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指导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443992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6.69KB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指导文档格式.docx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指导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指导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中于分散相渗,如“基础知识”“阅读”分别集中复习,复习“阅读”时,把“基础知识”分散安排,贯穿于其中。
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的复习效果,提高运用水平。
(三)综合式。
查缺补漏,综合测试。
四、复习方法
1、学生质疑法2、训练查疑法3、教师梳理法4、命题自测法等等。
五、复习范围
小学语文7—12册所学内容,侧重五、六年级四册教材内容。
六、复习时间安排:
5月20日—6月10日,全面复习每一课。
6月11日—6月25日,分类复习。
要一项项过关,但也要有所侧重。
6月26日—7月8日,综合复习,综合验收。
七、复习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汉语拼音
1、复习要求
(1)能熟练掌握声母、韵母、拼音、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2)掌握一些拼写规则,能正确地拼读、拼写音节。
(3)能按顺序背诵、默写《字母表》,认识大写字母,会用音序法查字典。
(4)能运用拼音识字、正音和学习普通话。
2、复习内容
(1)《字母表》
(2)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3)普通话和变调
(4)拼写规则
3、考查题型
(1)看拼音写汉字和词语。
(2)在词语或句子中选择正确字音。
(3)在查字典中确定音序音节。
(二)汉字
(1)学会汉字2500个左右,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复习7—12册教材里的所学生字,其中第12册教材中的生字是复习的重点。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以及常用的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做到书写正确、端正、整洁,并有一定的速度。
(3)学过的生字能正确地读写、运用,能区别常用的同音字、形近字和多音字。
(4)能熟练地查字典,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
会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典,并具有初步的据词择义的能力。
(1)7—12册教材里的所有生字,侧重复习五、六年级四册教材里的生字,重点复习第12册书里的生字。
(2)掌握笔画和笔顺规则,还有偏旁和部首的区别。
(3)区分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多义字和易错字,并理解字义。
(4)必须掌握两种查字典的方法:
部首和音序,了解数笔画查字法。
3、理解字义的方法
(1)对照法:
有的字义可以用相互对照的方法来理解。
如:
“弱”可以用“强”来对照。
(2)替换法:
有的字义不好理解,可以用浅近的字义来替换。
如“翔”可以用“飞”来理解。
(3)演示法:
有的字义可以用实物、动作来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如“揪”“抓”……
(4)画画法:
有的字义是物体的名称,这种物体可能见过,但没有实物,可进行画图理解。
(5)分析法:
有的字义可以通过归纳来理解。
“兽”是象马、牛、羊等四条腿的动物,“禽”是有翅膀的,长羽毛,会飞的鸟类。
(6)象形法。
(7)会意法……
4、各种字的类型举例
(1)形近字主要有五种类型:
①笔画多少不同,如:
“要”“耍”;
②笔画长短,延伸不同,如:
“由”“甲”“申”;
③个别笔形不同,如:
“外”“处”;
④个别部件不同,如:
“受”“爱”;
⑤偏旁部首不同,如:
“掉”“悼”等等。
建议:
辨别形近字,不但要通过多种练习加深印象,还要通过分析造字法,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多音字一般有三种:
一是音同调异,如“应”读yīng和yì
ng;
二是音异调同,如:
“还”读huá
n和há
i;
三是音和调都不同,如“长”读zhǎng和chá
ng。
①根据字义定音;
②根据词义定音。
5、考查题型
①看拼音写汉字和词语;
②辨析词语,如:
多音字、形近字、易错字填空、组词、判断;
③用部首或音序查字典,指出偏旁部首,选字义或词义,一字多义的选择等等。
(三)词语
(1)能够正确读写常见的词语,懂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能正确运用常见的词语。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
能够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和造句;
能够正确使用的、地、得、着、了、过。
(3)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要求和习惯,进行词语搭配和词语归类。
(4)能辨析、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正确识别褒义词和贬义词。
(1)词语积累。
以五、六年级书中的“盘点词语”要求会认会写的词语为主,另外,每课中的重点词语,课内、外的一些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名言警句等也应该积累,有的要学会使用。
(2)理解词语。
(3)辨析词义。
(4)词语的归类和排列
3、理解词语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法;
(2)综合分析法;
(3)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互相解释法;
(4)联系学过的知识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5)以旧带新法;
(6)词义引申法等等。
4、词语的运用注意五点:
(1)词义范围的大小;
(2)词语的语义轻重;
(3)词语的感情色彩;
(4)词语的使用习惯;
(5)词语的使用对象。
5、词语的归类和排列
(1)归类:
①按词性归类。
可按动词、形容词、成语等进行归类;
②按词语的用途归类③按描写人物的词语归类(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
④按描写山水的词语归类;
⑤按描写花草树木的词语归类等。
(2)排列①按概念大小排列;
②按整体到部分排列;
③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
④按事物发展过程排列等等。
6、关联词(选择、填空、造句)
常用的有: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如果……就……不但……而且……
只要……就……尽管……还……
只有……才……既然……就……
即使……也……无论……都……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不仅……还……不是……而是……
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正确的使用等。
7、考查题型
(1)把词语补充完整;
(2)照样子写词语;
(3)用近义、同音字组词和造句;
(4)运用关联词填空造句;
(5)选择词义;
(6)根据句子的意思写词语;
(7)找反义词和近义词;
(8)选词填空;
(9)词语搭配:
(10)能默写指定的成语,会用成语概括一定的场景等等。
(四)句子
能把句子补充完整,会扩充句子和缩写句子,会理清词序混乱的句子;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能用常用的词语和关联词语造句,要求内容正确,意思明白,结构完整;
能改写几种常见的句式,修改有明显语病的句子;
能识别常见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和反问句等
(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会辨析四种句子类型。
(2)能用学过的常用词语(包括关联词语)造出思想健康,用词准确,意思完整的句子。
(3)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4)会区分和运用常用的几种修辞手法。
(5)扩句和缩句。
(6)熟练地进行句子互换。
(7)通过理解分析句子,能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和意义。
(8)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3、部分内容提示
(1)常见病句病因
如成分残缺,举个例子:
“上课了,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这句话缺“谁”这个主语部分,谁在听老师讲课呢?
意思不明白。
此外,常见的病因还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词序混乱、重复累赘、前后矛盾、指代不明和归类不当等等。
①修改原则:
a查清楚病因b修改尽量少c原意必保留d符号用正确;
②修改病句步骤:
a读:
默读原句,了解句子本来的意思;
b找:
找准病因;
c改:
针对病句的不同病因,可采取以下方法修改:
加、换、删、调、改。
要对症下药,认真修改。
d查:
查句子的语法、逻辑是否正确,查句子是否保持原意。
(2)小学常用的8种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和反复。
要求:
①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别并理解其作用。
②学会辨析。
比如: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a是比喻,b是拟人。
比喻重在“喻”,喻体在句中一定要出现,拟人重在“拟”,拟体(人)在句子中不出现。
③强化训练,巩固效果。
(3)句子互换
重点掌握①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改。
(注意:
陈述句改反问句时除了要求学生加上反问词“难道、怎么、岂能、岂等”,句末要加上“吗”“呢”等语气词以及句号改为问号外,还要注意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时,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也是互换的)。
②肯定句和否定句的互改。
③“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改”和“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学生会了就可以了。
建议方法:
提炼方法,抓住课堂,集中复习,单项落实。
(4)扩句和缩句
①缩句:
详见附页。
②扩句:
与缩句恰好相反。
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加枝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成份,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具体形象。
方法:
a增加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使句子表达更具体。
b在句子中加入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加生动。
(5)标点符号
用来标明句读(dò
u,文词停顿的地方)、语气和专用名的书写符号。
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等七种点号和引号、省略号、书名号、破折号等四种标号。
标点符号使用要正确,要注意顿号、逗号、句号等的区别,不能混用。
要注意标点符号占格的位置。
句号、顿号、逗号、冒号、分号、问号、感叹号等用在文字后面方格的左下角,占一格。
省略号、破折号用在文字后面方格的正中,各占两格。
点号要紧跟在文字后面,转行不顶格书写。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左半部分可以写在一行的开头,但不可以写在一行的末尾;
右半部分不能写在一行的开头,可以写在一行的末尾。
4、考查题型
有的用词语描述,有的用句子描述场景,或是谈考试感受;
扩句和缩句;
指出或判断修辞手法;
各种句式互换;
修改病句;
造句、补充、仿写句子;
名言警句填空等等。
第二部分——阅读
(一)复习要求
1、默读具有一定的速度,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2、能联系上下文推测并理解词语的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其表达效果。
4、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5、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7、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
8、初步学会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初步感受、赏析作品中精彩的语言
9、能掌握略读、浏览的方法。
10、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11、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12、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并学会筛选、整理所搜集的资料。
13、能体会句号与逗号、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1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学习运用。
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
课文7—12册书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古诗(词)要人人过关,课文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段落要各个击破。
15、落实课外阅读要求并进行相关测查。
16、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写,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即:
圈圈、点点、画画、写写。
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学生终生受用。
(二)阅读复习内容提示
阅读的复习,以读懂文段为重点。
这里的“读懂”一是要理解主要内容,二是要了解文段是按什么思路、分哪几层意思表达的,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一个合格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必须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有初步的概括能力,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此,复习时要注意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复习的内容以课本为主,以课本内容为载体,在对课本的复习中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规律和方法。
古诗复习:
把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整理归类。
小学课本7—12册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学生要会背会写,了解大意。
书中课后练习题要求解释的字词句,学生要会解释。
会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
要求默写的段落人人要过关。
把课后练习题融入课文中复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重点词语和中心句的深刻含义,能给文章划分段落(或段中层次),归纳段义。
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说明什么、反映什么、赞扬什么、提倡什么)。
复习时,要注意与基础知识的训练相结合,复习题的设计要有综合性和思维度,以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阅读方法的指导举例
1、段的阅读
①认识句子,知道是几句话。
句子是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一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说明“谁”或“什么”,后一部分说明“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一般用句号,问号,感叹号标出。
②体会句子意思。
在读准字音,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体会含义和感情,或围绕中心思想、写作目的体会感情,或联系文章反映的时代背景体会含义和感情。
③体会句子间的联系。
既可从句子之间的关系去体会,又可从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去体会。
句子之间的关系如:
并列、承接、总分、因果、转折等;
先后顺序如时间推移、空间转换、事情先后:
先写(说)……然后写(说)……最后写(说))……,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整体到部分等等。
④划层次,弄清是从几个方面去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教师不要对学生要求过高,只要基本正确,言之成理就行。
要教给学生常用的方法:
承接关系,按连续动作的环节、事物发展的阶段,时间发展的先后等数量划分;
并列关系,有几个同级并列意思就划分成几层;
总分关系,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按“总-分”或“分-总”分成两层,先总后分再总按“总-分-总”划分成三层;
因果关系,按“因-果”或“果-因”划分成两层;
转折关系,在转折处划开分成两层。
⑤归纳层意。
抓中心词句,用最简短的概括语归纳:
讲……,写……。
⑥理解主要意思。
教给学生抓语段类型特点进行概括的方法:
承接关系、并列关系,在逐句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概括;
总分关系,抓总起句、总结句,抓中心词句概括;
因果关系,先果后因重点抓原因句,先因后果重点抓结果句,把原因和结果概括在一起;
转折关系,重点放在转折部分。
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的考查,大都以选择的形式出现。
然而,我们复习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应付考试,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短文阅读
(1)记叙文阅读
①用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读懂记叙文。
告诉学生,划分段落层次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读懂记叙文。
划分段落层次,首先要根据具体的文章内容审视分段标准,然后根据标准,准确划分。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
按时间先后划段:
抓表示时间的词;
抓间接表示时间的词语(时间进程、流程)。
按事情发展顺序划段,即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段。
按地点变换划段,把同一方向、同一位置或同一处所里的景物、事物归在一起,划为一段,其方法是抓文中地点转换、空间变化的方位词和反映方位或空间变换的词语。
值得注意的是,按地点转换、空间变化安排结构的课文,尤其游记、参观记,往往开头先写游览前的一些事情,后写感受、启示等,它们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单独划为一段。
按事情性质、类别划段,依据材料性质安排结构的文章,要弄清文章写了几件事或同一事的几个不同方面,再按每件事或每个方面的起止划分段落。
②用归纳段意的方法读懂记叙文。
掌握归纳段意的方法,可以让人很快而且准确地理解段意,根据段意读懂文章。
指导学生掌握三种归纳段意的方法:
a.中心词句法:
根据段落内的总起句、总结句或点明主要内容的词句归纳出段意。
b.小标题法:
给段落标上能概括主要内容的小标题。
c.意思合并法:
先小结各句或各自然段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去把这些意思归纳起来。
这是教材重点要求的归纳段意的方法。
先用以上方法归纳各段段意,再把各段段意思概括起来,就能很快地读懂文章。
③用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读懂记叙文。
主要内容就是文章的主要情节或主要事件。
其概括方法有三种:
a.连接段意法:
用简明通顺的语言把各段段意连接或概括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b.分析标题法:
表明了“做什么”或“谁做什么”的标题,可以把标题补充具体,作为主要内容。
c.要素概括法:
根据基本要素所表示的内容,概括出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的表述形式:
“讲……”“记叙……”“描述……”等。
④归纳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即文章的中心意思、写作目的,又叫主题思想。
虽然课标对中心思想的归纳有所淡化,但仍应让学生了解以下四种基本方法:
a.分析标题法:
标题就表明了写作目的,就可以抓住标题中的词语进行归纳。
b.找中心句法:
文章开头,总领全文,揭示中心思想;
文章结尾,归纳总结,点明中心;
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揭示中心。
c.抓重点段落:
重点段落,指表明文章中心思想的段落:
开头总括性段落,末尾总结性段落,中间议论性段落。
d.综合段意法:
在归纳段意基础上,从多段意中提炼中心思想。
⑵说明文阅读
①用划分段落的方法读懂说明文。
划分段落,是一种把文章分成几部分理解从而迅速读懂全文的好方法。
根据说明文特点教给学生掌握两种方法。
a.抓段首说明的要点b.抓结构方式:
并列式、总分式、时间式。
②用归纳段意的方法读懂说明文。
归纳段意是通过理解文章各部分意思读懂全文的方法。
归纳段意可指导学生掌握“要点归纳法”,抓各段提出的说明要点归纳段意,有的说明要点可直接作段意,如果说明要点分散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段,就合起来作段意。
③用“意思合并法”读懂说明文。
即把文章各段意思归纳起来领会全文的中心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
对文章的阅读,其理解不要求学生用唯一或指定的句子与表述,不要用唯一性去僵化学生,只要意思基本一致,合乎情理就行。
(四)考查大体范围
和基础知识相结合(判断音节正误,理解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等等)加标点,给短文分段,概括段义或层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中心(说明反映什么、赞扬什么、提倡什么等等),谈读后感受,分析并理解主要内容等等。
会默写古诗,理解诗意,会用古诗填空,能用提供的情节用古诗概括,如描写春天的古诗有哪些等。
第三部分——习作
1.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做到书写规范、整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二)习作类型及方法指导
1、必要的习作基础知识还需渗透
(1)教给学生怎样审题
现在流行于话题作文,虽然没有提供作文题目,也存在一个需要审题的问题,话题作文的审题重在审清提供的引语、材料、题材、范围、重点以及要求,还要注意的是话题作文的话题,不是题目,一般需要自己拟题。
①弄清题目要写的对象。
②弄清题目要写的范围。
③弄清题目要写的重点。
(2)教给学生确定中心的方法
因为中心是文章的主题,是统率全篇的灵魂,一定要教给学生确定中心的方法:
①根据题目要求来确定中心;
②从人、事或状物写景中提炼主题;
③依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去确定中心等等。
(3)引导学生学会选材
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可写的材料可能会很多的,这就需要进行选择。
选材通常可分三步来进行:
首先要广开思路,想想在题目允许的范围,有哪些可写的材料。
然后把想到的材料进行比较,看哪个材料更合适,对表达中心思想最有利。
最后就是在比较的基础上,选定材料。
通常的方法有:
①比较法。
从众多的材料中筛选能表现中心的材料。
②对比法。
选择具有鲜明特点的材料,突出文章的中心。
③画龙点睛法。
选择生动材料,使已包含在文章主体部分的内容更加鲜明,中心突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④升华法。
选择几个相关的典型材料,使文章中心逐步上升。
⑤广开思路。
审题打开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去想。
⑥选择角度要小,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4)组织材料
组织材料就是围绕中心按一定的条理对选择的材料进行安排。
条理清楚,结构紧凑,是组材的主要要求。
①以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安排材料。
②以空间的变换来组织安排材料。
③按材料的性质归类安排。
(5)立意
立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毕业 复习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