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专业建设方案及目标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373197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18.76KB
汽修专业建设方案及目标Word格式.docx
《汽修专业建设方案及目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修专业建设方案及目标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层次的人才技术比较全面,综合素质好,能迅速掌握新的汽车维修技术,适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对维修人才的要求,需求量在近一两年呈现出扩大趋势;
只能从事一般的维护,保养工作,碰到一些技术难题就束手无策的低层次学徒工早已过剩,只懂一点机械维修知识的汽修工也面临危机。
因此,市场缺乏的并不是人数,而是人才,即能够对现代车辆进行科学诊断的汽车医生。
如何尽快培养出更多的汽车医生已经成为整个汽车维修行业的重大课题。
目前阿克苏地区的汽车维修人才多数是初、中级人才,适应汽车新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级维修人才匮乏。
既懂维修,又会组织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也很缺乏。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第一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是当前汽车行业迫切需求的人才,人才需求量会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逐年加大;
其次汽车维修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急需高素质的人才,我校应加大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的培养力度,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二、建设基础
库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设于2009年,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不断更新专业办学理念,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实训条件建设,注重师资队伍培养,在专业办学上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积极探索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发展思路,为库车县培养了一批实用型汽车工程类专业人才。
(一)师资队伍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有专职教师5人。
其中专业教师3人,占专职教师人数的60%;
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2人,占专职教师人数的40%;
双师型教师4人,占专职教师人数的80%。
同时学校还聘请2名具有丰富汽车维修经验的一线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所有兼职教师均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
现在本专业已经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教师队伍,为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实训条件
目前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已拥有校内模拟汽车“4S”店工作站、汽车整车维护工作站、汽车发动机维修工作站、汽车底盘维修工作站、汽车电气维修工作站、汽车仿真实训工作站及工程机械驾驶工作站,5个校内实训基地。
同时学校还与众杰、速腾、宏峰等汽车修理厂等5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第三年校外顶岗实训提供了保障。
(三)教学改革成果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强化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已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
现已初步形成“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目标,确定了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一体化课程方案,为专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四)社会影响力
利用专业资源优势,我校多次为社会提供汽车维修职业方面的相关培训业务,如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考前培训,汽车维修厂在职员工再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上岗培训等,先后培训人次上百人。
在本地汽车维修行业享有很高的声誉。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推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通过不断的建设与完善,在课程体系建设、实训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起示范性作用。
在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的基础上,力争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成具有中职特色的省级骨干专业。
全面提升专业水平,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
(二)具体目标
1、创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汽车维修工作能力为主线,深化“校企结合、工作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四个紧配合”(即教学目标与工作目标紧配合;
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紧配合;
知识提升、能力提高、素质养成紧配合;
学校与企业紧配合),为学生构建促进其就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和整合,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基础理论课程及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专业一体化课程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并加大其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
3、开发遵循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发展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校本教材
依据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成长轨迹,根据市场及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五年内根据汽车维修工职业岗位要求,计划与汽车维修行业专家合作开发具有中职特色的学习领域课程8门。
4、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采取培养与聘请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成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组成的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专业技能突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计划在五年内,培养3名地区及级汽车维修专业带头人,4名县级骨干教师,通过实践培养和资格考试等形式,再培养5名“双师型”专业教师;
从生产一线再聘请4名业务技能精湛、工作经验丰富、道德品质高尚的业务技术骨干担任本专业兼职教师,以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形成良好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5、加大实训设备投入,进一步改善实训教学条件
在现有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上进行扩建、扩充、补充实训设备,在汽车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以达到适应汽车后市场服务、提高校办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实习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
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积极与企业紧密合作,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顶岗实习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汽车维修职业能力,形成具有引领作用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使就业率稳中有升。
6、强化服务能力,扩大社会影响
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面向行业和社会,开展汽车维修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年培训和鉴定500人次以上。
四、建设思路
本专业坚持“育人为本,质量求存,开拓创新,凸显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人格高尚、行为规范、技能过硬、知识全面、特长突出、终生发展”的学生培养目标。
在未来的专业建设过程中,重点加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加强一体化师资建设,优化师资队伍,打造专业发展基础;
加强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专业技能培养能力;
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提升专业内涵;
加强地区服务意识,提升专业影响力。
把育人作为本专业的根本,把质量作为本专业的生命,把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本专业的动力,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进一步培育专业文化氛围,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
五、建设内容
(一)创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建设思路
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建立由企业一线技术专家、行业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本专业带头人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并建立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和运作机制。
以自办企业和校外合作企业为平台,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
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为区域汽车后市场和行业培养双高人才。
2、建设要点
校企双方共同成立组织和管理机构,按教学与生产的要求制定教学管理办法,明确管理的分工与职责。
双方人员参与过程的管理和质量考核,明确校企双方的权限和职责。
建立有关生产性实训的管理制度、作业文件和考核办法,确定顶岗实习的考核点(如学生的出勤率、维修合格率、工作效率、生产工艺的学习效果、生产操作的熟练程度、工作的态度、与同事的合作态度、遵守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制度情况等),并明确考核的办法和负责人,做到在制度上有保证,管理上有措施,行动上有方向。
深入汽车后市场企业开展本专业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调研,开展汽车后市场各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拟定专业课程设置框架;
设计做、学、教合一实施路径;
形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总体建设方案,依托实验班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试点,通过持续不断地调整、改进,使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趋于完善。
3、建设措施
建立有合作企业高管、技术骨干、基层领导、本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团队,在对行业、汽车后市场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立项开展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校多年办学的优势,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工学结合,并将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融入课程内容的改革,突出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环节教育的培训,体现出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汽车维修岗位工人技能的成长特点和规律,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完善各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制订各课程实训要求与标准,编写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配套教材,满足专业核心岗位技能培养的要求。
1、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专业素质、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联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内容的架构上,改革原来的学科体系,转变为符合汽车维修工职业成长规律的学习领域课程,使专业课程体系更趋合理,更能体现“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
课程设置与进程安排(见课程设置表)
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应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学结合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应在职业行动及多样性的思维操作中完成,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多次完成自主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的完整工作过程;
使学生获得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针对工作任务进行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工作导向的教学设计应重点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
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组织方案,使学科体系与行动体系相互结合,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现。
3、加强教材建设
根据汽车维修工岗位技能成长规律,结合汽车维修工人实际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教学化处理,加强与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合作共同开发编写具有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特色的《汽车及行业认知》、《汽车简单维修作业》、《汽车维护作业》、《汽车总成分解、检验及装配作业》、《汽车简单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总成大修》、《汽车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电控系统检修》八门学习领域课程,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三)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采取培养、引进与聘请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成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组成的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专业技能突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建设内容
人数
2012年
2013年
人才引进
应届毕业生或生产一线技术能手
1
2
人才培养
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
双师教师
4
3
兼职教师
聘任生产一线技术骨干
1、“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前提保障,没有“双师型”的教师,就不会培养出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应用性人才。
为此,本专业下一步将着力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1)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提高校内“双师型”教师比例
目前,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已有“双师型”教师4名,为了专业的发展,学校将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现有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引进部分企业优秀技术人才,争取在五年时间内再培养4名具有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使本专业“双师型”教师人数增加到9名,为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师资基础。
(2)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并对本专业教学进行指导
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在技术上具有一定滞后性,所以要想使教学内容紧跟生产实际技术发展的步伐,必须借助企业一线技术专家的力量。
目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已从生产一线聘请了2位兼职教师。
计划利用三年时间积极开拓多种渠道从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再聘请3名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行业能手作为兼职教师指导教学。
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本专业兼职教师人才库。
2、专业带头人建设
从“双师型”骨干教师中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其中2人为汽车维修专业带头人,1人为工程机械专业带头人,最终将其培养成为省级以上教学名师。
通过让培养对象到高等职业学校进修深造、到汽车服务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行业或企业技术研发、担任课程改革项目负责人、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等方式,提高培养对象的职业教育理论水平、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使其具备专业带头人的能力、素质。
3、骨干教师建设
根据学校师资实际情况,计划利用五年时间培养4名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青年骨干教师,通过让培养对象到国家师资培训基地接受培训、参加国内学术研讨、到品牌汽车服务企业锻炼等途径,使其具备骨干教师的能力、素质。
按照专项技能分工不同,每个教师各具专长的原则,让每个培养对象专注于1~2项汽车技术的研究,负责专项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包括课程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计划、多媒体课件、实训项目指导书以及实训设备的配置方案、开发制作教学设备等,并围绕该专项技术展开汽车技术的应用研究。
形成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力量,带动专业整体发展。
4、教师综合素质建设
(1)提高教师个人学历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个人教学能力,提升个人素质,加强专业学术研究氛围,提高专业竟争力,本专业计划利用五年时间使四名骨干教师全部达到硕士学位。
(2)参加国内进修与培训
为进一步拓宽教师视野,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经验,选派学科带头人到国家级培训机构学习,并择优参加国外培训;
选派骨干教师教师参加省级培训机构学习,并择优参加国家级培训。
计划每年每人平均参加培训或参加国内专业交流研讨会1次。
(3)校内外专家交流
为扩大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将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
同时不定期聘请外校同行来校交流,或派出优秀教师到外校进行交流学习。
(4)教学观摩与竞赛
每学期举行由全体专业教师参加的教学观摩赛1次。
每年组织1次教师及学生同台竞技的专业技能大赛,并根据国家及自治区、地区安排选派教师及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大赛。
(四)实训基地建设
以汽车维修及诊断技术为核心,以当代轿车最新维修技术为标准,以具备生产能力的真实职业环境为要求,在现有基础上,扩展、扩充、调整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功能齐全、装备先进,能同时容纳100名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实训的汽车实训中心。
完善和创新校内外实训实习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企业接纳、参与、安排的实习基地管理制度;
在汽车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以建立深入细致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确定对各项质量活动的控制原则和控制方法,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达到适应汽车后市场服务,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职业氛围的目的。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创新实训教学手段。
建成标准的汽车专业示范性实训中心。
汽车实训中心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扩展、扩充现有汽车实训中心规模,提高实训接纳能力和技术含量。
扩充汽车实训中心各工作站的实训工位和实训设备,配备能反映当代汽车技术水平的德、日、国产三大车系主流车型的整车、实训台架、检测诊断设备、模拟仿真实训设备,以及能反映汽车技术发展方向的混合动力车辆、柴油机电控系统实训台架、无级变速器、汽车总线控制技术实训台架等。
此外,组织本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研制更加适用、更加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训台架和实训设备。
加大与国产品牌汽车公司合作力度,争取尽快达成合作意向,在校内建立某国产品牌汽车实训中心,从而不断获得汽车公司的技术支持与设备投入,完善实训条件,提高汽车维修技术培训层次。
为了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相配合,本专业将逐步完善七个一体化工作站建设,使学生真正能够在学校达到与企业零距离接轨,使工作站成为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重要场地,它的构成直接反映工学一体的紧密度,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
专业一体化工作站规划表
序号
一体化工作站名称
面积
(平米)
一体化工作站功能
模拟汽车“4S”店工作站
500
汽车营销、接待模拟。
汽车维修工作流程模拟。
汽车维修设备使用。
汽车整车维护工作站
200
汽车认知作业。
汽车保养与维护作业。
汽车发动机维修工作站
100
汽车发动机检修作业。
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作业。
汽车发动机维修质量检测。
汽车底盘维修工作站
汽车底盘总成检修作业。
汽车底盘故障诊断作业。
4、汽车底盘维修质量检测。
5
汽车电气维修工作站
汽车电气设备检修作业。
汽车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作业。
汽车电气系统维修质量检测。
6
汽车仿真实训工作站
50
1、利用电脑软件仿真汽车拆装、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作业。
7
工程机械驾驶工作站
5000
1、工程机械如:
挖掘机、装载机等驾驶作业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扩张校外实习基地,再增加5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要和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群教师实践锻炼创造条件。
3、校内外实训实习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建设
校企共同参与实训实习基地的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建设,重点是建立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学生实训实习管理制度、实训实习设备管理和实习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安全操作规范制度。
(五)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设
按照教学质量自我约束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原则,以本专业所在系部为主体,建立具有内部要求和保障性质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体系、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持续改进体系。
达到专业教学内部的规范性和外部的适应性相协调的目的。
建设核心是建立工学结合一体化过程监控机制及保障制度,使建立的机制和制度体系,达到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教学方案设计及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
对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紧配合控制;
对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制定及调整监控;
对信息采集与反馈、改进进行监控,达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
首先使本专业专职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明确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质量自我监控体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形成自觉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
其次针对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特点和规律,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自我规范需要和专业外部评价需要等方面,抓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过程监控与保障体系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持续改进体系的设计和建设,建立校企共管实施小组、企业实训实习指导组和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
即一手抓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细则制定,一手抓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建设,使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质量监控落到实处。
校内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保障:
①下达教学任务后由教师写出课程教学计划,在计划中列出针对学习领域的实施方案、技能操作要求、考核方法等内容;
②在学习中采用随时抽查、定期检查、两级教学督导组监督等方式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③对学习结果则采用多种方式考核,如开卷、闭卷、口试、写专题论文、实际操作等形式。
校外实习过程质量监控与保障:
①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的校企共管实施小组拟定实习计划,按照学生岗位技能学习内容进行分组,安排相关专业指导老师带队,与企业顶岗实习指导组共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
②带队老师和实习指导老师通过各种方式(走访、电话、电子邮件、QQ等)与实习兼职教师、实习学生保持联系,了解其实习状况,并及时解答学生生活、学习及专业等方面的问题;
③带队老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定期向系汇报学生实习情况,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并将实习进展记录在案,为今后改进实习工作提供资料;
④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系领导不定期走访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适时修订教学计划和实习计划。
(六)专业文化建设
专业文化建设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专业文化建设有利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精湛技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的基本能力;
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打造。
本专业在专业文化建设上以“专企文化一体化”为基础进行规划。
专业文化建设应该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同时要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特征,以专业精神、教师风范、学习风气建设为核心,从专业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动文化入手构建专业文化建设体系,用校企紧密结合的专业环境;
丰富多彩的专业文化活动;
规范有序的专业管理方法;
浓厚热烈的学术研究氛围;
科学健康的人文精神促成催人奋进的专业精神,科学民主的价值理念,导向正确的舆论环境,使专业形态、文化神态、师生心态內外和谐,专业活力、师生能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促进专业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专业内容体现“专企文化一体化”,将企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
2)、专业管理体现“专企文化一体化”,将企业管理制度纳入学生日常管理。
3)、专业环境体现“专企文化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业 建设 方案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