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中考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406872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2.91KB
九年级历史中考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九年级历史中考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中考重点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3)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
(4)井冈山根据地: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5)红四军:
1928年4月朱毛会师创建红四军
(6)红军长征:
1934—1936年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7)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意味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8)百团大战:
1940年8月,彭德怀,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国共合作有两次
第一次:
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二次:
抗日战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9)重庆谈判:
1945年10月10日蒋介石目的(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毛泽东目的(为了尽可能争取国内和平)结果签订了《双十协定》
(10)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意义)
(11)三大战役(1948年秋—1949年1月)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12)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新中国成立:
(准备)1949年9月,一届政协的召开
(标志)开国大典
(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国家赢得了独立,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人民政权的巩固:
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3)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①一五计划(1953-1957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是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④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是一场由领导者(毛泽东)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性质)。
4、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先农村后城市)
(1)农村体制改革:
(开始)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2)城市体制改革:
(开始)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5、对外开放格局
(1)经济特区: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1988年海南
(2)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6、两大历史人物:
毛泽东和邓小平
这两个历史人物分别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1)毛泽东开创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邓小平开创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专题四中国古今外交问题
一、古代对外关系
1、西汉:
开辟了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2、唐朝: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如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3、宋朝:
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对外贸易东至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4、明朝: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戚继光抗倭,荷兰占领台湾。
5、清朝: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康熙帝抗击沙俄;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6、特点:
由对外开放、积极联系变为闭关锁国
二、近代对外关系
1、国际会议:
巴黎和会签署的《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签署的《九国公约》、雅尔塔会议都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2、特点:
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具有强迫性和侵略性
3、新中国的外交:
A、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首次:
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②倡导者:
中、印、缅;
③影响或意义: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
1955年4月,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B、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1)重返联合国: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建交:
①《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②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日建交:
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改革开放后的外交:
(1)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成功举办上海APEC会议,这是中国迄今举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2)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3)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D、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启示:
答:
必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专题五中国民族和统一问题
一、新疆问题
1、新疆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1)西汉:
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
从此,新疆地区开始成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2)东汉:
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3)唐朝:
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4)清朝:
清朝前期,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伊犁将军;
清朝后期,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2、反对分裂新疆,维护祖国统一:
历史证明分裂祖国的行为是不得人心的,注定要失败。
新疆永久的安宁稳定是自治区政府以及新疆各族爱好和平人士的共同任务。
二、西藏问题:
1、西藏的发展及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1)唐朝: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
(2)元朝:
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3)清朝:
顺治帝、康熙帝确立了册封制度;
雍正帝时,设驻藏大臣;
乾隆帝时建立“金瓶金甁掣签”制度;
(4)建国后:
1951年5月和平解放西藏;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一五计划”时期,川藏、新藏、青藏公路通车。
2、反对分裂西藏,维护祖国统一:
达赖集团的分裂行为破坏了民族团结和安宁稳定的政治局面,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也不利于西藏的稳定和发展,其分裂行为必定不会得逞。
三、港澳台问题
1、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
2、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
3、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极大地推进了祖国统一的进程,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4、台湾问题
(1)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①三国:
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
②元朝: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③明朝:
1624年,荷兰独占台湾(第一次分裂)
④清朝: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第一次回归)
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行省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日本独占(第二次分裂)
⑤抗争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10月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第二次回归)
⑥解放战争结束: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退守台湾(第三次分裂)
(2)一国两制:
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3)对台湾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四、南海问题
1、历史依据:
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黄岩岛海域是中国渔民的传统渔场,1279年,元世祖派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据考证,南海测量点就是黄岩岛。
明清两代,称南海诸岛为“万里长沙”“千里石塘”,归属广东琼州府的万州。
2、对南海问题的认识:
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希望有关国家切实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不要采取可能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的行动,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专题六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一、中外古代史上的改革
1、商鞅变法:
前356年(秦孝公),商鞅在秦国变法。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2、孝文帝改革:
439年,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3、大化改新:
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进行模仿隋唐进行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4、查理·
马特改革:
8世纪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
马特进行了采邑改革,西欧逐渐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中国戊戌变法(1898年)和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年)
1、共同点: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都是在社会危机的前提下推行改革;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都涉及民生内容的调整。
2、不同点:
背景不同(日本:
幕府面临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俄国:
面临农奴制危机;
中国: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美国:
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匈牙利改革:
照搬苏联模式,有一定成效,但未摆脱苏联模式束缚。
2、赫鲁晓夫改革:
政策失误,改革措施不切实际。
3、戈尔巴乔夫改革:
加剧了苏联的社会危机
4、中国的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5、对改革的认识:
改革要结合国情,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别国模式,要走自己的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6、中国、苏联和美国经济体制创新的比较
(1)中国的改革开放: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
(影响)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苏联新经济政策: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影响)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3)美国罗斯福新政:
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影响)资本主义得到巩固和发展
以上改革的共同点:
都面临经济危机;
都是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
都依靠计划和市场的作用化解危机;
都是在坚持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实行体制创新;
都是根据本国,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等。
7、中外历史上最重大大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功的决定因素
(2)能够立足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发展生产力,满足广大人民利益。
(3)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魅力,具有勇于探索、坚强不屈、与时俱进等优秀品质。
(4)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能够顺应民意,解放思想,善于吸取、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和不同制度的优越性。
专题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
一、英国
1、起步:
新航路开辟以后,大大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革命:
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3、海外扩张:
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英国的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成为“日不落帝国”。
4、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工业革命完成,使英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享有“世界工厂”的称号。
5、侵略中国和印度
6、参加协约国集团
7、推行绥靖政策:
二战前,为了自身的安全,伙同法国推行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美国
1、独立:
通过独立战争,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2、三权分立制:
美国独立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组成了“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
3、南北战争:
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道路。
4、第二次工业革命:
充分采用新技术、新成果、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5、一战后起到的作用:
1919年参加凡尔赛和会、1921年组织华盛顿会议,对形成和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起了重要作用。
6、罗斯福新政:
1929年,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的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7、珍珠港事件: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由此卷入世界大战,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8、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战后,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等,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
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慢。
80年代通过政策调整,经济逐渐恢复;
到90年代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美国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9、冷战政策:
二战后,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形成了东西方达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
10、在当今世界的影响: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人权、自由等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
11、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世界格局:
一战前英国是世界霸主、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三、法国
1、法国大革命:
推翻了法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法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拿破仑: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军事独裁,最终帝国走向灭亡。
3、巴黎公社:
1871年,法国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4、一战中的作用:
一战前,参加三国协约集团,后参加一战。
一战后是巴黎和会的操纵国之一。
5、绥靖政策:
二战前,推行绥靖政策;
二战初期,遭到德国法西斯的攻击,战败投降。
四、俄国
1、俄国国名的演变:
沙皇俄国(1917年3月以前)、俄国(1917年3月-11月)、苏维埃俄国(1917年11月-1922年)、苏联(1922年底-1991年底)、俄罗斯(1999年底至今)
2、农奴制改革:
使俄国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3、十月革命: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新经济政策:
1921年,列宁领导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5、苏联成立与探索成就:
1922年苏联成立,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人民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6、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出现严重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7、二战中的贡献:
二战中,在欧洲战场打击德国法西斯,为战胜德国法西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8、改革:
二战后,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改革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9、美苏争霸:
二战后,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形成了两极对峙的局面。
10、苏联解体: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五、日本
1、大化改新:
7世纪时,孝德天皇进行了大化改新
2、明治维新:
19世纪60年代,一部分中下级武士推翻了幕府统治,之后进行了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3、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全面侵华战争:
20世纪30年代,通过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发动战争,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法西斯的凶残本质。
5、二战后的崛起:
二战后,日本政府充分利用国内各种有利条件迅速崛起,20世纪6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7、关键点拨:
日本历史上两次改革都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社会变成了资本主义社会。
专题八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中国近现代史的思想解放运动
1、西学东渐
(1)魏源:
编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严复:
译述的《天演论》,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天”的进步观点。
2、戊戌变法—维新改革思潮
(1)主流思想:
维新改革、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政体。
(2)影响: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辛亥革命---民主革命思潮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4、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潮
民主和科学(前期)、马克思主义(后期)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
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6、邓小平“南方谈话”---特区姓“社”不姓“资”:
(1)内容: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了“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发展才是硬道理”。
(2)影响:
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加快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步伐。
二、世界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2)发起:
14-16世纪,最先从意大利开始,15—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前后300年
(3)意义:
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启蒙运动
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思想
(2)代表:
伏尔泰等提出的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学说。
(3)影响:
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如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
3、马克思主义:
(1)诞生: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内容:
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斗争的理论,它揭示了社会主义最终代替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工人阶级追求解放的革命指明了方向。
专题九变幻莫测的世界格局
一、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1、一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确立:
①1919年1-6月,法美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协约国还同德国的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合约和《凡尔赛合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②1921-1922年,美、英、日、法等9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2)作用:
①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②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构成了一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
(3)存在的矛盾:
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
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4)实质: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5)瓦解:
德日法西斯化,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德国突袭波兰,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标志着这一体系彻底瓦解。
2、二战后国际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形成过程:
①序幕:
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②开始: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③扩展到经济领域:
马歇尔计划。
④正式形成: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成立了华约建立,它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美苏争霸:
①第一阶段:
苏联经济和军事实力不及美国,美国在争霸中占有优势,主要事件: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②第二阶段:
苏联占有优势,美国转攻击为守。
主要事件:
19879年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
③第三阶段:
美国对苏联重新采取强硬的方针,苏联转向全面收缩。
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④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终结。
3、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
(1)背景: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②西欧、日本、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强大;
③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
(2)世界主要力量中心:
“一超”:
美国;
“多强”:
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
(3)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4)多极化趋势:
“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持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5)决定性力量:
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6)主要任务: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面临的重要任务。
和平与发展任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二、局部战争
1、印巴分治
(1)根源:
1947年蒙巴顿方案将独立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
(2)原因:
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矛盾;
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
2、中东战争
(1)概况:
从以色列建国到1973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发生五次中东战争。
大国的争夺;
领土问题;
水资源问题;
耶路撒冷归属问题;
巴以问题是关键。
(3)中东和平出现转机:
1993年,巴以达成和解。
3、科索沃战争
(1)战争: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避开联合国,对南联盟进行长达两个多月的狂轰滥炸。
①科索沃战争是首次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采取的军事干预行动,它给南联盟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②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但没有扭转多极化格局的发展趋势。
(3)认识:
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历史 中考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