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江西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414460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14.31KB
高考江西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高考江西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江西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居骄士,曰士非我无从富贵;
士骄君,曰君非士无从安存。
人君或至失国而不悟,士或至饥寒而不进。
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
”庄王曰:
“善。
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是也。
”
“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
“是,则也”(《尔雅•释言》),而“则,常也”,“法也”(《尔雅•释诂》)。
“愿相国与诸大夫共定国是也”中的“是”即为则也,常也,法也,是国家长治的大政。
“共,同也”(《说文解字》),即齐心协力的意思。
这样看来,共商国是,即可解释为“齐心协力地商定国家大事”的意思。
“何况”和“况且”的区别是这样的:
“况且”有“而且”“再说”的意思,表示进一步说明理由。
经常和“也”“还”“又”配合使用。
“何况”也有补充说明理由的意思,这一点和“况且”大体相似,略有不同。
还有一点,是表示进一层,带前后对比意味,有反问语气。
(1)用反问语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的句子,一定要用“何况”,不能用“况且”。
题目很显然是反问语气,所以应该用何况。
(2)前后带衬托、对比关系的,一定用“何况”;
后文是对前文进一层说明理由的,用“况且”最佳。
荣誉与名誉的区别是这样的:
荣誉是一定社会或集团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特定人从特定组织获得的专门性和定性化的积极评价。
名誉是对特定的公民和法人的人格价值的一种社会评价。
具体地说,名誉是指社会对特定的公民的品行,思想,道德,作用,才干等方面的社会评价。
两者都可以和“权”字搭配。
荣誉权,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的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
荣誉权与名誉权在一定程序上表现出关联性,但二者仍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
(1)二者的范围不同。
荣誉并非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取得,只有某些做出了突出贡献或取得重大成果的人才会获得荣誉称号,因而具有专属性;
而名誉是每个公民或法人都享有的,具有普遍性。
(2)取得的方式不同。
荣誉的取得必须经过特定的程序,由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给予表彰的方式授予;
名誉则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与法人的,其取得不需要履行任何程序手续。
(3)客体内容不同。
名誉是社会对每一公民、法人的品德、才干、生活作风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
而荣誉则是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的一种褒扬和嘉奖。
(4)消灭的要求不同。
荣誉权的丧失通常是由授予单位基于法定事由给予剥夺,如因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因为触犯刑法等因素而被剥夺荣誉称号;
名誉权则无法被剥夺或受到限制。
荣誉权的取得可以多种原因。
公民、法人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试题中的句子不是“肯定和褒奖”“积极的评价”,所以不应该选择“荣誉”。
3.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这位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B
解析:
A.不假思索——假:
假借,依靠。
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不能用来直接形容人。
B.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
形容非常赞赏。
句中夸赞作品,合适。
C.死得其所——所:
处所,地方;
得其所:
得到合适的地方。
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感情色彩不对。
D.居高临下——居:
站在,处于;
临:
面对。
占据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句子是指演讲者思想的高度,不是“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
答案D解析:
A.“学习”与“素养”搭配不当B.“王夫人”“宝玉”主客颠倒。
C.“一批省市领导”歧义。
二、(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
诗人在做诗时的心理活动到底像什么样,我们最好拿一个艺术作品做实例。
比如王昌龄的《长信怨》: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
王昌龄不曾留下记载,告诉我们他做诗时的心理历程。
但是我们用心理学的帮助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象大概。
他做这首诗时必定使用了想象。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
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
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
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
比如这首诗里“车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等,在独立是都只是再现的想象,诗做出来总须旁人能读懂,懂得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
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
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
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的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
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
个个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想到诗的主人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
但是这话一经王昌龄说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
从这个实例来看,创造的定义就是:
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王昌龄的题目是《长信怨》。
“怨”,是一个抽象的字,他的诗却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具体的情境,不言怨而怨自见。
艺术不同于哲学,它最忌讳抽象。
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
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
“分想作用”就是某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来,诗的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
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
不过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
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
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
我们曾经把联想分为“接近”和“类似”两类。
比如这首诗里所用的“团扇”这个意象,在班婕妤自己第一次用它时,是起于类似联想,因为她见到自己色衰失宠类似秋天的弃扇;
在王昌龄用它时则起于接近联想,因为他读过班婕妤的《怨歌行》,提起班婕妤就因经验接近而想象到团扇的典故。
不过他自然也可以想到她和团扇的类似。
因为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固然可以变成人,人也可以变成物,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
《长信怨》的“寒鸦”是实例,鸦是否能寒,我们不能直接感觉到,我们觉得它寒,便是设身处地地想。
不但如此,寒鸦在这里是班婕妤所羡慕而又妒忌的受恩承宠者,它也许是隐喻赵飞燕。
人变成物通常叫做“托物”,班婕妤好自比“团扇”,就是托物的实例。
“托物”者大半不愿直言心事,故婉转以隐语出之。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想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也就是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从而创造出艺术作品。
B.创造的想象是用已有的意象重新配合来创造艺术,再现的想象则是通过再现以往的意象来独立创造艺术。
C.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这是因为它并非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D.创造的想象心理作用分为分想与联想,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选择就是创造,诗有时只要有分想作用就可以做成。
答案:
C。
解析A.依据“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
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可判断“也就是”不正确。
B.“独立创造艺术”之“独立”缺乏依据。
D.“选择就是创造”错了,原文是“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
7.下列从创造的想象角度对王昌龄《长信怨》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在独立时都不是创造的想象,可见《长信怨》的创作不一定用创造的想象。
B.“怨”,是一个抽象的字,而王昌龄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却运用创造的想象画出一个如在目前的“怨”的情境,从而完成了一次艺术创造。
C.诗中“团扇”这一意象的使用,在班婕妤的笔下起于类似联想,而王昌龄诗中则起于接近联想,所以同一意象不同的作者使用时可以有不同的类型。
D.班婕妤没有将君恩的中断与失宠之悲直接表露,而以“团扇”自比,托物以言其志,这也是一种创造的想象。
A。
依据文中“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做成的”可判断。
8.根据本文信息,下列古时词中不属于“拟人”的一项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按本文信息,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A.“潜”B.“厌言”D.“愁”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卖酒者传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
平生不欺人。
或遣童婢沽,必问:
“汝能饮酒否?
”量酌之,曰:
“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
”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醵饮者,必会其肆。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
卖酒者问曰:
“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决,相咨嗟也?
”聚饮者曰:
“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
”卖酒者曰:
“几何数?
”曰:
“子母四百金。
“何忧为?
”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
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
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
客多负,私怏怏曰:
“卖酒者乃不长者耶?
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雪霁,客偿博所负行。
卖酒者笑曰:
“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
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决卖酒者宜死。
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
“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
价毋亏乎?
”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
又召诸子贷者曰:
“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
”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
“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
”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
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
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
或问之,曰:
“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
”嗟乎!
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
平事:
评议事情。
子母:
利息和本金。
责券:
求取借据。
谈五行:
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数:
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吾侪:
我辈。
C.能偿者捐其息捐:
舍弃
D.贫者立券还之立:
订立
D.解析:
此处“立”应为“立即”的意思。
10.下列各组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忧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客偿博所负将以求吾所大数也
C.若中心愿之乎非曰能之,原学焉
D.至夜分,乃散去良乃入,具告沛公
D.解析:
A.“为”:
疑问句句末,表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呼应。
译作“呢”。
B.“所”:
所+动词=名词,组成“所”字结构,“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C.“之”:
代词,这样。
D.“乃”:
副词。
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前一个译作“才”,后一个译作“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1)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2)吾侪保甲贷乙金
(3)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4)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2)尽取所偿负还之(6)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
A.
(1)(3)(4)B.
(2)(5)(6)C.
(1)(3)(5)D.
(2)(4)(6)
C.解析:
(2)不是卖酒者的行为。
(4)是客人抱怨的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B.“为甲、乙二人的借货官司所牵连”错了。
应该是有前提“如果被起诉”。
补充资料:
作者简介:
魏禧(1624~1681)清代散文家。
字冰叔。
一字叔子,号裕斋。
江西宁都县人。
明末诸生,明亡后隐居宁都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勺庭先生”。
后出游江南,入浙中,以文会友,并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
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不应,逝于扬州。
魏禧自言“少好《左传》、苏老泉(洵),中年稍涉他氏。
然文无专嗜,唯择吾所雅爱赏者”(《与诸子世杰论文书》),他的文章有凌厉雄杰、刚劲慷慨之气。
内容多表彰民族节义人事,叙事简洁,又善议论。
清初,人称魏禧、侯方域、汪琬为散文三大家。
魏禧尤重气节,束身砥行,“以经济有用之文学,显天下百余年”(尚熔《书魏叔子文集后》)。
史论如《隽不疑论》、《蔡京论》、《续续朋党论》等,善评古人的是非得失与成败。
传记如《江天一传》、《刘文炳传》、《朱参军家传》、《邱维屏传》、《大铁椎传》等,文笔简练,叙事如绘。
此类文章大多表彰志节之士,显示出强烈的民族意识。
他论文强调“积理”和“练识”。
所谓“积理”即要从生活实践的各个方面“酝酿积蓄,沉浸而不轻发”,使发而为文章,“大小深浅,各以类触,沛乎若决陂池之不可御”(《宗子发文序》)。
所谓“练识”,即“博学于文,而知理之要;
练于物务,识时之所宜”(《答施愚山侍读书》),他认为掌握了这样的“为文之道”,文章才能在“至平至实之中”发前人之所无,成为“卓然自立于天下”的“奇文”。
总的说来,魏禧散文长于议论、叙事,“踔厉森峭而指事精切”(宋荦《三家文钞序》)。
但也有些则是轻率速成之作,流于庸滥,曾受到钱澄之、王庆麟等人的规劝和批评。
魏禧也能诗,有沉郁雄健之气。
如《读〈水浒〉》,歌颂梁山英雄能够同饥寒、共生死,同时鞭挞以诗书道德掩其恶的当世权贵;
《卖薪行》、《出廓行》、《入廓行》、《从征行》、《孤女行》等篇则反映了当时贫民的生活图景,也显示出作者对世事的沉痛感触。
魏禧与其兄祥、弟礼,都能文章,世称“三魏”。
他们的文集合编为《宁都三魏全集》。
著有《魏叔子文集》22卷,《诗集》8卷,《日录》3卷,《左传经世》10卷,《兵谋》、《兵法》各1卷,《兵迹》12卷。
参考译文:
(
江西)万安县有个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
一生从不欺负别人。
如果遇见被(主人)派来买酒的奴仆、婢女,一定问:
“你能饮酒吗?
”(并且根据奴仆、婢女说的酒量)尽量斟酒给他们(饮),并叮嘱:
“千万不要偷瓶中的酒喝,不然要受主人鞭笞的。
”有时遇到(奴仆、婢女)走路不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总是从自己家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奴仆、婢女)拿着回去。
因此,远远近近的人都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
每逢乡里有人凑钱喝酒,一定在他的酒馆聚会。
乡里有人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大多脸色难看。
卖酒者询问道:
“诸位为什么多次聚在一块儿饮酒,评议事情不能决断,相互叹息呢?
”聚在一起喝酒的人说:
“我们为某甲向某乙借贷提供了担保,某甲超过期限肯还贷,将要被起诉,如果被起诉就会倾家荡产,事情也就会牵连到我们,我们几家人就不能够休息了!
”卖酒者询问:
“你们担保了多少钱?
”聚在一起喝酒的人回答“本息一共四百两。
”卖酒者说:
“这有什么值得发愁的呢?
”立即拿出四百两帮他们偿还贷款,还不求取借据。
有个用口袋背着很多东西在路上行走的人,遇着了大雪,不能继续前行。
听说卖酒者是有德行的人,赶紧到他家寄宿。
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一同吃喝。
客人大多数时候是赌输了,私下不高兴地说“卖酒者竟不是有德行的人?
然而我已经赌输了,还要大吃大喝,花费(译者注:
酬,主人进客也。
——《说文》。
凡主人酌宾曰献,宾还酌主人曰醋,主人又自饮以酌宾曰酬。
这里意译为花费)从我这赢的钱。
”雪停之后,客人兑现了赌博所输的钱准备出发。
卖酒者笑着说:
“哪里有主人竟要客人的钱买酒肉的道理?
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卖酒者把从客人那赢来的钱如数还给了他。
有个方术之士(行占卜的人)谈论五行,判定卖酒者将死。
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将到之时,他摆下酒宴,把他购置的田地屋舍的主人一起召来,说:
“我以往买你们的田地屋舍,你们心中愿意吗?
价格没有吃亏吧?
”想要赎回的人按照当初契约的价格,价格不公道的,拿现金追补。
又把向他借贷的人一起召来说:
“你们借贷了资金若干,本息若干了。
”如果有人能偿还,不要他们还利息;
如果是贫困的人,立即把借据给他们(不要他们偿还了),并且说:
“不要让我的子孙为追索借贷让你们受苦了!
”到方术之士判定的死期,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
卖酒者的脸色和平时一样明亮,亲戚朋友面面相觑,等到半夜才散去。
他后面的方术之士判定会死的从第八个人算起,都如期死了,而卖酒者又活了七年。
魏先生说:
我听说卖酒者喜好赌博,没事就和自己的三个儿子终日赌博,争执起来没有家人之间的礼节。
有人问他,他说:
“儿子们好玩耍,不这样他们就会与别人赌博,败坏我的家产了。
”唉,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3分)
译文:
(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4分)
卖酒者聚集众多亲戚朋友,整治棺材,更换服装等待死亡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
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答:
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4)
以悲景写哀情;
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这首诗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在高中语文第二册《说“木叶”》中出现过。
学生如果熟悉课文,对作品的感情把握会有益处。
译诗:
居住在荒僻的地方,周围没有邻居,夜晚特别安静。
原来的家业丧失殆尽,家徒四壁。
在雨中,枯黄的树叶飘零,灯下有我白发老人。
因我长久地孤独沉沦,有愧于君的多次看望。
平素就有情分,何况还有表亲呢。
【韵译】
宁静的夜晚四周没有近邻,我荒居旧屋家道早就赤贫。
枯黄的老树在风雨中落叶,昏暗的灯光映照白发老人。
因为我长期以来孤寂沉沦,你频来探望令我自愧难忍。
平生情谊可见是自有缘分,更何况本身就是姑表亲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
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
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
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
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
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
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司空曙和卢纶都在“大历十才子”之列,诗歌工力相匹,又是表兄弟。
从这首诗,尤其是末联“平生自有分(情谊),况是蔡家亲(羊祜为蔡邕外孙,因称表亲为蔡家亲)”,可以看见他俩的亲密关系和真挚情谊;
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活境遇的悲凉。
据《唐才子传》卷四载,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为“性耿介,不干权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
这首诗正是作者这种境遇的写照。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
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江西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