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387092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51
- 大小:562.65KB
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有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白《行路难》以“,”比喻人生道路所遭遇的艰难险阻,表现出无端无尽的惆怅和迷茫。
正如孔子所说“,”,即使是普通人也应坚守信念,坚定意志,百折不挠,矢志不渝。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6.名著阅读。
(2分)
A轻轻抱起“监狱之花”,把深切的爱意,和那些自己未必能实现的理想,尽情灌注在幼小的花朵上:
“孩子,心爱的孩子!
你看红旗,这是你爸爸妈妈留下来的……”她连连亲着“监狱之花”的脸,又爱怜地凝视着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她似乎觉得幼稚的孩子完全能够听懂她的话:
“孩子啊,快点成长吧!
叔叔娘娘们将举起这面红旗,去参加战斗,还要亲手将红旗托付给你……”
以上文字选自长篇小说《》,文中A处的人物是。
小说通过、等情节内容,塑造了这一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忠于理想,宁死不屈的女共产党人形象。
7.综合性学习。
(4分)
水是生命之本,也是文化之源。
学校开展“饮水思源,拯救生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探源溯流
汉字意趣盎然,“水”写作小篆写作
《词源》注:
“殳:
手持具以取物。
”你认为《庄子•列御寇》中“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中“没”的意思是:
。
词语中,有源而常流不断的水称“活水”;
成语中,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称“”;
古诗中,描写自然山水风景的诗歌称作“”。
(2分)
望穿“清”水
材料一据监测,七大水系中,松花江和淮河,黄河和辽河,海河,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污染,多数河流70%的河段受到污染。
我国浅层地下水Ⅳ——Ⅴ类水质占80.1%。
污染因素主要有工业排放,城乡污水排放与垃圾腐化,化肥农药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氮、磷等污染。
材料二医学研究确定,80%的疾病如各种癌症、内脏炎症、结石、心脑血管疾病都是由饮用水被污染造成的。
近十年淮河流域内的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出现多个“癌症村”。
材料三
②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二、阅读(共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一)(4分)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
注:
①董颖:
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
②摩挲:
用手抚摸。
钓舟:
指行舟。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二)(8分)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
曰:
“嘻!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
“异哉!
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
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
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
乌在其为智也。
”
……若有告余者曰:
“……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
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
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
——苏轼《黠鼠赋》
拊(fǔ):
拍。
橐(tuó
):
袋子。
③嘐(jiāo)嘐聱(á
o)聱:
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
④虿(chà
i):
蝎子一类的毒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②橐坚而不可穴也穴
③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见④不能无变色于蜂虿于
11.翻译下面的语句。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
12.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13.甲乙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三)(8分)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拉拉”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4.探究三次“看花”在文章结构以及表现“我”生活态度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
(3分)
1我”暴怒无常,母亲劝“我”看花。
②“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我”看菊花。
③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15.结合选文和课文插图,谈谈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
16.史铁生的作品语言质朴而含蕴深厚,试从选文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四)(14分)
远离自然,才能保护自然
(美)利努斯•布罗姆奎斯特等
对于这位只肯让我们称她为贝尔纳黛特的村民而言,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
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维龙加国家公园旁,有几小块种植着玉米、小米和红薯的田地,贝尔纳黛特和她的邻居们,就是靠这些田地勉强维持着自己与子女的生活。
她在去年告诉我们说,从国家公园内走失的狒狒和大象为了觅食,不断侵袭她的红薯地。
农民的极度贫困也为自然环境带来了恶劣影响。
世界上仅存的不到900只山地大猩猩中,有大半数都以维龙加国家公园为家,这里也生存着一些濒临灭绝的大象和羚羊。
公园内的森林,正在承受着来自木炭贸易的压力,2007年,当地的木炭黑帮杀害了公园内的7头大猩猩,以此报复公园对非法砍伐的打击行动。
近年来,维龙加国家公园内的300只大象中,先后有250只遭到了偷猎者的猎杀,这可能也得到了当地那些不堪园内动物之扰的居民的默许。
过去几百年里人类不断增长的财富,在整体上,都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但是在自然保护的最前线,人们与原始森林、生物多样性热点以及濒危生物亲密共处的地方,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的,却往往是极度的贫困。
而生产力的提高,或许可以掌握21世纪自然保护的关键,就像日本的嶋村茂治农场所展示的那样。
嶋村在一处原为索尼芯片工厂的地方,监管着一座面积2.5万平方英尺的农场。
所有作物都在室内环境中安全地生长。
他将水、肥料和17,500盏LED照明设备结合在一起,每天可收获多达1万棵生菜——是普通农场每平方英尺产量的100倍还多,而用水量仅有普通农场的10%,生产的垃圾也仅有普通农场的20%。
人类占用了全世界约半数的无冰陆地表面,大部分都用于生产食物。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人口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很可能会在今后几十年里达到顶峰并开始衰减。
这种现象就叫做解耦,将人类的贫困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而恶化分离开来,忽略它们之间的联系,阻止人与自然环境恶性关系的循环,并采取措施解决人类需求这个主导性问题。
而这就意味着人们可以在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的同时,减轻对环境的破坏。
人类对食物、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升级,在这种情况保护残存野生环境,将需要加速解耦。
就目前看,人类应该而且能够做的是,加快城市化步伐,并运用科学技术加强现代集约化农业建设。
这个想法或许听上去有悖常理,但是,在一些国家,特别是那些发达国家里,人们对土地的大部分破坏活动,均已开始趋缓,甚至有所减少。
举个例子,由于生产力和生产效能的提高,现在人均需要的耕地面积,只相当于50年前的一半。
于是,在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分地方,边边角角的耕地均在逐渐恢复成森林。
社会变迁将会进一步扩大这些趋势。
目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城市里,到本世纪中叶,该比例将达到70%。
随着农村人口不断迁入城市,出生率将会出现急剧下降。
因此许多人口统计学家认为,在2100年之前全世界人后就会达到峰值并开始下降。
农村人口的外流,也会带动其他可相互促进的方面提高效率,从而同时促进了经济与资源生产力的增长。
对于21世纪的自然保护工作来说,意义应该十分明确了。
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仍然是解决措施之一。
但是,若不解决这个供需等式的需求端,真正的栖息地保护即便有实现的可能,也会相当困难。
要在这方面取得成功,就需要用人类技术取代自然资源,开发和加入现代能源,这样做已是势在必行。
可以期待,野生动植物会从“万劫不复”的处境中幸免于难。
同时,大家都很清楚,人类对自然的索取甚或掠夺是“竭泽而渔”“杀鸡取蛋”式的,也是毁灭式的,65%以上的自然资源、能源是非再生的,如果不能通过科学技术创造资源和能源,必然会有走到“山穷水尽”末路的那一天。
当今世界有20亿人口依然依赖着木柴和牲畜粪便等固体燃料。
让所有人都改用便宜、清洁而且充足的能源技术,是在不伤害环境的前提下,改善人们生活的关键所在。
什么工具可以减少我们的环境足迹,已经显而易见。
要抓住这些机会,就需要环保主义者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与技术政策上,这些在以往并不在他们的关注范围之内。
若不实现加速解耦,保护区就无法抵抗人类对食物与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而维龙加国家公园里的大象和猩猩们也将面临厄运。
17.依据选文,简要解释什么是“解耦”。
18.第
段作者为什么说“用人类技术取代自然资源,开发和加入现代能源”“势在必行”?
19.联系全文,简要说明文中画线部分所表明的观点的推演过程。
20.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五)(16分)
窗
(澳大利亚)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
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
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扶起身来坐上一个小时。
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
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
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的躺着。
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
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
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
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
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摆弄游艇模型。
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
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
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
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
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
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
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
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
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
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
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
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
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
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
心想:
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
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
剩下的这位病人就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
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
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
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21.概括小说中“不靠窗的病人”心态变化的过程。
愉悦陶醉→→→→心满意足→惊愕不已
22.设想小说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种情景或结局,并阐明理由。
示例:
他感到被欺骗,贪欲变成仇恨,病情加重一命呜呼。
理由:
按人物性格发展逻辑,顺理成章。
23.小说题目的含义及“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4.就小说运用的一种写法作简要赏析。
25.这篇小说意蕴丰富,试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三、写作(共5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雨,是画家手中的彩笔,是曲作家灵魂跳荡的旋律,更是诗人创造的审美意境。
早春的雨温润沉静,盛夏的雨急骤热烈,深秋的雨绵延悠长,入冬的雨凄寒凌厉。
雨,将焦渴的土地从噩梦中唤醒,使倦怠的江河燃起奋发追寻的激情,让自然万物生长出五彩斑斓的理想……可是,不经意间雨也制造着黑暗、凄凉、痛苦与灾难。
也许,雨淋湿了你飞翔的翅膀,打落了你绽放在青春枝头的花瓣,熄灭了你夜行的火把,甚至使你跌倒、挣扎在泥泞中……雨哟,将自然、人生、时间和空间织进了一则又一则曲折动人而又含蕴隽永的寓言!
无论如何,雨是自然也是生命所赐,你该去经受、面对、欣赏、回味……雨的底片珍藏在你内心深处,雨的故事当是湿漉漉的秘密,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雨说……
要求:
1.以“雨,”为题。
2.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二〇一五年东营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向黑暗深邃的土地探寻,你理想的根基变得坚如pá
n石;
与暴虐的狂风搏斗,你的品格变得刚韧倔强;
从阳光雨露中汲取精华,你生命绽放的光彩愈益绚烂夺目。
①pá
n②倔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历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其感人肺腑的事迹社会正能量,值得我们点赞。
②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加强国防力量以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A.传播捍卫聚集B.传递保全凝聚
C.传递捍卫凝聚D.传播保全聚集
3.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
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
A.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
B.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C.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
D.“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
4.观察下面黄君璧的画作《飞瀑雷鸣》,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5.填空。
①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以“,”表达出只要在污浊现实中坚守人格、坚持理想,即便做一个农夫也无怨无悔的心声。
②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以“,;
,”深刻揭示了封建王朝嬗变的普遍规律,表达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③杜牧《赤壁》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自己才不为用的感慨与不平之气。
④正如孔子所说“,”,对已学知识不断反刍以至融会贯通,并有所发现,才是获得真知灼见、超越他人的科学方法。
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
6.名著阅读。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
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
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
连A都有些胆怯了!
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
以上方案选自中国现当代作家写的长篇小说《》,文中A外的人物是。
小说通过、等情节内容,塑造了这一悲剧性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无奈。
7.综合性学习。
某初中学校在校学生有关“阅读”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发现公布如下:
材料一课外阅读
读书兴趣及占比例读书计划及占比例关注点及占比例读书笔记及占比例
深厚13%有计划11%写得怎样10%每读必做0%
一般48%有时有计划32%怎么写的14%凭兴趣做24%
无兴趣39%没有计划57%写了什么76%从不做76%
材料二语文学困生
阅读能力:
10%的学生基本读不懂作品,55%对作品的内容写法似懂非懂,35%看不出作品好在哪里。
写作水平:
情感积累欠缺,矫揉造作;
知识面狭窄,素材贫乏;
立意肤浅,认识能力偏低;
写法粗陋,语言枯燥。
①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②该校某班拟于“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爱读书、会读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项活动;
仿照示例写一句话,以表达你对读书的感悟。
活动:
仿写示例:
读书犹如揽胜,山川之,江河之绮丽,林木之神秀,尽收眼底。
仿写:
一、阅读(共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
辛夷,木兰树的花。
8.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二)(8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②曰: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
“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
”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
“君未知战。
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犹有惧焉!
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
①宋公:
宋襄公。
泓:
泓水。
②司马:
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
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
④禽:
通“擒”。
二毛:
头发斑白的人。
⑤勍(qí
ng):
强而有力。
⑥儳(chá
n):
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
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三)(8分)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营 中考 语文试题 汇编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