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碳关税对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422978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54.81KB
毕业论文碳关税对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毕业论文碳关税对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碳关税对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eywords:
Exporttradeofagriculturalproducts;
Carbontariff;
positiveanalysis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中国作为正式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理应分享经济全球化和WTO农业多边贸易体制的利益,改善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环境,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出口。
但是,中国农产品所面对的国外市场准人条件却不容乐观,一方面,各国的关税保护结构依然复杂,另一方面,随着农业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日俱增。
以日美韩等国家为例,美国对中国农产品进口实行的是关税降低而非关税壁垒增加的方式,日韩则仍保持较高关税。
更有甚者,发达国家以美、英、法等国为首以保持与促进本国绿色产生体系发展之名,在2009年共同提出“边境税调整”措施(BorderTaxAdjustments,简称BTAs),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碳关税”。
碳关税的征税一方面在于防止“碳泄露”,即防止碳排放向低成本的国家转移,进而不利于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是保持发达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即通过碳关税的征收以扭转长期以来国内严格碳排放限额措施所造成的企业成本的附加,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我国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发达国家行“环保”之名,做贸易保护之实。
在这样的情形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行建设就显得尤其难能可贵,近些年对于国际上绿色贸易壁垒,“碳关税”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碳关税未来的走势还有待时间验证。
2.研究意义
近年以来“碳关税”备受关注,而目前真正开征碳关税的地区并不多,此文回顾碳关税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碳排放现状,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而后对“碳关税”的征收进行模拟,一定程度上对未来我国应对碳关税开征起一些借鉴作用。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自碳关税提出以来,在国际社会掀起轩然大波,无数学者以此为基点研究验证了各自对于碳关税的不同看法。
外国文献在研究方法从多学科的角度,多采用实证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学者认为征收碳关税对于该国国内就业率的上浮,国内产业保护,乃至整个国家碳排放的减少有重要意义,其中的例如如Veenendaal&
Manders(2008)。
(2)也有一部分学者任务碳关税的征收违反了WTO关于关税的基本原则,容易导致报复,丢失目前来之不易的国际关税环境;
同时碳关税的计算难度十分大,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此方面的例子如YanDongandJohnWhalley(2009)。
(3)另外也有学者通过社会福利的角度切入进行讨论,目前关于“碳关税”引发的福利变化尚且没有统一的看法,Mckibben&
Wilcoxen(2008)认为“碳关税”的征收所带来的福利远没有实施这个政策过程的成本高,以至于根本没有实行这个政策的需要。
(4)DanielGros(2009)则认为“碳关税”可以为欧盟成员国创造更好的自然环境以及更加优越的就业环境。
(5)余者还有学者从行业特点入手,如Maestad(2008)在文献中指出“碳关税”可以有效防止钢铁行业的碳泄露等等,不一而足。
2国内研究现状
事实上国内对于实施“碳关税”的征收也有大量的研究,大多数的学者都是站在金砖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的角度考虑问题,结论比较一致,即“碳关税”的征收事实上损害了金砖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起码在短期之内是这样。
从长期来看,或许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中寻得些许机会。
(1)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发达国家提出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是以保护环境为名,事实上的目的是贸易保护,这一部分例如如张君(2009)。
(2)有些学者从我国对外贸易整体状况分析,对数种“碳关税”税率情景进行了一般均衡测算,直接在文献中点明“碳关税”的征收将会给中国对外出口贸易带来巨大损失,而相应的环境改善情况则十分有限。
如鲍勤(2010)。
(3)国内同样也有学者从行业的角度出发对于“碳关税”的征收进行讨论分析,如黄媛虹,沈可挺(2010)将中国工业品出口结构以及隐含碳排放量进行分析,评估了征收“碳关税”对于我国的制造业将会造成的巨大影响。
总的来说,无论是国内或者国外,经济学者对于“碳关税”的征收都付出了相当的精力时间进行研究,实证应用研究方面的成果颇为丰富。
但是将“碳关税”的影响控制在农产品部分研究的文献比较少,只有少数学者涉足到这个部分,如漆雁斌等(2010)测算2007年中国农业上涉及的煤炭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而又因为碳关税没有真正实现征收,在实证方面的文献相当稀少。
因此,本文在借鉴前面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近2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作为在实证这方面的一点尝试,希望在后文可以为未来有可能出现的“碳关税”提出些许自身的建议看法。
(三)本章小结
本章回顾了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面临的一系列关税环境,并不乐观。
贸易壁垒,贸易保护的事例,应用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发达国家在如今的国际贸易市场上仍然占据着坚实的优势地位。
对于未来有可能征收的“碳关税”,发展中国家无疑又一次面临着巨大风险和挑战,如果说在“碳关税”汹涌而来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我们将不可避免得再次陷入被动的尴尬境地,从这个角度而言,现在我们所做的研究将指引我们在未来的方向。
在国内外文献研究里面,国内外研究的侧重各不相同,这种不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各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犹如发达国家的学者看到了“碳关税”对于其国内就业率的好处,发展中国家同样看到了“碳关税”对于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带来的巨大财富损失。
虽然研究众多,然而目前涉及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文献数量并不大。
国内的研究如赵聚辉等(2015)在农产品方面尝试了实证研究,选取了棉花茶叶等农产品作为研究对象,但数据具体只延伸到2011年,跨度为15个年份,相对并不充足,这就为本文笔者进一步拓展研究年限以及尝试新的农产品种类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二、碳关税现状分析
(一)碳关税的发展历程
传统上的关税事实上是随着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和逐步发展的。
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以及地球对于碳排放负荷的不堪,“低碳经济”这个词在2003年出现在了英国政府报告的白皮书上。
所谓“低碳”的含义是人类在维持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我们通过技术的改进,制度的规定以及新能源的开发等等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
随后是众所周知的哥本哈根会议以及《京都议定书》。
碳关税事实上可以看成是“低碳经济”的衍生品,对于《京都议定书》中所规定的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减排任务的区别,部分发达国家认为这种差异性对待会削弱本国相关产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所以“碳关税”应运而生,它是指对高耗能,特别是碳排放量较高的进口产品征收特别的关税。
“碳关税”最早出现在2007年,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提出,用意是希望欧盟国家应针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征收商品进口税。
然而,真正在“碳关税”上火上浇油的是美国,美国在2009年由众议院通过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其中提出美国拟定在2020年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减排限额的国家征收包括钢铁,水泥等进口产品的特别二氧化碳排放税。
2010年由美国参议院参议员约翰克里以及乔利伯曼提出参议院的气候法案草案,草案中同样涉及“碳关税”的条款:
“如果与美国高能耗行业存在竞争的国家到2025年仍没有达到美国的能耗排放要求,则美国将从那时候开始对相关产品的进口征收边境调节税”草案发布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即发表声明对法案予以支持。
美国在《京都议定书》上的消极态度众所周知,美国代表甚至拒绝在议定书上签字,而在“碳关税”的征收问题上却异常活跃,大力鼓吹环境保护理论,前后态度的差异让人目瞪口呆,不难看出美国是披着“环境保护”的名义,干着“贸易保护”的勾当。
美国在“碳关税”上异常活跃的同时,欧洲法国同样不甘落后。
2009年当时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在联合国大会上鼓吹设立独属于欧盟的碳税边界机制,以此开始征收“污染国家”的产品关税。
在2009年和2010年,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院先后投票通过了一吨二氧化碳17欧元的标准税收议案。
目前,事实上在美国和法国之后,很多国家已经蠢蠢欲动,往前看,作为“碳关税”的预备动作,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在国内开始征收碳税。
如荷兰和英国分别在1996年以及2001年开始对气候变化征收税,集中于电力,煤炭,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等部门;
加拿大政府在2008年有提出对中国,印度征收碳相关的税收;
日本政府也表示力争在2011年后开始对于全球变暖对策税进行规划。
可以看到大力鼓吹碳关税的都是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在这场纷争中则显得有些无力。
中国商务部在2009年7月4日明确发声“中方坚决反对碳关税的征收。
”
(二)碳关税的合法性
1.碳关税的本质
2002年美国代表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京都议定书》允许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不参与强制减排,那么美国企业将会在这个基础上被削弱竞争力。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教授所说,“不承担破坏环境的成本,那么相当于政府对企业进行补贴,而当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产业企业都在为全世界的污染状况支出成本的时候,美国企业正在享受大量的对应补贴,因此获得竞争优势。
为了至少不损害减排国家的努力,应该加强实施机制来补偿这种不公平的贸易”。
这种观点是相当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指出部分国家不参与强制减排的主要后果有两:
一者是减排国家产业竞争力受损,二者是其他国家不努力的时候,会削弱减排国家的动力以及努力效果,这个也就是所谓的“碳泄露”。
上述两个理由就是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的理由支柱。
事实上略加推敲,这两个理由并不十分站得住脚。
在《京都议定书》“共同而又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必须要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而因此导致的发达国家竞争力减弱的问题,这个本身是发达国家应该承担的代价。
地球上现在的二氧化碳大约有80%是由发达国家在过去排放的,而发达国家在过去享受这种不加限制的环境污染“权利”的时候,那么在今天也就相应得应该履行相应的“义务”。
从这个角度出发,发达国家并不能获得国家社会的支持。
另之,是“碳泄漏”的问题。
2007年IPCC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大部分均衡模拟支持第三次评估报告的结论,而且特别指出,如果低排放技术得到有效的推广,碳泄漏率会在5%-20%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碳泄漏不单单是微弱乃至于不足道,而且情况很有可能是,当发达国家减排的时候,发展中国家也会因此而减少碳排放。
科普兰和泰勒在2005年中誊写的文献中指出,关于“碳泄漏”,不仅仅存在“便车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同样存在;
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发达国家的单边减排,将会使得发展中国家中出现利益性质的减排。
2.WTO规则下的“碳关税”
事实上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所谓的“碳关税”的合法性同样存在争议。
WTO本身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规则组织,我们可以将“碳关税”纳入“允许为保障人民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或者保护资源而采取例外的措施”这个例外条款。
然而,这并不足以成为“碳关税”合法的依据。
唐启宁,高静结合WTO的实践案例,根据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关税减让,《补贴与反补贴条例》等方面多条条款分析后指出,“碳关税”在WTO的框架下没有完全合理的依据。
多位学者,如夏璐等,则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角度出发质疑“碳关税”的合法性。
实际上“碳关税”违背WTO的原则与否,碳关税最后的实施与否,主要取决于这部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博弈,这是最实际的结果也是最无奈的现实。
(三)碳排放现状
1.中国总体碳排放现状
中国现在作为世界上的一个碳排放大国,我们每年的碳排放量都在增长。
2000年至2009年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发展中大国碳排放量增加了大约44亿吨,这同样也是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增量的主要来源。
这么巨大的增长率,事实上足以在很大程度上削减发达国家所做的减排努力的效果。
从环境学的角度而言,无论是哪个区域排放的二氧化碳,都同样会对环境造成近乎相同的后果,也有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因此认为,发展中国家也因此应该承担起强制性的二氧化碳减排任务,并且因此对没有承担减排任务的国家地区征收“碳关税”。
我们应该清醒得认识到,在未来来势汹汹的“碳关税”中,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针对的主要目标。
下列表格是世界各国2000年至200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较:
表3-1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数据
年份
世界
美国
欧洲
OECD
中国
印度
2000
23497
5693
3220
12492
3038
976
2001
23664
5673
3284
12527
3084
985
2002
24067
5614
3274
12520
3309
1015
2003
25110
5689
3365
12755
3830
1041
2004
26336
5772
3377
12887
4546
1112
2005
27147
5784
3344
12922
5058
1154
2006
28028
5698
3346
12866
5604
1244
2007
28962
5769
3281
13001
6028
1324
2008
29454
5587
3239
12799
6507
1431
2009
28999
5195
3001
12045
6832
1586
数据来源:
IEA(2001)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到,世界总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体现为增长的趋势,而细分到具体国家地区而言,美国,欧洲,OECD,等多数国家九年之间的碳排放量并没有明显的增长,基本保持较为平稳的排放趋势,甚至在数值上还略有减少。
而中国和印度则大不相同,两国九年间的碳排放增长总量之和已经相当接近世界总体碳排放的增长量。
从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而言,中国和印度在未来一段时间无可避免得仍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碳关税”在世界范围内大幅实施的话,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将首当其冲。
2.中国农产品碳排放现状
上一个小节笔者将各国碳排放的情况进行了对比,这一个小节我们将重点探讨中国农业上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以及相关数据。
我国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难免伴随着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二氧化碳的排放来源主要是由以下组成:
农业所用的化肥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释放的二氧化碳;
农药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农业所用的塑料薄膜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农业的生产机械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最后是农业灌溉过程中电能利用以及农田土壤碳库动态变化而引起的碳直接排放。
下图是历年以来我国农业主要的用地过程中生产资料使用的情况:
表3-2中国农业生产资料使用量
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
农用化肥使用量(万吨)
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吨)
农用柴油使用量(吨)
农药使用量(吨)
1993
48727.90
3151.9
707321
938.3
844800
1994
48759.10
3317.9
887064
966.6
978551
1995
49281.20
3593.7
915487
1087.8
1087044
1996
50381.40
3827.9
1056151
1076.1
1140812
1997
51238.50
3980.7
1161532
1229.5
1195466
1998
52295.60
4083.7
1206867
1314.7
1231700
1999
53158.41
4124.3
1258674
1354.3
1321620
53820.33
4146.4
1335446
1405.0
1279533
54249.39
4253.8
1449286
1485.3
1274820
54354.90
4339.4
1539484
1507.5
1312284
54014.23
4411.6
1591670
1574.6
1325226
54478.42
4636.6
1679985
1819.5
1386028
55029.34
4766.2
1762325
1902.7
1459945
55750.50
4927.7
1845482
1922.8
1537103
56518.34
5107.8
1937468
2020.8
1622837
58471.68
5239.0
2006924
1887.9
1672259
59261.40
5404.4
2079697
1959.9
1708998
2010
60347.70
5561.7
2172991
2023.1
1758219
2011
61681.56
5704.2
2294536
2057.4
1787002
2012
63036.43
5838.9
2383002
2107.6
1806057
资料来源:
1993年-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各类农业的生产资料投入每年都在增长,而这种增长势必引起农业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上的增长,这农业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趋势与我国总体的碳排放增长趋势是一致的。
笔者查阅了相关农业生产资料的碳排放的文献,在此我们将计算表格3-2的农业生产资料所相对应的碳排放总量。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测算得出,化肥和农药的碳排放系数分别为0.8956kgC/kg和4.9341kgC/kg。
南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关税 对于 我国农产品 出口贸易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