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后答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441118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42.51KB
心理学课后答案Word下载.docx
《心理学课后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课后答案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回溯(回忆)
↓
注意复述
刺激→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
遗忘遗忘
2.决定阶段主要环节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它们分别是:
(!
)动机的斗争,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在原因,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意志行动的动机也可能有多种复杂的动机引起的,动机斗争是对相互对立,彼此冲突的动机作出评价和选择的过程。
(2)目的的确定,目的是人在行动中所渴望达到的效果,行动的目的确定了,意识上有了清晰的方向,行动的目的是顽强不屈的意志行动的前提,行动的目的越明确,行动的意志就越坚决。
(3)方法的选择,方法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方法是指导行动,保证目的得以实现有时目的一经确立,便立即出现并决定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在更多的情况下,达到目的的方法不是一种而是多种,这就需要从中选择和权衡。
(4)计划的制定,计划是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在通常的情况下,达到同一目的方法、方式不止一种,因而在制定计划时就需要进行选择和权衡。
(5)决策的作出,决策就是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优化地达到目的,人可能采取最优决策,也可能采取满意决策,但两者是不能同时实现的,不论是哪一类决策,当作出决策的时候,人内心的矛盾冲突已经基本解决,他便可以全力以赴地去实现自己的决定。
3.简述创造想象产生和发展依赖的条件。
1.社会要求和个人的创造愿望,在实践活动中,现实生活不断向人们提出创造新事物的要求,当这种要求与个人的创造愿望相结合时,就产生了创造新事物的具体动因,并在其推动下实施创造想象的活动。
2.知识经验和表象储备,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的积累和储备,是创造想象的基础;
创造想象是对表象加工改造,若没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有关的新形象是创造不出来的。
3.原型启发,所谓启发,就是从其他事物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起了启发作用过得事物就叫原型。
原型启发,是指人们在创造发明开始前,总是受到一种类似事物或模型的启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联想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新事物来。
例如,鲁班被丝茅草割破手,受此启发而发明了锯。
4.积极地思维活动;
创造思维是与创造想象密切联系着的,它是各种创造活动的前提。
任何新形象的创造,都是十分复杂的积极思维活动的结果。
创造想象也有赖于人的思维活动,有赖于人脑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的严格的构思过程,它是在思维活动的调节下进行的,一切创造想象的形象都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5.灵感的作用,灵感也叫“顿悟”,是在注意力完全集中,意识极度敏锐的情况下,长期思考着的问题受到某些事物的启发,忽然得解的心理过程。
例如,某人长时间考虑某一问题,冥思苦想,不得其解。
忽然有一天,一句话,一篇文章或一个情景,是他受到启发,豁然开朗,正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灵感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长期奋斗努力地结果。
在经过长期紧张的思维之后,暂时放松,如聊天、散步、歌唱、睡觉,在这些运动中有时会出现“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这种思维现象的出现,就是人们所谓的“灵感”。
4.简述发散思维及其特点。
发散思维也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如果某问题有多种正确答案,思维过程就要指向不同方向,寻求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
这种思维是无固定方向和范围,不拘泥于传统方法和途径,而由已知探求未知思维。
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等特点。
第一,流畅性,指思维的量,对刺激迅速而通顺的反应,即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发散项目也多,反应越迅速,流畅性越好。
第二,变通性,指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对刺激随机应变的能力,即发散项目的范围和维度。
发散范围越广,维度越多、变通性越大。
也就是思维活动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而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寻常的新方案。
第三,独特性,指发散思维的新奇成分,对刺激不同寻常的反应,即发散项目不为一般人所有。
发散的项目越是新奇,与众不同,独特性就越强。
发散思维往往产生某些新异、奇特的思维或见解,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
发散思维的功能是求异与创新。
5.简述教师的感染力及其作用。
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所表现的情绪力量。
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他在课堂或活动中有意传播的东西,而且也会使他们在无意中结合搜教师个性的影响等。
教师的感染力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要求较易于转化为学生的需要
通过教师情绪的感染,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会引起他们的模仿或重复进行这类行为或活动。
教师利用表扬或批评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对行为起巩固、调整和校正的作用。
特别是教师运用自己的感染力向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感到亲切与善意,就易于为他们所接受,成为他们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
许多后进生的转变大多开始于教师“动之以情”,也正说明了教师感染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能使学生更易于积累情绪学习经验
情绪学习主要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情绪评价的学习。
在教师或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带有情绪的评论,班、组受到的表扬、奖励与批评,竞赛的成功与失败,都会使学生获得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的经验。
这种经验不仅有助于他们借助情绪记忆的映像去推动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助于他们通过迁移来正确地对待交往。
3.能使学习中的冲突与挫折得到妥善的处理
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学习一种新的材料的最初阶段,学生若是由于迷惑不解饿体验到某种程度的紧张并引起不大的焦虑,往往有助于激发积极探索的热情。
具有感染力的教师,不仅善于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必要地冲突与挫折,而且还要以自己的自信心,克服困难的乐观情绪去启发和感染学生;
使他们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摆脱挫折造成的消极情绪。
教师老是板着面孔,以过分严厉、冷漠地“法官”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它只能制造恐惧与过度紧张的情绪气氛,给学生增添失败感。
这是需要避免的一种做法。
六.论述题:
1.无意注意既可成为教学的有利因素,也可以成为不利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使其成为有利因素,并设法排除不利的消极影响。
(1)要有安静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在教室方面,不宜太吵,布置应简单,以免上课时分散学生的注意;
在教师方面,其仪表和服饰要朴素大方。
除此以外,不要有多余的口头禅和动作。
(2)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具有新颖性和生动性,必须难易适度、新旧联系。
(3)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和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和稳定下来,有助于学生从各方面的关系中去理解和观察事物,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要有熟练的教学技巧。
教师应有熟练的语言、板书、使用直观教具的技巧和熟练掌握处理偶然事件的技巧。
(5)要有良好的教学气氛。
教师上课时的情绪和自信心会感染学生的精神、注意和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对于学习有重大的影响。
2.答题思路:
首先,写出性格的定义:
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其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然后,结合你自身的经历,介绍一下自己的性格是怎么样的,是倾向于属于哪种类型,从你对现实事物的一贯态度和恒常行为方式上去说明自己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二
一、填空题
1、个性倾向2、定向反射、优势兴奋中心3、选择、维持、调节4、感知觉5、短时记忆、长时记忆6、记忆表象、想象表象7、表情动作8、应激、激情、心境9、执行决定10、多血质、黏液质11、巴甫洛夫
二、名词解析
1、感受性—也称为感觉的能力,是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能力。
2、回忆—也叫做再现,是当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人能仍能把它重新反映出来的过程。
3、机械识记—是指在对事物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根据事物的外部联系进行的识记。
4、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强烈的、短暂的情绪状态。
5、记忆—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6、记忆表象—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
9、空间知觉—就是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和方位等空间特性及其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三、单项
1—5CBCBD6—8BCC10D
四、多项
1、BCD2、AC3、ABD4、CDE5、ABCD
五,简答题
(一)、1、能力的类型差异
能力的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等方面。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在能力发展水平方面,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有人智力超常,有的人智力低弱,但多数人处于中常状态。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人的能力表现早晚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
就多数人来说,能力突出表现的年龄阶段在中年。
有些人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某些方面的友谊能力。
(二)、1、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和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三)、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1,生理基础不同2、稳定程度不同3、社会评价不同
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1、气质对性格的影响:
⑴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⑵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变化的难易或快慢。
2、性格对气质的影响,性格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抑制气质的表现。
(四)、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
(五)、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除个体强烈的需要、浓厚的兴趣、严格的规章制度要求这些条件外,还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方面。
1、课堂教学情境的组织和控制情况。
2、课堂教学中对活动的合理组织。
二、对学生的要求方面
1、使学生加深对事物的意义或活动的目的、任务的认识。
2、引导学生利用间接兴趣的作用。
3、引起期待4、要求学生要有克制内外干扰的意志努力。
六、论述题:
一、遗忘的一般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即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得比较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
回答要点:
(结合一下主要观点在加以适当的描述)
1复习要及时,经常地进行。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A、集中复习B、分散复习C、时间分配的条件)
3要合理地安排复习资料。
4进行适当的超额学习。
5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6要合理用脑。
二、1、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自然基础和人前提,决定发展的可能范围和程度
2、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决定可能范围内能力发展具体程度
3、学校教育的作用
4、社会实践活动
5、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在147页
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三
一、填空题
1、无意注意2、无意注意3、先快后慢4、动作思维5、梦
6、理智感,道德感,美感7、社会道德行为准则9、多血质11、心理过程
二、名词解析
1、理智感:
是关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某种认识或追求真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或说是爱真(真理)恨假(谬论)的情感。
2、能力:
是影响活动效率及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3、气质:
气质是先天的,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上的个性心理特征。
4、情绪、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同自己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或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表现的态度体验。
5、视觉后像:
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6、思维:
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以已有知识为中介的对客观现实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7、特殊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些专业活动或特定领域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8、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9、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10、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三、单项选择
1~5ADBBC6~1OBACCC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2.BCD3.ABC4.ABCDE5.BCDE
五、简答题
1、简述影响注意力涣散时的主要表现
(1)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的内容,能提高知觉的速度,影响知觉的准确度,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对事物知觉得就越迅速、越全、越深。
(2)心理定势,定势也叫心向,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
构成定势的心理因素有两类:
一是刚刚发生过的感知经验;
二是在较长时间内起动力作用的一些心理因素(需要、期待等)。
(3)实践活动,在有明确的实践任务的情况下,知觉一般都服从于当前的活动任务,人们会根据任务的要求,从背景中选择出要知觉的对象,并对它加以理解,这样他们对对象的知觉就比较深刻和清晰。
2、简述注意力涣散时的主要表现
(1)情绪上的变化
厌烦:
教师的无意义的重复或冗长的文词、教材内容过深或过浅,教师拖堂等因素引起学生厌烦,分散了注意。
情绪急剧波动:
一上课教师就分发上次测试卷子或宣布考试成绩,会使学生情绪特别兴奋或沮丧;
一上课教师就进行测试或较难问题的提问也会使学生心理(情绪)特别紧张。
课堂上的这类情绪急剧的波动使学生难以把注意及时转移到教学中来,因为他们的注意还纠结在做错、打错的题目上。
(2)行为反应
一是反抗或淡漠:
如果教师处理问题不公平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受不公平待遇的学生可能把不满情绪迁怒到教师讲课上,以不听课或捣乱的方式加以反抗。
有的学生或因学业上屡遭失败,或因其他原因屡遭失败,这类挫折一旦超过了该生的忍耐度就可能导致对学业的反抗或淡漠。
二是寻求承认或注意:
有些学业成绩不好或品德、能力欠佳的学生,由于受到忽视、鄙视或奚落,他们当中有的人在上课时可能故意搞恶作剧以寻求教师或同学们的注意来寻求存在的感觉。
3、简要说明回忆时发生困难的原因和克服的方法。
答:
(1)在回忆时经常发生的干扰是:
一种占优势的活动或情绪状态,由于负诱导而引起抑制,妨碍回忆。
解决的办法是转移注意,休息或先做其他事情,过一定的时间后,抑制解除时需要的经验还会再现。
(2)由于回忆中有错误,或选错了中介性回想。
此时应该尽量多寻找意义的线索或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正确的中介性联想,从各个方面验证回忆的结果,以便改正错误,是回忆的进行。
再认和回忆的关系,在认和回忆是过去经验的恢复,即提取信息的两种形式,再认和回忆不能截然分开。
能回忆的,一般都能再认;
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回忆。
在回忆发生困难时,就转化为再认。
回忆和再认可以作为识记和保持的效果的可靠标准。
4.简要说明鉴定性格的客观依据
鉴定性格的客观依据是性格的外部表现:
(1)性格在言语中的表现:
①说话的多少。
②是否真诚。
③言语风格。
(2)性格在行动中的表现:
①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和行动结果是性格的主要表现;
②行动表现出做什么,不做什么;
怎么做,不怎么做:
反映出对事物的态度及意志、情绪、理智特征。
(3)性格在外貌上的表现:
①面部表现。
②典型姿态。
5、简要说明情绪情感的动力特征(课本119页下面)
情感的动力性功能指的是情感对于人们的认识和活动的顺序进行具有推动和阻碍的作用。
情感对认识和活动的这种动力作用就好比是电动机的动力源一样,电力机离开了电就无法运转,活动忽视了情感的因素也将难以进行。
情感本身具有动力特征。
积极的增进性情感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而消极的减力性情感则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情绪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
情绪系统是包含神经生理、表情行为和内心体验三个成分的复杂过程,它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在情绪的激活与调节系统中,遗传—神经内分泌系统为情绪的激活和调节设定了阈限,是情绪过程“自动的”决定者;
表情行为与体验有着先天固有的联系,由此所引起的肌肉感觉反馈是情绪激活和调节的重要过程;
情感体验是人格系统中动力性的来源,也是情绪激活与调节过程中最为积极的非认知系统之一,认知是情绪激活与调节的重要过程。
六、论述题
一、试论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识记效果受多种因素制约。
在指导学生进行识记时,必须充分注意这些因素。
(1)
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识记目的越明确,任务越具体,识记的效果越好。
(2)
识记材料理解与否、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建立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的意义识记无论如何是识记的速度、准确性还是牢固性都比机械识记效果好。
另外,识记材料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如果过多,会降低识记的效果、影响主体识记的积极性。
还有,识记直观的形象材料比识记抽象的词语材料效果好;
识记有丰富情节的材料比识记无丰富情节的材料效果好。
(3)识记方法与态度。
识记的效果不是简单地由材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而是要看我们怎样去组织材料,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去识记这些材料。
(4)识记时的环境与时间。
安静、舒适、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的环境,有利于识记。
安静、舒适的环境易使人保持注意,使优势兴奋中心保持不变,集中精力于所识记的内容。
在时间方面,早晨和晚上临睡前是识记效果最好的时间。
(5)合理的作息制度与用脑。
生活、作息要有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保护大脑,便于提高识记效果。
合理用脑旨在劳逸结合、消除大脑疲劳,具体做法:
第一,保证充足的睡眠。
第二,适当进行一些体育活动。
第三,注意营养的摄入
(6)
健康的体魄和稳定而愉快的情绪。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证体魄健康有利于提高识记效果。
而愉悦的心情有利于提高识记效果,焦虑紧张则影响实际效果。
二:
教师应如何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应如何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教学工作要满腔热情忱
教师要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首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对教学工作满腔热忱,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
教师若热爱教育工作,其良好的情绪会带来生动活泼和愉快的教学气氛,并充分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不良的情绪,会引起学生心里烦躁紧张。
妨碍学生轻松地接受知识。
教师对工作满腔热忱体现在,教师在教堂上要精神焕发,情绪饱满。
如此学生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以高度的注意力。
热情而紧张的情绪听课。
假如老师走上讲台,没精打采,少气无力,学生也会情绪低落。
2要爱学生
教师爱学生的情感一旦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就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学习愿望。
教师热爱学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关心了解,尊重信任学生。
教师要在健康,生活,思想,学业诸方面关心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走路。
第二:
公平的对待学生。
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第三:
严格要求学生。
第四: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变化。
3要当好课堂气氛的调控员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效率。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第一:
必须以学生和睦相处,做到心理相容。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精神焕发。
进行直观教学。
让学生动脑动手。
第五要重视教材的处理和知识的难度。
4注重直观教学
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会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有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
5教师要讲究语言和非语言的艺术
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清晰生动,用词丰富准确。
教师还要发挥非语言的作用:
教师的教学节奏,手势表情等情感因素能起到指导和强化学生活动的作用。
总之,教师是有感情的人,教师既要以知识引导人,又要以情感染人。
综合复习与思考之四
一、1、1879
2、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
3、感觉通道
4、优于
5、有意、无意
6、再造想象
7、品质
8、身心健康
9、机能
10、向性
11、对立统一
12、教师威信
三、1----5BCDCC
6---10BDAAC
四、1、BE2、ABC3、ABCDE4、ABCDE5、ABDE
名词解释
1、心理现象:
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是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志等活动。
2、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性格:
4、兴趣:
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是学习积极性的起点。
5、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指对所学教材料或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
间接兴趣是由学习活动的目的或结果引起的兴趣。
6、一般能力:
是指在任何活动中都要运用到或表现出来的能力。
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
7、意义识记:
是指建立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的识记。
简答题
1、简要讲明心境产生的原因
(1)对人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金榜题名时”之喜
(2)工作顺利或遇到困难——人逢喜事精神爽
(3)人际关系的变化、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和气气相敬如宾精神爽,别别扭扭互待如敌情绪低
(4)健康状况——身强体壮精神振奋欢悦多,身弱体衰精神萎靡烦恼频
(5)环境状况——春光明媚秋高气爽欢乐无比,阴雨连绵烈日炎炎烦躁莫比
心境的两极表现:
良好的心境,有助于人的积极性的发挥,提高活动效率,克服困难;
不良的心境,使人厌烦,消沉,忧郁不安。
2、具有哪些特点的刺激物易引起无意注意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4)刺激物的新异性
(5)刺激作用的开始与终止
(6)刺激物的情绪色彩
3、人的表情动作有哪几种?
人的表情动作一般分为三种:
(1)面部表情.这是指眼、眉、嘴、颜面肌肉的变化。
(2)姿势表情。
这是指身体各部分的表情动作。
(3)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课后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