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doc
- 文档编号:1639099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40.50KB
运动生理学.doc
《运动生理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理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词解释
1.需氧量:
是指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的氧量
2.摄氧量:
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
3.氧亏:
运动过程中,机体摄氧量满足不了运动的需氧量,造成体内氧的亏欠
4.运动后过量氧耗:
运动结束后,肌肉活动虽然停止,但机体的摄氧量并不能立即恢复到运动前相对安静的水平。
将运动后恢复期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消耗的氧量
5.最大摄氧量:
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6.通气阈:
在渐增负荷运动中,将肺通气量变化的拐点
7.乳酸阈及个体乳酸阈:
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
8.最大氧亏积累:
是指人体从事极限强度运动时,完成该项运动的理论需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 差
9.无氧功率:
是指机体在最短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
10.身体素质:
通常人们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
11.反应时:
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反射弧传递开始,到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12.大负荷训练原则:
是指要有效提高最大肌力,肌肉所克服的阻力要足够大,阻力应接近或达到甚至略超过肌肉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13.动作速度:
是指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
14.RM:
常用最大重复次数来表示力量训练的负荷强度。
最大重复次数是指肌肉收缩所能克服某一负荷的最大次数
15.赛前状态:
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我们将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
16.准备活动:
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
17.进入工作状态: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机能能力并不是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而是在活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逐渐提高的,这个机能水平逐渐提高的生理过程和机能状态
18.极点:
在进行剧烈运动开始阶段,由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动员速率明显滞后于躯体神经系统,导致植物性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的动态平衡关系失调,内脏器官的活动满足不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出现一系列的暂时性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
19.第二次呼吸:
“极点”出现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植物性神经与躯体神经系统机能水平达到了新的动态平衡,生理机能低下综合症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这时,人体的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匀自如,这种机能变化过程和状态称
20.真稳定状态:
在进行强度较小、运动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所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动态平衡,
21.假稳定状态:
当进行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吸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吸氧量水平,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
此时,机体的有氧供能能力不能满足运动的需要,无氧供能系统大量参与供能,机体能够稳定工作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很快进入疲劳状态。
22.运动性疲劳:
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23.超量恢复:
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
24.结构重建:
恢复期中结构的改善
25.机能重建:
结构重建后身体机能所得到的相应提高
26.高原应激:
高原是一种低气压、低氧、高寒和高紫外线辐射的特殊环境,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会产生一系列特殊和应激刺激作用,其中低氧刺激对人体的影响最为明显
27.高原复习:
高原的低氧环境给人体,尤其是呼吸循环机能带来不利的影响。
但是人体在高原地区停留一定时期,机体对低氧环境会产生迅速的调节反应,提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
28.高住低练法:
是由勒文最先提出的,就是让运动员在较高的高度上居住,而在较低的高度训练
29.机能水平的横向比较:
是指将某一个体与其日历年龄相同的群体进行比较
30.机能水平的纵向追踪:
机能水平的纵向追踪是指通过对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段的身体机能的比较来评价其机能水平变化
31.青春性高血压:
青春发育期后。
心脏发育速度增快。
血管发育处于落后状态。
同时由于性腺、甲状腺等分泌旺盛,引起血压升高
32.身体素质发展的增快期:
身体素质增长速度快的年龄阶段
33.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
儿童少年各项素质随年龄而增长的现象
34.身体素质发展的稳定阶段:
稳定阶段是身体素质增长的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滞、甚至有所下降的年龄阶段
35.运动性月经失调:
大强度、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则易引起运动员月经失调,表现为周期延长或缩短。
月经过多或过少,甚至闭经
36.衰老:
是指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出现的一系列退行性变化
37.生物年龄:
是指每个人当前所展现出来的,代表一定日历年龄特征的群体水平的实际生物学发展阶段和程度
38.运动处方:
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制定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
39.运动时间带:
是指一天中进行运动的时机
40.中等强度运动:
指人体能持续30分钟以上的周期性运动
41.生物节律:
在生物体内的各个层次,从微观的脱氧核糖核素酸复制和转录,酶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到细胞,组织、器官的生长于修复以及人体的机能活动,都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我们将生物体的这种周期性变化规律和特性称为生物时间结构或生物节律性,简称生物节律
42:
.近似昼夜节律:
是描述生物变化或节律的周期在24小时4小时区间内的生物节律,如体核温度、激素浓度等
43.超日节律:
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
44.择时适应行运动:
也称择时训练法,是指在特定时刻进行特定时间。
且具有一定强度的身体活动,使生物体在相应的时刻产生机能振荡高峰,以造成节律的峰位相移
45.生理负荷:
是指机体内部器官和系统在发挥本身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保持一定生理机能活动水平的过程中,为克服各种加载的内、外阻力所做的生理“功”
46.运动负荷:
是指加载于机体上的各种外部物理“功”的总称
47.运动生理负荷:
是指机体在一定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负荷刺激作用下,机体器官和系统所承受的额外生理负荷,即除安静状态下的生理负荷外,机体为维持运动状态下的机能活动水平而额外做的生理“功”
48.生理负荷反应:
是指机体在承受一定生理负荷量时各器官和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变化或反应,如呼吸加快,心输出量增加等
49.运动生理负荷反应:
指机体在运动负荷刺激作用下,身体内部承受一定量生理负荷时各器官、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明显机能变化或反应
50.运动生理负荷积分:
是指运动过程中生理负荷强度随负荷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其本质是负荷强度与负荷时间的积分。
简答
1.详述氧亏与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区别?
运动后恢复期的摄氧量与运动中的氧亏并不相等,而是大于氧亏。
2.详述最大摄氧量的常用测定方法?
(1)直接测定法,通常在实验室条件下,让受试者在一定的运动器械上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定其摄氧量,适应于专业运动员
(2)间接推算法,适应于运动水平低者
3.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常用训练方法有哪些,分别如何应用?
(一)持续训练法:
是指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且不间歇地进行训练的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和发展有氧代谢能力,
(二)乳酸阈强度训练法:
个体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度,以此强度进行耐力训练,能显著提高有氧工作能力。
(三)间歇训练法
(1)完成的总工作量大
(2)对心肺机能的影响大(四)高原训练法:
着眼于提高训练难度,给予集体更强烈的刺激,以调动人体的最大潜力。
4.详述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础?
(一)能源物质的贮备,ATP和CP的含量,糖原含量及其酵解酶活性
(二)代谢过程的调节能力及运动后恢复过程的代谢能力(三)最大氧亏积累
5.详述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能力的训练方法?
(1)最大乳酸训练,练习强度和密度要大,间歇时间要短
(2)乳酸耐受能力,乳酸耐受能力一般可以通过提高缓冲能力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活性而获得
6.试述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
(1)肌纤维的横断面积
(2)肌纤维类型和运动单位(3)肌肉收缩时运动员的肌纤维数量(4)肌纤维收缩时的初长度(5)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6)年龄与性别(7)体重
7.要有效的提高最大肌肉力量,在训练中应该遵循哪几个大基本原则?
(1)大负荷原则
(2)渐增负荷原则(3)专门性原则(4)负荷顺序原则(5)有效运动负荷原则(6)合理训练间隔原则
8.试述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一反应速度1反应时和反应速度2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与反应速度3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与反应速度 二动作速度1肌纤维类型与动作速度2肌肉力量与动作速度3肌肉组织机能状态与动作速度4肌肉组织机能状态与动作速度 三位移速度
9.赛前状态都有哪些类型,如何克服不良的赛前状态?
(1)准备状态型
(2)起赛热症型(3)起赛冷淡型 针对不良的赛前状态,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达到最佳状态,为此要做到。
第一,要求运动员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正确对待比赛,第二,组织运动员多参加比赛,增加比赛经验,第三,进行适当形式和强度的准备活动,如果运动员兴奋性过低, 可做些强度大的练习,如果运动员兴奋性过高,准备活动的强度可小些。
安排一些情动的和转移注意力的练习和活动。
10.为什么人在运动时会出现生理上的惰性?
因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反射活动,完成反射活动都需要一定的反射时间,反射时间的长短决定于突触延搁的时间,所以动作越复杂,需要的反射时间就越长。
另一方面,在肌肉活动时,内脏器官的机能也要随之而发生变化,由于大脑皮质发出冲动到达所支配的内脏器官时,需要经过多次神经元的交换,而且植物性神经传导冲动的速度也比较慢,需要时间长,再由于调节内脏器官产生持续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所需要时间更长,所以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比运动器官的惰性大得多。
11.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进入工作状态所需时间长短取决于工作性质,个人特点,训练水平,工作强度及当时机体的机能状态。
年龄和外界因素
12.进行剧烈运动时,为什么会出现“极点”?
出现“极点”后如何做才能过渡到“第二次呼吸”?
“极点”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与肌肉活动不相称,致使供氧不足大量乳酸积累使血液pH值朝酸性方向偏移。
第二次呼吸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运动中内脏器官惰性逐步得到克服,氧供应增加,乳酸得到逐步清除,同时运动速度暂时下降,使运动时每分需氧量下降,以减少乳酸的产生,机能的内环境得到改善,被破坏了的动力定型得到恢复。
13.请详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有哪些?
(1)衰竭学说
(2)堵塞学说(3)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4)保护性抑制学说(5)突变理论(6)自由基损伤学说。
14.恢复过程都有哪几个阶段?
恢复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即运动中恢复阶段、运动后恢复到运动前水平阶段和运动超量恢复阶段。
15.试述身体机能对训练课刺激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五个基本阶段,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1)耐受性
(2)疲劳(3)恢复(4)超量补偿(5)消退
16.试分析超负荷原理在训练阶段中的应用。
(1)每一负荷维持一段时间
(2)安排减荷小周期(3)安排减荷小阶段。
17.试分析周期性原理在训练中的作用和意义?
(1)使得整个训练和比赛工作成为一个系统工程
(2)可使得运动员得到最佳的发展(3)使得训练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具有可操作性。
18.高原应激对机体心肺功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肺通气功能增强,有利于氧的运载,动脉血压明显增加。
19.高原训练应注意哪些事项?
(1)适宜海拔高度
(2)适宜训练强度(3)训练持续时间(4)出现最佳训练效果的时间(5)训练效果评价(6)训练方法与手段。
20.在高热环境中运动会出现哪些热病?
(1)脱水
(2)热痉挛(3)热衰竭(4)中暑。
21.简述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生物学特征?
(1)骨骼特征
(2)骨骼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动 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