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高一暑假作业综合训练一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6356516
- 上传时间:2022-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65.02KB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高一暑假作业综合训练一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
《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高一暑假作业综合训练一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高一暑假作业综合训练一化学试题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N2的电子式:
HClO的结构式:
H-O-Cl
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答案】B
【解析】A、N2的电子式为:
,选项A错误;
B、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氯元素的,因此在次氯酸中氧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结构式是H—O—Cl,选项B正确;
C、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CH2=CH2,选项C错误;
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为:
,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与重要的考点。
该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常见化学用语的熟悉掌握程度。
该类试题需要明确的是常见的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结构简式以及方程式和各种模型等,需要学生熟练记住,并能灵活运用。
4.
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使石蕊试液变红
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
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
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3)2
【解析】A、使石蕊变红,只能说明硝酸具有酸性,不能说明氧化性,选项A错误;
B、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
和NO2
,只表现硝酸的氧化性,不表现酸性,选项B错误;
C、与Na2CO3
反应放出CO2
气体生成NaNO3
,说明硝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错误;
D、与铜反应生成Cu(NO3)2
和NO气体,生成硝酸铜表现酸性,生成NO表现硝酸的氧化性,选项D正确。
5.
下列有关现在的长式元素周期表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从左向右数第七纵行是ⅦA族
从左向右数第十一纵行是ⅠB族
ⅠA族全部是金属元素
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解析】A、从左向右数第七纵行是ⅦB族,选项A错误;
B、从左向右数第十一纵行是ⅠB族,选项B正确;
C、ⅠA族为碱金属元素和H元素,选项C错误;
D、ⅦA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在减弱,金属性在增强,则原子序数较大的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选项D错误。
选B。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熟悉元素周期表中的族的位置和列数即可解答,并利用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及性质来解答。
6.
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卤素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单质熔、沸点逐渐升高,A错误;
B.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B错误;
C.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则X-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C正确;
D.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D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7.
某微粒用
Qn+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所含质子数=A﹣n
所含中子数=A﹣Z
所含电子数=Z+n
质量数=Z+A
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据此可知,该微粒的质子数=Z,质量数=A,又因为中子数+质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以该微粒中子数=A-Z,核外电子数=Z,答案选B。
考查原子组成以及组成原子的几种微粒之间的计算
点评:
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
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原子组成以及组成微粒之间数量关系的熟悉了解程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8.
下列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不正确的是(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乙烯的沸点比丙烯低
能与H2O、HCl发生加成反应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A
【解析】A、丙烯中含有甲基,为空间四面体结构,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不可能共面,选项A错误;
B、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烯烃的沸点增大,选项B正确;
C、烯烃能与H2O、HCl发生加成反应,选项C正确;
D、乙烯和丙烯中都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的高锰酸钾氧化,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若aXm+和bYn—两种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b=n﹣m
CO2和PC13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
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
等质量的CH4、C2H6、C3H8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CH4
【解析】A、
若aXm+和bYn—两种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m=b﹣n,即a﹣b=-(m+n),选项A不正确;
B、CO2和PC13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选项B正确;
C、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元素电负性成正比,故水是ⅥA族中稳定性最好的,而物质的熔沸点通常是由相对分子质量决定,虽然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硫化氢的小,但是由于水分子之间有氢键的存在,故水的沸点比硫化氢的高,选项C正确;
D、等质量的CH4、C2H6、C3H8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CH4,选项D正确。
10.
乙烷中混有乙烯,欲除乙烯得到纯净的乙烷,可依次将其通过下列哪组试剂的洗气瓶(
浓H2SO4,溴水
溴水,浓H2SO4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H2SO4
浓H2SO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解析】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但氧化产物是CO2,所以要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应该选择溴水,答案选B。
11.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随着电子层数增多,碱金属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
碱金属具有强还原性,它们的离子具有强氧化性
随着电子层数增多,碱金属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选项A正确;
B、
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选项B正确;
C、
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选项C正确;
D、
碱金属具有强还原性,它的离子不具有强氧化性,选项D正确。
12.
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I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
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A.第I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中子,质子数相同,错误;
B.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正确;
C.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错误;
D.碱金属元素形成的是金属晶体,由于从上到下晶体的金属键逐渐减弱,所以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逐渐减弱;
第七主族的元素形成的单质都是分子晶体,由于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强,所以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而第四主族的元素单质,熔点:
金刚石>
晶体硅;
Ge、Sn、Pb都是金属,单质的熔沸点的变化规律与碱金属类似而逐渐减小,因此该说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错误。
考查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13.
下列物质中,不具有漂白作用的是(
活性炭
氯气
次氯酸溶液
二氧化碳
【解析】A、活性炭性质稳定,具有吸附作用,具有漂白性,选项A不选;
B、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选项B不选;
C、次氯酸溶液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退色,选项C不选;
D、二氧化碳不具有漂白性,选项D可选。
14.
已知钡的活动性介于钠和钾之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钡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钡可以从KCl溶液中置换出钾
氧化性:
K+>Ba2+>Na+
碱性:
KOH>Ba(OH)2>NaOH
【解析】A中由于钡的活动性比钠强,所以钡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故A错;
B中钡的活动性不如钾且先与水发生反应,故不能置换出钾,故B错;
C中由于金属性:
K>
Ba>
Na,故氧化性为Na+>
Ba2+>
K+,故C错;
D中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KOH>
Ba(OH)2>
NaOH,D说法正确。
15.
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CCl4
萃取出溴
乙烷中混有乙烯,通过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硝基苯中混有浓HNO3
和浓H2SO4,将其倒入到NaOH溶液中,振荡、静置,分液
乙烯中混有SO2,将其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洗气
A.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生成碘,加入CCl4,碘、苯与四氯化碳互溶,得到的仍为混合物,A项错误;
B.氢气的量不好控制,难以得到纯净物,且反应条件很高,B项错误;
C.NaOH溶液和酸反应,酸碱中和生成盐溶液,硝基苯不溶于水,用分液的方法可分离,C项正确;
D.乙烯和酸性高猛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影响被提纯的物质,不符合提纯的原则,D项错误;
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与除杂,在解答物质分离、除杂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①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
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
16.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mol/LNa2CO3溶液中的Na+
数目为2NA
标准状况下,1mol
CH2Cl2所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常温常压下,38g
18OH-中含质子数20NA
14gC2H4和C3H6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解析】A.
溶液体积未知,1mol/LNa2CO3溶液中的Na+
数目不一定为2NA,A错误;
标准状况下二氯甲烷是液体,1mol
CH2Cl2所占有的体积约不是22.4L,B错误;
18OH-的物质的量是2mol,其中含质子数18NA,C错误;
D.C2H4和C3H6的最简式相同,均是CH2,14gC2H4和C3H6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D正确,答案选D。
本题主要是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综合考查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
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
如A中溶液的体积、B中在标准状况下二氯甲烷的状态是液体,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
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
有关计算公式有n=NNAn=NNA、n=mMn=mM、n=VVmn=VVm、c=nVc=nV。
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1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铝溶液Al3++4OH-=AlO2-+2H2O
向(NH4)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
Ba2++SO42-=BaSO4↓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HCO3-
+OH-
=CO32-
+H2O
向浓硝酸中加入铜片:
Cu+4H++2NO3-=Cu2++2NO2↑+2H2O
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铝溶液Al3++4OH-=AlO2-+2H2O,选项A正确;
Ba2++SO42-+2OH-+2NH4+=BaSO4↓+2NH3∙∙H2O,选项B不正确;
C、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HCO3-
+H2O,选项C正确;
Cu+4H++2NO3-=Cu2++2NO2↑+2H2O,选项D正确。
18.
可用下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
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
A、2NO+O2=2NO2,不能采用排空气法收集,应用排水法收集,故错误;
B、利用高沸点制取低沸点,浓硫酸干燥HCl,HCl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错误;
D、H2S具有还原性,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气体制取、干燥、收集等知识。
【名师点睛】此类试题主要内容是:
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和反应原理;
(2)常见气体的收集、干燥、除杂等操作;
常见气体的制备除了考虑反应原理(熟记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氯气、氨气、SO2、NO2、NO等),特别注意是否有加热装置;
常用的干燥剂有浓硫酸(不能干燥NH3、HI、H2S)、无水氯化钙(不能干燥氨气)、碱石灰(不能干燥Cl2、SO2、CO2、NO2等);
收集装置:
排水法(不能收集溶于水或与水反应的气体,如NH3、NO2)、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此题属于中档题。
19.
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乙醇:
2CO(g)+4H2(g)
CH3CH2OH(g)+H2O(g),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CO全部转化为乙醇
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均为零
CO和H2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乙醇
反应体系中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A、这是可逆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不能进行到底,故错误;
B、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故错误;
C、最大限度是一定条件下,正反应方向速率和逆反应方向速率相等,且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故错误;
D、根据化学反应限度的定义,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达到最大限度,故正确。
考查化学反应限度的定义、可逆反应等知识。
20.
将3mol的NO2气体依次通入下列三个分别装有足量①NaHCO3饱和溶液 ②浓H2SO4 ③Na2O2的装置后,用排水法把残留气体收集起来,则收集到的气体是(同温、同压下测定)(
1molNO
2molO2
0.25molO2
1molNO2和0.05molO2
【解析】3NO2+H2O===2HNO3+NO由此可知有1molNO产生,有2molHNO3生成,根据HNO3+NaHCO3===NaNO3+H2O+CO2↑可知,2molHNO3与足量NaHCO3反应有2molCO2产生。
2CO2+2Na2O2===2NaCO3+O2,由此可知有1molO2产生,所以,此时剩余气体为1molNO和1molO2。
用排水法收集时,发生如下反应:
4NO+3O2+2H2O===4HNO3。
由此可知最后剩余0.25molO2,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40分)
21.
硫酸的性质有:
A.高沸点;
B.强酸性;
C.吸水性;
D.脱水性;
E.强氧化性.在下列硫酸的用途或化学反应中,硫酸可能表现上述的一个或者多个性质,试用字母填空:
(1)实验室制取氢气 ;
(2)实验室干燥氢气 ;
(3)浓硫酸与金属铜的反应 ;
(4)实际生产中,浓硫酸可用钢瓶贮运 ;
(5)浓硫酸使蔗糖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
【答案】BCBEEDE
【解析】
(1)稀硫酸和金属反应制取氢气是硫酸的强酸性,所以实验室用锌与盐酸制氢气表现了硫酸的强酸性,答案选B;
(2)做干燥剂是浓硫酸的吸水性,所以实验室用浓硫酸干燥氢气,体现了硫酸的吸水性,答案选C;
(3)稀硫酸和铜不反应,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体现浓硫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答案选BE;
(4)实际生产中,浓硫酸可用钢瓶贮运,金属产生钝化现象,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答案选E;
(5)浓硫酸使蔗糖变黑,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
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答案选DE。
22.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同主族,B、C、D同周期,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2)A、B、C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用离子符号回答)
(3)写出B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的电子式 ,该产物所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
(4)在实验室里,D的单质常用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来吸收,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第二周期第VIA族
S2->O2-
>Na+
离子键、非极性键Cl2
+2OH-
=Cl-
+ClO-
【解析】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A为O元素;
B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则B为Na元素.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同主族,则C为S元素;
B、C、D同周期,则D为Cl元素。
即A为O元素;
B为Na元素;
C为S元素;
D为Cl元素。
(1)A为O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VIA族;
D为Cl元素,核内质子数为17,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原子结构示意图
;
(2)A、B、C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是O2-、Na+、S2-,Na+、O2-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O2->Na+,S2->O2-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所以离子半径S2->O2-,所以离子半径S2->O2->Na+;
(3)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2,其电子式为:
该产物所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非极性键;
(4)在实验室里,氯气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
+H2O。
23.
(1)下面是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乙烯并检验其性质的实验,回答问题。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 。
②B中反应类型是 ,C中实验现是 。
(2)在一定条件下,乙烷和乙烯都能制得一氯乙烷(CH3CH2Cl),据此回答问题:
①方法一:
由乙烷制备一氯乙烷的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方法二:
由乙烯制备一氯乙烷的反应类型属于 。
比较以上两种方法,方法 较好,其原是 。
【答案】催化作用氧化反应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H3CH3+Cl2
CH3CH2Cl+HCl加成二方法二得到的产物只有一种,较为纯净,方法一得到的是多种氯代烷的混合物
(1)①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乙烯,其作用主要是催化,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
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乙烯,所以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会导致其褪色;
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导致其性质较活泼,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导致溴水褪色;
(2)①由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制备一氯乙烷的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3+Cl2
CH3CH2Cl+HCl;
②由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制备一氯乙烷;
比较以上两种方法,方法二较好,其原是方法二得到的产物只有一种,较为纯净,方法一得到的是多种氯代烷的混合物。
24.
已知在容积为10L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NH3和5molO2发生如下反应:
4NH3(g)+5O2(g)
4NO(g)+6H2O(g),5s后,达到平衡并生成1molNO时:
(1)O2的转化率为 。
(2)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填字母选项)
A.容器中气体总质量不变
B.c(O2)不变
C.5v(O2)正
=4v(NO)逆
D.体系压强不变
(3)降低容器的温度则反应速率 ,向该容器中通入Ar,则反应速率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4)若反应在绝热密闭系统中进行时,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四川省 成都市 龙泉 中学 暑假 作业 综合 训练 化学试题