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第八讲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427098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8.97KB
教师专业发展第八讲文档格式.docx
《教师专业发展第八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专业发展第八讲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团队学习
合作是校本研究的途径与方式,我们的社会正从“学历化社会”走向“学习化社会”,若研究只停留在教师个体,虽然教学行为也会产生一时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难以持久,也难以从个别教师的行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
唯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
学校要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用共同的远景目标培养教师对学校的长期承诺,客观地审视自己,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团队中成员不断超越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全局利益出发,全面提升整体的教书育人水准,全力打造学习型学校。
二、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实际教育中,基于学校,源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研究的起点和对象是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
制订计划、系统地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付诸实施、检验和反省成果,把学习与培训、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
研究的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学实践的改进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以研究成果为依据,进行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实现教师学习培训和教学过程相统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因此,近年来,行动研究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让行动与合作、反思相随
行动是校本研究的出发点,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
校本研究就必须从研究“行动”开始,始终紧扣教育教学“行动”进行研究,并且把落脚点放到提高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上。
使校本行动研究,由“行动”开始,通过“合作”与“反思”达到高一层次的新的行动。
立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方法更为注重教师对自己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研究成果直接改善教育教学行为,以教师的变化促进教学的变化,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行动研究的过程
1.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发现明确问题
教师借助内省和对话审视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熟悉的观念提出质疑,而且可以是对新的教学理念或教学模式的质疑,以及新的理论、新的模式与自己已有经验的比较中产生的各种想法,有助于教师形成问题意识。
2.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症结
教师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界定,把那些只能用模糊语言进行描述的问题转化为能用比较准确的概念说明其实质的问题,使对教学现状的反思提升到对教学本质的把握,从而找准问题的症结。
3.假设一种或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或途径
教师根据自己对教学对象的了解,对自己的经验以及所能收集到的资料的分析把握,形成解决办法的不同设想,用来解释情境,从而形成一个总体的行动计划。
4.实践、尝试解决问题
由于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改善实践的质量,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需要在实践中寻找证据,进行证实和证伪。
因此,在这一阶段既要按总体计划实施行动、同时又要对行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收集有关资料,不断分析,充分考虑现实因素的变化,根据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5.反思总结
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进一步明确问题是否解决,解决到了哪一步,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
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人才观、教育教学观,构建新的教育理念,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和动力;
还可以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的课堂创新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人。
三、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教学反思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
(-)教学反思的意义
l.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
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人教学过程中来,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教学问题,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2.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
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及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的教学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通过反思、研究,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使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3.教学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
我们从教师成长的规律中可以看到,教师的实践经历不会自动生成科学经验,从而促进专业化发展。
对教师来说,只有“经验+反思”才会有效地促进自我更新取向的专业化发展。
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阳碍教师的专业成长。
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惟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总之,教学反思为教师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良好的师互动机制及学习新方式,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永葆青春,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有效途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教学反思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当中,根据反思的源起,我们可以将反思策略分为两大类:
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教师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
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内省反思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1)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主要是指通过自己记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总结、反思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教学实践中的“灵感”内化,也使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得到考虑。
(2)录像反思法。
录像反思法是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
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客观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样能更好地强化自己已有的经验,改正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3)档案袋反思法。
档案袋反思法则是以专题的形式为反思线索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包括课堂提高的形式是否多样,课堂提问的内容是否是课堂的重点、难点,对某学生的提问的形式、难度是否符合该学生的实际能力,等等。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在听完某教师的一堂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而进行交流。
这样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其他与自己不同的观念,进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四、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
新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逐渐渗透,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以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这些都要求教师问彼此合作,共同提高。
(-)同伴互助方式之———磨课
“磨课”是对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形象化说法,往往由集体开展的“备课一上课、听课一评课”三个环节组成。
“磨课”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过程,从目标的制定到具体实施,再到最后的总结评价,正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流程。
在“磨课”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是集体参与讨论、策划、修订和完善,它反映了集体的意志和智慧,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氛围,自动构成了一个能动的“磁场”,带动每一个成员自主地参与并自如地运行。
“磨课”虽然有它相对封闭的运行流程,但一个流程的结束同时意味着新的过程的开始。
所以“磨课”还有一个研究行为继续跟进、研究轨迹螺旋上升的形态。
在“磨课”中,有两种方法值得推广:
第一种是“一课多人上”,即同一堂课由几位教师同时执教,而且执教者的地域跨度越大,往往执教风格和思路差异越大,研究探讨的价值也就越大,这样的磨课,往往能让执教者之间更好地进行取长补短、借鉴改进、优化整合,有利于教改的不断深人;
第二种是“一课一人多上”,即一堂课由一位执教者上几次,每上完一次,都有一个集体探讨和修改教学方案的过程,然后重新执教,纵向对比成败得失,并进一步修改完善,不断优化,不断超越。
这两种磨课方法,都采用了“比较法”的研究策略,不管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都有利于将教学研究推向深入。
(二)同伴互助方式之二——沙龙
“沙龙”原意是指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高雅人士的小型聚会。
本文指教育工作者或教育研究者之间主题性的小型教育研讨活动。
这样的研讨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要有一个合适的主题;
二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教师或专家;
三是要有一个主持人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四是要围绕主题开展自如深刻的对话,参与者之间没有绝对的权威,大家各抒己见,时常有思想交流、智慧碰撞、观点交锋;
五是最终应该形成对讨论主题的阶段性的看法或认同,这是众人观点和智慧的有机整合。
学校的教育“沙龙”有很多形式,假如按“沙龙”的途径可分成“场景式沙龙”和“网络式沙龙”。
其中的场景式沙龙是在一个现实的场景当中开展的沙龙,它的优点是氛围好,互动频繁,信息传输快;
而网络式沙龙是指参与者在网上同一个论坛或聊天室中开展的沙龙,它的优点是不受空间限制,文本形成迅速,传播范围广。
假如按照沙龙的内容可分成“读书沙龙”“教学沙龙”“德育沙龙”“课题沙龙”“管理沙龙”。
在我校,读书沙龙主要以年级组为单位,年级组长就是主持人;
教学沙龙主要以学科组为单位,主持人为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
德育沙龙主要以班主任为单位,主持人是德育处主任;
课题沙龙主要以课题组为单位,主持人是教科室主任或课题组长;
而管理沙龙主要以本校或几个学校的管理人员为单位,主持人往往是校长。
这些沙龙组定期开展有效的沙龙活动,成为同伴互助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充分激发了教师们的潜能和智慧。
(三)同伴互助方式之三——展示
学校定期由教研组或课题组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向其他教研组或教师群体展示各自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的实践、思考和成果。
教学研究的展示虽然是一时的、短期的,但展示前的准备工作却是大量的。
以教研组为例,教研组长要对本组成员进行展示前的分工落实,明确各人展示的任务和内容,而且要形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展示的序列。
比如围绕研究的课题,安排好活动策划者、课堂执教者、活动主持者、活动发言者、媒体宣传者、问题讨论者、成果收集者,等等。
在展示活动中,展示小组的所有成员各尽所能、各显神通,专业能力会在展示的全过程中得到较好的培养和锻炼。
此外,同伴互助方式可不拘一格,如教师的网上备课平台、互动平台,新老教师结对、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问题交流中心等,并且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政的现象,让教师在开放互动的环境里学习。
学校应定期开展教学观摩、问题讨论、课题研究等促进教师互助互学,让教师感受合作的需要,享受合作的乐趣,实现教育教学的共同体。
因而,学校应该创设一个资源共享、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人文环境,包括教育教学资料的共享,各位教师教学课件的共享,教育教学设计的相互借鉴,教育教学方法的借鉴,等等。
鼓励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教育教学智慧的交流与学习,教育教学反思中的相互促进与启迪。
五、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
在学习化的社会里,人人需要终身学习。
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往往会向周围的同事、学生、家长学习,向书本、实践学习。
但是,一般情况下,校内同层级教师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了纵向的引领,尤其是在当今我国课程发展大变动的时期,先进的理念如若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研究者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事之间的横向互助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
因此,教师还必须向专业人士和成功人士学习,不断接受先进理论、技术、方法和经验的专业引领。
提倡校本教研与大学牵手,各级中小学教研部门、教师进修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专业研究人员与中小学教师共同研究,建立起平等交流、共同成长、互补互益的伙伴关系,人人平等,能者为师。
(-)专业引领的基本要求
1.对教师的专业引领要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适当
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指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强专业能力,使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
但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层次、不同专业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水平又是有差别的。
因此,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目标定位要切合各类教师的实际情况,引领内容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引导方法要灵活、多样、有效。
2.在专业引领中,要充分发挥引领人员和教师双方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引领人员既可以是教育科研的专家,也可以是教研部门的教研人员,还可以是既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
科研专家对教师的引领主要是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的引领,教研人员对教师的引领主要是把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引领,第一线骨干教师对教师的引领主要是具体实践操作的引领。
引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水平和引领能力,在对教师的专业引领过程中,既有对教师理论上的指导,又有实际的教育教学示范;
既要参与到教师学习、研讨的过程之中,又要对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评析,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措施,善于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因此,引领人员一方面必须具备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又能对引领工作有高昂的工作积极性,要乐于从事引领工作,这才能保证引领工作的顺利和有效。
在专业引领过程中,作为接受引领的教师,要有积极上进的精神,要确立“我要学习”“我要发展”的思想,在接受引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积极配合,要向引领人员虚心学习、认真求教,要深人钻研、努力提高。
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提高,促进自己的水平得到提高,促进自己的专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3.对教师的专业引领要到位而不越位
引领人员对教师无论是教育科学理论的引领,还是教育教学实践的引领,都要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到位,就是给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
不越位,就是引领人员对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是发展的真正主体,专业引领人员无论怎么引领或指导,都不能也不应该代替教师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
引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引领。
因此,专业引领人员要立足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独立的教育教学和实践研究能力来引领教师,要通过到位而不越位的引领,使教师真正能够获得良好的专业发展。
(二)专业引领的操作方法P24
1.阐释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决定其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相应的行为方式。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让教师掌握并形成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完成这一任务,引领人员可采用讲座、学术专题报告、专题理论研讨、教学问题诊颐、案例评析、教学专题座谈咨询和引导自学等形式,让教师全面掌握新的敬育教学理论。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就教学思想理念的引领来说,主要包括:
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课程教材教法的分析辅导、课程标准与学科课堂教学问题的评析,等等。
2.共拟教育教学方案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在教师掌握了教育教学思想,形成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引领人员要与教师就某种教育教学内容或现象在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引领教师并与教师共同拟定出教育教学方案。
在共同拟定教育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引领人员既要发挥引领作用,更要指导教师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和风格的教育教学设计,并使教师学会独立拟定教育教学方案。
共同拟定出来的教育教学方案,要符合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的要求,要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
3.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尝试
在教育教学方案拟定好了之后,引领人员要与教师一起将共同拟定的教育教学方案直接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以教学为例,引领人员要引领教师将拟定好的教学方案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实施教学方案,验证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教师使用共同拟定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引领人员要深人课堂,关注、考察和记录执教教师的教学行为,并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与拟定的教学方案进行比较,寻找出与教学科学理论的差距,以各在教师教学尝试之后与教师一起讨论进一步修订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
4,引导反思教育教学行为
就教学来说,在教师拟定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尝试之后,引领人员要安排和组织教师对教学尝试情况进行反思和评议。
在这里,引领人员和执教者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行为进行自我反思,说明设计思路,找出教学预拟方案与教学行为的不和谐之处,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
同时,引领人员要让其他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教师对教学设计和执教教师的教学行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在此基础上,要总结大家意见,进一步引导教师将教学尝试行为的反思意见落实到新的教学行为之中,改变原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把思转化为行。
这样经过几次反复,直至创生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
六、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
P25
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众多可能的途径中,开展课题研究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载体。
(-)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升
教师的专业理论包括:
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学科教学的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以及相关方面的理论。
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撑。
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首先要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进行理论奠皋;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至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研究活动和实践活动,并通过研究和实践,或是验证;
或是补充完善;
或是丰富、发展他人的理论;
当研究活动结束,教师要对课题的研究,进行认真总结。
在深入的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做法、感悟进行理论上的提升。
因此,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就是教师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提升理论的过程。
(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
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需要教育、教学、心理、科研、课程、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就必然促使教师对各方面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的新知识,如最新的文化基础知识、最新的学科知识、最新的教育理论知识等,以适应开展教育科研的需求。
与此同时,为了创新的需求还要求教师对已有知识在质的方面的深化——对已有知识的质疑、批判或创新。
随着各方面知识量的不断积累,必然引起教师知识结构的重组,从而构建起新的复合性的知识结构
(三)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设计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反思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开展课题研究,除去可以促进教师的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外,由于教育科研自身的特性,对于教师下述三种能力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
一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科研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每进行一个步骤教师都需要自觉主动地反思自己的行为。
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自己的行为,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或修正。
因此,科研课题的选择及研究对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是促进教师探究能力的提高。
科研的实质就是对问题的探究,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对教育问题的探究过程。
这个过程大致概括为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得出结论等。
这—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
每个结论的得出,每个现象的解释,每个成果的获得,无一不是经过探究而得出的。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探究能力的良好途径。
三是促进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
课题研究,它的灵魂和显著特征就是创新,创新体现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四)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
当一个研究课题获得成功,取得丰硕成果之后,教师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教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感。
在成功的激励和鼓舞下,教师进一步形成了蓬勃向上的良好心态,专业的心理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因此,他们在教学中更加自信,更加增强了对工作的责任感、成功感和满足感,教师的专业自我逐渐形成。
科研课题的研究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性活动,它需要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各种能力及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它可以激发教师自主寻求发展,促进教师内在的自我更新。
因此,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七、网络远程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P26
网络远程研修,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形成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
(-)网络远程研修①的项目特点
1.完善的管理系统
为保证远程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一般都由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协调小组、项目实施办公室、项目专家工作组共同组成组织管理系统。
这些机构的高效运行,发挥了协调、组织、管理培训工作的职能,保证培训项目的顺利进行。
2.高水平的课程团队
根据培训设置学习专题,每个专题由主讲教师及相关研究人员组成课程讲师团,采取主讲教师责任制。
专家主讲,团队合作支持,这就把个人的教学理论及教学魅力优势与集体合作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3.精干的指导教师团队
网络远程研修班项目组会在一定范围内聘请有实践教学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成指导教师团队。
为每班配备指导教师,而且多为跨地区安排,指导学习、解答问题、跟进评论,推荐作品、引发讨论,参与简报编写等。
这支活跃的队伍在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了学员间的互动、交流。
4.尽责的班主任日常管理团队
为做好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确保培训质量,每班配各班主任。
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员按要求参加学习、解答相关问题、评论学员作业、负责编辑本班课程学习简报和本班学员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估等。
5.优秀的技术支持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专业 发展 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