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五年行动计划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404392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7.03KB
XX市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五年行动计划文档格式.docx
《XX市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五年行动计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五年行动计划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指标
单位
现状值
XX年
目标
指标性质
拓展城市空间
中心城区建成区规模
平方公里
XX年中心城区建成区总规模231:
惠城区96,惠阳区69,大亚湾开发区25(不计石化区和荃湾港区),仲恺高新区41
>
409
引导性
(2020年目标)
提升城市产业
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
%
完善城市功能
城区每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
标台
15
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95
控制性
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万人拥有医生数
人
16
19
提高人口素质
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数量
个
人均教育经费支出
元
758
1000
转移劳动力接受技能培训比例
——
70
组织技能培训(培养)人数
万人
20
全区域引导性
改善环境质量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平方米
新建绿色建筑
万平方米
200
二、主要任务
(一)科学规划城市建设
1.完善城市规划体系。
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完善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完整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科学引导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充实完善工作,系统编制城市新区、旧区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及修建性详细规划。
开展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绿道网和慢行系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引领城市绿色发展。
加快编制沿江、沿海主要景观带规划和潼湖湿地规划,推动滨水空间建设。
按照“理想城市”的建设要求,加快实施旧区更新改造、综合交通畅通、服务体系完善等专项行动规划。
全力推进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莞惠城际轨道西湖站站场周边公交导向型(TOD)综合开发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园林局,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2.严格实施城市规划。
制定和完善地方性城市规划实施技术规程,修订、制定《XX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XX市城乡规划管理试行办法》、《XX市区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规划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加强市域生态廊道、市政廊道、城市发展边界以及绿道网生态控制廊道等规划管理,维护城市生态安全。
落实城市绿线、蓝线、黄线、紫线规划管理要求。
积极参与省、市共建全省城乡规划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对城区规划实施动态监测。
定期开展现有重要城市规划评估工作,对依法编制和修改的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切实维护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
(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牵头,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二)有序拓展城市空间
3.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以惠城区为核心,加强惠城组团、惠阳—大亚湾组团、仲恺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加快环大亚湾经济区和仲恺高新区开发建设。
建立高效连接的基础设施网络,有效整合中心城区与博罗县城区、惠东县城区的人口、产业、资本、市场等要素,培育密切联系、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和城市组团。
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落实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注重利用红花嶂、白云嶂、铁炉嶂等自然山体,东江、西枝江、淡水河、淡澳河等水系以及基础设施走廊强化组团间的生态隔离。
大力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构建区域绿地和环城绿带,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
(市发展改革局牵头,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民政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4.科学开发城市新区。
集中资源加快城市新区建设,高起点编制城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高规格引进产业和项目,高标准优先安排交通、能源、水利、环境和信息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市政配套设施的建设,为新区功能培育提供基础保障。
按照彰显城市特色,打造生态文明、“三宜”城市的要求,精心谋划和组织功能性新区开发建设。
以打造“三宜”城市核心区、高端区和示范区为目标,高标准规划建设南部新城。
科学推进惠城区金山大道、惠南大道和惠阳区北环大道、仲恺高新区新华大道等道路(干道)沿线建设。
加快编制环大亚湾经济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空间发展规划,并争取将建设环大亚湾经济区上升为省的发展战略,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旅游局、市林业局、市公用事业局、市园林局,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5.合理保护和更新城市旧区。
充分利用“三旧”改造政策,完善旧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具体“三旧”改造项目,规划增加公园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并在有条件的“三旧”改造项目中,规划安排建设一定数量公共租赁住房,实现城市旧区功能完善和人居环境的提升。
注重旧区改造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引入文化创意、展览艺术等新兴功能,促进“三旧”地区焕发新活力。
加快莞惠城际轨道西湖站城市综合体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及重点“城中村”改造,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城市旧区保护更新和“城中村”改造模式。
(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公用事业局、市园林局,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6.推动产业园区向城市新区转变。
加强工业园区发展研究,科学规划和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把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
加快惠城高新科技产业园建设,逐步将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工业园区打造成为经济繁荣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和舒适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优化园区用地结构和功能布局,突出园区产业发展重点,完善产业链条,引导重点产业聚集,充分发挥重点产业规模效益;
积极发展园区科研、办公、会展、酒店、居住、休闲等城市功能,推动产业园区从单一产业功能向城市功能区转变,以高品质生活设施吸引高素质人才,为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与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7.维护城区周边乡土风貌。
加强城区周边乡村自然环境的生态化保护和人居环境的功能化改造,探索维护中心城区周边农村乡土风貌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乡土建筑调查和保护工作,促进岭南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发展。
继续推进惠城区鹿颈村岭南新民居建设、惠阳区秋长周田村等古村保护利用工作,挖掘乡村人文历史、自然生态、农业生产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名镇名村,推动乡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农业局牵头,市旅游局、市林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三)完善城市功能
8.提高城市交通服务效能。
加强城区对外交通联系,建设XX客运南站、XX江北客运中心站等综合客运枢纽站,积极发展城际公交。
加快莞惠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力争XX年建成通车,积极推进深惠城际轨道(深圳前海—坪地—仲恺线和深圳东站—XX南站—惠城线)规划建设,科学修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以轨道交通建设拓展更大的城市发展空间。
完善城市路网,提高通达性,加快推进惠大高速、四环路、惠新大道、金恺大道、江城大道等城市组团间联系通道建设,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
开展城区交通拥堵和“瓶颈”路段改扩建研究,加快XX大道东段、三环路、新华大道等道路改造工程,建设云山东江大桥、惠新东江大桥、新开河北桥等过江桥梁。
提高重要交通节点交通疏导能力,新建古塘坳、鳄湖路等一批立交节点工程。
优化城区公交服务,合理配置城市公交优先车道,开展市区快速公交(BRT)系统研究。
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改善城市非机动车出行条件。
(市交通运输局、市公用事业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园林局,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9.加快城市环境设施建设。
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
实现市区和东江干流、西枝江、淡水河沿岸、潼湖流域各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立“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处理”的市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积极推动市区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收集处理及综合利用。
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收运处理范围基本实现全覆盖,初步建成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建立较完善的市区生活垃圾处理监管机制。
完成电子废物拆解处置中心和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中心二期工程建设。
(市环保局、市环卫局牵头,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公用事业局,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10.完善城市安全保障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城市供水工程项目建设,研究启动第二条东江引水工程(至惠阳、大亚湾)。
整合城市供水资源,统筹规划惠阳区、大亚湾开发区等供水系统建设,有力保障XX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将白盆珠水库功能由防洪发电调整为防洪供水,实施江库联合统一调配,积极探索“一城四区”联网联供。
确保城市供水饮水安全,加强对自来水厂监管和出厂水质监测,及时将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健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保障城市饮用水供水安全。
加快推进城市天然气管道工程、骨干输配电网和环保型骨干电源项目建设,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研究制定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沟规划和建设标准,率先在城市新区开展综合管沟建设试点工作,集中敷设电力、通信、供水等市政公用管线,尚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应预留管沟空间。
推进堤围达标加固工程建设,加快城市生态雨洪调蓄系统建设和排水系统升级改造,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强化抗震、人防、消防等设施和避灾场所建设,建立重大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服务平台,提高灾害应急能力。
(市水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市环保局、市民政局、XX供电局、市公用事业局、市公安消防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人防办、市应急办,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11.健全民生服务和保障体系。
大力开展宜居社区创建活动,全面提高社区宜居水平。
加强社区幼儿园(托儿所)、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公园绿地、体育休闲活动场所、老年人服务中心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社区服务内容,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加快我市社会养老服务基地和残疾人托养抚养基地建设,全力推进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惠城区XX综合福利院新院项目建设。
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运行机制,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要保障方式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大力推进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使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市民政局牵头,市卫生局、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12.提升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
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建设管理高效、互联融合的新型城市。
加快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和无线城市示范工程,到XX年中心城区全面实现宽带入户。
综合应用城市规划、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等信息,建立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和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加快建设城市智能监控、预警和报警联网系统,积极构建集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物业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智能管理服务平台,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完善全市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推动各级实体办事大厅功能向网上办事大厅转移。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用事业局,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13.提升城市建设文化特色。
在城市空间组织、功能布局、景观风貌、建设设计等方面坚持地域性、时代性、文化性相结合,重点突出岭南特色。
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组织编制XX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尽快公布我市第一批历史建筑,逐步构建完善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体系;
科学划定历史城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强化城市“紫线”管理,做好惠城区和惠阳区历史文化街区整体风貌保护工作,延续历史文脉;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对宾兴馆、白鹤峰东坡故居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整理工作,指定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开展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公用事业局、市园林局,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14.强化城市水资源保护。
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落实重点流域治理目标责任制,落实环保限批制度,严禁东江、西枝江沿岸,淡水河、潼湖流域等重点流域、区域新建水污染型项目。
加强东江水质保护,大力推进西枝江、淡水河及潼湖水系等重点流域综合整治。
加大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力度,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加强观洞、梧村等重点湖库治理。
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建设,促进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全面清退禁养区内非法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积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市环保局牵头,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15.开展城市增绿工作。
以建设“森林城市”为目标,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城市增绿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在城镇建设区外围,推进城郊环城防护绿化带建设。
初步形成惠城、惠阳—大亚湾、陈江—仲恺三条环城绿带,整体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和碳汇能力。
加快三环路绿化升级改造,使之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标杆。
推广屋顶和立面绿化,加快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建设,完善社区绿地建设,实现居民出行半径500米范围内有绿色公共空间。
全力推进省立、市域、社区绿道网和村道绿化带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城市绿道建设,逐步形成省立—城市—社区三级绿道网络。
(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市园林局牵头,市林业局,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16.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实施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工程,提高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整饬美化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标识系统,有效治理路面破损、重复开挖、绿化残缺等问题。
实施公园绿地、道路桥梁、公共建筑物灯光亮化美化工程,整治沿街建筑立面,规范设置户外广告。
加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推进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
严格建筑施工车辆运输管理,防止污染城市道路。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牵头,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环卫局、市爱卫办,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17.推进低碳节能工作。
促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等的推广应用。
将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以及新能源开发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框架,营造城区生态宜居、绿色低碳的发展环境。
鼓励采用以电力或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慢行系统,实现绿色出行。
深入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强研究和制定建筑节能鼓励政策,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自XX年起,对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强制实施绿色建筑标准,并采取竞争性激励方式发展绿色建筑。
加强节能宣传,推动全民参与低碳节能工作。
(市发展改革局牵头,市环保局、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18.打造城市滨水景观带。
实施海岸线生态、美化工程和湖、库、江、海联通工程,重点推进东江、西枝江、淡水河、淡澳河等城市沿江景观带城区段规划建设,加强海岸、海湾及近海湿地等生态系统综合整治与修复,结合沿海防护林带建设,构建滩堤林结合的生态缓冲区。
全力推进金山河水清岸绿工程、金山湖公园、文星公园等城市滨水公园、绿地建设,形成点线面结合,主题各异、多姿多彩的滨水景观带,丰富公共活动空间,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开设水上、海上游览线路,构建串联陆地景点和水上、海上景点的旅游观光线路。
(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市海洋渔业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市园林局,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五)提升城市产业发展水平
19.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城市发展动力。
加大城区零散产业用地改造和整合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优质空间载体。
立足于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培育电子信息、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集群。
结合产业链分工和我市实际,重点引进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优质产业和要素。
20.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抓住《XX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实施的重大历史机遇,整合惠阳区、惠东县和大亚湾开发区空间资源,发展临海工业、港口物流、滨海旅游产业集群,带动稔平半岛开发,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海港”经济,全力打造亿吨大港,力争在“十二五”时期进入全国港口20强。
创新海洋经济综合管理体制,推动我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努力把XX建设成为全省三大蓝色产业带中最重要的一员和全省四大临海工业基地之一,成为XX省海洋经济强市。
(市海洋渔业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旅游局,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21.推动商贸物流产业发展。
依托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港口优势和产业优势,推进荃湾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等项目建设,依托XX机场,加快推进“空港”物流园区建设,促进大亚湾开发区、惠阳区、惠城区现代物流业发展。
努力构建以物流园区为载体,以商贸物流为依托,以“两港”物流园区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体系,将我市打造成XX东地区物流中心。
加快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格局,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夯实我市商贸物流业发展基础。
加快建设石化、数码、纺织服装、鞋类、农副产品等专业化现代物流园区,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构建适应我市物流产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多类型物流体系,支撑城市服务业做大做强。
(市发展改革局牵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22.发展都市型产业。
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加强都市型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合理确定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
以中心城区信息、人才、物流和资金等资源优势为依托,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无污染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坚持都市型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培育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功能复合、产业与社区融合的都市型、绿色生态且有浓郁创新氛围的产业社区,使都市化生活方式与现代产业发展相融合。
加快中心城区老旧企业和污染企业搬迁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附加值、无污染加工业等绿色低碳循环型都市产业。
搭建发展专、精、优、特及轻型、小型产业发展平台,全面推动中心城区都市型产业的发展。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市科技局,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23.培育城郊型特色产业。
依托城郊生态环境优势,发挥紧邻城区以及珠三角客源地市场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城郊型休闲度假、现代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支持汝湖、横沥、芦洲、潼湖、平潭、镇隆、永湖、良井、沙田等周边城镇有序开发城郊旅游资源,探索城郊型休闲度假旅游综合开发模式,适度建设集旅游、休闲、度假、居住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区,构建完善的城郊生态旅游产业集群。
着力打造XX市现代农业观光乐园、惠阳金果湾乡村俱乐部等一批集观光旅游、餐饮休闲、农业生产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区和汤泉景区、潼湖湿地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以及邓演达故居、叶挺故居、岭南新民居、惠阳客家围屋群等一批人文景点,开发东江、西枝江、淡水河等江岸和大亚湾海岸等自然景观,形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城郊型旅游产品体系。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市旅游局、市农业局,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六)提高人口素质
24.提升城区教育发展水平。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用地保障,加快各区创建XX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工作,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加大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布局,推动普通高中、职业技术学校进一步向城区集中。
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和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国试点工作,推动城市基础教育阶段优质学校与农村山区薄弱学校实行“校对校”结对帮扶,对口支教。
(市教育局牵头,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25.发展公共文体事业。
依据服务人口数量,确定公共文体设施建设规模,抓紧推进惠城区文体广场、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项目建设。
实施基础文艺设施全覆盖、基层文艺队伍培育、全民健身等三项工程,推进“文艺进社区”、“图书馆进社区”等文艺活动,实现不同群体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均等化。
逐步完善符合我市实际、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健身设施,努力实现群众锻炼有场地、活动有组织、健身有指导、服务有保障。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市体育局,各区政府、管委会参加)
26.提升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
加强劳动力转移与产业项目对接,加强面向本地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与现代产业体系结合的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促进本地新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加快 中心 城区 扩容 提质五年 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