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一上鲁教版地理必修1阶段综合测评3 第七九课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454310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34.35KB
江苏高一上鲁教版地理必修1阶段综合测评3 第七九课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苏高一上鲁教版地理必修1阶段综合测评3 第七九课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一上鲁教版地理必修1阶段综合测评3 第七九课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流层气温存在垂直变化,主要是由于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A对。
]
深秋或初冬晴朗的夜晚,常见农民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以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4~5题。
4.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
b<
c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5.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4.B 5.C [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
其中b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其辐射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
阴天时,c辐射增强,燃烧柴草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及大量烟尘,可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从而保护作物免受冻害。
读赤道附近海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hPa),完成6~7题。
6.此时O点的风向更接近于(注:
海上摩擦力忽略不计)( )
A.甲B.乙
C.丙D.丁
7.O点附近等压面与下图中接近的是( )
A B C D
6.A 7.B [第6题,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若海上忽略摩擦力,则气流仅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故选A。
第7题,材料显示该图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因此应为近地面,排除A项。
图中显示气压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等压面应向上凸,故B项正确。
8.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
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A [晴天晚上云少,则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则剧烈降温容易出现霜冻。
9.下列环节只参与了陆上内循环的是( )
A.密西西比河的河流径流
B.塔里木河的河流径流
C.洞庭湖水注入长江
D.未登陆的台风形成的降水
B [塔里木河是内流河,河水不注入海洋,水分蒸发到陆地上空,又降回陆地。
读下图,完成10~11题。
某地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
10.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压a地低于b地B.气温a地低于b地
C.a地空气受热下降D.b地空气冷却下降
11.甲处有大面积绿地,绿地对空气的作用是( )
A.净化、增温B.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D.增温、减湿
10.B 11.B [第10题,根据箭头方向,a地气流下沉,气温低,气压高。
b地气流上升,气温高,气压低。
a地气压高于b地,A错。
a地气温低于b地,B对。
a地空气受冷下降,C错。
b地空气受热上升,D错。
第11题,甲处有大面积绿地,绿地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对空气有净化、增湿作用,B对。
绿地能够减轻热岛效应,对空气有降温的作用,A、C、D错。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①处为陆风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13.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温度下降
12.D 13.C [本题组考查局地热力环流、湖泊对局地气候的调节作用。
第12题,图中①与③处给出了风向和风力大小情况,因湖陆风与海陆风均为局地热力环流,故可根据①处与③处风向确定②、④处气流运动状况。
图中①处风向为由湖泊吹向陆地(为湖风,如果①处风向为由陆地吹向湖泊则叫陆风),故排除A项;
③处风向由陆地上空吹向湖泊上空,则②处为下沉气流,故排除B项;
③处风力大于八级,①处风力为四级,故排除C项;
④处为上升气流,易形成降水,D项正确。
第13题,城市地面硬化会加剧陆地与湖泊的热力性质差异,使湖陆风加强,A项错误。
围湖造陆减小了湖泊面积,会减弱湖泊与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使湖陆风减弱,B项错误。
湖陆风使陆地与湖泊上空的空气运动,进而影响区域内气温、气压及湿度,对局地气候起到调节作用,表现为增加陆地空气湿度,调节陆地气温,使气温日较差减小,故排除D项。
故C项正确。
湖泊换水周期的长短可以用公式:
T=W/(Q×
86400)计算。
T为换水周期,以天计;
W为湖泊储水量,以立方米计;
Q为年平均入湖流量,以立方米/秒计。
下表示意我国部分湖泊的有关数据,据此回答14~16题。
湖泊
面积
(平方千米)
储水量W
(亿立方米)
年平均入
湖流量Q
(立方米/秒)
洞庭湖
2820
173
10353
太湖
2428
44
195
滇池
297
16
29
青海湖
4853
742
39
14.只参与陆地内循环的湖泊是( )
A.洞庭湖B.太湖
C.滇池D.青海湖
15.换水周期最长的湖泊是( )
C.滇池D.青海湖
16.由表中信息可知( )
A.湖泊面积越大,换水周期越长
B.湖泊储水量越小,换水周期越短
C.年平均入湖流量越大,换水周期越短
D.湖泊储水量与年平均入湖流量的比值越大,换水周期越长
14.D 15.D 16.D [第14题,青海湖是位于青藏高原上的内陆湖,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第15题,根据材料所给公式可知,湖泊储水量与年平均入湖流量的比值越大,换水周期越长,通过计算,可知青海湖的换水周期最长。
第16题,根据材料所给公式可知,湖泊储水量与年平均入湖流量的比值越大,换水周期越长。
2014年10月开始,“南水”进京,每年向北京市供水约10.5亿立方米,但仍不能满足用水需求。
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7~19题。
17.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
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冬季风D.我国的夏季风
18.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的主要环节是( )
A.①B.⑤
C.③D.④
19.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④
17.D 18.B 19.A [第17题,图中①功能是水汽从海洋输往陆地上空,据此结合选项选D。
第18题,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至华北地区,影响的主要环节是地表径流,据图选B。
第19题,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它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
在其过程中,能塑造地表形态;
通过水循环中水的三态变化,可以对太阳能吸收和转化,选A。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
A.①—降水B.②—蒸发
C.③—水汽输送D.④—地表径流
21.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海洋蒸发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D.凝结降水
20.D 21.B [第20题,根据图示箭头的方向可判断①表示海水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大气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
第21题,人们对海洋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等环节影响不大,但对地表径流可以通过兴修水利工程施加影响。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
完成22~23题。
22.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 )
A.图aB.图b
C.图cD.图d
23.“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地表下渗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2.A 23.B [第22题,由图可知只有图a中的城市绿化带具有蓄水、净水装置,则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图a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23题,由材料可知“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可知主要是调节地表径流、增加地表水下渗,而对水汽输送以及大气降水几乎无影响,故本题应选择①④,正确答案为B。
读某区域剖面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序号表示地下径流的是( )
A.①B.②
25.图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
A.不断更新陆地水
B.加速冰川融化
C.使水呈三态变化
D.使海平面上升
24.D 25.A [第24题,由图可以看出①为蒸发;
②为水汽输送;
③为地表径流;
④为地下径流。
第25题,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下列各题。
(13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
A________,F________,I________。
(3分)
(2)从数量上看,A>
D的原因是________,图中I的作用是________。
(4分)
(3)阴天的气温日较差一般比晴天小。
主要原因是什么?
(4)深秋,我国北方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寒潮造成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2分)(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解析] 第
(1)题,图中字母A是由太阳发出的太阳辐射,F是地面射向大气的地面辐射,I是大气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
第
(2)题,A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D是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后的太阳辐射,所以从数量上看,A>
D;
I是大气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起到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第(3)题,阴天的白天,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白天温度不太高;
夜晚,云层厚,大气的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温度不太低,所以气温日较差一般比晴天小。
晴天,云层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温度升高快;
夜晚,大气的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快,气温下降快,昼夜温差大。
第(4)题,深秋,我国北方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浓烟能增强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加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以防止寒潮造成大面积冻害,选D正确。
[答案]
(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多云的白天(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
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低,故气温日较差较小 (4)D
27.滨海地区的风随昼夜更替而风向转换,形成海陆风,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6分)
(1)在图1中用箭头画出白天的大气运动示意图。
(2)由图2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________(季节)最少,主要原因是该季节________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海陆风。
(3)分析海风对滨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
(8分)
[解析] 第
(1)题,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其高空形成高压;
海洋升温慢,气温低,空气做下沉运动,近地面形成高压,其高空形成低压,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即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高空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第
(2)题,由图2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最少的季节是冬季,每月只有3天左右;
主要是因为该季节冬季风势力强盛,“掩盖”了海陆风。
第(3)题,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或降低温度);
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湿润空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答案]
(1)
(2)冬季 冬季
(3)海风从海洋上吹来,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或降低温度),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28.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只包含a、b的水循环称为________;
包含a、c、d、e的循环称为________,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_______,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6分)
(2)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理解为________。
古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它可通过水循环环节中的________,实现西归。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只包含a、b的水循环为海上内循环;
c为水汽输送;
黄河主要为雨水补给。
[答案]
(1)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更新
(2)雨水是其主要补给水源 水汽输送
29.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沿海地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1)图示水循环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海陆间循环”或“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在图中补画水循环D环节缺失的箭头。
(2)你认为对地表径流影响最为显著的人类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水循环中的________(填字母)环节,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沛的水汽。
(4)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湖泊也被开垦为耕地,可能会对该地区降水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由示意图可以看出图示各环节发生在海洋、陆地之间,故应为海陆间循环。
第
(2)题,目前人类主要通过修建水库调节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不均、跨流域调水平衡空间分布不均。
第(3)题,“水汽输送”将水汽输送到陆地,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第(4)题,湖泊蒸发和植物蒸腾环节与降水关系密切,其遭破坏后,势必减弱蒸发和蒸腾作用,从而使大气中水汽减少,该地降水也会受到影响。
[答案]
(1)海陆间循环 画图略。
(2)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或修建水库 (3)C
(4)使降水减少 地表没有植被和较大水面,会减少地表的蒸发和植物蒸腾,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高一上鲁教版地理必修1阶段综合测评3 第七九课时 江苏 高一上鲁教版 地理 必修 阶段 综合 测评 第七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