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卷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397790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74
- 大小:3.57MB
全国统卷文档格式.docx
《全国统卷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统卷文档格式.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
8.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市场
B.资金
C.原料
D.技术
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
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
A.5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10.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36.(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
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12分)
解析:
考查等值线判读和地形分布特点
答案:
(1)
等雪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
摄氏的时间较长;
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
摄氏的时间较短.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6分)
考查等值线判读并解释原因
答案:
(2)
甲地雪期比乙地地雪期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8分)
综合考查水土流速(冰雪侵蚀,地形,人为破坏植被,融雪径流量)原因
(3)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
丙地比乙地更多受到人类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
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
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
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
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
你是否赞成?
简述理由。
(1)答案要点一:
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
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
广西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
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
答案要点二:
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
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
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
(2)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
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
距离珠三角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
(3)赞成。
理由:
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
或不赞成,理由:
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二)选考题(共25分)
4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图8所示。
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
以固定表层岩层。
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
“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
(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公路被毁。
43.(10分)环境保护
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
1998-2006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11次
分析甘肃民勤沙尘暴多发的地理因素
民勤周围沙漠广布(沙漠丰富制备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
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天气。
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强。
2010年全国Ⅱ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图1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
图中色调白浅云层、被卷到控制的沙尘和陆地表面。
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冷锋
B.反气旋、暖锋
C.气旋、冷锋
D.气旋、暖锋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
C.中心区,沙尘沉降
D.边缘区,沙尘沉降
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
读图2,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逐一对应
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出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
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流动式下降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于世界前列。
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洲。
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
完成6~8题。
6.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地
B.消费市场
C.劳动力价格
D.交通运输
7.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C.利用廉价劳动
D.方便产品运输
8.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原料生产环节
B.加工环节C.运输环节
D.销售环节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
55‘N,11°
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
完成9~11题。
9.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出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10时
B.
13时
C.16时
D.19时
10.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11.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A.9月21~30日
B.10月1日~10日
C.10月11~20日
D.10月21~30日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个题。
图4中的三幅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
地形:
有开阔的谷地(由河谷的等高线分布比较稀判断)。
气候:
热量满足发展一年一熟的耕作农业(中温带);
降水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四个季节的降水量都在50-90㎜之间)。
水源:
(图中有多条河流)有河流灌溉系统;
谷地边缘:
因灌溉条件较差,可以发展畜牧业或农牧业。
(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农业生产的影响。
(24分)
降水:
冬春季节的降水(雪)量高出多年平均值;
气温:
(总趋势)从多年平均状况看,春季持续增温;
(从2010年看)2010年则表现为4月底以前气温持续低于0°
C;
4月末到5月初气温快速上升到0°
C以上。
主要影响:
(1-3月气温低于0°
C)春耕期间气温偏低,播种期推后;
(冬春降水量比往年偏多)冬春积雪量超过多年平均值,并在短时间内融化,易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
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
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
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
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
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
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
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材料二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工农业较发达,主要有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工业。
2007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
2009年12月14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见图5)通气仪式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该天然气管道开通前,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
管道开通后,不仅缩短了天然气的运输距离,而且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中亚各国在能源战略上,希望实现出口的多元化。
同时,中亚各国能源企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哈萨克斯坦工业分布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16分)
分布主要特点:
机械、冶金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
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分布要西部(里海附近);
成
因:
(由材料一归纳总结):
苏联工业转移以机械工业为主,同时也促进了冶金工业的发展,以国防需要及(由地图上资源分布总结)相关资源分布,上述工业分布在东部。
(由材料二“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和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归纳总结):
21世纪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业,对资源有极大依赖性,故主要在西部(里海附近)
(3)图5中所示天然气管道长度约为(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4分)(提示:
sin45°
≌0.71)
A.1300km
B.1800km
C.1000km
D.2100km
2010全国卷2文综地理评析:
1.主干知识为主导。
试卷主要考察了时间计算、方位判断,自然灾害,工农业区位等。
2.题目难度适中。
绝大多数为基础题,即使是综合题的考察学生也能入笔。
但综合题的考察学生得高分不易。
3.不回避社会热点。
如去年今年的自然灾害,尤其是新疆的雪灾。
选择题中多以社会热点为题材,引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察。
虽是社会热点,但知识却在教材中。
1-3题,以沙尘暴的发生为导引,考察气候、自然灾害等知识
4-5题以河流流量变化折线统计图,考察河流知识。
6-8题以柑橘的分布为材料,考察农业及交通知识。
9-11题以我国科考为题材,引入对地球运动中时间计算、方为判断、日期判断等知识的考察
36题以新疆区域图为载体,考察气候和农业知识、
39题以中亚及俄罗斯区域图为载体,考察产业转移及工业知识。
2011年全国
读图1,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2。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3~5题。
3.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4.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
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图3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据此完成6~8题。
6.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7.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
主要是为了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8.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
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A.武汉-----广州
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
D.兰州-----北京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9-11题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0.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货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
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
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14分)
39.材料二
图10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12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8分)
卷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土厂停产。
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
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
读图1,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
B.55m
C.60m
D.65m
7.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m
B.40m
C.90m
图2,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
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
据此完成9~ll题。
9.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
lO.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A.坡
B.河流
C.沟
D.原地
11.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36.(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10分)
(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
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
流量。
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气候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
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
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12分)
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
原因:
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
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
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6分)
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
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
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
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