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410082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92KB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Word下载.docx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日前,继载人航天工程之后,中国航天下一个目标是月球探测。
②日本政府各部门和政府机构近期公布了一系列令小泉内阁振奋的经济数据,显示日本经济复苏的力度正增强。
③今年1至8月,仅在港岛区已发生1912宗涉及有人受伤的交通意外。
在这些交通意外中,52%是由于行人导致的。
A.披露日见忽略B.透露日渐疏忽
C.透露日见疏忽D.披露日渐忽略
【答案】B
披露:
揭示其隐蔽或隐私;
表露、显露。
透露,指泄露或显露(信息、消息意思等),如透露风声。
日渐:
一天一天逐渐地。
日见:
一天一天地显出。
疏忽:
粗心的、大意的。
忽略:
疏忽,不在意;
没注意到。
5.下列词语感情色彩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A.鼓动煽动鼓励鼓舞B.欢乐欢畅欢快欢欣
C.揭穿揭发揭示揭露D.表扬表彰赞扬表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感情色彩的能力。
A:
“鼓励、鼓舞”是褒义词,“鼓动”是中性词,“煽动”是贬义词;
C:
“揭穿、揭发、揭露”都是褒义词,“揭示”是中性词;
D:
“表扬、表彰、赞扬”都是褒义词,“表白”是中性词;
B项都是褒义词。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在期中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同学们在复习中积极发现并弥补各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缺漏。
B.秋天的无锡,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季节。
C.能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关键在于博览群书。
D.在沈老师耐心地指导下,让张爱嘉同学成功地制作出了一盏孔明灯。
【答案】A
B搭配不当。
改为“无锡的秋天,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季节”。
C两面对一面。
去掉“不能”。
D残缺主语。
去掉“让”。
点睛: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也可从语法角度。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7.下列语句的顺序已被打乱,其调整后的正确句序应为:
________
①这可能是为了避免自身受到食肉动物袭击的原因。
②鹅见了生人就会大叫的特点来源于其生物习性。
③长期以来,农家喜养鹅守夜看门。
④当然,鹅的警觉性还表现为容易受惊吓、易惊群等。
⑤在进化过程中,鹅形成了警觉性高、听觉敏锐、反应迅速、叫声响亮的特点。
⑥特别在夜晚,稍有响动鹅群就会高声鸣叫。
【答案】②⑤①⑥③④
【解析】试题分析:
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
1、是否同一。
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
2、是否呼应。
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
3、是否协调。
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此题注意②是总提,概括“鹅见了生人就会大叫"
的原因⑤①解释这种声音的特点及具体原因,⑥③是说夜晚的叫声,④是说鹅叫声的其他原因。
8.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你看那水性的君王,愚迷肉眼不识妖精,转把他一片虚词,当了真实,道:
“贤驸马,你怎的认识这和尚是驮公主的老虎?
”那妖道:
“主公,臣在山中,吃的是老虎,穿的也是老虎,与他同眠同起,怎么不认得?
”国王道:
“你既认得,可教他现出本相来看。
”怪物道:
“借半盏净水,臣就教他现了本相。
”国王命官取水,递与驸马。
那怪接水在手,纵起身来。
走上前,使个“黑眼定身法”,念了咒语,将一口水望唐僧喷去,叫声:
“变!
”那长老的真身,隐在殿上,真个变作一只斑斓猛虎。
(1)选段中“那怪”是什么怪?
“公主”指的是谁?
(2)唐僧被妖怪变成斑斓猛虎,白龙勇战妖怪,负伤撤退,八戒又打不过妖怪,此时悟空和沙僧身在何处?
后来如何转化危机?
【答案】
(1)黄袍怪;
宝象国公主——百花羞。
(2)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
沙僧战败被黄袍怪所擒,八戒去花果山用激将法请来孙悟空降妖。
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
以考促读。
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9.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三、四句所呈现的画面。
10.从“一点萤”到“满河星”,诗人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9.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撒落无数的星星。
10.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
面对环境的寂寞、单调,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光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的兴奋。
由无奈、孤独到惊喜、兴奋。
【解析】
9.试题分析:
描述诗歌画面:
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如果是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
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
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
概括画面内容或分析意象的特征的题目,注意对诗句中的画面进行简单的描述,然后概括意境特征,然后分析表达的情感,注意意境和情感的关系,大致有“乐景哀情”“乐景乐情”“哀景哀情”“哀景乐情”,较常见的是“乐景哀情”“哀景哀情”。
10.试题分析:
考查诗歌中作者心情的变化。
此题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孤光一点萤”是说因为环境的寂寞、单调,而产生出茫然无奈的情感;
“散作满河星”是见到灯光变成千万后的惊喜、兴奋的心情。
所以说,诗歌的抒情方式是典型的触景生情。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是可笑也!
(选自《聊斋志异·
狼三则》)
[注释]①欻(xū):
忽然,突然。
②蚤:
通“早”。
③昧爽:
拂晓,黎明。
④逡(qūn)巡:
有顾虑而徘徊不前。
⑤罹(lí
)遭遇祸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屠人货肉归____
②瞰担上肉____
③随屠尾行数里____
④仰首细审____
1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②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13.[甲][乙]两文中的两只狼有哪些相同点?
有哪些不同点?
14.[甲][乙]两文中的两个屠户,你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
15.[甲][乙]两文的最后一段都是什么表达方式?
都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16.[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答案】11.①卖②窥视③紧跟着走④仔细观看
12.①屠户很害怕,拿出刀来吓狼,狼稍微退后了几步。
②不如把肉挂在树上到第二天早上来取。
13.相同点:
贪婪。
不同点:
[甲]文中的狼狡猾阴险;
[乙]文中的狼愚蠢。
14.示例:
喜欢[甲]文中的。
因为[甲]文中的屠户具有勇敢、机智、顽强的斗争精神。
他通过自己的拼搏与奋斗夺得了最终的胜利,其精神给人以教益。
而[乙]文中的屠户虽然也获利了,但只是坐享其成,其教育意义远没有[甲]文那么积极而深刻。
15.议论;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16.
(1)[甲]文: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一定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
(2)[乙]文:
不能过分贪婪,不能为了某种利益而不计后果。
1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同时注意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样才能将词语解释的更准确。
该题注意对“货”和“瞰”的解释。
1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运用学习的一般翻译原则和方法,以及自己积累的文言词汇,做到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简洁。
该题在翻译时注意对“惧”的解释和“蚤”是通假字。
13.本题针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感知。
结合对文言词汇的掌握,理解文章的内容。
根据狼的性格分析,相同点:
贪婪,不同点是聪明程度。
14.两种观点皆可,根据文中屠户的性格特点,写出理由即可。
15.此题考查学生的对表达方式的把握,常见的表达方式有: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
根据句子的特点,本句话是评论性的内容。
故是议论。
然后根据其在文末,故具有总结上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16.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道理的认知,注意从人的角度,从正能量的角度分析即可。
【点睛】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感悟是常考题型,对文言文内容主旨的理解感悟,要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完成,结合课内实虚词的掌握积累,翻译文章内容,总结概括文章讲述的内容,同时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来理解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猎人与狗
余显斌
茫茫沙漠,蠕动着两个小黑点:
一个是猎人,一个是猎狗。
他们被困沙漠,已经整整四天了。
他们有肉干,可是,水已经不多了。
猎人望望猎狗,舔舔干裂的唇。
猎狗望望猎人和那水囊,也舔舔舌头。
这是北方大沙漠,千里纵横,沙砾无边。
在这里,生命就如一蚁,随时都有被天地捻碎的感觉。
想到这儿,猎人禁不住打了个冷战,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夕阳慢慢落下,浑圆,血红,十分壮观。
可是,猎人已经没了观看夕阳的兴致。
月亮升起,沙漠很静,只有几颗星,在偷偷窥视着人间。
其余的一切,都睡熟了。
猎人嘴里打着鼾声,悄悄坐了起来,手腕一翻,亮出一柄匕首。
眼光,锥子一般,扎向猎狗。
杀了猎狗,以它的血为饮,走出沙漠。
他想。
即使不杀它,它也会渴死。
他在心里安慰自己。
他举起匕首,又停下。
这是一只有灵性的狗,一次,在雪山上,他晕倒了,是它拖着自己,硬是从死亡边缘将他拖了回来。
可是,不杀它,又怎能走出这沙漠呢?
再说,一整天,这狗都望着自己的水囊,它可能在打水囊的主意。
他不断给自己寻找下手的理由,终于咬咬牙,再次举起了匕首。
月光下,猎狗停止了鼾声,眼角滚出两滴泪水来,大大的,银钻一样。
他心头一抖,匕首“哐啷”一声落在地上,抱住猎狗,泪流满面。
天慢慢变亮,一轮烈日又暴晒在沙漠上。
他和它,在沙漠上蠕蠕而动。
终于,他们不动了,都趴在那儿大口大口地喘息着。
水囊中还有一口水,但他舍不得喝。
猎狗突然耸耸鼻子,有气无力地叫了两声。
见他不动,它跌跌撞撞跑过来。
他一惊,心想,狗东西,果然来抢水了。
可是,这会儿,他已经没有一点儿力气了。
猎狗跑过来并没有抢水,而是撕扯他的衣服。
他不动,动不了。
他的心中,一股寒气透骨袭髓。
这猎狗,看样子和他想的一样,想吃掉他,使自己活下来。
他没杀它,看样子,它却准备咬死他。
恐惧,灌满了他的双眼。
猎狗并没咬他,扯了一会儿,扯不动他。
突然,它叼起水囊,转身跌跌撞撞跑了,跑向沙丘。
“停下!
”他喊,声音如丝。
猎狗没停,转身望望他,仍朝沙丘跑去,一跌一撞的,喝醉了酒一般。
“停下,我——开枪啦——”他喊,用尽力气。
猎狗没停,仍在跑着,已上了沙丘顶。
“啪”的一声,枪声响起,在空寂的沙漠上久久回荡。
猎狗回过头,望着他,叼着水囊缓缓倒下。
击毙猎狗,他鼓起最后一点力气,移动着身子,一寸一寸移向沙丘。
好在沙丘不大,他终于爬到沙丘上,顿时呆住了:
沙丘后,有一片青草,青草中间,汪着一塘小小的清泉。
猎狗鼻子灵,嗅着水源了,来拖他,拖不动,就想了一个办法,叼走水囊,引他来追。
可惜,没引来他,却引来了一颗子弹。
他跪下,抱着猎狗,号啕大哭。
17.用简洁的语言,按要求概括故事的内容。
开端:
沙漠中,猎人为了自保,想要杀死相依为命的猎狗。
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
结局:
猎人愧对猎狗,放声痛哭。
18.“猎人望望猎狗,舔舔干裂的唇。
”句中加点词语“舔舔”反映出了什么?
这个动作对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19.“这是一只有灵性的狗,一次,在雪山上,他晕倒了,是它拖着自己,硬是从死亡边缘将他拖了回来。
”这句话从记叙顺序来看,属于什么顺序?
有何作用?
20.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篇幅短小,但情节跌宕有致。
猎人要杀狗还是不杀狗的矛盾心理,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B.“不杀它,又怎能走出这沙漠呢?
”运用反问,强调了猎人为了自保,想要杀猎狗的心理。
C.“猎狗停止了鼾声,眼角滚出两滴泪水来”,从这个细节的暗示中可看出,猎狗已意识到主人要下毒手。
D.猎人参照人类在此情此景下常用的处理方式,于是做出了枪杀猎狗的决定,因此,猎人的行为应该得到读者的理解。
【答案】17.
(1).猎人在放弃两次杀死猎狗的机会后,最终枪杀了猎狗(意思对即可)
(2).猎人发现猎狗叼走水囊,是因为要将猎人吸引到它所发现的水源地(意思对即可)
18.说明人和狗都口渴,都需要水。
为下文猎人猜疑猎狗会抢水、枪杀猎狗作铺垫。
19.插叙,记叙了猎狗对主人的救命之恩,突出了猎狗的智慧与对主人的忠诚。
与下文主人枪杀猎狗形成对比,褒贬分明,突出主旨。
20.D
17.试题分析:
情节概括题。
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组织语言时,最好以“猎人”为陈述的主体。
概述出与“猎人”与“猎狗”之间发生的事件。
注意,此题答的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部分,“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展到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18.试题分析:
考查词语的表现力。
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舔舔”属于叠词的使用,也是细节描写。
从文中上下文的内容看,人和狗都都需要水。
这为下文猎人猜疑猎狗会抢水作铺垫。
也解释了后文杀死猎狗的原因。
19.试题分析:
考查记叙的顺序。
从文中上下文的内容看,此属于插叙。
内容上:
记叙了猎狗对主人的救命之恩;
揭示了猎狗的智慧与对主人的忠诚的品格;
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结构上:
与下文主人枪杀猎狗形成对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插叙的作用。
(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
(5)突出主题。
(6)为下文作铺垫。
(7)突出中心思想。
20.试题分析:
作者对猎人的行为是愤慨的。
作者的讽刺对象,不仅是猎人,还有所有不懂得尊重动物生命、缺少仁爱感恩之心的人。
三、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清晨雨露的小径,是我们相遇的地方。
彼此带来久违的问候,带来衷心的祝愿,朝朝暮暮的期许是彼此鼓励的源泉。
不管未来怎么样,还是要感谢有你让我懂得快乐;
感谢有你,让我感受幸福;
感谢有你,让我了解自己。
要求:
①请以《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请认真书写,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答案】范文:
感谢有你
当手触及到被阳光镀上金边的绿叶,儿时的思绪重现眼前。
五岁,肉嘟嘟的小手在树下分外显眼,怎么也够不着绿叶,只能嘟着嘴,眼巴巴地望着在阳光下,好似宝石般的叶子。
你笑嘻嘻地走过来,轻轻一跳,便够着了。
得意地在我眼前挥挥手,不服气的我追着你跑啊跑,笑声回荡天边。
那时,你,八岁。
低头,花儿的香味沁入我的鼻子,好似转开了记忆年轮,回忆依旧。
七岁,背上小书包,趾高气昂地走到你身边。
你正埋头写作业。
傲气地拿起你的书,读着我唯一认识的一些字,不会的就随便说说,你听了,笑着说我是“文盲”。
你,好像永远在看我“笑话”,有的时候,我会一不留神摔一跤,你就在那里笑,还学我摔跤时的样子,让原本被疼痛弄得差点哭的我,也不由得笑了。
如今,我大概知道是为什么了,你是想说,即使摔倒了,也要拍拍尘土,笑着站起来,是吗?
那年,你,十岁。
黄昏,秋日的落叶似只只蝴蝶,翩然来到我的肩头。
忽醒,眼前仍是那片景:
高大的枫树上开满了火红的枫叶,万物即将沉眠。
远处,晚霞是那样瑰丽。
脚踩在铺满枫树叶的地毯上,发出“咔咔咔”的声音。
漫步林荫,童年的记忆变成了一个个泡泡,把每一个精彩美丽的瞬间都捕捉了过来。
张开双臂,拥抱自然。
你,好似一缕阳光,当黑暗来临时,为我驱走阴霾;
你,又好似一盏明灯,当我迷失方向时,给予我生的希望。
虽然,哥哥,只是个名词。
雨,总来的那么让人意外。
这,便是淅淅沥沥的秋雨。
细雨拂面,不像大雨那样强势,相反,像雨姑娘的纤纤玉手抚摸着你,让你感到如此惬意。
多少次,在命运的十字街徘徊游走;
多少次,在人生的旅途中跌倒;
多少次,在“正确”“错误”的选择题面前茫然不定。
而你,总陪在我身旁,陪我哭,陪我笑,陪我经历一切。
谢谢你,有你相伴,生活充满阳光!
漫步街头,迷失游走,抬头,回忆依旧。
作文标题“感谢有你”。
此标题意在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注生活,体验感恩之心。
本题审题无难度,给考生提供了极大的写作空间,取材范围极广,但凡有值得感谢之处均可入笔。
需要仔细选材。
选好了感谢的对象,还要斟酌感谢他是缘于一件什么事,哪一件事你印象最深,感触最大。
只有写印象深、感触大的事情才能写得精彩,写得动情。
所以,所选事例既要典型,足以说明要感谢的原因,又要适当,一般详写的事例不超过两个,如果不足的话,还可以辅以一些对其他事例的概括叙述,但一定不能以概括叙述取代对典型事例的具体描写。
命题作文的审题通常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
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
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
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
五是指审题时把题中有些关键词的语法意义作一番自我诠释,体会清楚后,再用来指导构思立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七 年级 上册 学年 上学 第二次 月考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