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1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449561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5.43KB
高中语文第11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第11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11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拊。
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拊葬小仓山墓左。
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
君殁,遂为之铭。
--节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省叔父于巡抚幕中省:
探望
B.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摈:
排挤
C.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善:
善良
D.而尤多名迹迹:
事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以贫游幕四方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著才矣,而仕卒不进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C.所以待宾客者甚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袁枚文学才能的一组是
①巡抚金公拱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②其瑰奇幽邀,一发于文章,以白喜其意
③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④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⑤上白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⑥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A.①③⑤B.③④⑥C.①②④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
A.年轻时,袁枚赶上了朝廷的博学鸿词科开考,并且考取了进士,在当时考取的二百多人中,袁枚年龄最小。
B.袁枚刚开始时担任溧水县令,接着调任江宁知县,不久辞官回家;
后来他又被朝廷起用,被派往陕西,但因父亲去世而返回,从此一直居住在江宁。
C.袁枚在官场上有名望政绩,在溧水做县令时,他的父亲担心他年少无知,曾到民间暗访,老百姓都认为他是个好官。
D.因为袁枚与姚鼐的先辈有交谊,而且姚鼐居住在江宁与袁枚来往的时间最长,所以袁枚去世,姚鼐为他写下了这篇铭文。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⑴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
译文:
⑵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
⑶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2,翻译下面加横线的句子: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
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为命运的奴隶。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
接受命运,但不胆怯。
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
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
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
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请以“只做命运的朋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4,在廉颇宣恶言,舍人请辞去的情况下,蔺相如向舍人道出了忍让廉颇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东风不来,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心如____________________
恰若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李远,字万岁。
幼有器局,志度恢然。
尝与群儿为战斗之戏,意气雄壮,招麾部分,便有军阵之法。
郡守见而异之,曰:
“此小儿必为将军,非常人也。
”及长,涉猎书传,略知指趣而已。
魏正光末,天下鼎沸,贼胡琮侵逼原州,其徒甚盛。
远昆季率励乡人,欲图拒守,而众情猜惧,颇有异同。
远乃按剑而言曰:
“顷年以来,皇家多难。
正是忠臣立节之秋,义士建功之日。
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
有异义者,请以剑斩之!
”于是众皆股栗,莫不听命。
乃相盟歃,遂深壁自守。
太祖见远,与语悦之,令麾下,甚见亲遇。
太祖谓远曰:
“孤之有卿,若身体之有手臂之用,岂可暂辍于身。
”除大丞相府司马。
军国机务,远皆参之。
时河东初复,民情末安,太祖谓远曰:
“河东国之要镇,非卿无以抚之。
”乃授河东郡守。
远敦奖风俗,劝课农桑,肃遏奸非,兼修守御之备。
曾末其月,百姓怀之。
远善绥抚,有干略,守战之备,无不精锐。
每厚抚境外之人,使为间谍,敌中动静,必先知之。
至有事泄被诛戮者,亦不以为悔。
尝校猎,见石于丛蒲中,以为伏兔,射之而中,镞入寸余。
就而视之,乃石也。
太祖闻而异之,赐书曰:
“昔李将军广亲有此事,公今复尔,可谓世载其德。
”
时太祖嫡嗣未建,明帝居长,已有成德;
孝闵处嫡,年尚幼冲。
乃召群公谓之曰:
“孤欲立子以嫡,恐太司马有疑。
”大司马即独孤信,明帝敬后父也。
众皆默,未有言者。
远曰:
“夫立子以嫡不以长,《礼经》明义。
略阳公为世子,公何所疑,若以信为嫌,请即斩信。
”便拔刀而起。
太祖亦起曰:
“何事至此!
”远乃止。
于是群公并从远议。
出外拜谢信曰:
“临大事,不得不尔。
”信亦谢远曰:
“今日赖公,决此大议。
(节选自《周书·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七》)
1.下列句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有异议者,请以剑斩之②作师说以贻之
B.①若身体之有手臂之用②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C.①就而视之,乃石也②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①临大事,不得不尔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下列各组中,分别表现李远“有器局”和“善绥抚”的一项()
A.①招麾部分,便有军阵之法②于是众皆股栗,莫不听命
B.①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②每厚抚境外之人,使为间谍
C.①军国机务,远皆参之②至有事泄被诛戮者,亦不以为悔
D.①以为伏兔,射之而中,镞入寸余②于是群公并从远议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李远幼年时就很有器量,和孩子们玩打仗的游戏,他指挥起来从容不迫,气势雄壮,符合行军布阵的方法,郡守看见后便觉得他与众不同,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将军。
B.魏正光末年,天下动乱,贼人胡琮率党羽进犯原州,李远兄弟打算率领乡人坚守原州,可是众人疑惧,意见分歧很大,李远晓以大义,软硬兼施,于是众人一起歃血盟誓,从此深沟高垒坚守原州。
C.李远能文能武,既善于治军又精于理民;
读书,并不寻章摘句;
射箭,准而有力,有李广之风;
理民,安抚教化,恩威并重,所以深为太祖倚重,把他看成左膀右臂。
D.在为太祖立嗣的问题上,李远不怕得罪大司马独孤信,据理力争,坚持立有德行的长子为继承人,得到众人的一致认可:
就连独孤信也认为李远做得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涉猎书传,略知指趣而已。
(2)正是忠臣立节之秋,义士建功之日。
5.课内文言语句翻译: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7,下列加点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姬(jī)鲰生(zōu)以飨士卒(xiǎng)按剑而跽(jì
)
B.樊哙(kuà
i)卮酒(zhī)瞋目视之(chēn)目眦尽裂(cì
)
C.玉玦(jué
)参乘(shè
ng)切而啖之(dà
n)不胜桮杓(beī)
D.刀俎(zǔ)彘肩(zhì
)戮力攻秦(lù
)从百余骑(jì
)
8,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例: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桮”同“杯”)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6)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9,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
(1)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2)沛公起如厕
(3)杀人如不能举(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10,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同上,像翅膀一样
B.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沛公军霸上:
军,同上驻扎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沛公欲王关中:
王,同上
D.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11,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1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
亚父南向坐,棗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
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壮士!
棗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曰: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翻译下列句子
(1)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2)客何为者?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会其怒,不敢献。
2.刘邦见项羽时所说的那段话,足见他的老谋深算。
他要向项羽表明平等关系的话是:
表示自己有功而不居功的话是:
他掩饰自己政治意图的话是:
他这样说的目的是:
3.樊哙闯帐,怒斥项羽,而项羽竟然“未有以应”,后说了一个“坐。
”这反映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公孙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
家贫。
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
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
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
弘为布被,食不重肉。
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
二岁中,至左内史。
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
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
汲黯庭诘弘曰:
“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
”上问弘。
弘谢曰:
“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
”上然弘言。
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
“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
“有之。
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
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
”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
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
诸尝与弘有卻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
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
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
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
乃上书曰:
“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
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
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
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今陛下躬行大孝,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
今臣弘罢驾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
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
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
”天子报曰:
“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
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
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己,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因赐告牛酒杂帛。
居数月,病有瘳,视事。
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称:
称赞
B.食不重肉重:
重叠
C.虽详与善详:
通“佯”,假装
D.是章朕之不德也章:
显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又缘饰以儒术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故人所善宾客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力行近乎仁吾尝疑乎是
D.因赐告牛酒杂帛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距最远的一项是()
A.天子以为谦让B.淮南、衡山谋反
C.终无以报德塞责D.遭遇右武
4.下列全能说明公孙弘受天子赏识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为人恢奇多闻
②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③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
④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
⑤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④
14,作者不下断语,通过言行表现人物,刘帮老谋深算,项羽胸无城府,樊哙粗中有细,人物无不栩栩如生。
请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个人物,写出人物性格,300字左右。
15,赤壁今何在
(1)赤壁之战虽为陈迹,但关于“赤壁”的地点,从唐代争论至今。
据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和王象之《舆地纪胜》所记,今武汉市蔡甸东临障山、汉川县西赤壁山、黄州市西北赤鼻山、赤壁市西赤壁山(又名石头口)和武汉市武昌西南赤矶山,都被认为是“赤壁之战”的赤壁山。
赵、王二人文后点评:
前二说,混赤壁与乌林为一地,又皆远离长江,且在江北;
黄州说也把赤壁置于樊口对岸的江北,皆与“赤壁之战”形势不合。
赵、王明确肯定赤壁山于今武汉市武昌西南的赤矶山。
(2)关于赤壁市赤壁山之说,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明确肯定:
“赤壁山在(鄂州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
”此说后被赵彦卫否定:
“指今石头口为其地,然石头口初未尝以赤壁名。
(3)李吉甫的蒲圻赤壁说,确实经不起推敲。
曹操初战败后,以乌林为大本营,陈兵于江北沿岸,孙、刘联军则于赤壁上下的南岸。
周瑜采用黄盖溯江西上诈降、中流放火烧连营、精锐继后追击这“三段之计”而大败曹操。
可见,乌林与赤壁之间,应有一定的上、下游间距,绝不可能是南北隔江相对。
(4)另据《三国志》载,其时曹操数十万大军已沿江东下,双方兵力悬殊,孙、刘联军只能在重兵保卫大本营夏口的前提下,派出适量人马至夏口的前哨及数十里之内的大、小军山一带游弋设防,再远之处就属分散兵力,更不用说远在数百里之外的蒲圻赤壁山了。
(5)主张“赤壁”于今武昌西南一带的,主要是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郦为江南诸水作注时曾参阅大量南方文献)与南朝盛弘之经数年实地查勘和访问而成的《荆州记》。
(6)《水经注》“乌林-赤壁”河段中记载“江水又东径下乌林南”,郦道元即说,“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
《水经注》又载,江水又东径陆口、蒲圻洲、蒲圻县等地后,“左径百人山南,右径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
百人山,马征麟《长江图说》指出,即今武汉市西南长江左岸的纱帽山。
和百人山隔江相对的“赤壁”,便是《云麓漫钞》中最终确定的今武昌西南长江右岸的赤矶山了。
当地村民至今仍能在附近山上、田内、江边捡到箭镞等战争遗物。
而盛弘之《荆州记》中说:
“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乌林,周瑜、黄盖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赤壁、乌林其东西一百六十里。
”可见,“赤壁与乌林相对”于长江断面上,不符合此次战役的逻辑。
(7)但郦、盛二人的记述,何以屡遭否定?
关键是,长江“乌林-赤矶山”河段,长度已达260里,超出南朝时100里。
南朝以前,该河段属顺直分汊河型,隋唐后演变为弯曲分汊河型。
簰洲湾弯道的形成,使长江河道延长将近100里。
由此,赵、王二人引用《水经注》关于乌林、赤壁的记载后即说:
“据此则赤壁、乌林相去二百余里。
”杨守敬的《水经注疏》虽认同郦、盛二人的结论,但不解长江长度之变化,而据乌林以东160里,定赤壁于今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虽较为接近史实,但也是错误的。
1.“蒲圻赤壁”并不是真正的“赤壁”,以下表述不能成为这一论断依据的一项是()
A.“蒲圻赤壁”位于长江北岸,其地理位置与历史上的“大战”形势不符。
B.赵彦卫以石头口起初没有“赤壁”之名而否定赤壁市赤壁山为“赤壁”。
C.孙、刘联军分三个阶段击败曹操,可见乌林与“赤壁”存在上下游距离。
D.从双方大本营的位置,可见“赤壁”在蒲圻也与当时兵力强弱形势不符。
2.第(6)段中“此次战役的逻辑”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对古代某一地名的确定,既要依据相关的典籍,还应辅以必要的实物加以佐证,如出土的文物、发现的遗迹等。
B.《水经注》与《荆州记》的相互印证说明:
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密切结合才能在历史地理学方面得出正确结论。
C.从南北朝到南宋的七八百年间,在长江河道不断延长的影响下,乌林与赤壁两地间的距离也增加了至少40里。
D.如果杨守敬的《水经注疏》能够了解到古今长江河段长度的变化情况,完全有可能得出更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
4.就本文提供的信息,简要评述郦道元、盛弘之、赵彦卫、王象之、本文作者在对“赤壁今何在”这一问题探究中的历史性贡献。
16,时间
沈从文
(1)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
时间改变一切,证实一切。
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2)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
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
正仿佛不少人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是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
(3)生命的意义解释得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
因此一些聪明人同一些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
他们虽都肯定了生活是由“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所构成,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也就有了分歧。
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
大别言之,聪明人要思考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
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
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
(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呼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了愚蠢家伙。
(4)这两种人虽同样有个“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即便有时择业相同,他们的成就却不相同。
同样想征服颜色线条作画家,同样想征服乐器音声作音乐家,同样想征服木石铜牙及其他材料作雕刻家,甚至于同样想征服人身行为作帝王,同样想征服人心信仰作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结果都不会相同。
因此世界上有大诗人,同时也就有蹩脚诗人,有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有虚伪革命家。
至于
两种人目的不同,择业不同,那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
(5)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如此,却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具有一点特殊意称和永久价值,心性绝顶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历史上的释迦、孔子、屈原、耶稣,就是这种人。
这种人或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复古,活下来都显得很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
历史上这种人并不多,可是每一时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11 课记梁任公 先生 一次 演讲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