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记叙文阅读含小说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430229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66.66KB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记叙文阅读含小说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记叙文阅读含小说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记叙文阅读含小说专题训练Word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夜尽了,东方泛起鱼肚白,工人们披着崭新的朝霞前往劳作,他们是世界上第一批迎接朝阳的人,他们的勤劳甚至让初升的朝霞都无地自容。
最后,老张告诉我,他最喜欢的还是草原雨后的蓝天,仿佛纤尘不染的翡翠,晶莹剔透,殊无瑕疵。
那种透彻的蓝已经超出了颜色的界限,那是一种深不见底的仰望,那是一缕不偏不倚的思绪,那是一泓点滴不绝的清泉,那是一次目光的奢望。
那蓝,让他心动神醉,让他如醉如痴。
工人们暂缓劳作,只轻轻地抬眼,便彻底融化在这无垠的蓝色中去了。
⑦老张说,跟那时的蓝天比起,现在的蓝天简直就是一块破布。
⑧的确,这样的蓝天在城市里消失了,它在轰鸣的工业颠簸中失去了方向,最终和我们分道扬镳。
层峦嵯峨、葱郁掩映的世界早已不在,我们将上苍恩赐的自然世界毁掉,然后重新构筑,我们固执地相信自己的创造能力,到最后,却连一方天空都留不住。
如今的蓝已经不是老张当年那份透彻的蓝,而是变成了灰蒙蒙的蓝,变成了唯利是图的蓝,变成了尔虞我诈的蓝,变成了伤痕累累的蓝。
⑨曾几何时,我们的心里也有一片草原、一方蓝天,那里风和日丽,碧空如洗,深蓝如幕,举手可触,那里生长着我们最初的美好与希冀。
然而,我们最终走进了世俗的樊笼,变成了我们曾经最讨厌的人。
于是,草原枯萎了,蓝天朽烂了,那片净土崩塌陷落,终于成为我们追之不及的废墟。
然后,我们躲在尘沙之后,关上一个又一个窗子。
这样的世界真的好吗?
这样的世界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⑩因为人心不干净了,所以世界才变得这么不干净,老张如是说。
(节选自《小品文选刊》2018年3期)
1.选文第②~⑥段,老张的心理、神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请结合选文内容,补全下面横线上的内容。
(2分)
失落—— ——无奈——乐观和欢笑——喜悦——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试分析第⑥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老张告诉我,他最喜欢的还是草原雨后的蓝天,仿佛纤尘不染的翡翠,晶莹剔透,殊无瑕疵。
3.结合上下文内容,试分析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他仍穿着那件褪色的涤棉青工作服,离开阳台的时候他一脸无奈,我知道,这不是他记忆里的世界。
4.请你谈谈对文章以“寻找,那消逝的蓝天”为标题的理解。
(3分)
二、[2018·
徐州模拟]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问题。
(14分)
老荫茶树
杜文涛
春日里,我们走进位于岚河支流上的响水沟,去寻一群老荫茶树。
当小车穿过山的褶皱、爬过一个山坳时,同伴指着前方野樱桃花与绿树掩映下的农舍说,到了。
印象中的茶树总与人胸相齐,此时,一群巍然耸立、粗似小圆桌的古树伫立于眼前。
同伴抬声说,这是我们要见的老荫茶树。
我怔怔地问,这是茶树吗?
老荫茶树一排四棵,相拥在岚皋县南宫山镇双岭村五组一户农舍院坎边,三棵集簇,一棵独立,枝杈却“搂抱”在一起。
四棵老荫茶树粗细相近,许是同族兄弟,抑或平辈姊妹,它们不似银杏笔挺,亦不像白杨端直,而是弯腰曲颈,斜身伸脖,倚靠着说着亲人间的家常,道着一家人的亲热语。
它们每一株都高大、洁净,身姿勃发,蓊蓊郁郁,遮蔽着翘起的屋角,掩映着踮脚向上的绿竹林、粉樱桃。
一阵风吹过,空气里有缕缕山花的清香。
沐浴着初春的阳光在山坡上安静地看古树,着实是一件幸福的事。
迎风招展的茶树树叶光洁、明亮,呈椭圆形,面绿背白,比一般茶叶厚大。
常绿不凋的杪梢上生出鹅黄色的新芽。
茶树棵棵粗壮,初长独干,起身后分枝散叶,三头六臂,树叶相叠,浓郁如云,给一面山坡平添上深幽葱茏的绿意。
树干虬曲苍劲,枝柯扭结斜展,树洞深陷。
古树黑皮蜕脱,白皮新显,陈去新替,黑白相缀。
树身细腻光滑、清爽洁净。
我忍不住伸出手去摸摸,感触到的是柔润滑腻、宁静清凉,一种舒爽惬意徐徐攀过手掌,缓缓地浸润进身体。
深山多老树。
山里的大树多有着粗糙的面容,黑黑的皮肤。
我试着读它们不同的肌肤,纵裂成条的,杂列如片的,缀结似鳞的,黑褐色的,泥黄色的,青铜色的。
树木与树木间都有着各自的性格,各自的身材,各自的气质,各自的容貌。
老荫茶树属樟科木植物,常绿乔木,叶片和枝干均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
山里人喜欢摘晒制后泡茶,消热解渴,清热败火,防暑化食。
树下土屋的主人在不远的坡地上栽育着红苕种,听见院边树下有声响,便放下锄头回家开门,为我们提凳泡茶。
跟在他身后的是条黄狗,蹲守在门前,又扭动着身体走向老荫茶树下,偶尔伫步静立,不声不吭地望着远方。
阳光温暖,我们在院子里喝茶。
老荫茶叶片厚实,汤呈红褐色,清香中略带一丝苦涩,幽幽地呷一口喝进肚里,唇齿间却有着不去的回甘。
主人姓李,六十多岁,老伴已经去世,平时他一人在家。
品着老荫茶,我们说起老荫茶树。
李大哥说他们老祖先是清末年间从汉江边流水店迁徙到这儿的,父辈们口口相传说先人们到这儿时,这老荫茶树都已经很大了,先人们先是在茶树下搭草棚住,后才慢慢自己建了房。
这个春天,我是老荫茶树下的匆匆过客。
这片山村,也因为有了老荫茶树的陪伴,增添了一份生活的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30日)
1.作者文中是如何写老荫茶树的?
请结合原文简要回答。
寻茶树——( )——( )——( )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作者在文中写山里“不同的肌肤,纵裂成条的,杂列如片的,缀结似鳞的,黑褐色的,泥黄色的,青铜色的”大树,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分析。
(3分)
4.请你对最后一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5分)
三、[2018·
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2分)
好沉的一
土
石 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
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
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
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
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
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
“你的手感不一样吧?
”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户。
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
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
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
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
能够落下的便执着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
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
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舍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
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
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
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
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
“到那时,你再看!
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
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
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⑥段王总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
C.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
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6分)
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1)赏析画线句子
(3分)
(2)赏析加点词语
4.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
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5.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
四、[清江浦区模拟]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问题。
(17分)
又见古时秋月明
田毅青
①飘起裙裾,凉爽宜人,不失温和的,是初起的秋风。
②洒满千江,一地银光,满目清澈的,是久别的秋月。
③从喧嚣的马路、霓虹闪烁的街头回到院里,眼前突然出现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
一轮清澈皎洁的明月,高悬在如洗的夜空,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洒了一天的银辉,一地的清光,千江有水,千江有月,万里无云,万里青天。
一阵风吹,带着淡淡的清凉、温和与宁静。
被一夏的燥热折磨的身心,一时适应不了这种人间到天上的境遇,放下一切,在空旷的院里呆呆地、静静地享受这美好的仿佛不属于人间的时光,唯恐有人打破了这份宁静,打碎了这仿佛仙境般不真实的梦。
④也许是前生的宿缘,不知为什么从小对月亮情有独钟。
一直觉得太阳是温暖的、炽热的,象征着世界的阳刚、生命的勃勃生机。
万物生长靠太阳,日光提供我们物质世界的生活,但总多了些尘间的烟火味道,烈日下的奔波象征生命的劳碌和无奈。
而月亮则是温柔的、静美的、沉思的、梦幻的,象征仙境与飞升。
当我们面对太阳时,脚步是奋斗的,是坚定的唯物者,而月下对影时,会发现一切都有些不真实,关于世界、关于宇宙、关于自我与灵魂。
⑤一直佩服祖先的智慧,虽然在向外征服世界,发展自然科学方面,古人确实探索得不够,然而若论感受人与自然,天人合一,丰富深邃的意境与语言文字,却不可企及。
每每觉得“春花秋月”一说,真是最妥,花在春,月在秋,各得其境。
虽有千古一诗《春江花月夜》之美,但秋月才最能表达月之气质。
月性本以清凉为象,春虽温华,不足以显其明镜心地;
夏则郁热,不足以展其清明;
冬则过寒,有加霜之凄凉。
唯秋高气爽,金白水清,天高云淡,一碧如洗,碧空为台,秋风为乐,一盘银月,清光无边,天地为魂,才是月之最高境界。
世上的诗词歌赋佳音妙曲,少不了明月的主旋律,想那唐诗、宋词,若无春花秋月,不知会失去多少美丽的背景。
而关于太阳的诗,古今中外都很有限,月光更适合入酒、入诗。
喜欢月亮的人,应是浪漫、多情、善感,有点理想主义的。
此时沐浴在月光下的我,让裙裾在秋风中飞扬,看自己的影子如此孤独,又如此圆满,蒙尘已久的记忆瞬间变得空灵年轻,所有关于月的诗句,纷纭而至,“斫去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最喜欢的,是张孝祥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在这些诗词里,月是永恒的、苍茫的,若有情若无情,美得有些不真实,让游子思乡,怨妇思郎,将士思归、哲人思无穷。
“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
”月之华、月之思几乎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人墨客心灵的知音。
皎月横沉,孤悬天际,引发了多少人事历历、岁月悠悠、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长叹。
⑥一直觉得月亮是属于古人的。
遥想那时人口少、庭院深,没有车马喧嚣,雾霾遮天,灯海虚幻,如此良辰美景年年有。
张若虚赏月于江畔,王维沐月于山间,每每读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总是心驰神往暗想此生一定要有这样的一夜,于秋夜十五月圆前后,宿于有山有水、有松的山间,万籁俱寂时,看松间月影,掬水月在手,感泉间月华;
或与知己一二泛舟于春江月夜,看沧海月明,明河共影。
然而已近知天命之年,却仍然只是一个梦想,记不清有多久没有走出室外,仰望星空了;
记不清有多少日子,没有遇见这样清澈的夜空了。
更多的时候,是在有空调的室内,看屏幕上名利纷争与情欲纠葛、iPhone、iPad指间的缤纷、掌中的世界、碎片化的信息,钢筋水泥里的人生。
一直以为,是自然远离了我们。
也曾感慨,月亮离我们越越远,月亮的眼睛越越暗淡。
此时才知,广袤的银河、诗意的月光一直都在,是人类自己放弃了与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的天然情感,把身心的快乐交给一切人造的机器,并如吸食毒品般一步步被这些机器所操纵。
然后,再用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人造山水找感觉,美其名曰旅游。
除了一沓雷同的照片,何曾有心的参与。
⑦常常觉得人生的困惑与无奈,红尘的喧嚣与烦扰,也相信自己定是背了前世的债才会偿还种种。
在一次次的满足又空虚的怪圈中,也曾向佛学寻根,却始终不明白佛祖所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圆满光明的自性。
此时,明澈的月光下豁然开朗,自性不就像今晚的月光吗?
它一直都在,从未远离,只是被世俗的烟尘、迷雾、霓虹和我们自身的五欲遮蔽着,只有在一定的时空、一定的机缘下,才会显现它本的清光。
⑧又见古时月,又得古今心,快乐的青鸟不经意飘落,那么遥远又那么熟悉的感觉,惬意、满足、宁静,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无欲亦无求,只想驻留此刻,留住这份幸福。
不需要金钱、不需要掌声,甚至不需要任何人的理解与参与,只要我们心中还住着一个孩子,留有一个纯净的信仰,只要一人、一月、一清风、一天地。
⑨夜渐深,意未尽,梦游般不情愿地回家。
打开窗帘,让月光进,映到床上,也映着脸庞,慢慢地睡去。
童年的月光、慈祥的外婆、海上的明月、天山的明月,都入梦。
⑩此生,谁能全圆;
此夜,心可无缺……
(选自《北京文学》)
1.阅读文章请阐释作者为什么认为“秋月才最能表达月之气质”。
2.结合文章谈一谈你对第⑥段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4分)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
◇叙事散文◇
五、[2018·
河南]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16分)
父亲的长笛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
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
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
邻居们说“,吹一段儿!
”“吹一段?
”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
她亦是非常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吹。
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哎呀!
别吹了好不好!
烦死人了!
”笛声戛然而止。
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
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
”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
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上哭了。
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
渐渐地,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
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
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
”“啪”的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
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
”父亲喝住了母亲。
“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
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
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
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
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
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
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
”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
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
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
”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
”母亲走过“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
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
”“腿?
没白断?
”她吃惊地问。
“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
跟孩子提这些干啥!
都是过去的事儿了!
”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说“,吹一段!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作者赵文静,有删改)
1.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2.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
请简要赏析。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3.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说“,吹一段!
4.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六、[原创]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问题。
母爱在《新华字典》里
周脉明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做梦都想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工具书——《新华字典》。
虽然那时《新华字典》的定价只有1.1元钱,但是对我说却是天文数字。
我家当时五口人中,父亲常年患胃病,经常疼得捂着肚子直不起腰,哥哥和我上小学,弟弟当时只有6岁。
字典对我的诱惑力是很大的,在读书或者写作业时,每当遇到生字生词等“拦路虎”,都要向同学借字典。
如果碰到同学正在使用字典,就得耐心等待;
如果遇到不愿意借字典的同学,他就会给我一副不屑的冷脸,甚至是鄙夷的眼神,然后淡淡地说道“我爸妈说了,不让我借给别人用。
你回家向你妈要钱,你也买一本呀……”
二年级暑假的一天上午,我在家写作业,可是碰到了很多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于是就去一位好朋友家借字典。
可是我那位好朋友不在家,只有他那上五年级的姐姐在家。
当她听我说明意以后,把嘴一噘“你用坏了咋办?
你向你妈要钱去买呗,咱村供销社里的字典多得是……”
我噙着眼泪扭头就跑了,不是跑回家,而是跑向村西面山脚下的麦田。
因为妈妈正在那里和社员们一起割麦子。
不一会儿,我便跑到麦田里,只见一群强壮有力的男社员正在前面割麦子,一群女社员正在捆麦子,捡拾丢在田间的麦穗。
我到女社员这边,寻了几眼没有看到妈妈的身影,便大声喊道“妈——妈——”
这时候,邻居四婶认出了我,对我说“你妈在前面跟着男劳动力割麦子呢!
我到前面割麦子的男劳动力人群中,只见一个个戴着草帽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中考 语文 专题 复习 记叙文 阅读 小说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