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359647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384.56KB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间期,进行DNA的复制(染色体复制,但数目不加倍)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物细胞的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在前期移向细胞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正确;
C、染色单体在间期染色体复制时形成,在后期着丝粒分裂时消失,C错误;
D、纺锤体在前期形成,消失于末期,D正确。
故选C。
3.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相对数量的关系,该细胞不可能处于()
A.有丝分裂的中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分析图解:
图中看出,染色体数∶核DNA数=1∶2,表明此时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说明此时间段内存在染色单体。
【详解】A、有丝分裂的中期着丝点没有分裂,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染色体和核DNA相对数量为1∶2,A不符合题意;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着丝点没有分裂,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染色体和核DNA相对数量为1∶2,B不符合题意;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染色体和核DNA相对数量为1∶1,C符合题意;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没有分裂,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染色体和核DNA相对数量为1∶2,D不符合题意。
4.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所有细胞生物不可避免的,下面关于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叙述正确的是()
A.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B.衰老的细胞中,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
C.白细胞的凋亡速率比红细胞快的原因是与白细胞的功能有关
D.冬天长冻疮是由于细胞的凋亡
细胞衰老的特征:
(1)水少:
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2)酶低:
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3)色累:
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4)核大:
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5)透变:
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A、衰老的生物体中,并不是所有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如造血干细胞,A错误;
B、衰老的细胞中,并不是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与细胞衰老相关的酶活性会增加,B错误;
C、因为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的功能,与红细胞相比白细胞的凋亡速率更快,C正确;
D、冻疮是因为冬天天气寒冷导致细胞坏死,属于不正常的细胞坏死,不是细胞凋亡,D错误。
5.下列哪种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表达出来()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蚕豆的叶肉细胞
C.人的精子D.蛙的受精卵细胞
【答案】D
1、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2、细胞全能性大小的比较:
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详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蚕豆的叶肉细胞属于体细胞;
人的精子属于生殖细胞,全能性大小的顺序是受精卵>精子(生殖细胞)>蚕豆的叶肉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即受精卵的分化程度最低,则全能性最容易表达。
即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人的造血干细胞在发育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细胞核逐渐退化,细胞变成饼状为携着氧气腾出空间,人的红细胞一般只能够存活120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红细胞与蛙的红细胞一样,都可以进行无丝分裂
B.成熟红细胞变成饼状后红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升高
C.造血干细胞形成红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红细胞在120天后,凋亡基因表达,使其正常死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
细胞全能性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
【详解】A、人的红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A错误;
B、成熟红细胞变成饼状后红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升高,B正确;
C、造血干细胞形成红细胞时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成熟的红细胞不含基因,因此红细胞中凋亡基因的表达发生在其成熟之前,D错误。
7.如图为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无丝分裂的含义是没有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变化
C.单细胞生物都是进行无丝分裂增殖
D.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生物就不能进行无丝分裂
细胞的无丝分裂:
概念
分裂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过程
细胞核延长→核缢裂→细胞质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特点
(1)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
(2)没有染色体的出现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3)染色质、DNA也要进行复制,并且细胞要增大。
实例
蛙的红细胞
【详解】A、无丝分裂过程中也有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错误;
B、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B正确;
C、单细胞生物一般是二分裂,C错误;
D、蛙能进行有丝分裂,其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D错误。
8.科学家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物质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的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数据(单位:
h)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CD段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蚕豆根尖有丝分裂的周期是17.3个小时
C.利用药物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BC段或DE段
D.该图中有两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答案】A
1.细胞周期的概念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持续的时间比分裂期长,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2题图分析,题图是蚕豆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数据图,分析可知AB、CD、EF都表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BC、DE都表示有丝分裂的分裂间期,BD、DF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CD段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而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A错误;
B、一个细胞周期应包含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可以用图中(BC+CD)或(DE+EF)表示,分析可知图中(BC+CD)或(DE+EF)为17.3个小时,B正确;
C、DNA的合成发生在间期,若利用药物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的间期,即题图中的BC段或DE段,C正确;
D、题图中的BD、DF均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D正确。
故选A。
9.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癌细胞的凋亡率升高,下列关于癌细胞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
B.癌细胞易扩散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的黏着性降低.
C.癌细胞的的异常分化是因为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A、由于细胞癌变后细胞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所以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A正确;
B、癌细胞易扩散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的黏着性降低,B正确;
C、癌细胞的异常分化是因为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即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C正确;
D、癌细胞不具有自养能力,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比较基础,只要考生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0.下列关于实验过程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实验中,NaOH在整个琼脂块中的扩散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是模拟的物质运输效率
B.在观察植物根尖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在一个显微镜视野中,只要有耐心我们可以看到连续的细胞分裂过程
C.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可以不相同,但是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数量必须相等
D.孟德尔发现的两个定律中,都是运用测交实验来验证假说
1、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
通过模拟实验可看出,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
实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
2、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步骤是: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
3、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验证演绎推理的结论。
【详解】A、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实验中,NaOH在整个琼脂块中的扩散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是模拟的物质运输效率,A正确;
B、在观察植物根尖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时细胞已经被解离液杀死,所以不可能看到某个细胞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B错误;
C、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由于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数量,所以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可以不相同,但是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数必须相等,代表两种数量相等的雌或雄配子,C正确;
D、“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了他的假说,D正确。
11.兔子的毛色有白色和黑色两种,两只杂合体的白兔为亲本,接连生下3只白色小兔。
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兔,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B.一定是黑色的C.是白色的可能性大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白羊亲本为杂合子,说明白色相对于黑身是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它们所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
【详解】A、后代的毛色可能是白色,也可能是黑色,A错误;
B、后代的毛色可能是白色,也可能是黑色,B错误;
C、后代为白色的可能性是3/4,为黑色的可能性是1/4,因此是白色的可能性大,C正确;
D、后代是黑色的可能性小,D错误。
12.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①F1形成的雌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③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④F1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可以不相等⑤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A.①②⑤B.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详解】①F1形成的雄配子数目远远大于雌配子数目,①错误;
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这是实现3∶1的分离比要满足的条件,②正确;
③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否则会影响子代表现型之比,③正确;
④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要相等,否则会影响子代表现型之比,④错误;
⑤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要足够多,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⑤正确。
即C正确。
13.下面的基因型为纯合子的是()
A.BBFfB.ddEERrTtC.DDGGbbeeD.Ttggeebb
纯合子是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AA(aa)。
杂合子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如Aa。
【详解】A、EEFf中一对基因杂合一对基因纯合,所以是杂合子,A错误;
B、ddEERrTt中两对基因纯合两对基因杂合,所以是杂合子,B错误;
C、DDGGbbee中四对基因都纯合,所以是纯合子,C正确;
D、Ttgeebb中两对基因杂合两对基因纯合,所以是杂合子,D错误。
14.豌豆是雌雄同株,其花为两性花(一朵花中概有雄蕊也有雌蕊),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合子,而玉米是雌雄同株,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者只有雄蕊)。
如果用玉米和豌豆分别做杂交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雌蕊成熟之前,都要人工去雄
B.玉米和豌豆在人工授粉后,都要进行套袋处理
C.选择玉米和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都是因为它们的生长周期短
D.玉米和豌豆的两次套袋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1)豌豆人工异花授粉的过程为:
去雄(在花未成熟时,全部除去母本的雄蕊)→套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粉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的花的雌蕊柱头上)→套袋。
(2)在做杂交实验时,套袋处理是防止外来花粉干扰的最有效的措施。
【详解】A、在做杂交实验时,因豌豆花为两性花,所以在雌蕊成熟之前,要对豌豆花进行人工去雄,而玉米花是单性花,因此在雌蕊成熟之前,不需要对玉米花进行人工去雄,A错误;
B、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玉米和豌豆在人工授粉后,都要进行套袋处理,B正确;
C、选择玉米和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它们的生长周期短,C正确;
D、玉米和豌豆的两次套袋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
15.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相关理论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做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步骤中的实验验证阶段
B.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是描述的受精过程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孟德尔认为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有9种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孟德尔做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一演绎法步骤中的实验验证阶段,A正确;
B、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是描述的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B错误;
C、孟德尔认为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生物体形成配子时(孟德尔之后才发现减数分裂过程),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错误;
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
2×
2=8种,D错误。
16.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能体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
A.a1和a2B.c
C.b1和b2D.d1和d2
由图可知,a表示有丝分裂,b表示减数分裂,c表示受精作用,d表示有丝分裂。
【详解】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均发生在减数分离的过程中,故b1和b2能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17.在完全显性、各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杂交实验中,AaBbDdEe个体与aaBbddEe杂交,子代表现型与亲本不同的概率为()
A.9/64B.9/32C.18/32D.23/32
AaBbDdEe个体与aaBbddEe杂交,子代表现型种类有2×
2=16种。
【详解】AaBbDdEe个体与aaBbddEe杂交,子代表现型与亲本相同即A-B-D-E-(1/2×
3/4×
1/2×
3/4=9/64)和aaB-ddE-(1/2×
3/4=9/64)的概率为9/64+9/64=9/32,故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概率为1-9/32=23/32。
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18.某种老鼠的直毛与卷毛是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直毛白色与纯合的卷毛黑色杂交,F1代全为直毛黑色,让F1与某个体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是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白色=3﹕3﹕1﹕1,那这个个体的表现型是()
A.直毛黑色B.卷毛黑色C.直毛白色D.卷毛白色
由题意“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可知:
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每一对相对性状的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用纯合的直毛白色与纯合的卷毛黑色杂交,F1代全为直毛黑色,说明直毛与黑色均为显性性状。
【详解】用纯合的直毛白色与纯合的卷毛黑色杂交,F1代全为直毛黑色,说明直毛与黑色均为显性性状。
假设控制直毛与黑色的基因分别为B与C,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BBcc与bbCC,F1的基因型为BbCc。
F1与某个体交配所得子代中,直毛∶卷毛=(3+1)∶(3+1)=1∶1,说明“某个体”的相关基因型为bb;
F1与某个体交配所得子代中,黑色∶白色=(3+3)∶(1+1)=3∶1,说明“某个体”的相关基因型为Cc。
综上分析,“某个体”的基因型为bbCc,表现型是卷毛黑色。
19.燕麦颖色有黑色、黄色和白色三种颜色,一株黄颖燕麦与一株黑颖燕麦杂交,F1均为黑颖。
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到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则F2中黑颖个体中基因型种类和黑颖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分别为()
A.4种5/6B.4种11/12C.6种5/6D.6种11/12
据题意,一株黄颖燕麦与一株黑颖燕麦杂交,F1均为黑颖。
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到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可知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设由A、a和B、b控制,则白颖个体基因型为aabb,黄颖个体基因型为A-bb(或aaB-),则黑颖个体的基因型为A-B-和aaB-(或A-bb),F1的基因型为AaBb。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F2中黑颖个体中基因型种类为AABB、AaBB、AABb、AaBb、aaBB(或AAbb)、aaBb(或Aabb)共6种基因型,黑颖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2/12,则杂合子的比例为10/12,即5/6,所以C正确,AB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只要加强9∶3∶3∶1变式比例的针对性训练,同时总结规律即可顺利答题。
20.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某自然种群(DD﹕Dd=4﹕1),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结实率相同的情况下,子代中的表现型比例()
A.19﹕1B.17﹕2﹕1C.9﹕1D.13﹕3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自花传粉产生后代。
【详解】该豌豆种群中,4/5DD和1/5Dd自交的后代中,矮茎的比例为1/5×
1/4=1/20,故高茎的比例为1-1/20=19/20,故高茎:
矮茎=19:
1。
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21.某同学总结了人体有关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和卵细胞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四分体的知识点,其中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时,形成的23个四分体中有92条染色体,92个DNA分子
B.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两倍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D.初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次级卵母细胞的核DNA数目相同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变化规律:
结构
时期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DNA分子数
减
数
分
裂
间期
2n
0→4n
2n→4n
Ⅰ
前、中期
4n
后期
末期
2n→n
4n→2n
减Ⅱ
n
n→2n
2n→0
【详解】A、减数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一个四分体,所以形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学年 四川省 成都市 郫都区高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