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提纲附答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397019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1MB
财政学复习提纲附答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
《财政学复习提纲附答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复习提纲附答案DOC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防、公路
画图分析:
P27(需求与供给)
3、基尼系数p38
基尼:
意大利经济学家(1884-1965)
基尼系数:
1912年提出,判断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其经济含义: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
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
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
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
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如果为0,表示绝对平等;
如果是1,表示绝对的不平等)
联合国规定:
g<
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
0.3,表示收入比较平均
0.3<
0.4,收入差距比较合理0.4<
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
g>
0.5,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第三章公共财政的职能(是财政在弥补市场失灵中所固有的功能)
1、马斯格雷夫(现代公共经济学奠基人)提出的财政三职能p62
配置职能:
政府采取直接配置资源的方法,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非效率问题(如公共物品、外部性、垄断)(公共物品的治理:
私人供给;
私人生产)
分配职能:
政府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实现公平正义目标
稳定职能: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实施调节与控制,实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2、外部性的治理
庇古税:
庇古认为,政府可以对产生负外部性的人征收惩罚性的税收;
而对产生正外部性的个体,则给予补贴。
(典型例子:
环境税,即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征税)
补贴:
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的方式提高正外部性制造者的边际福利,从而诱使其增加产量。
(如教育)
合并:
外部性的“内部化”。
假设A企业的生产对B企业产生了负的外部性,假如我们把A、B企业进行合并,此时的B将成为A的内部,A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将不得不考虑其生产为B企业带来的成本。
交易:
如排污权的交易。
P67
3、垄断的治理
反垄断的法律规定;
价格管制;
企业拆分(1890年,美国,《反托拉斯法》;
企业拆分如标准石油公司)
4、公共选择的基本假设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基础的三个基本要素: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政治、政治作为交换)
阿罗(K.A.Arrow)提出公共选择的5个基本前提(基本假设):
理性假设[公共选择的结果必须满足完备性和可传递性]
不相关选择的独立性
帕累托最优
④无限制区域
⑤非独裁性
1.个人具有理性
2.个人选择具有独立性
3.符合帕累托效率原则
4.个人偏好不受限制
5.公共选择的过程能够充分发扬民主
5、政府失灵:
p83
是一种(由政府干预而引发的)(一系列非效率性资源分配的)公共状态,其作用往往会恶化市场失灵的结果。
斯蒂格勒(1988):
每一次政府行为在事前都被认为是没有错误的,政府在事前永远是正确的
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
(1)政府政策的低效率(公共决策失误)
(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3)政府的寻租
(4)政府的扩张
书本上:
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的时候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导致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效率降低,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率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第4章公共支出的理论分析
公共支出(Publicexpenditure),也称公共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指政府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公共支出是国家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其本质是政府行为的成本
公共支出的的原则:
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
1、公共支出的分类;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p90
(1)购买支出:
政府按等价交换原则购买商品和劳务,以便向公众提供各种公共产品的支出。
包括日常行政支出和公共投资支出。
购买性支出又分为社会消费支出和财政投资支出。
两者的区别:
支出项目发生后是否形成资产。
(2)转移支出:
政府单方面把部门收入的所有权转移出去的支出。
如财政补贴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国债利息支出等。
无偿和单方面的,没有得到等价补偿。
2.公共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经济分析意义:
(1)对于分析政府职能的方向问题具有参考意义:
购买支出对应于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支出对应于政府的收入分配职能
(2)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的使用效率不同:
购买支出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易于约束,而转移支出的效益难以确定,财政监督困难
(3)购买支出直接影响资源配置,间接影响收入分配;
转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资源配置(书本上:
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需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补充:
普雷斯特法则:
发展中国家购买支出所占比重相对较大,而发达国家转移支出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2、公共支出规模的测量:
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
(1)公共支出规模的测量指标
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2个指标: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绝对数。
通常用2个相对指标表示,即财政收入占GDP(或GNP)的比重和财政支出占GDP(或GNP)的比重
3、公共支出增长的理论:
瓦格纳法则、替代效应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凯恩斯学派的国家干预理论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1)瓦格纳法则(Wagner’sLaw):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公共支出必然以比生产增长更快的速度增长。
同时,现代工业的发展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也就导致公共支出的增长。
政治因素:
政府职能的扩展
经济因素:
市场失灵(司法与立法)、外部效应(城市化)、收入弹性(公共服务)
(2)替代效应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
皮科克和瓦艾斯曼
公共支出的增长是由于:
正常时期的内在原因;
非正常时期的外在原因
外部环境(如战争和自然灾害时期)使财政收入减少,支出增加,政府增加税收或举借债务,非常时期公众比较容易接受公共支出对私人支出的替代;
非常时期过后,公共支出水平很难回落到原有的水平(重建和反思)
替代效应和检查效应形成了公共支出的“梯状”发展趋势
(3)经济发展理论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
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政府作用发挥的不同强度
在经济发展的所有阶段,随时都可能出现新的市场失效的问题并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有效进行。
因此,政府还要通过增加公共部门活动来解决市场失效问题。
(4)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
扩张性财政政策:
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支出规模,导致财政赤字,故也称赤字财政政策因为:
政府支出有放大原始支出数额的连锁效应,即乘数效应
(5)微观增长理论(通过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公共产品的供给的各种因素,从中得出公共支出增长的规律性内涵)
各种变量:
公共产品社会需求变化的影响/公共产品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公共产品质量的影响/公共部门投入价格的影响/人口数量的影响……
4、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含义
概念:
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简称CBA,也称成本-收入分析法),常用来评估公共支出项目:
如果一个公共支出项目的收益大于成本,那么该公共支出项目就是可行的。
P117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个实现目标的备选项目,再通过分析对比各种支出项目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收益,选择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以使公共支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贴现率:
影子价格:
指并不存在于市场,但真正反映社会边际成本的社会价格
(1)净现值法
(2)内涵报酬法
(3)现值指数法
1.市场不能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但由政府提供(提供什么,提供多少)则存在相应的困难。
2.不是通过市场交易价格,在评价上存在困难(个人评价不能真实显示)
3.直接、间接的成本、收益
4.有形、无形的收益、成本
5.许多公共工程涉及时间、生命价值评价
5、衡量公共支出效益的常见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
(2)最低费用选择法(备选方案应该无差别地实现同一个目标)
也称最低成本法,适用于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算的支出项目。
在效益既定的条件下只分析其成本(费用)的高低,并以成本(费用)最低作为选择目标。
不能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公共支出项目
比较若干备选方案,选择预期成本最低的
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
(3)公共服务收费法
将商品买卖的原则运用到一部分公共服务的提供和使用上,通过价格机制促使公共服务得到最有效、最节约的使用
免费:
强制计划免疫,一些城市的公园,道路和桥梁(导致拥挤)
低价:
公共交通
平价:
公园、公路、铁路、医疗、邮电
高价:
寓禁于卖(对征消费税的产品)
(4)公共定价法
即政府对某些产品与服务进行价格管制,较多地发生在自然垄断产业领域
平均成本定价:
因为边际成本定价使固定成本较高的行业出现亏损
二部定价:
基本费与从量费
负荷定价:
对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
第五章公共支出的结构分析
1、教育支出和科学研究支出概况p137
教育支出占GDP约为2%,在2010年达到3.4%,占公共支出的15%【4%情结】;
科学研究支出占GDP约为1.76%,其中基础研究4.59%,应用研究12.66%,试验发展82.75%。
教育支出(无差异曲线分析
方式:
学费补助(私立教育)
收入补助
定额补助(中小学教育)
Ø
政府投入为主,60%
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收取学费和杂费及其他经费等多种形式、多元化的教育来源
基础性、公益性及高新科技的科研经费——政府应用性的科研经费——微观主体
2.社会保障的含义与内容;
老龄化、养老金替代率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社会保障支出:
是国家财政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补充保障
老龄化:
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
新标准——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养老金替代率:
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某年度新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同一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
养老保险三支柱:
政府、企业与个人各负其责(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渐进式延迟退休
3、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p164(画图分析)(无差异曲线分析)
(1)财政补贴形式:
明补和暗补
明补:
指消费者因产品涨价而从政府手中得到的现金补贴;
明补不改变商品的价格。
暗补:
指消费者以低于市场均衡价格购买商品时得到的补贴;
由于消费者不是从直接可见的形式中获得补贴,而是在购买补贴商品时才享受到补贴,所以这种补贴形式被称为“暗补”;
暗补会改变商品的价格
(2)实物补贴和现金补贴
实物补贴是以发放实物的形式给予受益者一定量的补贴
第六章公共收入的规模与结构
1、公共收入规模及影响因素P173
公共收入规模:
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个财政年度),通过税收等多种形式获得的公共收入总水平。
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分配政策/价格
2、政府收费的形式与标准;
政府收费与税收的比较P188
形式:
(1)使用者收费,体现市场交易关系,是政府部门就其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或者特殊服务而收取的费用。
(直接费、公用事业特种费、特许费)
(2)规费,体现的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公共部门在执行社会管理职能过程中,为国民提供某种特别行为或者服务时所获得的特别报偿。
(行政规费和司法规费)
标准:
(1)使用者收费的收费标准:
边际成本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高峰负荷定价法
(2)规费的收费标准:
费用补偿原则、效益补偿原则
3、“土地财政”分析及出路p195
第七章税收原理
1、税收的含义及税收的特征
含义:
税收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
(1)强制性:
是指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并运用法律、法规手段强制征收的,包括税收的分配关系和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
(2)无偿性:
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原纳税人,也不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3)固定性:
是指国家在征税前,就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纳税人和征税标准等征纳行为规范,征纳双方都必须共同遵守,不能随意变动。
2.税收的分类:
直接税与间接税;
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中央税与地方税
(1)直接税与间接税
分类标准:
税负能否转嫁
税负不能(难以)转嫁的税种为直接税,如所得税、财产税
税负可以(容易)转嫁的税种为间接税,如商品税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优点与缺点(P205)
(2)商品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按征税对象的不同性质
最基本、最重要的分类
商品税:
对商品或劳务买卖的流转额课征的税收
所得税:
对纳税人的所得额或利润额课征的税收
财产税:
对纳税人的财产数量或价值额课征的税收
(3)中央税和地方税
课税权和税收收入支配权的归属
中央税:
属于中央财政的固定收入,归中央政府支配和使用的税种,如中国的消费税、关税等
地方税:
属于地方财政的固定收入,归地方政府支配和使用的税种,如中国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属于中央、地方政府共同享有,按一定比例分成的税种,如中国的增值税、所得税等
3、税收原则的发展:
亚当·
斯密提出的税收原则,瓦格纳提出的“四项九端”原则,当代税收公平的含义、公平标准的“能力说”与“受益说”,税收效率原则的含义
(1)亚当斯密提出的税收原则:
<
1>
平等原则(principleofequality):
指国民应按其在国家保护下所获收入的多少来确定纳税的数额。
2>
确实原则(principleofcertainty):
指国民应纳税额及缴纳方式(时间、地点、手续等),都应清楚明确,不要轻易变动。
<
3>
便利原则(principleofconvenience):
指政府征税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应尽量从简,让纳税人感到便利。
4>
最少征收费原则(principleofminimumcost):
指税务部门征税时所消耗的费用应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国家的收入额与纳税人所缴纳的数额之间的差额最小
(2)瓦格纳提出的“四项九端”原则
财政收入原则
一是充裕原则,税收收入应能充分满足国家财政的需要。
二是弹性原则,即税收收入能够适应财政支出的变化。
国民经济原则
一是慎选税源原则,税源的选择应有助于保护资本;
主张以国民所得为税源,而不能以资本所得和财产所得为税源。
二是慎选税种原则,税种的选择应考虑税负转嫁问题,尽量选择难于转嫁或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
社会正义原则
一是普遍原则,税负应遍及每一个社会成员,人人有纳税义务。
二是平等原则,应根据纳税能力的大小征税,通过累进税、免税等措施,达到社会正义目标
税收行政原则
一是确实原则,纳税的时间、方式和数量等应预先规定清楚。
二是便利原则,纳税手续尽量简便,以方便纳税人;
三是征收费最少原则,节省征收费用
(3)当代税收公平的含义p215
现代税收原则是在古典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依据税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职能作用加以概括的,主要是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应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书本:
是指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确保公平,遵循公平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应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4)公平标准的“能力说”和“受益说”
公平(横向公平/纵向公平)
受益原则
纳税人能力原则
客观说(收入、消费、财产)
主观说
效率
财政原则
中性原则
税务行政效率原则
结论:
二者各有其缺陷,但两个原则的配合运用,能够为公平税制的设计提供较为理想的选择
背景知识:
横向公平(horizontalequity),指福利水平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
纵向公平(verticalequity),指福利水平不同的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收。
<
“受益原则”,受益原则要求每个人所承担的税负应当与他从公共产品中的受益相一致根据受益原则,横向公平意味着从公共产品中获益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
而纵向公平意味着受益多的多纳税,受益少的则少纳税。
受益原则实际上是把公民缴纳税款与政府提供服务看成是一种类似于市场交易的过程。
税收被视为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价格,每个人根据自身的偏好来评价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并按边际效用支付
这样,假如政府能够清楚地了解社会上的每个成员对于公共产品的偏好,它就能够按照边际效用的大小向各成员收税。
由此,政府不仅可以确定公共产品的有效规模,而且也能够使每个社会成员的福利得到改进
”纳税能力原则”,就是根据每个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其应当承担的税收。
根据纳税能力原则,横向公平可以解释为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缴纳同等的税;
纵向公平可以解释为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缴纳不同的税,即纳税能力大的人多纳税,纳税能力小的人少纳税,无纳税能力的人不纳税,这是公认的比较合理且易于实行的衡量税制公平的标准。
理论界对于什么是衡量纳税能力的最优标准,主要存在客观说和主观说两种不同的观点:
客观说和主观说
客观说:
主张应当以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测度其纳税能力的标准。
纳税人的财富有多种表示方式,作为衡量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的标准,包括收入、消费和财产。
主观说:
主观说认为,衡量纳税能力应以每个人因纳税而感受的牺牲程度为标准。
牺牲程度的测定以纳税人纳税前后从其财富中得到的效用的差量为准。
征税使纳税人的效用降低,因此,如果征税使每一个人所感受的牺牲程度相同,税制就是公平的,否则就不公平。
在经济学中,用牺牲程度来确定税制的公平,需要估计纳税人效用方面的牺牲,并进行比较。
出于对效用牺牲均等的不同理解,存在均等绝对牺牲、均等比例牺牲和均等边际牺牲三种不同的理论。
(4)税收效率原则的含义
效率原则要求税制的设计尽可能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书本:
是指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讲究效率,遵循效率原则)
这首先要解决税收收入总水平如何确定的问题,为此,经济学家提出税收的财政原则(税收的基本任务是组织财政收入,确保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需要的财力及时、足额地供给,充分、弹性);
其次,效率意味着税收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应当最小,由此引出税收的另外两条原则:
中性原则(指政府课税不应干扰或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和税务行政效率原则(为了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应当使税收成本最小化)
拉弗曲线:
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
4、拉弗曲线及经济含义(见上图)P222
补充:
高边际税率(指增加的收入中要向政府纳税的数额所占的比例)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低边际税率会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
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甚至可能按反方向变化(高边际税率助长地下的“黑色经济”泛滥,助长纳税人的逃税动机,反而会减少税收收入)
5、税负转移的含义、方式;
税负转嫁和供需弹性的关系
(1)税负转嫁的含义和方式(供求曲线变化)
概念:
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税负转嫁的方式:
前转(即顺转,抬高售价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后转(逆转,压低进货价格转嫁税负);
消转(改进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税款);
税收资本化(对土地、房屋、股票等增值商品预先从商品价格中扣除再从事交易)
税收资本化,又称“资本还原”,属于税负后转的一种形式;
资本化是在商品出售时,买方将今后应纳的税款从所购商品的价值中预先扣除以后之课税,名义上虽由买方缴纳,实际上是由卖方负担。
(2)税负转嫁和供需弹性的关系p226
税负转嫁和归宿的经济分析
结论:
如果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则税收更多地落在生产者或者生产要素提供者身上;
反之则更多地落在购买者身上。
第八章税收制度P235
1、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以及税率的基本形式与计算方法
基本要素:
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三个基本要素)、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税收优惠(减免税)、违章处理
税率:
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它体现了征税的深度。
(税率是决定纳税人税负水平高低的最主要因素)
四种基本形式:
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
累退税率;
定额税率
2、商品课税的特点,增值税的类型及中国增值税转型,中国现行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营改增”P247
定义:
是以商品和服务的流转额作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
(流转额是指在商品或服务的交换活动而产生的货币金额,包括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
特点:
1.课征普遍
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3.实行比例税率
主要区别在于对资本的处理方式不同
4.计征简便
类型:
生产型增值税不得扣除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
收入型增值税允许按固定资产折旧额扣除其进项税额
消费性增值税允许一次性扣除固定资产全部价值的进项税额
中国增值税的转型:
增值税——特点:
1.征税范围广,税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政学 复习 提纲 答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