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434222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25.64KB
教师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师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以用8个风向来描述风向:
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7.风的速度就是风每秒行进的距离,单位:
米/秒。
风速仪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从0级到12级。
(会看旗、树的摆动程度排列风速等级大小)
我们用旗帜分:
旗子不动:
0—无风
旗子微展:
1—微风
旗子展开:
2—大风
8.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重要数据。
常见的降水形式有:
雨、雪、冰雹。
测量工具:
雨量器
单位:
毫米
计时:
24小时
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把雨量分为6个等级:
小雨<
10毫米
中雨10—25毫米
大雨
25—50毫米
暴雨
50—100毫米
大暴雨
100—200毫米
特大暴雨
>
200毫米
9.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根据云量分:
晴:
云量<
1/4
多云:
1/4<
云量<
3/4
阴天:
3/4<
云量,甚至遮住整个天空。
10.根据云的形状和在天空中的高低分:
层云:
靠近地球表面,形状是扁平层状。
会变成雨层云
,会出现毛毛雨、大雨、雪等天气。
积云:
高于层云
,形状是
棉花堆
。
通常和晴好天气相联系,会发展成积雨云,下雷阵雨。
卷云:
在温度低的高空形成,形状是纤细羽状
,通常与晴好天气联系。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溶解》知识点整理
1.溶解的特征:
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总的物质分离出来。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
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3.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两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4.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勺来取。
进入水中时的状态:
少数颗粒溶解,大部分沉入水底。
轻轻摇晃杯子以后:
水底的高锰酸钾扩散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
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
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5.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
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6.切碎、加热、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7.溶解现象发生在液体与固体之间,还发生在液体与液体以及液体与气体之间。
如水里的动物就呼吸溶解在水里的氧气,碳酸饮料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8.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常温下,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
9.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
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所以我们用外焰来加热。
1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2.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这个方法叫“日晒法”,也叫“滩晒法”。
13.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用注射器吸取20毫升的雪碧,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器的针口。
把注射器的活塞往外拉,可以发现注射器内的气泡变大变多了。
把注射器的活塞往里推,可以发现注射器内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和化学方法溶解的。
14.研究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研究计划
要研究的问题: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材料:
量筒、烧杯、水、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
研究方法:
(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
(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
(3)把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
(4)重复步骤“3”,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
(5)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填写好记录单。
研究结论:
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
四年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声音》知识点整理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2.音叉上的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变化观察到物体的振动。
人靠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4.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5.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6.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个一个地方的。
7.声音在不同的物体中的传播速度(效果)是不同的。
声音在金属、木材、棉线、尼龙绳中的传播效果是不一样的。
一般情况下,金属的传播效果最好、木材第二。
8.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9.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
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10.鼓膜破了,不会听到声音,但如果大脑听觉神经等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听不到声音。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11.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的音高不变,轻轻击打时声音弱,重一点击打时声音强。
12.二胡有两根弦,吉他有六根弦,空弦拉的时候,细的弦发出的声音高,粗的弦发出的声音低。
13.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知识点整理
1.从外形看,我们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和四肢四部分组成,一般左右对称。
2.我们可以通过听、看、触摸来推测身体内部的一些组成部分。
3.身体能做很多工作,而且总是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4.人的肢体活动表现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运动。
肌肉:
保护骨骼,牵引骨骼运动,共600多块。
骨骼:
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共200多块,股骨(大腿骨)最长。
关节:
使骨骼运动灵活,分活动关节和固定关节。
5.呼吸系统:
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肺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氮气最多(78%),氧气第二(16%),二氧化碳第三(4%)。
6.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
心脏、血液、血管
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同时收集二氧化碳排出。
人体需要的营养由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
7.消化系统: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口腔:
牙齿--门齿(切开)、犬齿(撕开)、臼齿(磨碎、咀嚼)
(初步消化)舌头--搅拌。
唾液--湿润、初步分解淀粉。
食道:
输送,约0.4米。
胃:
进一步消化,充分磨碎,分解食物。
小肠:
主要的吸收营养的场所,约5米。
大肠:
吸收剩余营养,排出残渣。
8.我们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次数比平时多,同时需要血液不断输送的全身,所以心跳也会加快。
9.我们用洗耳球模拟心脏跳动:
洗耳球--心脏,手一捏一松--心脏跳动,塑料管--血管。
10.经常锻炼身体,可以使我们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能增大肺活量,使心脏更强健。
11.食物(米饭)在口腔里的变化:
原有状态:
一粒一粒,有点干。
短时间咀嚼:
变成小碎粒,有些湿。
长时间咀嚼:
成米糊状,很湿。
有甜味.
12.屈肘、伸肘示意图
13.连线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版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单元 知识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