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二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420209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687.41KB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二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二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二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域名总数为26万。
表2中国分类域名数
表3中国分类CN域名数
四、网站
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站数量为357万个,半年增长6.6%。
图15中国网站数量
注:
数据中不包含.EDU.CN下网站
五、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截至2015年6月,中国国际出口带宽为4,717,761Mbps,半年增长率为14.5%。
图16中国国际出口宽带及其增长率
表4主要骨干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第四章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
一、上网时长
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
2015年上半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5.6小时,相比2014年底减少0.5个小时。
二、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2015年上半年,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发展加速分化,电子邮件、BBS等传统互联网络应用使用率继续走低;
搜索、即时通信等基础网络应用使用率趋向饱和,向连接服务方向逐步发展;
移动商务类应用发展迅速,成为拉动网络经济的新增长点;
网络支付从线上走向线下,使用率增长迅速。
此外,网络炒股成为网民投资焦点,由于股市带来的用户分流,使得网络余额理财类应用的使用率增长出现停滞。
信息获取类应用与前沿技术融合发展,实现个性化服务
搜索引擎、网络新闻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使用率均在80%以上,未来几年内,这类应用使用率提升的空间有限,但在使用深度和用户体验上会有较大突破。
搜索引擎方面,多媒体技术、自然语言识别、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触控硬件等多种技术探索融合,推动产品创新;
网络新闻方面,在“算法”的支持下,新闻客户端能迅速分析用户兴趣并推送其所需信息,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推荐,提升用户体验。
商务交易类应用稳定发展,支付工具增长明显
网络交易类应用经过多年发展,在国内市场已经逐渐步入稳定期,虽然用户规模增速逐渐放缓,但绝对规模均较2014年底有了不同幅度提升,其中网上支付工具的增长最为显著。
究其原因,网上购物类应用由于用户基数较大,很难再获得突破性增长;
团购由于低价模式难以持续,正在尝试“去团购化”转型;
而支付类工具由于移动支付技术与设备的日益完善以及“线上支付线下服务”模式的逐渐成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金融服务类网络应用发展紧随市场环境
2015年上半年网络金融服务类应用发展紧随金融市场变化。
伴随着过去一年来国内股市的暴涨,网上炒股的用户规模显著提升,截至2015年6月,网上炒股的用户规模达到5628万,较去年增长了47.4%。
而受到今年上半年宽松货币政策影响,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滑,以及股市带来的用户分流,使得网络余额理财类应用的使用率增长出现停滞。
娱乐类应用整体用户规模保持稳定,使用率涨跌互现
数据显示,娱乐类网络应用的整体用户规模在过去半年中基本保持稳定,除网络文学用户规模略微有所下降外,其他娱乐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均有增长;
在使用率方面,网络文学和网络音乐的用户使用率有所下降,网络视频和网络游戏的使用率略有提升。
整体而言,娱乐类应用作为网络应用中最早出现的类型,经过多年发展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已经逐渐稳定,而在过去半年中,对于新型商业模式的探索成为其发展的主要方向。
2014.12-2015.6中国网民对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
2014.12-2015.6中国手机网民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率
(一)信息获取类应用发展
1.1搜索引擎
2014.12-2015.6搜索/手机搜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截至2015年6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5.36亿,使用率为80.3%,用户规模较2014年底增长1392万人,增长率为2.7%;
手机搜索用户数达4.54亿,使用率达76.5%,用户规模较2014年底增长2520万人,增长率为5.9%。
2015年上半年,移动搜索是整体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其一,网民互联网生活重心向移动端转移,移动搜索场景极大丰富,用户增量、增速都超过搜索市场整体;
其二,搜索服务提供商的移动业务营收占比持续提升,正在成为支柱业务,以XX为例,财报数据显示其移动业务营收占比已经从2013Q2的10%增至2015Q1的50%,搜狗也在2015Q1达到了22%。
搜索技术与前沿技术融合发展,推动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提升。
搜索引擎通过将自然语言识别、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融合,推出了以交互式问答机器人为典型代表的搜索引擎深度问答产品,使网民更准确、更快速的获取知识类信息;
搜索的输入模式更加多元化,除了语音、图片输入,还结合了触控式硬件设备,不仅创新搜索体验,还在推动互联网普遍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XX与清华合作开展可触摸点阵式屏幕和语音交互研究,为视障人群提供盲人搜索服务。
搜索引擎服务模式已经发生转变,呈现“去产品化”趋势,在连接用户与服务环节中发挥桥梁作用,作为关键支撑技术和基础连接服务,推动互联网生态链形成。
在实物与服务产品交易方面,搜索引擎推出直达服务,企业网店可以跳过搜索结果页,直接将产品和服务呈现给用户;
在公共服务方面,搜索引擎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在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与政府部门合作,开展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项目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与质量。
“去产品化”趋势下,搜索引擎盈利模式也不再局限于关键字排名,而是通过面向用户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搜索,从而对接入搜索平台的企业提供云存储、云计算、运营管理工具等增值服务,并基于用户属性和特征进行精准推送,帮助企业开展营销,打造O2O闭环。
1.2网络新闻
2014.12-2015.6网络新闻/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55亿,较2014年底增加3572万,增长率为6.9%。
网民中的使用率为83.1%,比2014年底增长了3.1个百分点。
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4.60亿,与2014年底相比增长了4420万人,增长率为10.6%,网民使用率为77.4%,相比2014年底增长2.8个百分点。
网络新闻作为信息获取类的重要应用,使用率仅次于即时通信,排在第二位。
从网络新闻的发展状况来看,主要呈现新闻入口多样化、内容推荐精准化的特点。
第一,各类新闻传播平台众多,用户获取渠道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门户网站、专业新闻网站外,用户规模庞大的浏览器、即时通信工具、社交媒体、甚至一些应用分发类的APP也都利用其用户基础来推送新闻,其中浏览器、分发类的APP主要扮演用户和流量导入的角色,即时通信工具和社交媒体则充分发挥其社交属性,转发新闻资讯同时还能加载个性化评论,增加新闻可读性。
第二,新闻渠道通过推荐引擎技术解读用户从而实现精准推荐。
各新闻渠道首先会采集海量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智能分析出热点资讯,然后根据用户的社交关系链和浏览记录等建立用户模型,两者相结合,实现向用户智能推荐个性化的信息。
使用过程中,系统会自动记录用户的阅读情况,不断摸索用户兴趣,优化推荐算法,最终实现个性化阅读,提升用户体验。
从发展趋势来看,新闻入口多样化这一特点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延续,精准推荐的算法会进一步优化,更贴切用户个性化需求。
在此基础上,网络新闻尤其是新闻客户端会衍生出更丰富的商业模式,如精准广告、O2O服务的入口等,行业的发展前景向好。
(二)商务交易类应用发展
2.1网络购物
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74亿,较2014年底增加1249万人,半年度增长率为3.5%;
2014年上、下半年,这一增长率分别为9.8%和9.0%,数字表明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速继续放缓。
与整体市场不同,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2.70亿,半年度增长率为14.5%,手机购物市场用户规模增速是整体网络购物市场的4.1倍,手机网络购物的使用比例由42.4%提升至45.6%。
2014.12-2015.6网络购物/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近年来,网络购物市场的繁荣与宏观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环境良好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
“互联网+”相关政策的支持,促进网络购物快速发展,带动其他行业升级转型。
2015年3月,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概念,旨在通过互联网带动传统产业发展,而网络购物作为“互联网+”切入口,能够带动传统零售、物流快递、交通、生产制造等其他行业升级转型。
随后,商务部发布的《“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网络购物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转型升级的任务部署。
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为网络购物市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保障。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正在由外需驱动向内需驱动转变,网络购物在实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移动网购、跨境网购和农村网购等发展潜力逐步凸显,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网络交易环境逐步改善,实名制的推进提升诚信水平。
近两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等企业积极贯彻落实政府的实名制要求,推出包括实名制相关的行业自律公约、用户实名制认证等诚信举措,提升行业信任水平,助力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交易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技术的发展推动创新变革,提升用户消费体验。
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对网络零售业影响较大,多样化的移动支付方式重塑用户的消费习惯,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的发展将取代传统钱包。
随着3D打印、无人机送货、虚拟试衣等技术的研发和完善,更多技术应用不仅能够提升用户体验,而且有助于推动生产运输、物流配送、平台展示等运营模式的变革创新。
2.2团购
截至2015年6月,我国团购用户规模达到1.76亿,较2014年底增加372万人,半年度增长率2.2%,团购网站的使用率为26.4%。
相比整体团购市场,手机团购发展更为迅速,手机团购用户规模达到1.29亿,半年度增长率为8.7%,手机团购的使用比例为21.7%。
2014.12-2015.6团购/手机团购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近两年,低价团购模式难以持续,团购网站“去团购化”转型谋求生存发展,具体表现为:
团购企业由价格驱动向服务驱动转型。
虽然团购模式最初的低价策略对于刺激模糊需求、吸引新客户效果明显,但是单纯的低价策略难以维持可持续发展,由于其无法提高商户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忠诚度,很难获得预期收益。
鉴于此,团购网站通过提供更多的便捷化服务改善用户体验,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比如:
全面推崇免预约服务、提供现场下单-团券-消费的即时服务模式、团购电影票可享受在线选座自助终端取票服务等。
由构建大而全的团购平台向发展垂直业务转型。
当团购行业的市场格局较为稳定,企业市场份额难以快速提升时,团购平台不再追求品类扩张,而是集中资源和精力专注强势业务和潜力业务。
目的是依托团购平台孵化垂直业务,再通过垂直业务的崛起带动整个平台的发展。
以美团为例,其大力发展高频消费的电影票业务和外卖订餐业务,并推出独立的猫眼电影移动客户端。
与此同时,美团也在拓展旅游产品团购业务。
团购网站转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电商,以提供营销服务获得收益。
团购网站以往靠低价吸引客户,毛利偏低,利润更是微乎其微。
转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电商后,团购网站的盈利模式变为平台经济,即团购网站拥有平台资源的所有权,将使用权批量复制租给商户,商户利用平台资源和服务自行做团购业务。
以窝窝团为例,其已转型并更名为窝窝商城,并为平台上的商户提供各种营销服务。
2.3网上支付
截至2015年6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59亿,较2014年底增加5455万人,半年度增长率17.9%。
与2014年12月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46.9%提升至53.7%。
与此同时,手机支付增长迅速,用户规模达到2.76亿,半年度增长率为26.9%,是整体网上支付市场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的1.5倍,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39%提升至46.5%。
2014.12-2015.6网上支付/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纵观网上支付发展历程,其应用范围和方式不断拓展深化,具体表现为:
技术进步驱动网络支付应用场景和方式不断丰富。
网上支付提供了满足资金流通需求的基本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的提升,扫码支付、刷卡支付、信用卡还款、生活缴费、红包等应用场景应运而生;
基于生物认证技术的发展,网络支付领域出现指纹识别支付和人脸识别支付等应用方式。
应用场景和方式的丰富顺应了网络支付平台化发展思路,促进了网上支付商业模式和变现途径的创新。
资金流量的富集推动网络支付企业拓展金融服务。
随着网络支付工具中资金量级的攀升,网络支付企业不断探索,突破“交易手续费+沉淀资金利息”的盈利模式,创新消费金融产品,推出供应链金融、网络银行、P2P贷款、网络信用卡等服务。
这些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切入消费者生活,解决资金流入、流出、增值问题;
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众筹理念帮助小微企业融资贷款解决贸易问题。
在此基础上,网络支付企业在平台上形成了资金循环增值流动闭环。
数据资源和挖掘技术助力网上支付企业建立征信机制。
对个人而言,网络支付行为与个人信用评价的关系最为密切。
随着网络支付平台业务架构的不断完善、用户数据的海量存储,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逐渐成熟,网上支付企业具备了个人征信业务的基本资质。
在国家放开企业构建征信业务的权限后,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机构获批开展个人征信业务。
未来,阿里基于支付链、腾讯基于用户关系的个人征信系统,联合人民银行等其他征信机构的基础数据将在行业内形成广泛、全面、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
2.4旅行预订
截至2015年6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29亿,较2014年底增长730万人,半年度增长率为3.3%。
在网上预订火车票、机票、酒店和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分别占比26.8%,13.3%,13.8%和6.2%。
值得注意的是,网上预订酒店的网民规模增长迅速,半年度增长772万人,涨幅9.1%,对在线旅行预订市场增长贡献最大。
与此同时,手机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1.68亿,较2014年12月底增长3350万人,半年度增长率为25.0%,是整体在线旅行预订市场增长速度的7.6倍。
我国网民使用手机在线旅行预订的比例由24.1%提升至28.3%。
2014.12-2015.6在线旅行预订/手机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纵观近两年行业发展历程,在线旅行预定行业呈现出全产业链拓展态势,具体表现为:
在线旅行预订企业通过频繁投资并购加速战略型产业链扩张。
价格战曾经在在线旅行预订企业的市场争夺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由于该模式下企业资金消耗过大而使竞争陷于僵持局面,所以在线旅行预订企业开始持续投资并购拓展产业链,通过资源整合重组强化资产和业务,实现品牌增值。
以携程网为例,2014年至今,其先后投资了途风网、途牛旅游网、同程网、世纪明德、艺龙、易到用车等企业,通过这一系列投资并购强化了北美、加拿大等地出境游、景区门票、游学、酒店和用车市场。
在线旅行预定企业通过业务拓展打通全旅行流程服务链。
其中以用车和汽车票业务尤为明显。
经过多年的发展,机票、酒店、旅游度假产品、景区门票已经成为在线旅行预订企业较为成熟的产品业务。
随着叫车软件的兴起,在线旅行预订企业纷纷与汽车租赁企业、叫车软件等新兴上游供应商合作,拓展用车相关的高频消费业务。
除此之外,在线旅行预定企业还拓展汽车票业务,满足用户中短途出行方式多样化选择需求。
从而构建和完善在线旅行预订一站式服务体系,进行全产业链布局。
在线旅行预定企业通过业务模式融合丰富平台供应链主体。
为了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在线旅行预订企业一度奉守独立的业务模式,包括:
代理商、开放平台和自营模式等。
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实现产品渠道来源的多元化选择,提升用户消费体验和品牌忠诚度,在线旅行预订企业的代理商和开放平台模式、代理商和自营模式彼此开始渗透融合。
携程开启开放平台思路,去哪儿的酒店业务引入代理商理念,经济型酒店增设代理商模式等。
融合后,在线旅行预订企业取长补短,不仅丰富了产品现有的供应模式和渠道来源,而且使企业的收入模式更加多元化,从而促进营收增长。
2014.12-2015.6中国网民各类在线旅行预订服务使用率
2.5互联网理财
历经高速增长期后,2015年上半年互联网理财使用率进入平台期。
截至2015年6月,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为7849万,与2014年底持平,网民使用率为11.8%,较2014年底下降了0.3个百分点。
2014.12-2015.6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互联网理财产品使用率在2015年进入平台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理财市场整体环境变化显著,股市暴涨使得股票成为网民投资理财的焦点,对互联网理财市场用户起到较大分流作用。
2015年上半年,网上炒股或炒基金的用户规模增加1809万人,其中年龄在30岁及以下用户占到41.8%,股市对于低龄理财者群体产生较强吸引力,而低龄、低净值投资群体恰是互联网理财用户的核心用户群。
其次,受宽松货币政策影响,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持续下跌,当前市场主流产品收益率跌破4%,“宝宝”类产品自身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有所减弱。
从趋势分析,互联网理财产品向多元化转变。
2015年,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众多理财领域与生态伙伴展开积极合作,互联网理财市场产品已由初期货币基金包打天下转变为货币基金为主,债券型、指数型基金和P2P模式的借款产品快速成长的新格局。
虽然货币基金已进入低收益率水平时代,但其高流动性和相比储蓄的利息优势依旧存在,且客户端产品与众多生活消费场景天然对接,依然具有很高的投资配置价值。
受过初期互联网理财启蒙的投资者寻求更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需求日增,债券型、指数型基金等高收益理财产品为网民投资提供了更多选择,并有望带动互联网理财市场的第二轮增长。
(三)交流沟通类应用发展
3.1即时通信
截至2015年6月,网民中即时通信用户的规模达到6.06亿,较去年底增长了1850万人,占网民总体的90.8%,其中手机即时通信用户5.40亿,较去年底增长了3256万人,占手机网民的91%。
2014.12-2015.6即时通信/手机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过去半年腾讯旗下即时通信产品依然维持了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由于即时通信使用率增长放缓,如何变现以及连接其他更多服务成为其下一步发展重点,而其他即时通信工具则将注意力转移至寻找细分市场用户痛点并为其提供针对性更强的专业服务。
以微信和QQ为代表的第一阵营即时通信工具的商业化尝试主要表现在营销模式和服务模式两方面。
营销模式上,朋友圈的广告推送业务成为其商业化的首次尝试,不久之后推出的行业解决方案和“摇一摇?
周边”功能,则旨在将超市、酒店等传统行业的线下商业模式通过微信支付转移到线上,并利用其在移动和社交领域的优势使传统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实时为潜在客户推送优惠信息并对用户群进行分析,实现精准营销。
服务模式上,第一阵营的即时通信工具不断尝试连接用户生活中的各方面需求,为用户提供出行、购物、理财、信贷、娱乐等多样化服务,京东商城、微信理财、大众点评、微粒贷、滴滴打车等应用相继接入了其服务平台。
而对于微信、手机QQ以外的即时通信工具,则主要通过以寻找差异化的用户需求、为垂直用户群体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为突破口,不断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
差异化主要表现在内容、用户关系、场景三方面:
比如在用户关系方面主打陌生人社交和兴趣圈子的陌陌,内容方面主打匿名社交的无秘,以及用于不同生活场景的阿里旺旺和钉钉,都由于满足了用户的垂直需求而在各自的细分领域获得了相当规模用户的青睐。
可见在目前国内即时通信领域,明确自己产品的竞争优势与用户定位,通过寻求差异化与创新来更好的服务于目标用户群才是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
3.2微博客
截至2015年6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04亿,网民使用率为30.6%,手机端微博客用户数为1.62亿,使用率为27.3%。
手机端微博客用户占总体的79.4%,比2014年底上升了10.7%,除了整体互联网向移动端迁移的趋势影响外,微博在移动端为用户提供的新体验也是重要的推动力,尤其是对垂直领域的布局,拓宽了移动端的使用场景,增强了用户黏性。
2014.12-2015.6年微博客/手机微博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自2013年开始,搜狐、网易、腾讯等公司对微博客投入力度陆续减少,微博客整体市场进入洗牌期。
截至今年上半年,微博客市场内部的品牌竞争格局已经明朗,用户逐渐向新浪微博迁移和集中。
2015年上半年,微博客用户中,使用新浪微博的用户占69.4%,一至五级城市的使用率都在65%以上,全面超越其他微博客运营商,新浪微博一家独大的格局已经确立和稳固。
从整个社交类产品范畴来看,以微博客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建立了与社交网络完全不同的类型区隔,其社交媒体属性逐步得到客户市场和用户市场的认可,并且逐渐成长为社交媒体领域最具备营销传播效果的社会化媒体平台。
(四)网络娱乐类应用发展
4.1网络游戏
截至2015年6月,网民中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80亿,较去年底增长了1436万人,占整体网民的56.9%,其中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2.67亿,较去年底增长了1876万人,占手机网民的45%。
2014.12-2015.6网络游戏/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网络游戏在2015年上半年整体依旧保持快速发展并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而不同的游戏类型其多样化趋势亦不完全相同。
总体来说,端游的多样化发展主要集中于商业模式上的变化;
移动游戏的表现则为游戏类型的多样与均衡;
主机游戏方面,由新技术变革推动的各种新型游戏主机将有望打开新的市场。
商业模式的多样化发展主要来自端游。
在过去的半年中,端游虽然在行业营收占比上受到了移动游戏的冲击,但并没有影响到其在整个游戏产业中的支柱性地位,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已经高度成熟的旧端游商业模式逐渐落后,取而代之的是由单一产品到多样化产业生态的新型商业模式。
随着以魔兽世界为代表的一些老牌角色扮演类游戏用户活跃度降低,端游厂商逐渐开始探索如何给玩家带来更好游戏体验和更多样化的参与感。
在这一过程中,竞技类游戏开始越发受到重视,并逐渐衍生出游戏直播、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互联网络 发展 状况 统计 报告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