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二课时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402578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95KB
《灰雀》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二课时文档格式.docx
《《灰雀》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二课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灰雀》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二课时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抓住人物间的对话,逐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受到的启示,阅读理解文本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本文的词语。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爱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合作交流法、发现法等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教学
时间
一
谈话,导题,揭题
师:
在二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了一些名人故事,我们来回忆一下,其中哪个故事讲到了一个名人与蜜蜂的?
这个单元,我们继续学习名人故事。
今天学习的故事是——“灰雀”,看老师板书课题。
(板书灰雀)指导雀的写法(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
)
见过灰雀吗?
看(出示灰雀图片)这种体形比较小,羽毛的颜色丰富,叫声悦耳的鸟,就叫“灰雀”。
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让我们先把课题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读课题。
通过回顾名人与蜜蜂的故事,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激起学习这一课的兴趣,指导书写“雀”这个难字,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个字义,图片让学生直观认识灰雀,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
约3分钟
二
复习生字词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生字词你们还认识吗?
出示:
郊外散步胸脯婉转仰望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生读词师:
这些词语我重新排序后,看你能发现什么?
出示:
胸脯婉转欢蹦乱跳惹人喜爱郊外散步仰望自言自语可惜肯定诚实
生:
第一行全是写灰雀的。
第二行写的是列宁。
生读。
复习巩固生字词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约4分钟
三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师:
《灰雀》写的又是名人列宁的故事。
(板书:
列宁)列宁是苏联伟大的革命领袖,他创建了俄国的布尔什维克,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怎么读呢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自然段的顺序。
3.想一想:
课文写了一件谁和谁干什么的事?
(课文写的是列宁找灰雀、小男孩放回灰雀的事或课文写的是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时爱护灰雀更爱孩子的事。
简介背景有助理解内容,提出自读要求,自读初步了解大意。
四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用“○”画出来。
这篇课文好几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拿起笔圈一圈。
2.我们把课文按照不同时间划分为三个部分。
咱们这篇课文就是按照时间来写的,按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
过渡语:
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
动手圈圈画画,初步培养学生批注习惯和能力,理清文章脉络有助后面分层阅读。
3约分
钟
五
读第一部分,体会三只灰雀的可爱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觉得灰雀“招人喜爱”吗?
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用“——”画出描写灰雀可爱的词语;
列宁喜爱灰雀吗?
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
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特别是哪些词语表现出列宁喜爱灰雀?
用“△”标出关键词。
2.交流汇报所学情况:
(1)三只灰雀十分可爱;
从“粉红”、“深红”、“欢蹦乱跳”等词看出。
(2)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小灰雀;
从“每次”、“都要”、“仰望”、“经常”等词语中看出。
(3)师:
知道婉转是什么意思呢?
婉转有两种意思,大家想一想在课文中“婉转地歌唱”里是哪一种意思?
出示两种意思:
.①(说话)温和而曲折(但不失本意)。
②(歌声、鸣声)等抑扬动听。
第二种师:
异口同声,都知道是抑扬动听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理解灰雀的可爱,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加强合作交流的引导,培养良好阅读能力。
约5分钟
瞧,这样三只灰雀,给公园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列宁带来了快乐。
这么可爱的三只灰雀,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请自由读第二部分。
六
读第二部分,体会列宁对灰雀的爱和对男孩的教育艺术师:
列宁突然发现平日关心、照顾的三从第一部分我们知道了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他经常在白桦树下仰望三只灰雀,一天,他来到白桦树下,发现什么了?
生:
灰雀不见了只灰雀少了一只,心里会怎样啊?
(心里别提多着急了。
)从哪些词能看出他的心情啊?
(我是从“找遍”、“问”、“自言自语”中体现出来的。
你知道灰雀去哪了吗?
(被男孩抓走了)
我特别不明白,课文没有写是被男孩抓走的,你们怎么那么肯定呢?
不着急说,我们来读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学生默读课文,将列宁的话和小男孩的话分别用“——”和“~~”划出来。
分析小男孩的话(重点把握小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
⑴ 男孩说:
“没看见,我没看见。
”
面对列宁的问话,男孩开始是怎么回答的?
结结巴巴、吞吞吐吐师:
哦,你们说什么情况下说话会结结巴巴、吞吞吐吐?
在尴尬的时候。
在心虚的时候。
在害怕的时候。
在撒谎的时候。
小男孩为什么不告诉列宁他捉了灰雀?
(男孩爱灰雀,把灰雀捉回了家。
想独占灰雀,谎称没看见。
) ⑵ 男孩看着列宁,说:
“会飞回来的。
一定会飞回来。
它还活着。
从这句话你能不能判断出小男孩跟灰雀有没有关系?
(当听到列宁说: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色严寒,它怕冷。
”看到列宁如此地怜惜、关爱这只美丽可爱的灰雀,“我”真想告诉他灰雀没有死,它被“我”捉回家了,因为“我”太喜欢它了。
可是,话刚要出口,又被“我”吞回肚里,因为,“我”怕列宁知道此事后,会严厉地批评“我”。
⑶ “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可是,“我”又听到列宁自言自语地话,知道他那么喜爱这只小灰雀,又为它的失踪而那么惋惜、伤心时,“我”再也不能不说实话了,于是,“我”婉转地说: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在列宁的追问下,“我”更加坚定了说出实话的决心。
提问:
小男孩的话中有一个怎样的改变?
小男孩心里是怎么想的?
(刚开始说自己没看见灰雀,最后却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过程:
吞吞吐吐──想说不敢说──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分析列宁的话(让学生体味列宁的教育艺术):
⑴ 列宁说: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
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从小男孩的话中,已经听出来灰雀是被小男孩带走了,可他并没有指责小男孩,却顺着小男孩的话说下去,为什么?
如果你是列宁,你会怎么说?
(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⑵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列宁真的只是言自语吗?
列宁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
“可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感情和声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男孩的转变和列宁的教育艺术。
是列宁的什么话打动了男孩,让男孩把灰雀放了回来。
我们列宁说的话,把有关的话用波浪句画下来。
生默读。
师:
好!
不动笔墨不读书,咱们同学边读边画。
我们来看看,到底是列宁的什么话打动了男孩。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师:
从“可惜”这个词可以看出灰雀有价值,看出列宁觉得这个灰雀很好。
通过列宁的这几句话,男孩知道列宁很喜欢这只灰雀,这里的人们需要这只灰雀,于是下定决心放回灰雀。
恩,同学们,列宁明明知道灰雀是被男孩捉走了,可是他对男孩批评了吗生:
没有师:
指责了吗生:
他对男孩只有这样的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分组读。
是呀,一定会飞回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时候小男孩想什么?
我明天一定下决心把灰放回来生:
我明天一定生:
我明天把他放回来,跟列宁说我不应该把灰雀捉走师:
不但知错就改生:
列宁多么喜欢这只灰雀,我一定要把灰雀放回来师:
你们都明白了,独自藏起来是喜欢,放飞更是喜欢,列宁喜欢灰雀,男孩也是很喜欢灰雀。
他们的喜爱方式不同,占为已有是一种爱,放飞自由更是一种爱。
在列宁真爱感染下,小男孩最后改变了自己喜爱的方式师:
一个是伟人,一个是孩子,他们在白桦树下相遇了老师旁白,学生对话。
通过启发感悟,朗读理解,体会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爱护,学习他教育不着痕的高超艺术。
约11分钟读
第七
读第三部分体会列宁对小男孩的爱护
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
请读第三部分。
哪个词语证明了?
(果然)结合上下文理解“果然”的用法。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列宁太喜欢灰雀,他好像自言自语,实际上是在对男孩说。
现在明白他在树旁为什么低着头了吗?
因为他犯错误了,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虽然送回了灰雀,男孩仍为自己的错误而感到惭愧。
是呀,你们已经读懂了。
列宁看见灰雀说——生:
你好,灰雀师:
灰雀又不会说话,列宁为什么问他呢?
(列宁不问就已经知道小男孩已经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他问灰雀,既照顾了小男孩的自尊心,又表现了列宁对知错就改的诚实行为给予无言的鼓励。
列宁为什微笑?
(他为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感到欣慰而微笑。
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列宁不想伤男孩的自尊心。
怕男孩说不出来话师:
你们都感受到了,列宁是爱男孩的,列宁对男孩的爱含着理解和爱护。
好,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爱的力量使灰雀重归大自然,男孩改正错误,这多么让人高兴!
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生读(列宁看看男孩……你到哪去了)通过引导阅感悟小男孩在列宁艺术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学习男孩知错就改的诚实品质,感受列宁育人的高超出艺术。
约8分钟
八
总结课文以灰雀为线索,记叙了它丢失又复回的经过。
表现了伟大导师列宁喜爱灰雀,更爱诚实的孩子的崇高而伟大的爱。
多么美丽的故事啊!
而这一切都因一个字:
爱!
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自然之间的爱……这是一个爱的世界!
通过总结,大致了解文章的写法,再一次体会列宁的伟大和小男孩的可爱,懂得人与人这间要有爱,世界才会更美好。
约1分钟九作业如果灰雀会说话,它会怎么对列宁说呢,课后,我们用写的形式说一说。
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写话能力。
约1分钟十
板书
设计
用爱心表达出全文的主旨,简洁明了,高度概括。
教学反思《灰雀》讲的是列宁与小男孩都喜欢灰雀,但表达方式不同。
列宁喜欢它的方式就是让它自由,而小男孩却想占它为己有,但最后小男孩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列宁作为一个伟大的领袖,他不仅爱鸟更爱下一代的好品质,更让学生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介绍了这三只灰雀的样子,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灰雀的惹人喜爱,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笔。
在教学列宁寻找灰雀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议、悟,深切地感受到列宁发现灰雀不见时的那种着急、担心、惋惜的复杂心理,唤起学生的共鸣。
然后,着重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文章表达的深意。
大部分孩子在老师一步步的引导下都能够找到答案并有理有据,思维的火花与情感的渲染发生了碰撞,从而真正读懂列宁对鸟的爱与男孩对鸟的爱的不同,同时,也为列宁高超的育人艺术所折服及为男孩知错就改的思想所感动。
江西省全南县实验小学陈菊婷
下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灰雀 教学 设计 反思 第二 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