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世界历史》九下动脑筋参考答案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437782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53.94KB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下动脑筋参考答案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下动脑筋参考答案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世界历史》九下动脑筋参考答案综述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联通过新宪法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想一想:
法国元帅福煦和列宁为什么对《凡尔赛和约》分别作出“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和“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评价?
答:
因为依靠《凡尔赛和约》所建立的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极不稳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练一练C
1.讨论:
对比一下,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时间、地点、操纵国、涉及的地域方面有哪些不同?
项目
地点
操纵国
涉及的地域
巴黎和会
1919年
巴黎
法、英、美
欧洲、西亚、非洲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年
华盛顿
美、英、日
东亚、太平洋地区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为什么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却带来了危机?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与劳动人民消费能力的相对缩小的矛盾越来越严重。
这些矛盾一直没有解决,暂时的“繁荣”背后孕育着更大的危机。
本书第21页失业者身上的广告牌是什么意思?
谁能说说?
我会三项技能,我会说三国语言,我已经有三年工龄了,我有三个孩子,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我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
练一练D
活动与探究
1.从全班选出几个同学,扮演大危机年代的美国记者,其他同学扮演工人群众。
记者对工人进行采访,根据采访获得的信息,写一篇有关美国工人在大危机期间生活状况的短篇报道或综述。
建议:
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料来源,采取小组合作搜集、交流的方式进行活动;
小组内要分工明确,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记者要事先拟订采访计划,工人群众要准备好资料。
2.小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在查阅收集有关材料的基础上,讨论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为什么会爆发这样大的危机。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资料,分小组讨论,然后自由发言,从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之间的辩论。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想出几条确凿有力的证据,批驳德国法西斯对犹太民族的诬蔑。
(3点提示:
)
1.当代世界有决定影响的三位思想巨人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都是犹太裔人。
2.犹太人追求知识,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谋生。
据对美国的犹太人统计,有将近90%的犹太男子和65%的女子受过大学教育,犹太男子中有30%以上获得专业职称和博士学位。
3.犹太经济学家人才辈出,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中,有1/3属于犹太人和有犹太血统的人。
练一练B
1.参考有关历史文献,以一名20世纪30年代居住在德国的犹太少年的身份,以《难忘的岁月》为题,写一篇回忆录,描写当时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
可参考的文献简介:
张贺福、孔圣根著《犹太民族不灭之谜》,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电影:
《辛德勒的名单》。
1994年,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根据澳大利亚作家托马斯·
基尼利的同名小说拍摄而成。
影片上映后引起全世界强烈反响。
写作要求:
观点明确,语言流畅,文字以300~500字为宜。
2.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同学观看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或《屠城血证》、《南京大屠杀》,然后谈谈观后感。
(略)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想一想,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英法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是出自仇视社会主义苏联的原因,但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根源。
首先,英法尽管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其经济、军事地位却受到了巨大的削弱。
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不敢同德、意、日的侵略扩张针锋相对,而是试图通过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部分贪欲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其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破坏性,使一部分人谈战色变,鼓吹不惜任何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再次,30年代的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
还有英、法资产阶级对弱小国家固有的蔑视,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视。
而希特勒投其所好,竭力造成一种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
所有这些都是促成英、法两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因素,但根本原因是英法两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
2.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
谈谈你的看法。
这种说法不对。
因为早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后,日军已对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进行了侵略。
1940年日本还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狂妄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早已拉开。
日军偷袭珍珠港只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并非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
练一练
德国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什么没能使苏联屈服?
请谈谈你的看法。
德军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这是英法等国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的结果。
而面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苏联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卫国战争。
卫国战争开始后,苏联成立了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会,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按战时体制改组党政工作,迅速把国民经济转入战时经济的轨道。
当莫斯科遭到法西斯德国的进攻时,苏联红军奋力抵抗,莫斯科市民紧急动员,苏联军民团结一心,誓死捍卫祖国,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寒冷的冬季,苏联红军展开反攻,不断突破德军防线,对冬季作战毫无准备的德军连吃败仗,莫斯科保卫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这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第一次大失败。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不仅从军事上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打击了德国法西斯的嚣张气焰,证明了人民的力量是可以战胜法西斯的,它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想一想,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
从二战前的30年代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政策,即绥靖政策。
具体表现在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法等。
由于它们特别是英法的纵容,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致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
2.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
1944年6月,盟军发动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这是区别于当时苏德战场的另外一个欧洲战场,所以被称作欧洲第二战场。
3.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你怎么看?
20世纪30年代,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日本是世界上惟一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但日本的法西斯分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而不是受害者。
日本人民同其他遭受侵略国家的人民一样,才是战争的受害者。
1.(略)
2.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战争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损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无数生灵涂炭。
据统计,世界人口的80%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的总兵力高达1.1亿。
在战争中丧生的总人数大约为5000万左右。
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
这次战争的直接军费消耗有1.1万亿美元,占所有参战国当时国民总收入的大半。
此外,还有4万多亿美元的物质财富被毁坏,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
在当今世界上,第三世界国家为了争取独立与平等,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下面两位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你有什么看法?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
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
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
两位同学的讨论思路清晰,但表述都有偏失之处。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只能是主要原因,“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才是根本原因;
“战后,美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政治经济实力大增”是重要原因。
请你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制成一个示意图,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一个大致的描述。
总的来看,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起伏变化大,经济发展呈现出周期性调整状态:
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繁荣;
70年代,经济危机严重,实力地位下降;
80年代,通货膨胀明显,债务负担沉重;
90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到2007年欧洲联盟包括哪些国家?
欧洲联盟成立后,这些国家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2007年欧洲联盟共包括27个国家:
芬兰、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英国、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币──欧元;
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二次大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找出其共同点。
你觉得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共同点:
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
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借鉴:
①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
②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男生:
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
女生:
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
为什么?
女生说的有道理。
“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但其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
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严重的经济危机;
社会动荡不安;
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
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
西方势力的影响;
等等。
讨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
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请谈谈你的想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出现不同的结果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
①改革中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②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③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④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学生可以先分成小组讨论,再进行全体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深入思考,言之有理)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
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1.举出你知道的中外历史上出现过的改革。
并以其中的一个为具体例子,说明其成败的原因。
学生自由发挥,建议不要只简单地举出历史事件名称,而能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一下所举出的改革。
成败原因则注意引导学生从主观客观原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方面进行分析。
2.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一颗最明亮的宝石”之称的印度掀起了反英斗争的怒潮。
当时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助手的伊斯梅形容当时的印度像是一艘舱中载满弹药而在大洋中着了火的船,迫切的问题是要在大火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
狡猾的英国殖民者为了挑动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对立,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手段,终于导致了印巴分治。
1947年6月,蒙巴顿公布了“蒙巴顿方案”,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并让一些王公土邦自行决定加入前者或后者。
穆斯林联盟和国大党都表示接受。
8月15日,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实行分治。
连线
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在战略、经济和交通等方面的重要性
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
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于1869年11月17日向国际运输开放,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可昼夜通航,具有极高的交通与战略地位。
它的通航,大大缩短了世界贸易运输的航程。
如从沙特吉达港到黑海康斯坦察港之间绕好望角的距离是18943千米,而经过苏伊士运河仅2732千米,节约了约86%的航程;
从荷兰鹿特丹到日本东京,经苏伊士运河,也可比经好望角节约23%的航程。
苏伊士运河位于当今世界的天然油库中东附近,连接着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扼欧洲通向印度和东南亚及东亚地区港口等航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开罗独立广场,面对数万兴高采烈的人民群众庄严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国军队被迫撤出苏伊士运河区。
这一震惊全世界的历史事件,极大地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
第一,结合地图指出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上,1914年建成通航,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
它的通航,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缩短5000~1.4万千米,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第二,历史上,美国通过与巴拿马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了修建和经营巴拿马运河的永久性权利。
运河通航后美国一直把持着经营和管理权,后来又将运河周围1400多平方千米的地带划为运河区,形成“国中之国”。
第三,近百年来,巴拿马人民为收复运河主权,维护民族尊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1977年9月7日,巴美双方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规定在1999年12月31日前美国从巴拿马撤出全部驻军并将运河归还给巴拿马。
第四,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结束了美国对这条黄金水道长达85年的殖民统治,使运河成为名副其实的“巴拿马的运河”。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练一练B
1.简明概括地评价已故以色列总理拉宾为解决中东和平问题所付出的努力。
短文举例:
拉宾曾于1974~1977年担任以色列总理。
在他1984年出任以色列联合政府国防部长后开始认识到,只有顺应和平的潮流,以色列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
于是,拉宾在1992年再度出任以色列总理后就向阿拉伯国家提出和平倡议,并接受巴勒斯坦人提出的“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和联合国第242、338号决议。
1993年11月13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领导人在美国白宫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拉宾与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特终于得以握手言和。
1994年10月,以色列与约旦签署了和平条约,结束了两国长达46年的战争状态。
1995年9月28日,以、巴又共同签署了关于扩大巴勒斯坦自治范围的“塔巴协议”。
以、巴和以、约和平条约的签订,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和平曙光,拉宾和阿拉法特因此一同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
1995年11月4日,在特拉维夫国王广场举行的10万人的和平集会上,75岁的拉宾被一名犹太以色列极右势力成员刺杀身亡。
2.对中东地区重要性的分析。
要点提示:
这一地区有苏伊士运河沟通三大洲,并盛产石油。
因此,交通地位重要;
战略地位重要;
经济价值巨大。
3.对中东问题复杂性的分析。
大国插手地区事务,使领土争端问题严重;
历史渊源较深,有当地复杂的民族矛盾、尖锐的宗教斗争等;
当地水资源奇缺,加剧了双方的争夺;
几十年的斗争加深了双方的仇恨,并陷入连续不断的报复性行为的恶性循环之中。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甲:
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
乙:
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
首先,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
其次,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
最后,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哪些危害?
近年来,霸权主义有哪些表现?
方法:
可以先与家长一起探讨,然后再与同学互相交流。
1.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如:
科索沃战争、美伊战争。
2.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旗帜,粗暴干涉其他国家内政。
例如,美国多次发表了《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
3.由于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了恐怖主义的泛滥。
最为典型的事件是“9·
11事件”。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有人认为北约是为了维护人权和正义才轰炸南联盟的,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
这种看法不对,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捍卫“人权”和维护“正义”的旗号,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进行了轰炸,严重违背了国际法基本原则,如第四项规定:
“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不仅侵犯了南联盟的主权,给南联盟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灾难,而且对欧洲与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威胁。
美国所谓的“人权”和“正义”,是美国企图利用它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实施自己称霸世界的野心,最终实现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美国在参加和尊重国际人权公约方面一直保持着很差的纪录。
美国是除索马里之外唯一没有加入《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没有加入《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国家之一。
美国签署《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已经23年,但至今仍未批准该公约。
1999年6月8日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签署了《美洲消除对残疾人一切形式歧视的公约》,而美国是没有在公约上签字的个别国家之一。
──《1999年的美国人权纪录》
材料二 有资料显示,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向伊拉克投掷94万多枚贫铀弹,总重量约320吨,对伊拉克的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健康造成了严重破坏。
伊拉克卫生部发布报告指出,伊拉克的癌症患者在海湾战争后大量增加,由1989年的6555人增加到1997年的10931人。
──《2001年的美国人权纪录》
参考以上材料,并在课下搜集相关材料,评价美国的人权观。
人权是一项综合指标,包括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种种权利,绝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自由。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等,政治传统不同,文化背景各异,对人权的认识、人权的立法、司法状况也就千差万别。
在增进人权这个大目标下,各国努力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美国的人权外交基本上是按照本国的人权观念,以本国的司法制度为标准,去分析别国的人权状况。
美国的人权外交是从美国卡特总统当政期间开始兴起的。
当时的人权外交较多地适用于拉丁美洲及其他与美国军事联系较密切的国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的人权外交是世界性的。
材料一说明,尽管美国的人权法案通过了近200年,并一再标榜“人权”,美国国内仍存在种族歧视、民族不平等问题。
事实上,“美国在参加和尊重国际人权公约方面一直保持着很差的纪录”。
材料二说明,美国在海湾战争期间投掷的大量贫铀弹,对自然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破坏。
显然,这也是与它标榜的“人权”相违背的。
可见,美国所谓的“人权”和“正义”,是美国企图利用它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实施自己称霸世界的野心,最终实现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
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将人权与各种援助甚至互惠性的贸易往来挂钩,不接受把人权作为交往的条件,认为这有损于国家的主权完整和国家尊严。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下面两位同学分别代表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他们两人办厂时遇到了各自的困难,你看怎样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女孩(发达国家):
我们有技术和资金,可我们这里劳动力太贵,又缺乏资源。
男孩(发展中国家):
我们这里资源丰富,劳动力也多,可我们技术落后,也缺乏资金。
双方可以通过南北对话进行经济合作。
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优势直接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
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招商引资,使丰富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
通过经济合作,实现资金、资源、技术、劳动力优势互补,使不同国家经济共同发展。
2.想一想,甲乙两人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说说你的看法。
男甲:
全球化使更多的价廉物美的外国商品进来,国内很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工人工资可能要降低,甚至要失业,不好。
女乙:
全球化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外技术和投资,增加出口,增加就业机会,工人工资也能增加。
甲乙两人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很全面。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甲乙两人说出的结果都是有可能出现的。
关键在于各国能否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根据本国国情,抓住机遇,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历史 人教版 动脑筋 参考答案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