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资料 12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407336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98.86KB
教师学习资料 12Word下载.docx
《教师学习资料 1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学习资料 12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新阶段,已经成为无可避免的现实生活,并且愈来愈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全球化催生人类教育将发生一次空前伟大的变革:
从适应现在到创造未来、从满足已有到颠覆既成、从遐想到重构。
质言之,全球化时代的教育将以发展性、前瞻性和生成性,重新赋予每个地球人以未来化、宇宙化和创新化的当代特征。
这种全球化与人、与教育变革之间内在的深度逻辑关系,极其深远地规定着教育的未来使命,催生着当代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系列重大变革。
催生教师教育观念的系列变革
第一,知识价值观的变革。
全球化时代,知识更新周期之短、更新数量之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因此,需要策略性地刷新知识“为我所用”,即教师以学习者自身的主体性和目的性而唤醒其对客体知识的选择意识和主宰意识。
换言之,从被动的知识驭“我”到主动的“我”驭知识和“我”用知识,构成了新旧知识价值观的本质区别——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系统认知、承纳和记忆,更在于建立,在有所舍弃和有所选取基础上的归类、提炼、运用和创新。
在这种知识价值观的指导下,对某些知识的选择性的自觉放弃,同样成为学习者对待知识应然的一种明智态度,并升华为知识学习的最基本内容之一。
这就是知识泛滥、更新增速的资讯时代对所有学习者的一种特殊要求和使命——教师当要清醒自觉。
第二,教育目的观的变革。
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塑造为适应既有社会规范而全盘接受知识或义理的人,而是为化解国家乃至人类未来的风险与挑战、创造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新文明、新社会而持续探索的“未来人”。
恰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世纪末早就预见到的:
“人类教育正愈来愈倾向于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育新人。
”
在这种崭新教育目的观的引领下,教师将致力于培育具有强烈未来意识、超越性思维品质、可持续创造能力和与之相谐的情意要素的独特“新我”。
由此而引发下述教师角色观的蜕变。
第三,教师角色观的变革。
教师的职责更为全面、使命更加重要——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春蚕或园丁,更是点燃学生持久探索、创新和发展的强大生命能量的播火人。
换言之,学习和成长是学生自主的一种精神历程,而帮助学生从中获得自我发现、自我拓展并实现个性化成长,则完全是教师的一项新使命。
对教师能力的新要求
全球化不但深刻地改变着教师的诸多教育观念,而且同时也对其思想创生力、课程开发力和语言表达力提出了紧迫的要求。
教师基本素养由其上位观念所凝铸的思想力和由其下位能力所支撑的行动力两者深度融合,由此而不断刷新教育风貌、提升教育品质,造就一个国家值得美好期待的深远未来。
第一,可持续的思想创生力。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教育普遍开展的深刻改革,网络“全时通”条件下信息与知识的即时性生成,必然要求作为独立自主者的教师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刷新的思想产出,而且这种产出的速率要明显快于学生,思想刷新的频度和深度更要远远强于学生。
这样,随之而形成的必然是教师可持续的思想创生力,并由此而决定教师视野是否开放、气度是否高迈、观念是否出新,决定教师能否真正为学生从内心深处欢迎和为学生作出思想日新月异之蜕变的时代表率。
唯其如此,教师思想创生力才成为引领学生思想创生力生长的关键性标志。
这是人类教育史上空前的一种巨变,是全球化时代对教师最深刻、最内在和最具发展性和挑战性的能力新要求。
第二,强劲的课程开发力。
教师不能简单满足于忠实无误地执行教学指令或照搬教学计划,不能以置身教室、施行“讲课”为自己唯一的使命。
如同人类现实世界和更广大的宇宙世界是动态生成的那样,以学科交集和边界融合形式增生的新课程序列也是动态生成的——不仅仅是数量的扩展,而且是内涵的深层拓新。
它们需要教师以不断创生的思想力为依托,持续开发和设置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多元化、个性化课程体系。
从深远的意义上说,在全球化时代,教师对课程的开发力远远比对课程的执行力更重要、更关键、更具有实质性意义。
作为承担着在全球化博弈中夯实国家未来发展根基的教师,尤其需要养成以“全球化课程”理念为内核的对特色课程的开发力——即在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来构建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着眼于为中国培养拥有全球竞争力乃至宇宙开发力的创新人才。
“全球化课程”强调分析综合、批判性思考、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跨越各主要学习领域的较高的课程融合标准,强调培养学生面对快速变革的外部世界和多元的价值取向所应具备的包容力和理解力等等。
第三,全方位的语言表达力。
一方面,人类有史以来从未像今天这样能够借助电讯电子和视频展开大跨度、全方位的深入交流——优质教育更是需要通过精彩的表达而深入开发心灵内宇宙与太空外宇宙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以多元文化博弈为其基本特征之一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三维历史时空提供给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契机,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其载体即语言表达力。
教师个体表达的弱势最终可能导致母语文化趋向“软性消亡”。
由是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和教学必然使教师的语言表达力凸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例如,无论是上述思想的创生或课程的开发,都更需要借助语言的新颖表达、尤其是口语的创意表达来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
可以深信:
从远程在线互动到课堂零距离即兴对话及其深化,教师那种以富有活力、新鲜生动、缜密深刻为基本品质的语言表达力,已经上升为推进教学深入的主要动力,上升为引发教与学双边智慧能量爆发的基本手段。
而且,全球化背景下语言媒介及表达形式的多样化和全方位之走势(包括键盘点击技巧所带动的网络语言表达),要求教师不但能在教育场域中赋予母语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以便能够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更要娴熟驾驭国际强势语种如“核心英语”来建构教育思想、享受教学表达的满足,以激发学习者创造力在审美愉悦中的绚丽迸发。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正处于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中国教师而言,是动力和压力并存、契机和挑战兼备的历史新考验。
唯有每位教师从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出发,及时通过思想和行动双重意义上的自觉准备而迎接全球化——这才将是中国教育未来希望之所在!
变革的力量:
从精神引领到行动创新
来源:
《中国改革报》
日前,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了“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
该研讨会以“教育:
培养完整的人”为主题,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林卫民、中央民族大学附中校长田琳、广东深圳中学校长王占宝、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校长高屹、西安高新一中校长王淑芳、长沙长郡中学校长卢鸿鸣在研讨会上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
研讨会上,林卫民校长在题为“变革的力量———从精神引领到行动创新”的专题报告中,从“学校变革必须要直达教育的核心目标,这需要勇气和智慧”、“学校变革需要成熟的愿景,而不是盲目的计划”、“问题令人头痛,但它是我们的朋友”、“不用控制而达到控制的目的,这是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变革的方向”四个方面阐述了他的治校策略和教育思想,引发了与会校长的热议和好评,反响极为热烈。
观点一:
学校变革需要成熟愿景,而不是盲目计划
“学校教育要回归对生命的关怀,追求生命的真实成长,让师生在此过程中实现自主、能动的发展。
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的出发点,都要以能否达成师生生命的成长为标准,这样,师生才能在校园里自由、快乐、幸福地展现出生命的灵动与鲜活,学校才会呈现出勃勃生机,并显示出学校教育中蕴含的无限力量。
”林卫民认为,校长的主要职责是致力于学校变革。
面对不断涌现的各种问题,如果不变革,学校积聚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但是,变革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差,学校只有基于教育本质和追求教育理想的改进行动,才有可能取得变革的成功。
林卫民以自己在杭州外国语学校和北外附校的工作经历,讲述了作为校长如何坚守“培养人、发展人”这一核心责任,并将学校组织的工作重点聚焦于相应的优先区域。
他说:
“那些能够改变弱校并推动学校迈向成功的校长,展示出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把关注点放在学校教育的核心责任上,而不是外部的管理文件或者政治上的成功。
林卫民引用迈克尔·
富兰的观点阐述说,学校变革有两条出路,教师个体拥有“道德的目标”,学校集体成为“学习型组织”。
并以北外附校“双复型”外语特色学校及当年杭外“培养外语特长、文理兼优、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生,开辟多元化升学渠道”等发展愿景的研制过程为例,强调校长应当研究如何通过教师个人愿景与学校发展愿景相匹配,来赢得学校发展的源动力。
此外,还以北外附校课程变革的整体设计为例,提出“课程及其课程实施是学校发展愿景的内核”这一观点,介绍了自己在北外附校课程变革的经验,即:
在发展愿景的顶层设计中融入课程的内核;
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
纠正学校教育中那些“反教育”的现象。
观点二:
不用控制而达控制目的,是学校管理变革的方向
林卫民表示:
“我一贯的观点是学校是因问题而生,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障碍靠自身是解决不了的,需要专业学校的帮助。
学生没有问题,要学校干什么。
同样,校长是为了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而来的,学校没有问题,要我们校长干什么。
“成功的学校并不比其他学校问题少,只是成功的学校将问题处理得好而已。
”林卫民强调,学校存在的各种问题,大多会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显现;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是学校的最大问题,如何让学科内容内含的“伟大事物的魅力”显现出来,使学科教学更显“深刻”,重建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变革过程需要思考和研究的核心话题。
林卫民根据自己长期从事教学研究的经历并结合课堂教学实例,提出了如何打造“深刻”的课堂教学的一系列观点,即:
聚焦“认知对象”、打造“教学共同体”、参与对话和认知实践、留出“思考空间”、带学生到“有知识的地方”。
林卫民认为,学校变革的密码在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这是“不用控制而达到控制目的”的唯一途径。
林卫民在会上提出的“虽然管理中的强制有时是必要的,但强制只能对部分事务有效”、“竞争并不是引发激情的普惠良药,尽管平静的日子确实会使某些教师懈怠”、“学校许多的变革行动是不能通过简单的强制手段来达成目标的”、“对于学生的生命成长来说,宽容地对待学生包括宽容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必要的教育策略”等一系列观点及展示的实例,引起与会校长的极大兴趣。
在发言结束语中,林卫民动情地说:
“当我每天看着天真烂漫的孩子进入校园,多么希望学校教育不要导致孩子的失败,非常遗憾的是,某些失败已经在孩子身上发生了。
我努力要做的就是告诉我的同行‘要教学生生存’,管理学校的很多事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生存并健康成长。
学校变革是一本实际中加以观察把握之书,这本书很厚,很值得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阅读。
研讨会上,北外附校教师代表赵龙作了题为《借我一对飞翔的翅膀》的发言,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他和同事正在做的工作和思考,从教师成长、课堂教学、课程资源、自我认知四个方面,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北外附校正在发生的真实变化,为自己校长的发言提供了翔实佐证。
点评一:
深度解析管理中如何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
就林卫民的观点,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西北师大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信生作了题为《变与不变》的精彩点评。
刘信生认为,学校的进步依赖于学校的变革,林卫民校长的一系列变革策略,是有着来自自身教育和管理哲学,并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成功的策略,有着一定的普适意义。
无论学校怎样变革,教育的核心是不变的,即基于人的发展、基于人的生命成长,这是孔子时代至今,历经千年也没有变化的。
学校治理的艺术在于如何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如果搞颠倒了,变革就成了“力不从心”的折磨,带来的不只是失败还有更多的折腾。
林卫民的发言,有效诠释了在管理学校过程中,正确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的重要性。
点评二:
校长不仅是一个职位,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
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副教授作了题为《解析学校教育变革之“道”———林卫民校长教育思想的感悟》的独到点评。
刘莉莉认为,“变革”来自于领导者的引领而不是管理者的管理,领导者确定组织发展方向,整合相关资源,激励和鼓舞员工,其目的是带来变革或改进。
真正的‘道’不是浪漫的思想,而是教育思想与实践相统一的精彩。
刘莉莉从四个方面对林卫民的变革之“道”进行解析,即:
“变”是在“不变”中孕育的;
“变”是以“有意义的转变”为标志的;
“变”是一段旅程而不是一个蓝图;
“变”是讲究策略的。
刘莉莉认为,“变”来自于校长对教育理想的坚守,正如林卫民所言“学校教育只有回归对生命的关怀,追求生命的真实成长,才能让师生在此过程中实现自主、能动的发展”。
“变”不仅需要成熟的经验,作为一种选择,更需要积累与坚持;
校长不仅是一个职位,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支撑这份责任与担当的是校长的教育理想。
而林卫民的发言,形象表述出校长要“爬到树上”、以更远大的眼光把握未来的道理;
而赵龙的发言,有力论证了一个校长不仅要“爬到树上”,同时也要能够“回归土壤”———思想与现实的吻合是一个校长成功的前提,也是校长领导下的一所学校的福祉所在。
刘莉莉最后总结说,林卫民教育思想的专题报告,是一次教育家与教育家的对话,是校长与校长的倾心交流,体现出教育家型校长内心的丰富和生命的旺盛,为教育改革及学校管理提供了更多具有参考意义和价值的宝贵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学习资料 12 教师 学习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