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6448730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32KB
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择优扶强推进“三重”
以重点项目为抓手,落实优惠政策和关键措施,带动产业链整合延伸,加快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速重要产业集群发展。
(3)优化工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一带三园”(冶金工业园、化学工业园、高科技产业园和船舶产业带)的生态化建设,培植发展物流配送、物资回收和废物消纳等循环型工业集中区,大力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
二、“十一五”评价与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克服能源、电力、资金紧缺和各种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整体推进,经济运行提速增效,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五”发展目标。
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业总量快速扩张
预计2010年,全部工业产值达2100亿元,为2005年的4.14倍,年均递增32.8%。
实现销售收入1950亿元,年均递增33.2%,利税168亿元,年均递增44.3%,利润72亿元,年均递增37.4%。
全市规模以上列统工业企业数达870个,比2005年增加303个,实现产值1425亿元,总量居扬州市第一位,“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34.6%,规模以上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达67.86%,比2005年提高4.36个百分点。
(二)、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预计2010年,全部工业产销率达97.9%,销售收入占产值比重达92.8%,分别比2005年提高1.1个、2.8个百分点。
产值利税率8%,比2005年上升2.7个百分点。
全部工业资产总额达480亿元,负债275亿元,资产负债率57.3%,比2005年下降2.4个百分点,两项资金占年销售收入的5.7%,比2005年下降4.9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8%,销售收入占产值比重达94.1%,分别比2005年提高1.3个、3.4个百分点。
产值利税率7.54%,比2005年上升1.93个百分点,资产总额达400亿元,负债240亿元,资产负债率60%,比2005年下降3.9个百分点,两项资金占年销售收入的5.8%,比2005年下降6.4个百分点。
(三)、优势企业、重点行业不断壮大。
预计2010年,全市产销过亿元企业300家,产销5000万元至1亿元企业280家,产销3000万元至5000万元企业120家,分别比2005年增加240个、185个、30个。
重点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中海造船产值达80亿元,为重点企业领头羊;
诚德钢管、龙川钢管、科进船业、华伦化工等公司产值超过30亿元;
恒远机械、石化、方正钢铁、英泰集团等公司产值超过20亿元;
捷凯电力等18家公司产值在10亿元以上。
(四)、技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十五”期间,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大技改投入,提高项目质量,十一五末(2010年)预计完成技改投入300亿元。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幅36.8%。
十一五期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0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
(五)、工业集中区建设初见成效
全市在工业集中区建设中,坚持合理布局,把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和方向。
园区建设初具规模,2009年度扬州市十强乡镇工业集中区评比,大桥镇名列第一,仙女、丁伙、邵伯分别为第三、第六、第七。
2010年预计,各镇工业集中区累计基础设施投入34亿元,全市工业集中区可实现产值900亿元、利税68亿元、利润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43%和52%,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达33.3%、35%、和30.7%。
园区载体作用明显增强。
我市充分利用工业集中区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团队招商、小分队招商、委托招商、信息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投资者进区投资兴业,进区项目不断增加,技改投入势头强劲。
(六)、市属企业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
市属企业和乡镇企业改制均以“两个置换”为原则,以“两个走向市场”为目标,实施公有产权彻底退出企业,职工身份彻底转换,经营机制完全市场化。
“十一五”期间2740多家镇村集体企业和64家市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已全部完成,达到了“一厂不漏,一项不缺,一人不留”的要求。
资产重组力度进一步加大。
江都船舶集团公司2007年将资产作价3亿元转让给中海工业,成功吸引了国有大型企业落户江都,有力推动了江都造船业的迅速扩张。
江都市华伦化机环保设备厂2007年主动联姻国内水泥机械产品的龙头老大——中材国际,合资成立扬州新中材国际有限公司,将企业的主导权交给大型国有企业,甘当国有企业的生产加工基地,带动了江都水泥机械产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上市融资取得突破性进展。
通过不懈努力,江苏长青农化股份公司于2010年4月成功登录中小版,上市融资10.03亿元,实现了江都企业上市融资零的突破。
江苏亚威机床股份公司正在积极向发审委申报材料,江苏天雨环保集团已经与中介机构签订协议,进入了上市前的准备阶段。
这必将促进优势企业迅速做大做强。
自2006年以来担保公司也有了一个较快的发展,到2010年底全市已经成立了15家担保公司,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60亿元的贷款担保,促进了小企业的加速成长。
三、经济环境分析
未来几年是我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特殊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史无前例。
1、有利条件
我们正面临着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加速化的格局不会改变,世界各国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政治取向不会改变,国际资本、人力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动加快、互利合作的趋向不会改变。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改革开放、坚持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
特别是国家近期出台的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省政府出台的十二个产业振兴规划纲要,都将为我市工业发展带来一系列发展机遇。
从自身条件看,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积累,我市工业已具备了一定的比较优势。
主要表现为:
一是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为我市工业发展搭建了发展平台。
随着苏中江都机场、淮扬镇铁路、五峰山过江通道、江海高速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实施,江都将成为沿江地区重要的枢纽型城市。
特别是规划建设的五峰山过江通道,使江都与苏南真正实现零距离对接,必将对江都更好地接受上海、苏南的产业辐射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支柱产业的集聚壮大为我市工业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近年来,我市强势推进产业集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规模以上企业年均增加100家以上;
工业技改投入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
同时,我市的对外合作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先后与中海、中远、中交、中材国际等国字号企业和美国乔丹、法国阿海珐、日本电装、日清纺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美国凯雷基金等国际著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都为我市工业发展在更大范围内集聚要素资源提供了良好条件。
三是沿江开发和工业集中区建设为我市工业发展提供了优质载体。
规划面积102平方公里的沿江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0亿元,其中4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进区项目45个,总投资突破300亿元。
各镇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10万亩,基础设施投入超过10亿元,开发面积超过6万亩,实施项目1528个,完成项目投入400亿元。
100公里的市域环路产业带初具雏形。
四是科技进步为我市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全市建成扬州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71家,其中省级以上6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
拥有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0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0个扬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个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
全市每年新产品开发数、科技项目立项数和专利申报数在苏中均名列前茅。
从周边地区发展情况看,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是我市工业发展的有益参考。
苏南等先进地区的发展历程,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详实的路径参考和实践经验,同时,比较两地的发展模式、发展方式、时代背景与宏观环境的变化,我市也能选择更加科学的发展方向,形成新于过去的发展思路,实施强于过去的发展措施,探索优于过去的发展方式。
2、不利因素
一是国际国内经济走势变化难测。
从世界经济范围看,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和加深,国际贸易壁垒、非贸易壁垒摩擦增多,外贸出口形势严峻。
从国内经济看,我国经济增长率在2007年达到峰值后开始回落,股市、房市理性回归,其财富效应大幅度缩水,自然灾害、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而造成得我国突发性、局部性不稳定事件等都会给我国今后几年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二是全市微观的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
从总体上看,我市工业的发展水平不高,而且不平衡性严重。
一些重点企业,特别是出口比重较大的重点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大项目、大企业偏少,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创新创牌工作不仅与发达地区差距大。
而且赶超难度大,整个工业“偏重”,节能降耗的目标压力不断加大。
三是工业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承载能力亟待提高。
近几年,我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承载更大总量、更快速度、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要求,还有不少差距。
从经济发展要素看,要达到张家港2008年的发展水平(GDP1250亿元、工业销售3700亿元、利税150亿元、到账外资55亿美元),每年需新增注册资金亿元,新增劳动力万人,新增工业用地亩,新增工业用电万度。
工业发展的保障能力和承载能力是严峻而现实的挑战。
四、思路和目标
1、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大局,坚持解放思想、高点定位,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着力做好科技创新、结构创优、品牌创建、节能降耗工作,做强企业,做优产业,把江都建设成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环境优美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基地。
2、主要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
到2015年,全部工业实现产值7400亿元,年递增28.6%以上;
销售收入6960亿元,年递增28.9%以上;
实现利税600亿元以上,年递增29%;
利润300亿元以上,年递增33%。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050亿元,年递增28.8%;
销售收入4780亿元,年递增28.8%;
实现利税460亿元以上,年递增29.2%;
利润250亿元以上,年递增31.3%。
打造重点企业集群。
到2015年,力争培育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000家。
其中10-30亿元以上企业48家,30-50亿元以上企业10家,50-100亿元以上企业16家,百亿以上企业9家。
提高经济运行质态。
全市工业产销率达97%以上,销售利税率达8%以上,增加值率达24%以上,工业GDP占全市经济比重超过50%,工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70%以上。
2、工业投入目标。
十二五末(2015年)完成投入1000亿元。
十二五期间年均增幅27%。
十二五期间(2011-2015五年期间)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8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其中30-50亿元项目3个,50-100亿元项目1个。
3、产业发展目标
到2012年,打造3个千亿级支柱产业,特钢产业、车船产业、机电产业产值分别突破1000亿元。
车船产业中汽车产业产值400亿元,船舶产业产值600亿元。
4、节能降耗目标。
到2012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5%,主要污染物COD和SO2排放量分别削减19.1%和24.2%。
五、保障措施
1、进一步加大工业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力度。
一是实施规划引导,在国家、省市产业发展规划的框架内,按照产业发展的目标,通过招商引资、战略重组、政策扶持、行政推动等措施,以园区和开发区为载体,整合产业资源,形成企业集群化、产业集聚化、发展集约化的格局。
二是进一步修订完善和出台新的促进产业发展鼓励、扶持政策,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
建立企业发展奖励政策,对全市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工业集中区建设、标准化厂房建设、科技进步等方面情况进行考核,每年组织召开全市工业发展大会,及时兑现奖金,从奖励政策上引导企业向科技型、创新型转变。
三是由市政府牵头,成立由经发委、发改委、科技局、环保局、国土局、规划局、财政局、质监局等部门组成的专门工作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协调相关事务,解决重大问题,探索结构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模式。
2、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平台建设。
一是围绕产业重大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推进融资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是推进区域性研发、信息、人才、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产业发展,创建区域品牌,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基地命名,提高产业发展的区域综合竞争力。
3、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的硬环境建设和功能配套设施建设。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凝聚力的重点园区。
以沿江开发区为载体,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国字号、中字号国家重点企业和我市的行业龙头企业来办厂投资。
另外各乡镇依据自身的特色行业,建立有层次,有品牌的工业园区。
二是要更加注重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千方百计地提高城镇的容载能力和集聚能力,使我市的城镇真正成为宜居的福地,创业的高地。
三是要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港口、机场、供电、供水、供气、通讯、治污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使其保障能力与工业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四是要功能配套设施建设,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商务、购物、住宿、餐饮等功能配套设施要加快完善和提升,加快与国际接轨,适应工业大发展的各种服务需求。
4、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有效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在开拓投资来源上,加强项目策划包装,按照产业规划的要求,循着产业链的发展方向,编制产业链、特色产业招商项目,实行产业招商和专题招商,做到“国资、民资、外资”三资联动,瞄准世界500强、中国300强企业,引进龙头型、关键性、高新化项目,不断为产业发展增添活力。
在投资导向上,坚持扶持高、大、新项目,优先发展鼓励类项目,严格控制限制类项目,坚决淘汰禁止类项目,通过2-3年的努力,亿元以上重点企业的主要装备70%实现数字化或数字化改造。
在投资布局上,着力形成以沿江开发区为龙头、以市域环路为纽带、以重点园区为支撑的发展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链式发展,集约发展。
5、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引导企业紧紧围绕“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物高效回收”的循环经济模式,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使企业在达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方式的同时,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业 十二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