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363267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14.48KB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你去过长城吗?
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见解感受,自由交流)
2.引题:
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长城的伟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
重点指导“崇山峻岭、嘉峪关”等词语的读音,以及“旋”“血”等多音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崇、砖、堡”等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
学习“仗、魄”等生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
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谜语示例:
此人一丈高,兵器它代表,一旦它出现,伤亡少不了。
(谜底:
仗)
白鬼看不见,装在心里边,言谈可流露,气度也能见。
魄)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崇”中间横钩稍宽,托住上方,字要正。
“旋”左窄右宽,捺画伸展,长而有力。
“嘉”要写得紧凑,中间横长,笔画间要相迎互让。
“砖”左窄且短,右部竖折折的竖要略向左行笔。
“隔”左窄右宽,右部的下框要托住上半部分。
“屯”上下要对正,每一笔宜舒展,竖弯钩宜长。
“堡”上部书写紧凑,下部长横要托稳上部。
易错提示:
“崇”上部是“山”,不要写成“出”。
“隔”右下部里面是“
”,不要多写一横。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砖:
专(专家)——传(传播)——转(转动)
堡:
保(保护)——煲(煲汤)——褒(褒扬)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回答:
长城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明确:
气魄雄伟。
2.课文每一自然段的内容是什么?
第1自然段:
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
第2自然段:
具体地介绍长城的构造,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3自然段:
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第4自然段:
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3.学习第1自然段。
(1)文中是怎样用数字来形容长城“长”的?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2)还有一句话表现长城的“长”,它是哪一句呢?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3)以上两句话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长城?
列数字,打比方。
(4)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那么长城和长龙有哪些共同点?
长度:
龙和长城都很长。
气势:
龙很有气势,长城也很有气势,建在崇山峻岭之间。
形状:
龙蜿蜒盘旋,长城也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象征意义: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知道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知道了长城很“长”的特点。
那么,长城还有些什么特点呢?
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了解答案。
如果有急于了解的同学,可以先和家长一起读读接下来的部分。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崇高 盘旋 嘉奖 城砖 隔绝 屯兵 城堡 壁垒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城》这篇课文的第1自然段,知道了“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巨龙”。
那么,如果从其他角度来看长城,它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剩下的部分,更透彻地了解长城的特点。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2自然段。
(1)到了长城脚下,走着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2)“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这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城墙的宽?
有什么好处?
打比方。
把长城比作马路,形象地突出了长城墙顶的特点——平整而宽阔。
“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具体形象地说明了长城的宽度。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长城的构造的?
作者是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写作顺序介绍长城构造的。
作者先整体介绍长城的长和高大坚固,再具体介绍长城的城墙、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
3.学习第3自然段。
(1)现在我们登上了长城,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文中哪一句回答了这个问题?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2)作者为什么感叹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修筑长城的条石数量多(数不清)、分量重(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修筑时的条件差(肩扛手抬)、环境险(陡峭的山岭)。
这样的条件下,在“崇山峻岭”之中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
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
而劳动人民利用山势让长城“蜿蜒盘旋”,还修筑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防御工事,这正是智慧的体现。
(3)“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站、踏、扶”这三个动词说明作者已经身在长城,“很自然地想”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学习第4自然段。
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段起了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拓展示例:
国际友人对长城的评价: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按观察顺序,先写长城________,再写它________,然后写长城是________,最后指出长城是________。
长 高大坚固 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 气魄雄伟的工程
(2)八达岭长城,我们看到被人刻上密密麻麻的字,城砖已经面目全非。
一些外国游客也入乡随俗,将这里当作留言墙,韩文、英文等文字时有出现。
假如请你在网上针对此种现象留言,你的留言是什么?
2.总结。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因为它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长城也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奇迹,所以我们应该热爱长城,爱护长城,为祖国拥有长城而自豪!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长 城
18 颐和园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清气爽、横溢”等词语。
1.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培养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
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
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大公园,来学习这篇《颐和园》。
重点指导“大殿、长廊”等词语的读音,以及“几、佛”等多音字的读音。
学习“殿、廊、柱、阁”等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
学习“筑、狮”等生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
工人很平凡,竹帽戴头上。
修路建大厦,要把事故防。
筑)
师字旁边一条狗,此物老家在非洲,蓬松头发派头大,张口一吼百兽抖。
狮)
“殿”中“尸”里面的笔画要紧凑,左长撇要伸展。
“廊”的“广”撇画宜伸展,里面笔画要紧凑。
“柱”注意左部改捺为点,“主”字下横宜长些。
“栽”笔画要紧凑,长横稍斜,右部斜钩要伸展。
“堤”左窄右宽,“是”上部的“日”不宜大。
“雕”左部稍宽,右部偏低,“亻”挺直。
“殿”第三笔是竖撇,不要写错了。
“廊”最后两笔分别是横撇弯钩、竖,不要写错了。
“栽”不要漏写了右上角的点。
柱:
注(注意)——往(来往)——住(住所)
栽:
裁(裁剪)——载(装载)——哉(呜呼哀哉)
颐和园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美、大)。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
(1):
写颐和园给人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2~5):
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具体描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第三部分(6):
照应开头,写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赞美之情。
开头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是总起句,开篇点题,写颐和园给人的总体印象——美、大。
4.学习第2自然段(长廊)。
(1)作者是怎样介绍长廊的?
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上介绍;
抓住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的画从内部介绍;
抓住长廊两旁的宜人风景从外部介绍。
(2)颐和园长廊上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体现了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3)“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说明了什么?
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
“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
今天,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颐和园》这篇课文,并且跟随作者游览了长廊。
大家对颐和园的其他部分感到好奇吗?
下节课我们将带大家去进一步游览探索。
宫殿 长廊 石柱 栽种 建筑 楼阁 朱红 河堤 雕像
狮子 态度
2.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游览了有名的长廊,那么走完了长廊,我们又来到了哪里呢?
今天,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继续游览颐和园。
1.学习第3、4自然段(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
(1)你们认为观赏、游览颐和园的最佳位置在哪里?
万寿山上。
因为登高才能望远。
(2)第3自然段按什么顺序,分别介绍了什么?
作者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分别介绍了佛香阁和排云殿。
写佛香阁时,“耸立”一词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佛香阁的“高”;
“一排排”使我们感受到排云殿占地面积之广。
(4)“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此句属于什么描写?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
介绍了哪些景物?
这句话是景物描写。
作者从俯视(向下望)的角度观察景物。
重点介绍了树丛、琉璃瓦屋顶和宫墙,“黄、绿、朱红”等颜色,使人感受到一种古色古香的美。
2.学习第5自然段(昆明湖)。
(1)第5自然段中,作者介绍了哪些景物?
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
作者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和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桥洞多,“有十七个桥洞”;
石柱多,“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
狮子多,“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且“姿态不一”。
(2)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是过渡句,承上启下,从写万寿山过渡到写昆明湖。
3.学习第6自然段。
最后一段与第1自然段相照应,既总结全文,又点明中心,表达出作者对颐和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描写园林建筑的词语:
富丽堂皇 雕梁画栋 古朴清雅
别具匠心 曲径通幽 描龙绣凤
课文写长廊主要写了长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特点;
写万寿山先写从________往________看到的景物,再写从________往________看到的景物;
写昆明湖重点写的是________。
长 图画各异 花木繁盛 下 上 上 下 十七孔桥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今天,老师带大家游览了颐和园,了解了游览的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这说明写作有一定的顺序。
以后,我们不管是去游览,还是写作,都要按照一定顺序。
这也是我们从这篇课文学习到的重要内容之一。
颐和园
19* 秦兵马俑
1.会认8个生字。
正确读写“举世无双、宏大”等词语。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1课时
同学们,2200多年前,秦始皇动用70多万刑犯,耗时38年,修建自己的陵墓。
作为统一六国的皇帝,他在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留下了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
如今它已成为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这篇《秦兵马俑》,一起去这个神奇的地下王国看一看吧!
重点指导“享誉、鸟瞰”等词语的读音,以及“乘、称”等多音字的读音。
(2)归类识字。
征:
正(正确)——证(证明)——怔(发怔)
搏:
博(赌博)——傅(师傅)——缚(束缚)
1.这篇课文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
课文的哪句话可以告诉我们?
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规模,类型、个性。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句话是中心句,并且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每部分内容是什么?
概括介绍秦兵马俑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价值。
第二部分(2~8):
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三部分(9):
总写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价值。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1自然段。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珍贵”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秦兵马俑有极高的价值和地位。
2.学习第2自然段(规模宏大)。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兵马俑规模宏大的?
从俑坑的面积、兵马俑的数量、兵马俑的排列三个方面表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这个自然段有什么特点?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俑坑气势恢弘。
3.学习第4~8自然段(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作者具体描写了哪几类兵马俑?
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和陶马四类兵马俑。
(2)除了作者具体描写的这几类兵马俑之外,查阅资料,找一找还有哪些种类的兵马俑。
跪射俑:
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绾圆形发髻,双目凝视前方,两手做握弓弩待发状。
车士俑:
秦俑坑的战车基本上有三名成员,驭手负责驾车,车左车右两人负责与敌人搏斗。
立射俑:
此俑为不着铠甲的轻装步兵俑,在一个方阵中,要轮番射击,有立姿和跪姿两种射击方式。
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浓眉大眼 慈眉善目
高大魁梧 英姿飒爽
风度翩翩 衣冠楚楚
膀大腰圆 披头散发
相貌堂堂 虎背熊腰
尖嘴猴腮 亭亭玉立
4.学习第9自然段。
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赞颂之情。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兵马俑有两个特点:
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它在古今中外的__________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雕塑
(2)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兵马俑,以及原因。
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瑰宝,一朝醒来,震撼了全世界。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感到骄傲,更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无穷的创造力而自豪!
这也将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
1.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诵读“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3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各位同学,本单元我们分别学习了《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这3篇介绍我国优秀文化古迹的课文,还了解了北京故宫、北京天坛、承德避暑山庄、西藏布达拉宫、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文化遗产。
相信这些地方都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那么请问各位同学在寒暑假期间有没有到外面看一看呢?
你们都去过哪些有名的文化古迹地方?
(待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再诠释“文物”“古迹”的含义。
)
二、知识讲解
文物:
由古代人民制造,年代比较久远,遗传在社会或埋藏在地下的有相当价值的文化遗物。
如:
“马踏飞燕”、兵马俑、明清古典家具粉彩观音瓶等。
古迹:
由古代人民建造,年代比较久远,至今保存完好有相当价值的遗迹,多指建筑物、名胜古迹。
北京故宫、颐和园、孙中山故居、三乡郑观应故居等。
三、交际指导
本单元要求围绕长城遭受破坏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保护长城的建议;
或者针对其他文物古迹的情况,说说能为保护文物做些什么。
1.理清说话内容的层次:
(1)谈谈看完报道后的感受;
(2)提出保护长城的建议;
(3)补充说明其他地方文物保护的情况;
(4)谈谈自己打算为保护文物采取什么行动。
2.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特想法。
3.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四、交际示例
读了这则关于长城遭到破坏的报道后,我的心情非常沉重。
我痛恨这种破坏文物古迹的行为。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破坏长城,私自收费,在保护区建造违章建筑,在城墙上面乱刻乱画……这些行为都是对名胜古迹的践踏,是不文明的行为,也是社会公德所不容许的。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不但要做一名文明游客,还要劝说游人不乱丢垃圾,不乱涂乱画;
(2)向村民宣传保护长城的重要性和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3)发现有人损坏文物古迹要制止;
(4)设计警示标语。
同学们,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跟随着课文作者一起游览了几处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名胜古迹。
其实,在我们的家乡也有这样的“世界遗产”。
如果有外地的朋友到你的家乡来做客,你该如何为他们进行解说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好导游的必做功课——写好导游词。
二、作文要求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本次习作,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三、写作指导
1.审题立意。
本次习作要求写一篇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世界遗产”一词限定了导游词的介绍对象。
写这类导游词,首先要介绍出该“世界遗产”最突出、最具特色的景观。
其次可以抒发民族自豪感,讴歌先人的汗水与智慧,歌颂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题目形式可以为“×
×
导游词”。
2.素材选择。
我国是著名的文明古国,有着许多重要的世界遗产,如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故宫、敦煌莫高窟、西藏布达拉宫、苏州古典园林等等。
这些遗产都可以作为写导游词的对象。
3.谋篇布局。
导游词,一般由引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引言即开场白,包括欢迎词和景点概述两部分。
欢迎词是导游表示欢迎的简短用语。
景点概述,指导游向游客介绍景观的基本情况,是对整个路线景点的预告。
主体部分是导游词的核心,其内容是把景点的具体内容向游客进行详细的介绍。
这一部分大都是以游踪为线索,按景点顺序用分述的方式一一进行解说。
可以介绍景点风光,也可以介绍与景点相关的故事、传说,还可以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结语是简单的送别词。
包含表示惜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上册 第五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