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应急预案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375886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58.91KB
突发应急预案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
《突发应急预案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应急预案讲解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类别
(1)物体打击
(2)倒塌(塔吊安装与拆除、龙门架、物料提升机安装与拆除、脚手架搭设与拆除)
(3)火灾
(4)其他伤害
3、对周边可能造成的最大影响范围和程度
主要体现对人的影响、对财产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和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突发性倒塌事件可能造成群死群伤,设备损失严重,造成赔、罚款几十万以上。
(三)安全防护设施分布
施工现场配备安全设施有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消防设施主要有灭火器、消防锹、消防镐、消防砂分布在木工房消防箱内。
按着劳动保护标准为现场特种作业人员配齐劳保着装,并要求按标准穿戴。
四、应急处置组织机构、成员和职责划分
(一)应急处置机构设置和组成人员(联系电话见附件)
恺拓建设安装有限公司建筑施工作业区成立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指挥小组,总指挥、副总指挥及成员名单如下,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总指挥担任总指挥。
1、应急处置指挥小组负责人:
总指挥:
副总指挥:
2、应急处置指挥小组成员:
许殿海
3、应急处置指挥小组办公室是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指挥小组常设机构,负责人、值班人员名单如下
负责人:
值班人员:
(二)应急处置指挥小组主要职责
1、组织和修订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明确事故状态下的各级人员的职责
7、负责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8、接受上级的指令和调动
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0、保护事故现场及收集处理相关的数据
11、负责现场的恢复工作
五、报警和通信联络方式
(一)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为电话报警:
电话:
7649167
(二)应急情况下内部、外部通迅联络手段:
(三)外出执行任务时的报警及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本单位及相关单位的通迅阴联络方式见附件
六、事故处理方案及处理程序
一旦发生倒塌事故要立即组织人力抢救,抢救得越早越及时越好,抢救突发性倒塌采取的技术措施如下。
1、事故发生后立即切断电源,防止和避免伤人
2、要立即抢拖设备
3、进行抢险过程中首先清除事故现场的障碍物,清障先易后难,先处后内,先上后下的方法进行。
(二)应急处置措施的操作程序。
1、发生倒塌事故后,作业班长负责向应急处置指挥小组办公室汇报,各作业班组清点人数,组织班组成员撤离等待救援。
2、应急处置指挥小组办公室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向应急处置指挥小组负责人汇报,集结应急队伍和救援物质。
3、应急处置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进行小组分工,采取相应的应急技术措施,由负责人下令实施。
4、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应立即向上级汇报启动应急响应预案。
七、人员紧急疏散、撤离程序
(一)紧急撤离集合地点
集合地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一般设立在上风向安全区域内。
(二)撤离的方式及路线
应急处置指挥小组在救援前规定紧急疏散撤离信号,撤离方式和路线,需要撤离时应急处置指挥小组指挥警戒疏散队员发出疏散撤离信号,并组织事故区域与救援抢险工作无关的人员迅速按照撤离路线,疏散撤离到紧急撤离集合点,集合人员,清点人数,撤离路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应尽量选择上风向、宽阔、平整、无障碍路线为撤离路线。
(三)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方式及路线
现场警戒人员用警示带设置隔离区,采取劝导或强行疏散方式,引导非事故现场人员按照指定路线疏散至安全区域,撤离路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应尽量选择上风向、宽阔、平整,无障碍物路线为撤离路线。
(四)抢救人员撤离程序
各抢救小组联络员要及时向应急处置指挥小组负责人汇报小组抢险进度,一旦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或抢险完毕后,应急处置指挥小组负责人应及时下达撤离命令,由各小组联络员通知各抢险小组,按规定路线撤离至紧急集合点,集合人员,清点人数。
八、危险区隔离程序
(一)事故区、危险区、安全区的设定
根据事故现场实际情况设定事故区、危险区和安全区,一般情况下事故区在塔吊、龙门架、脚手架及附近,危险区在现场以内,安全区在现场以外区域。
(二)事故现场隔离方法、措施
警戒撤散人员将设定的危险区域用警戒带圈闭,并安排人员持红色三角旗站立于危险区外的四角,维持事故现场秩序,保持事故现场道路交通畅通,疏散周围无关人员,控制危险区域人员,车辆进出。
(三)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或交通疏导办法
事故现场危险区外除设立警戒带外,在进入现场的交通线上设立检查站和车辆导向标志,限制非有关车辆和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危险区),除指挥车辆和抢险车辆放行外,其余车辆严禁放入,绕行。
九、检测、抢险、求援及控制程序
(一)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检测人员对事故现场检测的方法由安全区至危险区到事故区,分区域,由远至近随机取样检测,并及时将检测结果汇报给应急外置指挥小组,以便应急处置指挥机构根据检测结果及事故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抢险求援方案。
检测人员应防护措施到位,要穿戴好各种劳保用品
监护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密切注视检测人员的行动,当发现检测人员体力不支时,要及时召回,如救援人员有受伤时监护人员要及时将检测人员移至安全区域,进行抢救。
(二)抢险、求援的方式、方法及求援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抢险、救援采取统一指挥、内部协调、专业分组抢险、求援方式
抢险、求援人员,按照根据事故现场实际情况所制定的抢险、求援方案,由应急处置指挥小组负责人下达实施令后,进入事故现场,按照应急处置技术措施进行抢险,求援。
救援人员应防护措施到位,全体抢救人员要穿戴好各类劳保用品。
在求援人员实施求援时,监护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密切注视求援人员的行动,当发现求援人员体力不支时,要及时召回,如求援人员受伤时监护人员要及时进行抢救。
(三)应急求援队伍的调整
应急求援队伍进入施工现场前,由应急处置指挥小组办公室统一进行调度,进入现场后由应急处置指挥小组负责人统一调度,每个求援小组指定一名联络员,同现场指挥负责人进行联络,及时将小组求援情况反映给负责人,并及时将负责人的指令传达到求援小组,应急处置指挥小组办公室时刻与现场求援保持通迅联系,以掌握现场求援进度,并接受现场负责人的工作指派。
(四)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应急处置应做到应急人员到位及时、求援物质准备充足、现场实际勘查清楚,处置方案制定精确,应急队伍分工明确,求援现场有条不紊、技术措施应用得当、抢救时间短有成效、以做到控制事故扩大,如果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要立即上报启动应急响应预案。
十、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措
(一)对受伤人员进行分类现场紧急抢救方案
1、紧急情况下应有计划地实施急救,主要步骤为
首先了解现场情况,弄清周围有无危险,以及可使用的工具、用品和必须的帮助,采取必须的安全措施,避免使执行人员和伤者陷入危险之中,确定现场安全后,对伤者作出初步判断,以决定采取需要急救措施。
作业班组成员发生伤害时,班长应立即组织现场抢救,并拨打“120”急救电话或附近医院急救电话,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由上级部门采取相应的响应预案。
2、具体的现场急救办法如下:
(1)若伤势较轻,可使其静卧休息,并严密观察。
(2)若伤势较重,无知觉,无呼吸,但心脏有跳动,应进行人工呼吸。
若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应采用人工体外心脏挤压法(双手掌重叠,在胸骨下1/3处向下压,次数60次/分-----100次/分,深度下陷4---5CM,并与人工呼吸交替进行,每4次按压后吹一次气或按压15次吹两次气)。
(3)、若伤势严重,心脏、呼吸都停止,瞳孔放大,失去知觉,则在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人工体外心脏挤压法(方法同上)
(4)、若伤员有外伤,用干净的布类进行包扎。
(5)若伤员有骨折,用夹板进行固定
(6)若伤员有出血现象采用如下止血法
一般止血法:
表浅伤口的出血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以1/1000新洁而灭消毒后撒上云南白药或其他局部止血药,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适当加压包扎。
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一般用于动脉出血,其特点为出血呈搏动性,可用橡皮管或毛巾等作为止血带,捆扎时先抬高伤肢并垫以4-5层纱布或干净毛巾,在靠近出血部位近心端捆扎止血带,其压力以能阻断动脉流血为度,正确时肢端应为苍白色;
要表明上止血带的日期和时间。
止血带捆扎应定期放松,上肢每0.5—1小时,下肢每1---1.5小时放松一次,每次放松2---5分钟,不得超过15分钟,放松时,应该压迫伤口以免失血过多。
手指压迫止血法
可用于动脉出血,将伤口附近的动脉压闭临时止血。
一般均先试做局部压迫止血,如出血不止,则需要相应的动脉近端加压,如止血带止血。
头部出血:
一手扶住伤员额头以固定大部,另一手压迫外耳前上方的领钱动脉。
颜面部出血:
一手固定伤员头部,另一手的拇指压迫位于下颌用前下方的面动脉。
头颈部出血:
站在伤员面前,一手放于颈根部,拇指在前,2---5指在后,拇指触到颈总动脉搏动后即将颈总动脉压在第六颈椎横究上,但要注意,紧急时才能采用颈总动脉压迫法,只能压迫一侧,绝对禁止同时压迫两侧,以免引起脑缺血。
肩部出血:
用拇指摸到锁骨下动脉,用力向后向下将动脉压第一肋骨。
前臂出血:
在肘窝尺侧(通常测压处)摸到动脉搏动,用拇指压迫。
手掌、手背出血:
摸索到挠动脉、尺动脉的搏动处,用双手拇指压迫。
下肢出血:
大腿根部腹股沟下沿摸到股动脉搏动处,用双手拇指重叠将股动脉往深处压迫。
足部出血:
摸到足背动脉或内外踝动脉搏动处,用拇指压迫。
(三)受伤人员转动及转动中的救治方案
如果是用就近拦截的车辆运送受伤人员,行进中要求车辆运行平稳、尽量避免颠簸。
在转动中要有专门陪护人员,陪护人员要掌握简单的医疗救护常识,陪护人员要密切观察受伤人员的病理,如发现受伤人员停止呼吸和心跳,应采用人工呼吸或人工体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急救,在转动中陪护人员要及时和医疗救护车辆保持联系,确定双方方位,及时进行会合,将受伤人员转移至救护车上。
受伤人员运转到救护车上后,专业医疗人员要迅速确诊受伤人员伤情,进行处置,同时确定相应的专业医院,进行转院治疗。
如医院救护车没有到位,要采取就近急救方式,一般情况下,送至就近医院。
(四)救治医院的确定及联系方式
根据作业现场周边医疗环境及医院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救治医院一般确定红村职工医院,医院根据受伤人员的伤情,进行处置,如需转院,根据伤情确定所需转治的医院。
救治医院联系电话:
红村职工医院:
0427—7649023
辽河石油勘探局中心医院:
0427---7650613
(五)信息、药物、器材储备信息
在专业医疗救护时,陪护人员要及时向医疗组汇报受伤人员的基本状况,受伤原因及初始急救所采取的措施,以便医疗组准备掌握受伤人员的信息、便于救护。
施工现场要配备医疗急救箱,储备一定数量的药物和器材,如:
云南白药、消毒水、医用棉纱、绷带、固定夹板等。
十一、现场保护及事故处理后的现场恢复
(一)事故现场的保护
在抢险过程中的事故现场保护,有警戒人员负责,避免无关人员或车辆进入现场,影响事故处置或造成事故影响扩大。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关闭后,要指派一名副总指挥带队,保护事故现场,避免人为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现场证据,为后期事故调查处理制造困难。
(二)事故处理后现场恢复的具体措施
事故调查处理后,要对事故现场进行恢复和验收
对受损伤的设备设施,能够进行现场维修的尽量现场维修,不能够现场维修的运回基地进行维修,自己不能够进行的,要委托厂家或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十二、应急求援保障
(一)内部保障
1、抢险、现场救护、通讯、供应后勤等人员名单
2、现场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消防设施配置图
3、应急电源、照明方式
现场应急照明采用可移动充储电防爆式应急照灯进行现场照明。
4、保障制度目录:
责任制、值班制度、控制制度、应急求援装备以及物资和药品等检查维护制度、演练制度、其他相关制度。
(二)外部求援
求上级应急求援支持电话(见附件)
十三、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一)应急处置预案主要应对一般突发事故,一般突发事件指建筑工程作业区通过调动内部资源、人员即可控制突发事件,该事故造成的影响仅限于施工作业区的生产活动,当发生一般突发事件时,岗位值班人员要在第一时间报告工程项目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小组,由工程项目部应急处置指挥小组决定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二)当判断突发事件级别超过一般突发事件级别时,项目部应急指挥小组接到事故信息后,由指挥人员决定立即上报上级单位相应部门,由上级单位决定后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预案。
十四、应急处置预案关闭程序
依据事故的发展状况和潜在的危害,应急处置的实施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一)应急处置工作结束的判定标准:
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已基本结束,次生、衍生事件危害被基本清除,应急处置工作即告结束。
(二)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程序: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施工项目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小组需要将应急处置工作的报告上报上级部门,做出同意应急结束的决定。
(三)通知周边社区及相关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的程序,处置工作结束后,项目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小组将情况通知参与事件应急处置和各相关部门,必要时还应通过新闻媒体同时向社会发布应急结束消息。
十五、应急处置培训计划
针对不同层次人员职责的不同,培训内容各有不同。
根据接受培训的人员的类型,可以分解为指挥人员培训和处置人员培训。
(一)指挥人员培训
1、包括以下培训内容
(1)突发事件中的心理素质训练:
模拟突发事件真实情况,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可模仿真实情况,对决策能力与协调能力进行模拟。
决策能力:
包括在大型突发事件中做出继续求援、或撤离事件现场指令,重大危机情况下的决策能力。
协调指挥能力:
包括现场应急求援及支援队伍协调调度,请求支援指令的做出,及危险形势下的信息沟通。
危机形势下的公共信息沟通能力
(二)突发事件处置知识培训:
要提高决策能力,应急指挥人员需要对危险情况有确切的了解。
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现场地理情况(地形、建筑物格局)
应急资源分布情况
(三)突发事件置基本功演练:
重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分析技能
调度及各有关职能部门,为现场应急指挥部提供物资及人员保障的技
应急物资调配的技能
突发事件现场混乱的情况下,正确的判断与指挥技能
2、培训时间
(1)突发事件中的心理素质训练------有效训练的时间不少于3个小时
(2)突发事件处置知识训练-------------有效训练的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
(3)突发事件处置基本功演练----------有效训练的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
二、处置人员培训
(1)转移或撤离。
应急救援小组应接受以下内容的训练:
转移或撤离的时机选择,管理人群的心理学,转移或撤离期间的安全保障,路线的选择和更改,集合地点,清点人数及报告程序。
(2)急救。
处理严重出血、扭伤、拉伤和骨折情况技能
(3)工作环境中的求援和营救。
系统地搜索失踪人员:
脱离险境和转移过程中保护被救援者的安全,使用常用工具如千斤顶、扳手、锤子、撬杆,利用基本的杠杆作用以及在紧急事件中使用一切可利用到的工具。
(1)转移或撤离:
有效训练时间不少于1小时
(2)急救方法:
有效训练时间不少于4小时
(3)工作环境中的救援和营救有效训练时间不少于2小时
十六、应处置演练计划
施工现场项目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小组根据预案,定期组织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应急演习,做好跨队之间的协调配合及通信联络,确保各种紧急状态下的有效沟通和统一指挥。
(一)演练目的:
通过应急演练,培训应急处理队伍,落实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决策、协调和处置程序,识别资源需求、评价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
(二)演练范围及频次
每年结合工程实际若干(2-3)个危险场所进行应急处置演练。
(三)演练内容
应急演练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针对各项危险情况,制定演练计划。
2、实施阶段:
结合各种危险情况,进行应急处置演练,应急队员与应急部门的准备协调演练、应急物资与应急救援队伍保障演练,注意非工作时间(8小时工作以外)的应急保障能力。
3、总结阶段:
总结演练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及积累的经验。
(四)预案演练的评估:
由公司应急处置指挥小组办公室负责对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演练体现的预案内容缺陷的修改与完善。
十七、预案变更
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应急预案实施变更。
1、演练过程中发现存在错误或缺陷。
2、危险源发生变化。
3、作业环境发生变化
4、组织机构或人员发生变化等
十八、附件
1、组织机构图
2、值班联系电话
3、上级外部求援单位相关部门联系电话
4、本单位平面布置图
5、消防设施配置图
6、工艺流程图
7、医疗资源联系电话
8、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示意图和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
十九、预案审批
应急处置预案编写完成后应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审批,由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批准并明确实施日期。
组织机构图
应急人员联系电话
总指挥
宋云鹏
副总指挥
抢险队长
通信联络队长
警戒疏散队长
医疗救护队长
后勤支援队长
值班联系电话
公司值班室电话号码为7649167全天24小时畅通
上级相关部门联系电话
1、公司
总经理:
宋云鹏130********
副经理:
安全员:
2、安全环保科
科长
3、辽河建设工程监督站
4医疗救护电话:
5、总机械厂职工医院:
7649023
6、勘探局职工中民医院:
765016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突发 应急 预案 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