用:
1、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2、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3、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
应用要求1安排合理的训练负荷2确保一定的适应过程3加强必要的医务监督
4掌握科学的间歇时间。
持续训练法,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不太大的强度,不间歇,连续地进行练习的方法
特点1练习的时间较长,也就是一次连续练习的量比较大,但强度不大,一般在60%强度上下变化
2对机体刺激所产生的影响比较缓慢和训练效果出现较慢,但比较稳定。
1、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2、中时间持续训练方法3、长时间持续训练方法的应用。
应用要求1采用适宜的方法配置2制定严密的实施方案3掌握辩证的负荷关系
4实施必要的营养补充。
变换训练法,是一种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
1、负荷变换训练方法2、内容变换训练方法3、形式变换训练方法。
应用要求1搭配不同的变换方法2制定明确的变换方案3辩证认识各种变换方法。
循环训练法,是一种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个练习点(站)后,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
1、循环重复训练方法2、循环间歇训练方法3、循环持续训练方法。
应用要求1选择熟练的练习手段2编排合理的练习顺序3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
4采用合理的循环类型。
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照比赛的规则和方式,以提高训练质量为目的的训练方法。
应用1、教学性比赛训练方法2、检查性比赛训练方法
3、模拟性比赛训练方法4、适应性比赛训练方法
应用要求1明确运用比赛训练法的目的2珍惜比赛性训练的机会
3遵守比赛的基本规则4制定严密的比赛方法。
反应速度1利用突发信号,提高运动员对各种信号的反应能力
2运用运动感觉法3移动目标法4专门性练习。
动作速度1利用外界助力2减少环境阻力3利用后效作用4各种其他练习。
移动速度1爆发力的练习2高频率专门练习3利用特定的场地器材进行加速练习。
基本要求1注意克服速度障碍2合理安排练习时间与负荷
3与专项特点紧密结合4保持必要的兴奋状态。
力量素质,方法、手段:
1负重抗阻力练习2对抗性练习3利用弹性物体练习
4专门器械练习5克服自身体重练习6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练习。
基本要求:
1力量训练要全面2正确选择练习手段3合理安排练习顺序
4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5注意肌肉放松6保持经常、循序渐进。
耐力素质,方法、手段:
1有氧耐力训练2无氧耐力训练。
1注意呼吸问题2以有氧耐力为基础3考虑专项需要
4注意培养意志品质5适当控制体重。
柔韧素质,方法、手段:
1基本方法--拉伸法(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
2基本方式--主动练习和被动练习。
基本要素:
1控制柔韧素质发展水平2注意主要及相关部位柔韧素质练习
3柔韧素质练习要经常持久4柔韧训练与力量训练相结合5注意外界温度和练习时间。
灵敏素质,方法、手段:
1注意培养多种能力2练习时间应适当3休息时间应充分
4结合专项特点进行训练5手段应多样与多变6消除紧张心理7合理安排训练顺序。
1采用多样化的协调能力的训练2要有针对地发展各种协调能力3增加运动技能储备
4应与其他素质训练结合5在技战术训练中注意发展运动员的协调能力
6克服不合理的肌肉紧张7考虑运动员的年龄特征8根据专项需要发展协调能力。
9.掌握课外运动训练的选材和制定训练计划的方法。
跳跃组项目选材的基本要求:
年龄:
男女10-12岁;
身高:
跳高男1.90↑,女1.80↑,
跳远男1.75-1.85,女1.65-1.75。
身体形态:
身材高而修长,小腿长于大腿,足弓、重心高,骨盆窄,关节围度小。
运动素质:
爆发力突出,短程加速能力强,全身协调能力好。
心理品质:
善于形象思维,性格沉着冷静,勇敢并且果断顽强,空间定向准确,节奏感灵敏。
技能表现:
助跑,起跳,腾空等环节连贯,起跳用力集中。
投掷组项目选材:
男14-16岁,女13-15岁;
男1.90,女1.75。
身材高大,粗壮,胸阔,肩宽,臂长,手大,骨盆窄。
速度力量是基础,爆发力是关键,全身协调是重点。
生理机能:
骨骼、肌肉发达,神经过程灵活,磷酸原代谢高,前庭分析器好,屏气呼吸力量足。
神经类型为活跃型,注意力集中,记忆力较强,空间定向准,节奏感灵敏。
旋转动作连贯、自然、平稳,出手动作省力,下肢支撑稳定。
短跑组项目选材
男女均为10岁;
男1.78,女1.70。
身材均匀、健壮,肌肉细长、明显,下肢长,骨盆窄,小腿长,重心高,踝关节围度小,足弓高,脚面薄。
反应速度、运动速度、步频要快,步幅大,爆发力强,韧性好,全身力量大、协调。
安静状态脉搏低,运动后脉搏恢复快,快肌比例较大,磷酸原代谢水平高,血型多为O型,血色素含量较高。
神经类型多为活跃型,自信好强,勇于拼搏,善于集中注意力,听觉反应速度快,节奏感强。
动作协调、自然,用力集中,跑姿优美、轻松。
短时耐力组选材
男女均为10-11岁;
男1.8,女1.7。
理想体形:
身材较高、健壮,肌肉细长明显,下肢长,臂位高,小腿长,足弓高。
力量耐力好,爆发力发展充分,维持最高速度能力强,动作幅度大,柔韧性好。
快、慢肌比例为7:
3,无氧代谢水平高,神经过程强度大,机体抗酸性好。
神经类型为活泼型,自信,好胜,勇于拼搏,注意力集中,节奏感好。
动作幅度大,舒展,自然有力。
制定训练计划的方法:
1准备部分a运动员开始状态诊断b确定训练任务和指标
2指导部分a划分训练阶段b确定各阶段的任务c安排比赛序列d规划负荷的动态变化
3实施部分a选择训练方法与手段b确定各手段的负荷量度c确定恢复措施。
10.掌握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和方法。
原则:
1目的性原则2趣味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4新颖性原则5适应性原则6安全性原则
方法1搜集与选择体育游戏的素材2体育游戏的构思3体育游戏的设计
4体育游戏的检验与修改5游戏创编的注意事项。
11.了解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程序1选题2提出研究假设3研究设计4制定研究计划5收集资料
6整理分析资料7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8科研成果发表。
方法
1哲学方法:
a物质和意识关系b事物联系论c事物发展关系论d矛盾关系e事物辩证关系
2一般研究法a文献资料法b问卷调查法c技术统计法d运动模型法
3具体研究法a基本研究法(收集资料和事实的方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分析资料与事实的方法—理论比较,统计分析,系统分析)
b特殊研究法(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动物模型,尿生化,核磁共振,EPO检测等)。
(二)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
1.掌握人体躯干、四肢骨骼、六大关节和主要骨骼肌的名称、位置、运动特点以及锻炼方法。
脑颅骨8
颅骨29
面颅骨15
中轴骨80
听小骨6
躯干骨51
椎骨26
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
胸骨1
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肋骨
12对
全身骨
上肢带骨
锁骨,肩胛骨
上肢骨64
自由上肢骨
肱骨,桡骨,尺骨,手骨(腕掌指)
附肢骨126
下肢带骨
左右侧髋骨
下肢骨62
自由下肢骨
股骨,髌骨,腓骨(外),胫骨,跗骨,跖骨,趾骨
六大关节:
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肩关节结构:
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的肱骨头构成,也称盂肱关节,是典型的球窝关节。
特点,是个多轴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一个关节,但也是稳定性最差的一个关节,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关节的辅助结构和周围肌肉的力量,使关节既灵活又牢固。
肘关节结构:
有肱骨下端与尺桡骨上端构成的关节,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特点,上述三个关节只能绕两个运动轴运动,即绕额状轴做屈伸运动为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参与绕垂直轴做旋内和旋外运动为肱桡关节和桡尺关节。
桡腕关节:
由桡骨的桡腕关节面和关节盘组成的关节窝与近侧顽固的手舟骨,手骨和三角骨组成的关节头构成。
特点:
桡腕关节是典型的椭圆关节,可绕两个运动轴运动,绕额状轴做屈伸运动,绕矢状轴可作内收和外展运动,还可以做环绕运动。
髋关节:
由股骨头和髋臼构成的球窝关节。
髋关节的运动1支持体重和适应走,跑,跳
2有较深的关节窝,厚而紧的关节囊3强有力的韧带,周围发达的肌肉。
膝关节:
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由股胫关节和股髋关节构成,属于椭圆关节。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半月板—缓冲震动和保护膝关节的功能。
踝关节:
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
是单轴关节,可绕冠状轴做屈伸运动,轻度的外展和内收运动。
臀大肌,仰卧上举腿、后蹬跑、跑斜坡、蛙跳等,正压腿。
股二头肌,俯卧腿弯举,正压腿。
半腱肌,俯卧腿弯举
股四头肌,人体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包括四大块肌肉---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中间肌。
悬挂直腿上举,负重深蹲。
斜方肌,负重上举,提杠铃耸肩,持哑铃护胸。
前锯肌,俯卧撑,双人背握上提(伸展)。
胸大肌,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持哑铃仰卧飞鸟,臂上举后振,肋木压肩。
背阔肌,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拉力器,爬岩爬杆,臂上举后振,肋木压肩。
三角肌,负重直臂侧上举,负重颈前推举,提前双臂交叉。
肱二头肌,负重屈肘,引体向上,双杠支撑摆动。
喙肱肌,负重屈肘,引体向上
肱三头肌,负重上举,卧推,毛巾擦背(伸展)
髂腰肌,负重高抬腿,悬重举腿,前踢腿,仰卧举腿,跪撑后,后摆腿,前后劈叉后腿
小腿三头肌,负重提踵,负重后蹬跑,跳绳,勾脚伸压腿。
腹直肌,双膝跪撑下拉屈体,屈膝仰卧起坐。
2.知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系统,
组成:
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肝、胰和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功能:
1消化食物,即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2为机体提供能量、构筑细胞和组织,最后排出食物残渣
3口腔、咽等还与呼吸、发音和语言活动有关。
呼吸系统,
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肺气泡和各级支气管)。
1传送气2容纳气体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3喉还是发音器官。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的脑、位于椎管的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成分,躯体伸进和内脏神经)。
1不仅是人体运动的指挥调节机构,还直接或间接的指挥和调节着人的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排泄等其他器官及系统的活动,通过调节作用,人体可以对各种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使有机体内部各个系统与外界环境保持相对平衡,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2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3.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1心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枢纽,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泵,并且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心有节律地收缩与舒张,不停地将血液由动脉射出,由静脉纳入,保证血液在心血管内连续不断地做定向流动。
2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心的管道。
3静脉是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
4毛细血管是连接动、静脉末梢间的管道。
体育运动对心血管形态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对心和血管。
对心的影响:
1、对心宏观结构的影响,可使心的重量和体积增大。
2、微观结构的影响,心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组织是由实质成分(心肌细胞)和间质成分(心肌胶原纤维及毛细血管等结构)组成。
实质影响,运动训练可导致心肌细胞的体积增大,直径增粗,收缩蛋白和肌蛋白数量增多。
间质影响,运动训练可使心肌组织中毛细血管数量增多,毛细血管分支吻合丰富,弯曲度加大,心肌毛细血管扩张,管内皮和心腔心内膜皮发生适应性改变,心肌的微循环功能改善。
3对心肌细胞钙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负荷身体条件下心肌肌浆网和线粒体钙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用运动负荷条件下心肌肌浆网和线粒体钙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表现为心肌细胞游离钙基值的显著性变化,并具有可复性。
有氧运动训练可显著增加心肌细胞核游离钙的变化水平。
4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说明适度的运动训练可可有效的防止心肌细胞凋亡;
而长期超负荷运动则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
力竭运动和过度训练可引起细胞凋亡。
对血管的影响:
1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影响2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影响3对微循环血管形态与功能的影响。
4.掌握肌肉活动能量供应三个系统的作用和特点;
掌握能量统一体理论的应用方法。
磷酸原系统:
作用是一切高功率输出运动项目的物质基础,数秒内要发挥最大能量输出,只能依靠ATP-CP系统。
特点1功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2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气3不产生乳酸等中间产物。
乳酸能系统:
作用保证磷酸原系统最大功能后仍能维持数十秒快速功能,以应付机体短时间内的快速需要,该系统是1分钟以内要求高功率输出运动的物质基础。
特点1功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持续时间较短
2功率输出次之,不需要氧气
3最终产物是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
有氧氧化系统:
作用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的物质基础。
特点1ATP生成总量最大,但速率很低2持续时间很长
3需要氧的参与4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
能量一体理论的应用方法:
1、着重发展起主要作用的供能系统2、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5.掌握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
形态特征:
快肌纤维,1直径较粗,肌浆少,肌红蛋白含量少,呈苍白色
2肌浆中线粒体数量和容积小,但肌质网发达,对钙离子的摄取速度快,从而反应速度快
3快肌纤维接受脊髓前角大运动神经元的支配,神经传导快
4收缩力量大;
慢肌纤维,1直径较细,肌浆丰富,肌红蛋白含量高,呈红色
2肌浆中线粒体直径大,数量多,周围毛细血管网发达
3支配慢肌纤维的神经元是脊髓前角的小运动神经元,传导速度慢
4肌纤维数量少,肌红蛋白横桥少,收缩力量小。
生理特征:
快肌纤维收缩的潜伏期短,收缩速度快,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与慢肌纤维相比,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曲线位于其上方,但收缩不能持久,易疲劳;
慢肌纤维收缩的潜伏期长,收缩速度较慢,表现张力较小,但能持久,抗疲劳能力强。
代谢特征:
快肌纤维,无氧代谢能力较高,表现为肌纤维中参与无氧氧化过程酶的活性较慢肌纤维高,糖酵解的底物肌糖原的含量也比慢肌高;
慢肌纤维有氧氧化能力较高,表现为线粒体不仅数量多,而且体积大,线粒体蛋白含量高,氧化酶活性较快肌纤维高,甘油三酯含量高,氧化脂肪的能力为快肌纤维的4倍,毛细血管丰富,肌红蛋白含量较高,有氧能力高于快肌纤维。
6.掌握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规律。
反应:
1、心输出量得反应2、血液重新分配3、血压的改变。
运动开始时,心输出量就急剧增加,通常一分钟就达到高峰,并维持在该水平,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加与运动量或耗氧量成正比。
运动时,由于肌肉的节律性舒张和呼吸运动加强,回心量大大增加,这是增加心输出量的保证。
另外,运动时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使容量血管搜索提循环平均充盈,血压升高,也有利于静脉回流。
适应:
1、运动性心脏肥大
2、运动心脏微细结构的重塑
3、运动心脏功能改善。
1、安静时心跳徐缓
2、亚极量强度运动时心泵功能的节省化
3、极量强度运动时心泵功能储备大)
7.掌握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
程序方法:
1、进行一般调查和填写PRA-Q筛选问卷,其包括询问病史及健康状况,询问内容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身高体重等
2、12分钟跑等方法推测其有氧适能水平
3、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定运动处方
4、对运动处方进行修改或微调,按处方活动一段时间后,根据参加者得生理反应和适应状况,再对处方作进一步的修改或调整5、实施运动处方。
8.掌握肥胖的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
0.9
肥胖度=【实际体重÷
标准体重-1】×
100%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
诊断指标(方法)
肥胖
轻度
中度
重度
超重
肥胖度%
20-29
30-50
>50
10-<20
体脂%
体质指数BMI
1998年
BMI≥28
24≤BMI<
28
g/cm2
2002年
WHR(腰围/臀围)
男>0.95,女>0.85
9.知道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
1活动性手段(变换活动部位和调整运动强度;
整理活动)
2营养性手段
3中医药手段
4睡眠
5物理手段。
10.了解兴奋剂的种类和毒副作用。
分类(毒副作用):
1、刺激剂,苯丙胺,吗啡因等真正的“兴奋剂”(会导致过分激动、焦躁不安、入睡困难和睡眠浅,影响运动员体力恢复,甚至心率增加过快,心律不齐,诱发室性早博,引起胃肠道弥漫性损伤,诱发或加重溃疡,使呼吸浅而快,限制Vo2max提高。
最有成瘾性,特别是含有可卡因等毒品物质,停止服用后会出现戒断综合征)
2、麻醉止痛剂,如哌替啶,和吗啡等物质(会降低运动员机体的损伤预警系统,造成运动员在运动中盲目地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从而诱发机体更深层更严重的伤害,最终对运动员的体能产生摧毁性的影响。
会出现中毒症状,如瞳孔散大,心跳加快,中枢过度兴奋,昏迷和抑制呼吸等。
)
3、合成类固醇,睾酮类激素,促进肌肉蛋白合成(1引起运动系统损伤2诱发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育 专业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