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重点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356637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1.90KB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Word下载.docx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教学论重点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不断反思
学思结合;
学必有思;
以学促思;
思而知学。
(4)扩展学习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一、课程的涵义
课程,即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二、课程的发展历史;
各种课程形态
三、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
1、社会;
2、儿童;
3、知识
(二)内部因素
1、学制;
2、课程传统;
3、课程理论;
4、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一、课程目标
(一)涵义
课程目标是指那些人们需要掌握和形成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式(博比特)。
(二)取向
价值取向:
知识本位;
学生本位;
社会本位
形式取向:
普遍性目标;
行为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三)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学习者的需要;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学科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1、课程内容即教材或学科知识(学科取向)。
2、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活动取向)。
3、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儿童取向)。
三、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注重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尊重学生经验、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四、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一)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
(二)处理好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的关系
(三)处理好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的关系
(四)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
五、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
选择的基本原则:
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综合性。
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把设计和编制好的课程计划纳入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执行、操作、开发,使新的课程计划得以落实的过程。
简单地说,课程实施就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执行、开发和维护的动态过程。
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忠实取向;
适应取向;
创生取向;
得过且过取向
(三)课程实施途径——教学
(四)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
实用性;
明确性;
相对优越性
2、课程变革的民主化程度
3、教师素质
4、评价的配套改革
5、各种外部因素的制约
二、课程评价
(一)含义
课程评价就是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
即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资料,对课程编制过程、课程计划和课程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课程评价的功能
导向功能;
诊断功能;
激励功能。
(三)课程评价的类型
1、按照评价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
决策性评价、研究性评价、工作性评价
2、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
自评价、他评价
3、按照评价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以上评价类型。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4、按照评价方法不同,可以分为:
定量评价、定性评价
5、按照评价对象和任务不同,可以分为:
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四)课程评价的过程和阶段(了解)
1、确定评价目标与对象
2、分解评价目标、确定评价准则和指标
3、搜集评价资料
4、处理、分析资料
5、做出判断,报告结果
(五)课程评价的对象
课程设计的评价;
课程表现形式的评价(1、课程标准的评价;
2、教科书的评价(内容(科学性、时代性、实用性)、编排(逻辑顺序、心理顺序)3、教学计划(教案)的评价);
教师使用课程的评价;
课程实施范围、实施人员、实施程序的评价;
课程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实际效用的评价等。
第五章校本课程开发
一、涵义
校本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
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的”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
前者是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展开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对学校所有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包含了对于学校所有课程的整体开发,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
后者是狭义的校本课程开发,特指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给学校预留出来的10%-25%的课程的开发。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
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是一种较为民主的决策机制;
从课程开发的角度看,根本特征体现在“以校为本”上。
“以校为本”即“基于学校”或以学校为基础。
可以理解为“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
基于学校:
学校是课程开发的立足点、出发点,是课程开发的一个基地;
为了学校:
服从学校的利益,为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必须满足本校学生的兴趣需要,适应本校学生的个性特点;
属于学校:
三、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
(1)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力和职责,使得课程政策民主化;
(2)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的教育素养。
(3)学生的个人兴趣需要和个性特点在课程上得到了照顾,在学校教育体制内有了实现自由充分地全面发展的机会。
(4)打破政府对课程开发的垄断,使得课程开发走进民间,人人都有机会掌握课程开发的技术,促进了课程理论知识和开发技术的普及。
2、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意义
(1)发展了学校能够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
(2)从理论上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开拓了课程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思路。
(3)丰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开发的模式。
(4)校本课程开发还丰富了教师教育理论,解决了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开拓了一条有效地进行专业培训的途径,为人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提供了新视角。
(5)校本课程开发还使广大中小学校成了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论的“试验田”。
四、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
四个经典问题或四个步骤。
泰勒提出了四个课程开发的经典问题: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这四个问题对应着课程开发的四个领域:
选择和界说课程目标;
选择和建立适当的学习经验;
组织学习经验;
评价课程。
这些问题都是课程开发必须明确解答的基本技术问题。
关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课程开发的一般技术原理,即关于怎么做的理论。
1、课程目标的选择与界说
“三个来源”、“两个筛子”。
三个来源是指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两个筛子”是学校的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
2、选择和建立适当的学习经验
选择出来的学习经验必须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能够吸引学生并让学生感到是值得去学的;
其次,尽量能够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
最后,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经验的迁移,使学生能够将课堂里学的东西迁移到课堂外的生活中去。
3、组织学习经验
一是纵向组织关系;
二是横向组织关系。
学习经验的纵向组织必须符合连续性和顺序性原则;
横向组织要符合整合性原则。
4、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旨在检验课程的有效性,鉴别课程的长处与短处,发现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总之,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试验、评价、改进,再重新设计、重新编制、重新评价,如此往复,不断促进课程开发和教学手段的提高。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积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校长的共同特征:
高涨的改革热情、锐意进取、追求新事物,推崇变革,善于思考,雄心勃勃,有明确的教育理想和事业追求,专业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发挥核心作用,能够激励、组织和指导教师们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承担校本课程开发的重任的教师必须具备如下素质:
第一,有明确的教育理想和事业追求,热爱教育事业,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能团结协作;
第二,能正确理解教育方针,了解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有较好的教育理论基础,熟悉现代教育理论、现代课程理论和现代学习理论,了解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第三,有较深的学科造诣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所要负责开发的课程领域有浓厚兴趣和较为深入的研究,熟悉课程开发的原理与技术。
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必须加强教师培训,以便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校长和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不过课程开发永远是集体劳动,除了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等均是课程开发的参与者。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
校本课程开发有基本程序和专门方法,称之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
(1)组织程序
第一、组织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确定负责人,这是校本课程开发落实到实处的重要基础;
第二,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制度,保证教师有时间和兴趣投入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三,组织教师进修学习,或是把专家请进来,或是把教师送出去,提高教师的素质。
第四,建立课程决策的集体审议制度,吸纳各方人士献计献策;
第五,定期组织研讨,形成良好的校本培训机制。
(2)常用方法
调查研究法:
集体审议法:
课程编制:
选用、改编、新编
第六章教学基本理论
一、教学的涵义
二、教学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1、教学的基本要素
教学内容;
学生;
教师
2、教学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1)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2)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业务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
(3)教师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三、教学本质观
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认识活动:
(1)教学认识是学生个体认识活动
(2)有教师教是教学认识的重要特征
(3)教学认识具有间接性
(4)教学认识还有发展性
四、古代教学和现代教学的特征
(一)古代教学及其特征
1、培养统治人才是其基本宗旨
2、教学内容以人文学科为主
3、面向少数学生,教学具有等级性
4、以个别教学为主,教学质量和效益较低
(二)现代教学的特征
1、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
2、现代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
3、现代教学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五、优化教学的一般理论
通过改革创新而达到的最佳教学状态。
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标准而言的一种完善、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
(二)优化教学的一般标准
1、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2、高效率标准,即合理投入下的效益最大化。
3、真善美的过程标准。
(三)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1、遵循教学规律
2、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
3、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
第七章教学目标和教学功能
一、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对照)
教学目标:
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任务的规定和设想。
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其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如:
获得某种语言知识,掌握基本的读写算技能,产生特定的态度和情感,认同某些价值观等。
了解教学目标的涵义,应注意把握其三个特征:
1、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既是教授目标,又是学习目标,最终表现为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身心的预期变化。
2、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主观上的一种期望,说明教学是一种受自觉目的支配的活动。
3、教学目标是可以测度的,教师可以编制各种测试题目,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测度。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1、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对教学过程其指引作用,可使教学活动自觉地进行,不至于陷入盲目状态。
(2)教学目标有助于有意义的结果的达成,而避开无意义或者不符合预定方向的事物,尽量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3)教学目标能够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在教学开始时就向学生提出明确而正确的教学目标,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标准功能
(1)教学目标是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标准。
(2)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参照。
3、激励功能
(1)教学目标要为学生认同。
(2)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兴趣相一致。
(3)教学目标的难度要适中。
(三)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育目的: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布卢姆、加涅
1、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
(1)认知领域
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2)情感领域
(3)动作技能领域
2、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学习结果分类学说
(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智力技能)
(3)认知策略
(4)运动技能
(5)态度
(四)教学目标的编写
双向细目表:
认知领域
情感领域
动作技能领域
识记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二、教学功能
个人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个人发展功能:
1、教学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和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学生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速度。
2、教学能促进个人智能和人格的提升。
第八章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和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二、结构与特点
1、教学模式的结构
(1)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
(3)教学程序
(4)运用策略
2、教学模式的特点:
整体性;
中介性;
可操作性
三、常用的教学模式
讲授式教学:
导入(学习的准备)→陈述→小结(复习所学内容)
探究式教学:
导入(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验证假设→小结(得出结论、讨论交流)
合作式教学:
计划→学生的准备工作(分工等)→控制和干预→评价
讨论式教学
导入(阐明主题)→解释→探索与交流→小结(归纳和过)
四、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
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因素:
1、教学目标和任务
2、具体学科性质
3、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4、学生学习的特点及风格
5、教师自身的优势
6、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
教学模式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一)古代教学模式
1、孔子
孔子教学实践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教学目标上:
强调以伦理为中心。
教学程序上:
强调学与问结合,学与习结合,学与思结合,学与行结合,形成了学、问、习、思、行为主线的教学程序。
教学策略上:
学思结合、启发式教学、温故知新。
2、朱熹
朱子读书法特点是:
教学目标上,强调学生以读书为主要手段,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最终养成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
在教学程序上,把教学过程分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阶段。
学习策略上,主张循序渐进、学习结合和温故知新。
朱子读书法以读书为中心,强调研讨,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教学实践形态。
是最早的自主学习模式。
3、苏格拉底产婆术。
教学目标上,认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提问、争辩等方式帮助学生探求什么是接受正确知识的过程。
步骤:
(1)诘问;
(2)定义,即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反复运用诘难的形式,归纳、引申出明确的定义和正确的概念;
(3)助产,即引导学生自行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苏格拉底认为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
(二)近代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
1、夸美纽斯
主张进行泛智教育、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感知、记忆、理解、判断。
教学原则和策略:
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2、赫尔巴特
五段教学法。
强调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德行,培养出有道德的人。
程序上: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准备、题诗、联系、总结、应用。
强调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要使学生具有主动性,使教学具有教育性等原则,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3、杜威
“儿童中心”、“从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
强调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灵敏、缜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养成创造的智慧,即使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程序:
设置疑难问题的情境;
确定问题;
提出假设;
推理;
验证。
提倡从做中学,注重儿童兴趣,采用发现式教学,主张教师不要向学生简单地奉送真理,而是要共同参与儿童活动,引导儿童去探究和发现真理。
(三)当前值得关注的几种教学模式
1、传授—接受式教学模式:
复习旧课;
激发学习动机;
讲授新课;
巩固练习;
检查评价;
间隔性复习
2、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自学;
讨论;
启发;
总结;
练习巩固
3、概念获得式教学模式:
教师选择和界定一个概念
教师确定概念的属性
教师准备选择肯定和否定的例子
将学生导入概念化过程—呈现例子
学生概括并定义—提供更多的例子
进一步研讨并形成正确概念
概念的运用与拓展
4、抛锚式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
5、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师引导;
自主探索;
讨论交流;
总结概括
6、研究性教学模式:
背景知识准备、选题立项阶段、组织课题小组、实施阶段、分析处理信息、展示成果阶段、总结反思阶段。
7、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实施方案、总结反思。
(四)发展趋势
1、由单一到多样
2、由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和演绎并举
3、由单维建构到整体建构(学与教的维度)
4、由刻板到灵活
5、由被动性到主动性
6、由传统手段到现代技术手段
第九章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二、分类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语言性教学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直观性教学方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方法)
(四)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五)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陶冶性教学方法)
三、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优缺点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使用连贯的语言向小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的作用
从其显性的价值来看,采用教授法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给学生传授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从其潜在的价值来讲,通过讲授法教师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
同时,教师富有艺术性和情感性的讲授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上共鸣,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目的。
最后,采用讲授法还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讲授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2)注意讲授时的启发性和直观形象性。
(3)注意讲授的时间。
(4)注意讲授时语言艺术。
(二)谈话法
谈话法也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教师和学生的问答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
1、谈话法的作用
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对教学进行调控,做到因材施教;
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品质,便于教师训练、优化学生的思维;
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建立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提高和发展的师生关系。
2、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设计好问题避免“满堂问”。
(2)善于提问
(3)做好谈话后的总结工作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根据教学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辨明是非真伪,以此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
讨论法既是一种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同时,又因它具有探讨、商榷等特点而被认为是一种研究性的教学方法。
1、讨论法的作用
采用讨论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采用讨论法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1)要注意讨论法使用的对象和范围。
(2)要注意讨论法使用的时间和频率。
(3)注意组织好讨论的过程。
(四)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以此使小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
1、作用
读书指导法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注意
(1)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喜欢阅读。
(2)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比如,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在书上做记号、划重点、谈见解、写眉批、旁注和尾批等。
做好读书笔记,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对内容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五)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课内和课外完成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1、价值
练习法是一种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其主要价值在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1)明确练习的目的、任务,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
(2)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练习。
(3)应及时监控学生练习的过程,并做好练习后的总结工作。
(六)实习法
又称实习作业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实习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在小学阶段使用较少。
采用实习法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做好实习前的准备。
(2)做好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工作。
(3)做好实习后的总结工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 教学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